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021-02-19 我愛學文學

天淨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悽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被贊為秋思之祖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死亦足 一作:死意足)

此詩作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漁家傲·秋思

宋代: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這首詞首先給人的感覺是悽清、悲涼、壯闊、深沉,還有些傷感。而就在這悲涼、傷感中,有悲壯的英雄氣在迴蕩著。

秋詞

唐代: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的《秋詞》,另闢蹊徑,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

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 一作:天街;臥看 一作:坐看)

此詩寫失意宮女孤獨的生活和悽涼的心境。

天淨沙·秋

元代: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個字,篇幅雖短,卻以神來之筆捅繪出了一幅絕妙的秋景圖。

山中

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的山中景色。

秋思

唐代: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這是鄉愁詩。通過敘述寫信前後的心情,表達鄉愁之深。

三五七言 / 秋風詞

唐代: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個舊時的戀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

登高

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山行

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深處 一作:生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蘇幕遮·懷舊

宋代:範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楓橋夜泊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霜月

唐代:李商隱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秋風引

唐代: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the end-

相關焦點

  •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淨沙·秋思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裡,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  這首曲子的題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國文壇古老的傳統。自屈原的《離騷》起一直延續到現在。《樂記》中說:「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外物使人內心的情意活動起來。那又是什麼東西能讓外物動起來呢?
  •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走基層】我們是微光,也是火把!
  • 斷腸人在天涯,你知道誰是那個斷腸人嗎?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大致譯文: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悽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譁譁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嫋嫋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 夕陽西下,戀上最美的元曲!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
  • 看完他描繪的湖南美景,你還會相信,他寫了「斷腸人在天涯」嗎?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散曲,語文書上學過,作者元朝馬致遠。總結中心思想是,描述了一副鄉郊秋野圖,以此表達了旅人心境的悽苦,被譽為秋思之祖。看完這些散曲,讓我更難把他跟那個寫盡天下斷腸人心境的作者,聯繫起來。
  •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眉葉不經秋——在元曲中邂逅最美的秋天!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一直以來,我們總是記得唐詩宋詞中有關秋天的美,卻遺忘了元曲中也有極美的秋天。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元曲中有關秋天的句子。1.《天淨沙·秋》——白樸【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2.《天淨沙·秋》——徐再思【斜陽萬點昏鴉。西風兩岸蘆花。船系潯陽酒家。多情司馬。青衫夢裡琵琶。】3.
  • 兩首關於秋的《天淨沙》,一首是千古絕唱,另一首也不遑多讓
    這裡就來介紹兩首關於秋的《天淨沙》,其中一首被譽為「秋思之祖」,另一首在筆者看來也可與之媲美。天淨沙,是曲牌名,屬于越調之一,又名《塞上秋》。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已黃昏,路旁是枯敗的老樹,老樹的枝椏上看不見充滿生氣的蒼碧綠葉,卻只是零星地掛著稀疏的黃葉。乾枯的樹身上纏滿了藤枝,藤枝也已經凋敗枯萎,沒有一絲生機,樹枝上幾隻烏鴉在搖搖欲落的枯枝上叫著,荒涼的古道上緩緩走來騎著一匹瘦馬的天涯遊子,聽著路旁烏鴉的叫聲,讓風塵僕僕的遊子的心裡更添悽涼。
  • 夕陽西下,安琪拉又空大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安琪拉又空大!Top1.枯藤老樹昏鴉,主宰已被擊殺!當古人擊殺主宰以後,就會吟詩一首:枯藤老樹昏鴉,主宰已被擊殺!而不是像現在的王者榮耀一般,只有寥寥的一句「主宰已被擊敗」,看著大龍坑旁鬱鬱蔥蔥的樹枝,估計大龍被擊敗以後,龍坑旁的樹就隨大龍的消失一起衰敗了!不得不說,古人的想像力還是很豐富的!
  • 夕陽西下,斷腸人跑哪裡去了?
    秋海棠應是秋天最惹人憐愛的花,清代陳淏子在《花鏡》中說:秋海棠為秋色中第一。秋海棠屬是一個約有近2000多種植物的極為龐大的家族。這個屬中的絕大多數種類生活於中南美洲,其中四季秋海棠因能四季開花,花葉豔麗,成為城市綠化中最為常見的草本觀賞花卉。
  •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這30句元曲,太適合做籤名了
    ——元好問《人月圓》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片閒雲任卷舒,掛盡朝雲暮雨。——劉致《折桂令》正是悽涼時候,離人又在天涯。——白賁《百字折桂令》故人何在?前程那裡?心事誰同?
  • 看夕陽西下的心情句子_形容夕陽美景的句子
    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看夕陽西下的心情句子大全,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看夕陽西下的心情句子(一)  1、夕陽西下的天空終是再美,也挽留不住與我一同看夕陽的你。  2、這一生,只想選某個人,相濡以沫,牽手,散步在夕陽西下的明天。  3、漫步在夕陽下,回想往日種種,時而喜悅,時而大哭。
  • 有意天涯無意曲,幽幽唱與斷腸人;深秋七絕十首,無盡相思寄一吟
    有意天涯無意曲,幽幽唱與斷腸人。歲月漸遠,經歷風雨的沉澱,濾盡了清淺與浮躁,生命,最終走進了深邃沉穩的季節。不知從何時起,習慣了自言自語,也習慣了憂傷。也從不知道,傷感也是讓人上癮的東西,儘管也曾千方百計逃離,奈何總是無法擺脫那牽魂攝魄的吸引。
  • 斷腸人在天涯
    宋玉在《九辯》裡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陸機《文賦》云:「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雖然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但他們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再看他的布景:「又是黃昏,一天快要結束。夕陽斜掛在山頭欲落還留的樣子,依依不捨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滿目悽涼,藤是枯萎的藤,已經沒有了生命。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在吹著它走向風燭殘年。
  • 一曲斷腸人在天涯,穿越數百年,馬致遠向你訴說此刻的心境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白描是這首散曲最大的特點,這是國畫中的一個繪畫手法,不用給圖畫加過多的修飾,單用墨色線條勾勒出畫的內容。在文學上的白描也與此相似,比較有名的有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