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院吃齋飯必須要知道的常識

2021-03-05 每日一禪

過堂儀軌的要點與意義簡單介紹如下(各地寺院大同小異):


佛教傳到漢地之後,形成了一套傳統的叢林過堂(用齋)儀軌,規定了碗筷擺放、使用和添飯加菜的步驟與方法。其中的重點是止語端坐、正念受食、威儀寂靜。用齋前後念誦《供養偈》與《結齋偈》,表示普同供養佛法僧三寶及法界有情。吃飯時應當提起正念,食存五觀:

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計算思量我們所吃的食物,從種植、耕耘、收穫、加工,其中飽含了農夫的血汗,粒粒皆辛苦。

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檢討自己的德行有無虧缺,是否堪受供養。當自策自勵,不懈怠一日,不妄食一餐。

3、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對美食不起貪心,對劣食不生嗔心,以平等心待之。眾生的過患,以貪為根本,如果沒有貪心,則諸患不生,修行之人,常念心中過患,使其遠離過惡。

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飲食就如良藥一般,能治療身體饑渴的疾病。車子有油才能發動,身體也是如此,吃飯只是為了維持體力,用功辦道,不應在食物上起分別好惡之心。

5、為成道業,應受此食。要借假修真,少食容易飢餓,體衰力弱,難成道業;但是如果貪多,也容易產生各種疾病。所以必須飲食適量才能資身修道。

吃一頓飯要把它與佛法結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鋼鐵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難以消化。因此,佛門中過堂有一語:「五觀若明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難消。」常存慚愧心,莫失正念,不說人我是非,散心雜話。思量食物的來之不易與眾生的苦痛艱辛,產生感恩心、慈悲心、出離心和菩提心,一邊受食,一邊心中默念阿彌陀佛名號。



過堂時,大眾聽到打叫香(圖一),排班、念佛依次進入齋堂(圖二)。




在齋堂裡,不可在中堂走動,保持安靜,關閉手機,端身正坐,翻開碗。

起初,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擺放,筷子橫放在碗前。開始念《供養偈》之後,也就開始行堂了。

過堂(用齋) 期間,大家止語,以特定的手勢對行堂人員表達自己的意思。




第一遍行堂時,只要用齋人員不拒絕,行堂人員就會把每種食物都在碗裡裝上一點。如果用齋人員不想要某種食物,或者覺得碗裡的飯菜已足夠,可將右手豎起,掌心向外,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一個遮擋的動作,以示不需要。


過堂時端身正坐,脊背挺直,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頭用嘴湊近桌上的碗,不得嚼食作聲,雙腳不要交叉或翹起。

開始用齋時,先把筷子和裝著飯菜的碗先後移近自己,然後安詳地拿起筷子,左手將飯碗平端在胸前。端飯碗時,拇指扣在碗口,其餘四指平託碗底,叢林稱之為「龍含珠」。「龍含珠」,還有一個深刻的含義,喻示著眾生皆有寶珠一般的佛性。

右手持筷子夾起食物送入口中,動作要安詳而寂靜,叢林稱之為「鳳點頭」。


第二遍行堂時,用齋人員如果需要添加食物,就把碗輕放到桌子邊沿,注意不要超過桌子邊沿外,以免行堂人員碰倒。

可用筷子在碗裡比劃一下,表示需要添加多少。

應量受食,吃多少添加多少,不得浪費食物。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飯菜,要撿起來吃掉,感恩惜福。

對於某種食物還想再添加一些,碗即不須收回(也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邊輕點一下)。

對於某種食物只想要一點點,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表示「少量」。



對於稀飯和其它食物,需要比較稠的,就用筷子在碗裡做一個豎插的動作;



需要比較稀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劃一下。


三遍行堂之後,巡開水,蕩洗乾淨碗裡剩餘的食物一併喝下,不浪費每一粒糧食。

吃完飯之後,輕輕將碗疊起,整齊放在桌子外沿,將筷子放在碗右側距離約一寸的桌面上,與桌沿垂直。



當大家食畢,僧值師巡走一圈後,至佛前問訊,維那師舉腔,大家齊誦《結齋偈》,然後念佛出齋堂,次序到大殿回向,普願一切眾生信佛念佛,同生極樂。

以上過堂儀軌展現著佛門的莊嚴、僧團的威儀。

佛教的修行讓人們通過了解自己來改善自己,與正念覺知是分不開的。因此修行人要努力提起正念並保持覺知,時時念佛。然而普通人由於觀照力微弱,經常忘失正念,過堂儀軌就是正念修行的增上緣。要使行為符合這套儀軌的各方面 細節,並在沉默中進行有效的溝通,必須集中精神,隨時覺知自己在做什麼和想什麼。吃飯時不具備正念,心不在焉,妄想連篇,就是隨著貪嗔痴在流轉。修因感果如種田,水養禾苗,如智水潤心田,能念念在道,則處處都是道場。善用心者,心田不長無明草,處處常開智慧花。 既然人身已得,佛法已聞,就要努力修行、念佛,勿空過時日。

只要學會在吃東西時真正地提起正念,默念佛號,一定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和感恩,真正吃得身心歡喜健康。那時候,也許你會忽然理解弘一大師所說的「鹹有鹹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既不為喜歡的飲食而貪心,也不為不喜歡的飲食而厭煩。

端飯碗的「龍含珠」動作,有一個深刻的含義,喻示著眾生皆有寶珠一般的佛性。對於淨土行人,六字佛號即是阿彌陀 佛賜給我們的摩尼寶珠,我們稱念佛號,即蒙佛光護佑、攝取,念念回歸極樂,聲聲回歸佛性。所以我們應當珍重受持,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展轉相勸,同生淨土,就像善導大師慈誨我們的: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






以上過堂儀軌展現著佛門的莊嚴、僧團的威儀。


南無阿彌陀佛!


----每日一禪---

公眾微信號:zen--chan

訂閱掃描二維碼:

---其他訂閱方法--

在微信下面菜單點擊:通訊錄—>右上角「+」號

—>查找公眾號—>搜號碼:zen--chan—>關注


相關焦點

  • 在寺院吃齋飯必知常識和手勢
    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飲食就如良藥一般,能治療身體饑渴的疾病。車子有油才能發動,身體也是如此,吃飯只是為了維持體力,用功辦道,不應在食物上起分別好惡之心。5、為成道業,應受此食。要借假修真,少食容易飢餓,體衰力弱,難成道業;但是如果貪多,也容易產生各種疾病。所以必須飲食適量才能資身修道。吃一頓飯要把它與佛法結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鋼鐵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難以消化。
  • 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寺,深受單身人士喜愛,齋飯隨便吃
    中國是受佛教文化影響的國家,在祖國大地的大部分地方屬於自己代表性的寺院, 比如我們熟悉的洛陽白馬寺、登封少林寺、杭州靈隱寺、蘇州寒山寺等,都是當地的觀光名片, 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當然不缺席,但其代表性的寺院是光孝寺,結果廣州流傳著「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俗語。
  • 為什麼僧人在吃齋飯前後,要先念上一段?僧人:不念就吃不上飯
    其中有人對這一場面感到很好奇了,那就是僧人吃飯都是整個寺廟是僧人一起吃,在吃飯前僧人們都要先念上一段,而不是直接動筷子吃。在很多寺廟中,僧人一天只能夠進食兩次,一次是在早上,另一次就是在中午,兩頓飯吃的也都是齋飯。過了中午之後僧人們就不會在進食,當然僧人們過午不食,並不是因為僧人們需要減肥,而是他們認為晚上是食慾最旺盛的時候,要壓抑住自己的食慾,說白了其實這也是一種修行。
  • 佛教:「女性」到寺院拜佛,這4條常識,要謹記!
    我們都知道,寺院是大眾培福修慧的清淨到場。佛門大開,普渡天下有緣眾生。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寺院作為佛門道場,也自有其清規戒律。遵從佛門規矩,做到如理如法,不造業生惑,才能真正修到福報。雖然修行不必要執著於形式,但是卻可以從我們的行為中體現自己的內心是否清淨與恭敬。
  • 常識是什麼(我們必須知道!)
    愛因斯坦不能、霍金不能,就連佛祖本尊也要修煉磨礪幾萬年吧,神婆怎麼一下就會說外語了呢。更何況是梵文。要知道,季羨林從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畢業後,在歐洲學術中心哥廷根大學求學多年,方能學得梵文。他的老師,瓦爾德施米特教授、西克教授,都是幾十年投身此中研究。當時我的處境並不美妙。
  • 吃住寺院你必須知道的事
    但不能想著我是來幫寺廟裡裡做事,我來這做事又沒有要工資走了為什麼還要我交錢出來? 千萬不要這樣子想,來做義工培福報是你為你自己培福,但你吃住可是十方供養!寺廟裡的任何東西不與取,哪怕是一針一絲,到時可是千倍萬倍的還。大部分如法的出家師也尚處在修行培福的資糧道期間,只會盡力布施不會問你要,更不會說什麼,但這些事情自己要清楚。師父布施給你可以要,但吃住寺院走時儘量將足夠的錢放到功德箱中。
  • 佛教寺院有哪些遊覽禁忌常識?
    佛教寺院有哪些遊覽禁忌常識?1.
  • 除了方丈和住持,你還知道寺院的哪些職務?
    在唐代的《百丈清規》中,對寺院僧團組織形式,有著很詳細的規定,發展到近現代的寺院,雖未完全保留下來,但是形制仍基本按照當時的規定。近現代寺院往往會沿用五大堂口,每個堂口有相應的職務,委派相應僧人負責,各司其職又通力合作。以禪宗寺院為例,現代寺院整體上由五大辦事機構組成,即所謂「五大堂口」,其中包括:庫房、禪堂、客堂、大寮、衣缽寮。每個堂口都有相應的執事,負責具體的工作。
  • 臘八節:佛教寺院中的飲食生活文史知識
    僧徒託缽化緣,沿門求食,遇肉吃肉,遇素吃素,只要吃的是「三淨肉」,即不自己殺生、不叫他人殺生和未親眼看見殺生的肉都可以吃。正如趙樸初先生在《佛教常識答問》中所說:「比丘(指受過具足戒之僧男)戒律中並沒有不許吃肉的規定。」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佛教盛行。這時,中國漢族僧人主要是信奉大乘佛教,而大乘佛教經典中有反對食肉、反對飲酒、反對吃五辛(蔥、薤、韭、蒜、興蕖)的條文。
  • 佛教:在家裡設置佛堂,這4點「常識」一定要知道!
    很多人對佛感興趣,也有很多的人,經常去寺院中做燒香拜佛的事情。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寺院。一來有的寺院比較遠,二來自己的時間,並不是那麼充裕。也就是說,有的人想去寺院中燒香拜佛,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想去的時候去不了。
  • 中國一「良心」寺廟,門票不要錢,齋飯隨便吃,只有一種人不能進
    我國有一個非常良心的寺廟,不要各種門票錢,還隨便請人們吃齋飯。但是他們有一個例外,禁止一類人進他們的寺廟。不收門票的東林寺這個寺廟被人稱為東林寺,位於我國江西省的廬山境內。大家知道東晉時期正是佛教盛行的時候,當時的許多統治者以及一些達官貴人都非常熱衷於修繕寺廟。東林寺自從修建開始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六百多年了。許多高僧都曾在東林寺傳道授業,並且東林寺的周圍的風景非常的優美,靠著山傍著水,群山環繞,直到今天都有很多人來到東林寺燒香拜佛。東林寺不收任何門票錢,還有免費的齋飯。
  • 佛教:在家設佛堂,這幾點常識,一定要知道!
    許多虔誠的佛弟子為了能夠精進修行,會選擇每日到附近的寺院裡跟隨出家師父參加早晚定課,以增進功德、培福修慧。然而,也有不少人常常因為日常工作、生活忙碌或者路途遙遠,而來回奔波,無法及時輕鬆到寺院參學燻修。鑑於這種情況,在自己家設置個小佛堂就會非常方便和必要。
  • 防震減災基本常識,必須知道!
    對地下水異常,群眾也總結得好:井水是個寶,前兆來得早;無雨泉水渾,天旱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氣泡;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天變雨要到,水變地要鬧;建立觀測網,異常快報告。要吃一些鹹菜,補充體內因大量出汗而損失的鹽分和水分,預防中暑。五、哪些水可以飲用?瓶裝水、開水或經過消毒的水。不要使用汙染的水洗碗、刷牙、洗菜、洗水果等。如果飲用已經開口的瓶裝水,一定要消毒或燒開後飲用,開水1分鐘就可以殺死絕大多數微生物。如果沒有條件燒開水,可以使用專業人員提供的消毒片或含氯製劑進行消毒後飲用。
  • 佛教:寺院的真實涵義,知道的人並不多,你了解嗎?
    佛像是作為佛陀有形的身體讓人們供奉,而佛法則是作為度人之法,那僧人則是佛在人間的代表,佛寶僧代表什麼人們是知道,但是寺院的真實涵義,知道的人並不多,你了解嗎?我們知道佛國世界有極樂世界,蓮花世界等等,他們都可以理解為淨土世界,當然這個淨土是針對婆娑世界來說的。
  • 女性必須要知道的減肥常識,還有晚上適合吃什麼東西
    ,或不吃東西就會瘦。因此各種減肥茶,排毒產品陸續猖狂起來,吃了之後拉肚子就以為是在排毒排油脂,其實你的肝臟就是最好的排毒武器,所以還不如好好養護自己的肝吧。還有一種女人採用絕食來減肥,這樣及時能在短期內看到明顯的效果,但一時沒忍住,你吃一頓保證讓你胖回來,所以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 上海前往浙江的周末自駕遊攻略,有這兩個地方是必須要去的
    普陀山內部的風景名勝區有很多,分別為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等三十多處開放寺院,向來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的美稱,它像一條栩栩如生的蒼龍,靜靜地臥在海域之中。普陀山以其神奇、神聖、神秘著稱,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這裡有仙霧繚繞的群峰,像那虛無縹緲的仙山一般,巍然佇立其中。
  • 常識 | 供齋
    各寺院為滿足信眾此項功德需求,特設多種渠道,供齋即是其中最方便之項目。供齋分隨喜齋、羅漢齋、如意齋、上堂大齋多種方式,大家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可以適當選擇,雖然所費資財不等,只要盡心盡力,其所得福德並無差別。上堂大齋是佛教叢林中一項非常隆重的佛事,一般是大護法居士來寺齋僧或寺院有重大活動時舉行。所謂上堂,即恭請和尚在堂上為大眾說法。
  • 非法本參加司法考試,有什麼必須知道的常識嗎?
    對於非法本專業的人來講,如果你要想參加司法考試,那麼這些是你必須要知道的常識。下面萬國法考就為大家詳細講解下。一、非法本可以參加司法考試嗎?大家都知道,司法考試很嚴格,有很嚴厲的條件限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參加的,尤其是在司法考試改革之後。
  • 昆明15塊錢的素食自助餐,佛教的特殊紀念日還可以免費吃到齋飯
    我們很多人都有吃過自助餐的經歷,在我們所吃的自助餐中,雖然菜能吃多少就拿多少。但是自助餐是按照人頭來算,再怎麼說一個人也要四五十塊錢。所以10多塊錢的自助餐,在市面上很少能夠見到。就算見到了,你也可能不會相信有這麼便宜的自助餐。
  • 高中生進入大學,有哪些必須知道的常識和經驗?你知道嗎?
    高中生進入大學,有哪些必須知道的常識和經驗?你知道嗎?作為一個在校大學生的血淚警告,男女通吃,涵涵寫的都是人間真實,幫你躲掉那些90%的大一新生都會踩的坑,繼續往下看,我一共分為五個方面。王者吃雞lol,抖音快手哈哈笑。時間久了,人也差不多就廢了,所以別讓宿舍成為你墮落的源頭好嗎?上了大學後你會發現你的室友來自五湖四海,可能你們的生活習慣、作息方式或者思想認知上會有很大的差異,這個時候就要記住「理解不了別人的愛好,但要尊重別人的快樂」。還有就是用別人的東西就不要說不好,看別人的照片不要隨意滑動,個人衛生一定要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