專家:眼科是醫學與人工智慧交叉融合的突破口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會士張勤介紹「動態不確定因果圖在全科臨床診斷中的應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供圖

中新網廣州12月12日電 (蔡敏婕 邰夢雲)人工智慧是醫療、科技等領域產學研的熱點。「人工智慧技術與醫學診療脈脈相通,而眼科是以影像診斷為中心的專科。」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12日在2020年度智慧醫療學術會議上稱,眼科在醫學影像方面有數量及質量的優勢,這些優勢即是醫學與人工智慧交叉融合的突破口。

上述會議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發起主辦,北京郵電大學、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等聯合承辦。本次會議邀請了來自人工智慧領域、醫療科研單位、高校醫療科技企業的專家學者,為促進智慧醫療基礎理論、前沿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發展共商共議,以期促進海內外交流,加速人工智慧技術在智慧醫療領域的應用。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介紹「眼科人工智慧診療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供圖

全國政協常委、國際核能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會士張勤在大會上介紹「動態不確定因果圖在全科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張勤原創的動態不確定因果圖(DUCG),是基於領域專家因果知識的人工智慧理論。該理論最先應用於在線診斷核電站等工業系統故障,後來經過改造可用於全科臨床輔助診斷。

「全科臨床輔助診斷工具,結合上述動態不確定因果圖推理算法,輸入患者病情信息即可診斷其所患疾病,並可動態生成患者個體優化臨床診斷路徑,以準確獲取病情信息,減少漏檢誤檢和漏診誤診。」張勤介紹,上述動態不確定因果圖目前在山東膠州、重慶忠縣兩地進行實踐應用,診病正確率達到95%以上。

林浩添在大會中以「眼科人工智慧診療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題進行了介紹。他表示眼科在醫學影像方面具有數量及質量的優勢,是醫學與人工智慧交叉融合的突破口。目前,林浩添及其團隊提出「智能眼科專家」系統,可以實現近視發展預測、嬰幼兒視功能智能評估等功能。今年疫情期間,他牽頭推行人工智慧及網際網路醫院在疫情防控中的落地應用模式。以眼科人工智慧診療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突破口,助力推行醫學人工智慧技術服務社會。

此外,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機器人總體專家組成員孫富春在會議中介紹了「智能醫療機器人的研究與發展」,從多個層面分析醫療機器人發展面臨的困境,並提出基於深度強化學習主導的行為智能如何來解決醫療機器人應用過程中的面臨的倫理安全性與環境適應性的問題;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主任助理孟祥飛介紹了集成智慧醫療研發所需的軟體及數據資源。(完)

相關焦點

  • 熱點快評:醫學與人工智慧交叉融合,打開眼科理療新窗
    藉由人工智慧提前預測、輔助診斷眼科疾病,為守護「心靈的窗戶」帶來更多希望。圖片12月12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在2020年度智慧醫療學術會議上稱,「人工智慧技術與醫學診療脈脈相通,而眼科是以影像診斷為中心的專科。」
  • 中山眼科中心醫學人工智慧「樂高」計劃取得首個成果,可智能高效...
    該計劃通過將醫學數據轉化成可以拼插組合的「樂高」模塊,打通不同疾病學科的數據異質性壁壘。作為醫學人工智慧「樂高」計劃的首個研發成果,Visionome 技術成功實現了人工智慧進行跨學科、多病種應用,證明了醫學人工智慧「樂高」計劃的高度可行性。目前,團隊已與數十家醫院建立合作,加快推進醫學人工智慧「樂高」計劃的跨學科應用。
  • 【精準醫學】人工智慧+大數據為精準診療賦能,讓前沿醫學普惠大眾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副會長、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科研究所副所長謝志出席致辭。謝志對分會成立寄予祝福,希望分會秉承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建平臺 重行動 逐夢想」的宗旨,發揮領域融合、學科融合的優勢,搭建精準醫學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多學科、跨領域交流和應用平臺,結合精準醫學行業實際,促進精準醫學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 北京大學召開自主設置人工智慧交叉學科專家論證會
    2020年10月17日上午,北京大學召開自主設置人工智慧交叉學科專家論證會。論證會專家組由清華大學王建民教授擔任組長,成員包括清華大學徐迎慶教授、北京理工大學賈雲得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劉承韙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錢慶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郭秀花教授以及北京大學金芝教授、吳中海教授、王啟寧教授、湯幟教授、王立威教授。
  • 【精準醫學】腎臟病分會召募開始,促進多領域交叉融合
    【精準醫學】腎臟病分會召募開始,促進多領域交叉融合 2020-09-07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科交叉 融合創新 北京大學心血管轉化醫學論壇學術周隆重開幕
    北京協和醫院院長張抒揚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董爾丹教授等眾多國內知名醫學專家和學者出席開幕式。
  • 眼科醫生林浩添:研發人工智慧,幫助更多患者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邰夢雲圖/受訪者提供林浩添,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學科帶頭人。該技術經過醫院專家18年艱辛的研究才被推向臨床,被《Nature Medicine》雜誌評為「2016年生命醫學的八大突破性進展之一」,這也是中國研究者主導的研究成果首次獲此項殊榮。
  • 天士力閆希軍:將中西醫藥結合的「痛點」變為兩大醫學體系融合的...
    對於上述短板和問題,一些行業專家曾深入剖析深層原因。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院長畢宏生表示,中醫藥高端人才儲備不足,是制約中醫藥發展的短板。我國現有的人才儲備中,不乏擅長重症搶救的高層次西醫專業人才和擅長傳統中醫診療的傳統醫學人才,但是能夠將中西醫深入結合起來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明顯不足。
  • 專家:學科交叉是科學發展的必然 要防止一哄而上
    發展交叉學科的依靠力量是原有學科的優秀團隊與人才,要完善符合學科交叉的同行評議制度,新成立的交叉科學部要與原有科學部緊密合作。據悉,基金委近日已成立交叉科學部。這是繼數學物理科學部、化學科學部、生命科學部、地球科學部、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信息科學部、管理科學部、醫學科學部等8個傳統學部之外,新設立的第九大學部,也是時隔11年基金委再次成立新的科學部。
  • 「AI+醫學」落地難?專家:技術待進步 社會包容度也是挑戰
    專家:技術待進步,社會包容度也是挑戰在基礎醫療和急症救治領域的應用前景可期當前,在不少醫療研發領域都能捕捉到AI(人工智慧)的身影,那麼,為什麼在醫療應用場景中,AI技術仍屬「稀罕物」?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張文生21日在南京召開的「醫療人工智慧交叉論壇」學術報告會上表示,目前醫療人工智慧發展面臨五重挑戰,分別來源於政策與監管、技術與人才、資料庫建立、商業模式與運營、法律與倫理。
  • 平安好醫生網際網路眼科中心和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 實現優質醫療資源...
    儀式上,「平安好醫生網際網路眼科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是平安好醫生旗下的首個網際網路醫療專科中心,通過匯聚全國各地頂尖眼科名醫專家資源,打造國家級的眼科專科醫療中心。網際網路眼科中心邀請了全國各地近五十名知名眼科專家成立「平安好醫生網際網路眼科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
  • 太原愛爾眼科醫院被評為太原市醫學重點學科
    12月18日,太原愛爾眼科醫院被評為太原市醫學重點學科。此次被太原市衛健委評定的市級醫學重點(建設)學科共有20個,太原愛爾眼科醫院是其中唯一的一家社會辦醫院,也是歷年來首家社會辦醫院獲評市級重點學科。
  • 近視眼的福利 國家眼科工程中心研製出高精度鏡片
    4月7日,在「2018精密數字製造與未來視光學國際論壇」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國家眼科診斷與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寧利宣布,相關機構已經設計製造出以5度進階的高精度光學鏡片。一場由人工智慧和眼科專家進行的人機大戰在當天的論壇中上演,儘管在1分鐘之內人工智慧的閱片成績遠高於眼科專家,但在王寧利看來,人工智慧永遠無法超越臨床醫生。
  • 【資訊快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部官網正式上線!
    學部簡介經中央編辦復字〔2020〕46號文件批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於2020年11月成立交叉科學部,負責統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交叉科學領域整體資助工作;組織擬定跨科學部領域的發展戰略和資助政策;提出交叉科學優先資助方向,組織編寫項目指南;負責受理、評審和管理跨學部交叉科學領域項目;負責相關領域重大國際合作研究的組織和管理;負責相關領域專家評審系統的組織與建設
  • 成都普瑞眼科:孩子近視配鏡一定要做醫學驗光
    成都普瑞眼科國家一級視光師周新平指出:孩子近視配鏡,一定要做醫學驗光。  近視,醫學驗光很重要! 影響孩子視力下降的因素很多,如白內障、眼底疾病、角膜炎等。當孩子出現看東西模糊、看不清楚等情況時,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請專業眼科醫師進行全面診斷,通過檢查確定孩子視力下降原因,然後對症治療。切勿發現孩子視力下降就盲目配鏡。
  • 緊握機遇,大有可為:福州大學新增4個和「人工智慧」相關的專業!
    人工智慧學院和研究院成立以來,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福州大學「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的學科結構在促進人工智慧新興交叉學科融合方面的優勢突顯,建設模式得到教育部領導、福建省領導、全國兄弟高校專家和新聞媒體等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肯定。
  • 西湖大學教授遺傳學家許田:當生物醫學遇上人工智慧
    遺傳學家、西湖大學教授、耶魯大學教授許田,霍金弟子、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博士克里斯多福·加爾法德,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國家863計劃專家組成員孫富春,貴州師範大學副校長謝曉堯等國內外一眾科技大咖一起論道AI,暢聊「未來的事」。會上,遺傳學家、西湖大學教授、美國耶魯大學兼職教授許田發表了《生命科學與人工智慧》的主題演講。
  • 杭州愛爾眼科醫院引進華東區首臺徠卡PROVEO 8融合光學顯微鏡
    ,以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紅會醫院,德生眼科,同德醫院,省兒保醫院,蕭山人民醫院,蕭山醫院,寧波李惠利醫院,鄞州人民醫院,海鹽人民醫院,浙江省各愛爾眼科醫院等近50名眼科專家大咖受邀出席本次會議活動。
  • AI與醫學的碰撞:是什麼阻礙了人工智慧的發展?
    人工智慧的發展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那就是「自我意識的產生」。人們對此有很多擔心,其中包括擔心機器不具備倫理觀念。有專家認為,人工智慧若想應用於醫學領域,首先需要建立一個倫理框架。據以往的經驗,人們很少在問題出現之前,評估某一項技術對研究人員本身,對資料庫、數據集的性質等各個層面所產生的倫理影響。在醫學博士埃裡克·J.託波爾(Eric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