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4月3日12時12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01萬例,達到1016128例。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全球最多,超過24.5萬例,為245540例。
▲當地時間3月25日,美國紐約皇后區,一位居民將圍巾作為防護用具遮住口鼻。圖據路透社
而就在1個月前的3月4日,全美確診病例總計還只有126例,疫情傳播形勢之嚴峻,可見一斑。除了「震中」紐約和最早爆發疫情的華盛頓州西雅圖市,路易斯安那州最大城市紐奧良,眼下也迅速升級為「重災區」。
與此同時,儘管美國感染人數正呈指數級增長,《紐約時報》2日發布的一項最新移動數據分析卻顯示,仍有大量美國人沒有「自我隔離」,而是一如既往頻繁出行。
大數據顯示「禁足」可有效扼制疫情
不少民眾卻還在如常出行
美國疫情形勢日趨嚴峻,據海外網援引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報導,截至目前,美國已有35個州和地區進入「重大災難」狀態。然而,並不是所有民眾都願意乖乖待在家裡。
據《紐約時報》2日報導,一項根據1500萬人的匿名手機數據得出的出行模式差異表明,在美國西部、東北部和中西部的大片地區,大多數民眾已遵照州和地方官員的命令待在家裡。然而,以佛羅裡達州為代表的東南部地區,由於地方政府遲遲未頒布「宅家」命令,當地民眾的日常出行似乎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紐約時報》分析顯示,儘管上周這些地區的出行距離已大幅縮短,但依然堪稱「火熱」——平均出行距離是下達禁令地區的3倍以上。
▲美國民眾出行熱度地圖,紅色越深的地區代表當地民眾出行比例越高。圖據《紐約時報》
其中,佛羅裡達州的最大城市傑克遜維爾、海港城市坦帕市、旅遊勝地代託納海灘,貿易加工中心萊克蘭市及其周邊地區的居民出行更多,這使得這些地區在未來幾周內面臨更高的疫情爆發風險。
在傑克遜維爾,當地治安部門不得不派人去強行驅散街區派對。該市市長倫尼·庫裡向居民喊話道:「周末我依然看到人們在互相握手。我明白,也許這只是大家的習慣,但是夥計們,我們必須停下來。我們必須放棄這個習慣。」
▲當地時間3月20日,佛羅裡達州人頭攢動的海灘。圖據NBC新聞
類似的場景正在美國東南部頻繁上演:在南卡羅來納州斯帕坦堡縣,居民仍然會去五金店購買家居改造項目所需的用品,在社交網站上可以看到,孩子們的生日派對和出遊聚會也一如既往進行著;在佛羅裡達州和阿拉巴馬州的海岸線上,依賴旅遊推動經濟發展的社區依然熱情地歡迎著外地遊客的到來。
分析指出,較高的出行動態意味著更多的接觸,以及更多的傳播或感染機會。「出行政策寬鬆的地區不僅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疫情熱點,還可能成為病毒的『蓄水池』,造成原本已控制疫情的地區再次爆發感染。」
▲儘管美國疫情形勢嚴峻,3月的邁阿密Calle Ocho狂歡節依然吸引了大量民眾聚集。圖據邁阿密地方電視臺WPLG
本周三,佛羅裡達州政府終於決定頒布「宅家」命令,佛羅裡達大學傳染病建模師託馬斯·赫拉迪什表示,耽擱太久才下達禁令,眼下即使居民出行模式改變顯著,也很難控制當地的疫情爆發風險,因為民眾在回家「宅」起來之前,有相當機率已感染病毒。他說:「現在下達指令,不再是遏制病毒擴散的靈丹妙藥了。儘管它依然會挽救不少生命,但如果期望社交疏離措施真正產生重大影響,我們必須將起始時間撥回到數周前。」
與此同時,在加州、紐約州和華盛頓州等最先出現大規模感染的地區,幾周前政府便已要求居民待在家中。數據顯示,這些地區的大多數居民活動也已停滯了好幾周,這表明居民確實認真執行了禁令。《紐約時報》指出,針對移動大數據的分析表明,減少出行可大幅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
▲當地時間3月20日,紐約時代廣場幾乎看不到行人。圖據路透社
而這一點,也得到了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的肯定。本周二他曾表示,民眾出行行為的改變已經降低了上述地區的新增病例水平。
事實上,就在近日,福奇在接受採訪時還曾直言,他不知道為什麼一些州還不下達指令要求民眾待在家裡,「如果一些州不遵守指導方針,不能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接觸,新冠病毒傳播將很難控制。」
紐奧良每10萬人中32人死於新冠
高肥胖率或加劇病亡率
而在美國國內,新冠肺炎造成的死亡比例,在各地區之間也有明顯差異。
據《每日郵報》報導,本周三(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新冠肺炎在紐奧良總教區(包括紐奧良在內的路易斯安那州東部八個縣)造成的死亡威脅比全美其他地方嚴重得多:在紐約市,每10萬人中有10.8人死於新冠肺炎;而這一比例在紐奧良總教區則達到了每10萬人死亡29.8人,是紐約的三倍,也是全美最高的病亡率。而到了2日,這一比例又升至每10萬人中死亡32人。
▲美國紐奧良總教區新冠肺炎病亡率達到了每10萬人死亡29.5人,這一數字是紐約的三倍。圖據《每日郵報》
如此高的病亡率讓路易斯安那州的醫護人員擔憂不已,當地醫生、公共衛生官員分析以及大數據表明,肥胖及相關疾病高發可能是導致該地區新冠肺炎病亡率居高不下的「最大幫兇」。
「我們(的病人)病得更重一些,」前路易斯安那州衛生部長麗貝卡·吉表示。「事實上,在這次疫情爆發之前,我們(與其他州)就已經存在巨大的衛生保健差異,只能說這些差異在疫情中被放大了。」
根據路透社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的分析顯示,就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症居民的比例而言,紐奧良大都會統計區(New Orleans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是美國排名最高的地區之一:在當地民眾中,約有39%的人患有高血壓,36%的人有肥胖症,15%的人患有糖尿病;而在全美範圍內,高血壓患者平均佔比32%,肥胖患者平均佔比31%,糖尿病患者平均佔比11%——紐奧良居民罹患肥胖症、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比例,高於全美平均水平。
▲紐奧良居民罹患肥胖症的比例高於全美平均水平。圖據雅虎新聞
醫生和公共衛生官員均表示,有這些基礎疾病的患者可能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路易斯安那州衛生部門的數據顯示,死於新冠肺炎的患者中約97%本身已有基礎性疾病,其中患糖尿病者佔死亡人數的40%,肥胖病者佔25%,慢性腎病佔23%,心臟病佔21%。
專業人士表示,儘管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導致紐奧良地區新冠肺炎患者的高死亡率,比如醫療保健及醫院的治療條件等等,但顯然,與肥胖相關的疾病是「罪魁禍首」之一。
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醫療機構Ochsner Health首席護理官特蕾西·莫法特稱,當地醫院已出現了同一家庭幾代人在同一個ICU病房接受插管治療的情況。她指出,包括紐奧良在內,路易斯安那州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的流行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這些家庭成員在被感染前往往患有相同的疾病,因此即便年齡差距很大,他們卻同樣容易感染新冠肺炎。
▲路易斯安那州衛生部門的數據顯示,當地死於新冠肺炎的患者中約97%本身已有基礎性疾病。圖據路透社
「一位患有肥胖症的母親住進ICU後,她的女兒,同樣是肥胖症患者,也住了進來,」莫法特講道。「女兒特意請工作人員推著自己路過母親的病房,這樣她就可以在插管之前跟母親道別。(因為)那時我們都知道,這位母親快要不行了。」
路透社報導指出,紐奧良的狀況對全美來說都是一個警示,因為美國民眾的慢性肥胖症比例比其他發達國家更高,尤其是在同樣有很高肥胖率、糖尿病和高血壓發病率的南部和中西部地區,一旦疫情爆發,也可能導致較高的病亡率。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徐緩
編輯 李彬彬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