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不相識︱極右復興:以上帝、貴族、國族和文化之名

2021-01-19 澎湃新聞

一種思想,只要曾經在人類的生活中發揮過影響,就不會永遠消失。運濟時宜,沉寂多時的思想也能乍煥新生。而且,思想相互影響,有源有支,多源多支,沒有「純潔」的思想。

當前西方的極右思潮,自十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便逐漸成勢,迄今沒有衰退跡象。英國公投脫歐與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使世人再也無法忽視這股思潮對現實政治的影響力。

但這股極右思潮到底是什麼,卻讓人無從捉摸。它對集權、徵伐興趣渺渺,與納粹思想顯然不盡相同。各極右黨在歐洲議會中無法捏合成一個黨團,說明極右內部也有激烈爭論。而法國新右哲學領袖堅持與法國極右黨「國民陣線」劃清界限,似乎顯示哲學思想、大眾心理、現實政治之間也並非無隙銜接。本文僅抓要害處,擇其大端,對當前西方極右思潮的源流作一概述。

西文政治話語中,左指的是求新、求進步;右則相反,指的是守舊、保守。極右,顧名思義是極端保守。然而,在人類社會生活中,新者變舊,舊者著新,何為新舊往往並非涇渭分明。再加上不同國家、民族、人群的心性不同、需求不一,所謂「極端保守」,便有了許多不同的指代。

第一類極端保守者,保守的是上帝

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的黑暗面催生了質疑人類理性、緬懷上帝秩序的「傳統學派」——代表人物有梅斯特(Joseph de Maistre)、博納(Louis de Bonald)和拉梅內(De La Mennais)。他們讚賞一元論和有機體說,認為唯一完美的秩序是上帝的秩序,合法的權力唯有來源於神聖的力量;好的社會是和諧的、有機的、等級的,每個人各得其所、各安其位。由於與活潑、動蕩、求解放的時代精神格格不入,他們的思想很快便淹沒在歷史之中。

到了20世紀中期,法國的居農(Rene Guenon)和義大利的埃佛拉(Julius Evola)再次光復了傳統學派。他們認為,現代世界日日墮落、危機深遠,然而卻無藥可治,亦無途可改,個人唯有以英雄之姿去自行反抗。他們的學說切中時弊,流行一時,迄今仍為法、意的新右哲學提供靈感。與一個多世紀前的傳統學派相比,居農與埃佛拉跳脫了基督教的窠臼,廣涉印度教、佛教、道教、伊斯蘭,稔熟靈修、神性話題,最終落在對現代世界的批判上。居農著有《現代世界的危機》,而埃佛拉則著有《對現代世界的反抗》。

在現實政治生活中,上帝已難以留下太多痕跡。但對超驗精神體驗的追求、對庸俗現代生活的失望和厭倦,不時構成一股深沉而強大的思潮

。而那些認為西方文明深植於基督教的觀點,對「恐伊症」、「文明的衝突」也起了推波助瀾之效。

第二類極端保守者,保守的是貴族

如果說平等是現代世界最有號召力的價值觀,當不為過。但人人平等,無異於人人平庸,導致尼採所說的「末人」。果敢、高貴、捨身為國的人物,才會讓人動容。當今已沒有任何重要的思想家鼓吹重建貴族,但對貴族精神的嚮往、對英雄的呼喚,卻一直是民主社會的一股潛流。

由伯克(Edmund Burke)所奠定的英國保守主義,不僅對英國思想界及政界影響深遠,流風亦波及西方多國。英國保守主義對人性悲觀,認為社會是有機構成的,不平等是自然的,並尊重權威與傳統。而由政治哲學巨擘施特勞斯(Leo Strauss)所支撐起的美國新保守主義,也對「最小公分母化」的民主制度憂心忡忡。施特勞斯的學生布魯姆(Allan Bloom)在其成名作《美國精神的封閉》中抨擊民主資本主義社會中虛無主義盛行,情懷難覓,世風日下。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多國的保守主義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已與經濟上的新自由主義結緣,支持自由市場、企業家精神,成為主流政治勢力。換言之,

在自由與平等這兩個現代最顯赫的價值觀中,保守主義質疑的是平等,但接受自由

第三類極端保守者,保守的是國族

這一類人不但質疑平等,對自由也不真感興趣。他們所珍視的,是現代世界最核心的組織——民族國家。他們即便接受民主,也認為民主只能限於一嚴格的國族之內,且服務於國族發展之目的;即便接受私有產權,也熱衷於讓國家在市場中扮演積極角色。

在西方歷史上,最熱切的民族主義者,多見於德國、義大利、波蘭等後起國家。蓋因現代國家制度最早成型於英、法,而其他國家在競爭壓力下,不得不起而效仿;而在競爭以及效仿的痛苦中,本土的民族主義也就應運而生。

18、19世紀德國的浪漫主義和文化民族主義在思想史研究中頗有一席之地,這也被認為是日後德國法西斯主義的理論來源之一。法西斯思想的來源有左有右——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工團主義、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等等,但歸根結底法西斯還是一種極右的思想。它最有特點的極右之處,莫過於對一種純潔的、雄邁的國族的嚮往。

自由主義推崇個人而低看國家;法西斯主義則指出,個人只有在國家中才能展示真正的本質

美國社會學家麥可•曼(Michael Mann)在考察德國、義大利、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西班牙等6個歐洲國家的法西斯主義之後,在其《法西斯主義》一書中指出,法西斯是「民族國家主義」最極端的形式。法西斯主義認為,「有機的民族」和「強有力的國家」將能夠超越階級衝突。

戰後有兩波民族主義浪潮,分別為殖民地獨立和蘇東解體。此後,「後主權」「後民族國家」的思想逐漸佔據上風,歐洲一體化尤被視開風氣之先。豈料近年,被認為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民族主義,在西方迅猛回潮。

第四類極極端保守者,保守的是文化

畢竟時移世易,民族主義近年在西方雖有回潮,但號召力已非一兩個世紀前可比。以保護文化多樣性為名而主張「歐洲特性」的歐洲新右哲學,似乎更能體現當前歐陸極右思潮的獨特之處。

新右(Nouvelle Droite)哲學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末的法國,後流布於歐陸,英語學術界僅在90年代後有零星引介,近年略有增多。漢語界對其認識幾近空白。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博努瓦(Alain de Benoist)、費伊(Guillaume Faye)、塔爾基(Marco Tarchi)等。

新右哲學興起於新社會運動之時,與新左思潮並蒂而生。只是新左一時風頭無兩,而新右直到今天才隨著反移民、反歐盟的極右黨的崛起才引起世人重視。與新左思潮一樣,新右思潮也重視文化、認同等「後現代」議題。在反自由主義、反資本主義、甚至反普世主義方面二者頗有可通之處。

二者所不同之處,或首推對「文化多元主義」的態度。新左歡迎不同文化在一國內百花齊放,而

新右則認為文化先於政治、文化決定政治,故不同文化在一國內勢必無法自如共處,「文化多元主義」與「自由主義國家」將無法得兼

。依新右的邏輯,為保護全球的文化多樣性就要保護歐洲文化,為保護歐洲文化就應遣返移民——當然,這對保護移民來源地的文化也同樣有益。

一般人或許想不到,新右思想家並不推崇民族主義;他們看重的是在國家之上以及在國家之下的文化單位。博努瓦希望建立歐洲聯邦,因為「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未來屬於那些能夠將自己組織成許多自治實體、獲得足夠實力來抵禦外來影響的大型文化和文明」。而且,新右思想家還經常把美國作為文化上的假想敵。

上述「四大保守」——保守上帝、貴族、國族和文化,僅是一個不完善的簡便論述,卻也足以讓我們管窺極右思想來源的曲折、駁雜、多歧。但是,

只要被冠以「極右」的思想,都有神似之處——即對現代世界的悲觀、或至少是十分審慎的態度

現代是人類社會第一個以時間階段來命名的時代,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進步」、向前看,堅信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現代世界開啟之後,一股前所未見的樂觀氣氛便瀰漫在人群中,連普通人都相信通過人的理性,能夠實現人的解放,實現人對自然的徵服。

但有光即有影。不斷地前進、永遠地革新,也就意味著現代世界會不斷地丟失舊時的生活,也會不斷地遭逢新的危機。正是現代性的黑暗面,給了極右思想生存的土壤。極右人士對現代性是失望的,對理性是不信任的,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景是悲觀的。其實,幾乎所有批判現代性的重要學說,如尼採、海德格爾、斯賓格勒等人的哲學,都是極右思想的重要給養。某種意義上,批判現代社會的極右思想,也是現代世界的產物,是現代的意識形態。

十年前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歐債危機、民主危機、烏克蘭危機、難民危機、歐洲一體化危機、美國政府關門危機等種種「危機」一直伴隨著西方人的生活,也傷了人們的心氣。種種具體的現代造設——全球化、地區一體化、代議制民主、乃至普世人權,都成為了被質疑的對象。極右思潮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飛入尋常百姓家」。

託身於幾百年來的學術積澱,當前的極右思潮並非僅是烏合之眾的一時興說。它到底會將主流的意識形態框限、制衡到什麼程度,就有待時間來告訴我們了。

作者黃靜,系「澎湃」特約撰稿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海賊王:索隆身世揭秘 和之國貴族後裔
    隨著海賊王劇情的推進,很多小夥們猜測索隆的身份很快將在和之國揭曉,從索隆的造型和身份來看,索隆很有可能是一個武士,關於索隆的身份背景海迷猜測很有可能是和之國的貴族後裔。在海賊王96卷中,尾田曾經介紹過在和之國有這樣一個貴族的存在—霜月一族,當時在和之國的名聲和地位高於光月一族,我們知道和之國有很多出名的武士,霜月康家、霜月龍馬、霜月牛鬼丸等都是出自霜月一族的,隨著時代的變遷,霜月一族逐漸衰落了。
  • 海賊王:和之國鎖國真相D之一族的使命浮出水面,一切和他有關係
    看過《海賊王》的海迷們都知道,和之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也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掌握了天龍人的秘密,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習俗,但是這也有一個好處,它不受世界政府的管轄,可以說是一個與世隔絕、桃花源的國家,但是隨著對御田的回憶,特別是她自己說過,一直很奇怪和之國為什麼要閉關鎖國,當他到達
  • 漢文化和羅馬共同的傷痛:五胡亂華和蠻族入侵
    東哥特王國的開國君主狄奧多裡克往往被稱讚為一代聖君,人們津津樂道於狄奧多裡克統治下對於羅馬文化的尊奉和羅馬文化的復興。也正因如此,直到今天,許多學者還在對查士丁尼大帝再徵服義大利感到憤憤不平。他們認為正是拜佔庭帝國的雙璧——貝利撒留和納爾西斯的軍隊,以及來自希臘的稅吏徵服和摧毀了最後的羅馬文化。
  • 西風不相識︱大西洋變窄了嗎(一):秋波與倡議
    西風不相識︱大西洋變窄了嗎(一):秋波與倡議 澎湃特約撰稿 黃境 2020-12-09 17:48 來源:澎湃新聞
  • 中世紀貴族的綽號為何「矮挫醜」
    敢於和德意志腓特烈大帝正面衝突的薩克森公爵叫做「獅子亨利」,與英格蘭國王發生過正面衝突的蘇格蘭國王威廉一世綽號也是「獅子」,英格蘭傳奇君主理查一世的綽號也是「獅心王」……獅子雖為百獸之王,但畢竟是動物,與古羅馬動輒將君王比喻成神相比,這檔次頓時低了一大截。這些閱讀經驗,能否讓我們得出古羅馬綽號一定比中世紀「高大上」的結論呢?如果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 亞冠決賽現送點「上帝之手」:一場比賽兩點球致勝,東風再壓西風
    有趣的是,蔚山現代之所以打進2球,正是因為對手在這場比賽中2次送點,其中一次卻是送點「上帝之手」。是役,蔚山現代和波斯波利斯的發揮都很一般,但兩隊的遭遇卻有所不同。蔚山現代是因為近期比賽密集導致球員疲勞,而波斯波利斯由於西亞區的比賽早就結束,球隊狀態一般,再加上多達4名主力無法不能踢球,損失很大。
  • 世界青年對話錄|一個義大利貴族青年眼中的歐洲和俄羅斯
    在下面的採訪中,我和他用俄語聊了聊歐洲貴族生活、個人求學經歷以及他對歐洲政治的看法。姜源和西風在莫斯科聖瓦西裡大教堂前。澎湃新聞:中國有個流行的說法叫做,「一代就能闖出個富人,三代不一定能培養出貴族。」你在中國人眼中就是典型的「歐洲貴族」,但是你似乎不喜歡被稱作貴族,這是為什麼?
  • 小邾國歷史文化的考古學研究
    其三,對徐樓濫國墓地、橫嶺埠遺址、大韓墓地出土和山西公安廳「603專案組」追繳的小邾國銅器進行研究,以新資料為基礎,拋磚引玉,意在推動小邾國歷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其四,從族源與遷徙、分封與滅亡、世系與對外關係等方面,對小邾國的歷史沿革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細緻研究。具體而言,主要觀點如下。
  • 宋國:春秋戰國時期最後的貴族之國
    中國之貴族,不為權力所折服,不為富貴所誘惑,不為美色所勾引,亦不為強力所屈。這種性格自古以來,影響深遠,多為後世崇尚上古遺風之人所傳承。貴族之時代,起源較早,卻數為戰爭所侵擾。商人的商業文化的發達,對財富的索取講究「取之有道」,這種規則亦自影響到整個商人的思維體系和政治管理。從某種程度看,商人對禮樂的固守情緒,要比周人強烈得多。而周人靠天給養的思維,則極可能形成多變的格局,即商人制定的禮樂,商人以之為聖經,周人制定的禮樂,周人的骨子深處是沒有完全認同的,他們認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即是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們將禮樂體系形同兒戲的根源,亦是貴族血脈斷絕的緣由。
  • 杜鋼建:犬戎族人源於大湘西,古羅馬人多犬戎族後裔
    根據《湖南通志》的記載,按《路史》國名紀,今湖南北桂林等處皆是。古蠻國轄區廣泛,包括今邵陽、永州和懷化南部地區以及廣西地區。蠻人的名稱和湖南人的霸蠻文化均與蠻龍苗有關。邵陽武岡地區在1000年前一直是歷史上蠻人文化的中心地區。古代南方為蠻,蠻中之蠻為湖南,蠻王為邵陽。上古蠻人屬於食人族,並且有尾巴。唐朝武岡蠻還有食人族的食人習俗。
  • 西魏關隴貴族集團之八柱國十二大將軍詳解
    初期因為六鎮將領主要拱衛都城平城的安全,待遇和地位非常高,亦受到當時統治者重視,但從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高中教科書所講孝文帝改革),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平城不復為國都,六鎮也失去軍事上的意義,將兵地位一落千丈。六鎮將士遠在漠北,少有接觸漢文化的可能,與南遷的鮮卑貴族在文化上形成差距,心理上形成隔膜,經濟地位上也處於劣勢。
  • 趣聞 矮子丕平、禿頭查理:中世紀貴族的綽號為何「矮挫醜」?
    文明不夠精緻,所以綽號「接地氣」其實古羅馬也並非所有的綽號都那麼「高大上」。羅馬貴族的命名極為複雜,分為本名、氏族名、家族名。在有些用法中,還會冠以父名和部落名。其中家族名多取自該家族某位始祖的綽號,這些綽號多產生於羅馬文明草創時期,也多粗糙而接地氣。
  • 從大國崛起到文化復興
    尤其在中國全盤西化的今天,美國當今所爆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尤其值得我們警惕和深思,這也是本文的意義所在。中華民族創造了5000年悠久、燦爛的華夏文明,除了對世界進程影響深遠的四大發明,在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科技、商貿、醫學等領域的造詣,數千年來一直領先於世界,讓華夏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巔。
  • 任劍濤|「中華民族」敘事:國族證成中的古為今用
    但如果試圖將之轉換為中國的國族與民族國家建構的資源,那麼就只能將之視為國族與民族國家的歷史準備,而不能直接視為脫出民族史研究的知識世界,捎帶式地突入國族與民族國家建構的政治世界。  中國的民族史研究成果豐碩,值得高度肯定。研究者揭櫫了中國歷史上,隨著疆域的變化被納入不同疆域範圍的諸民族之間長期活躍的交往對促成共享的中華文化所具有的極大促進作用。
  • 揭密曾國貴族墓地之謎
    這些考古遺址對不少朋友可能會比較陌生,但其中「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還是足以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湖北隨州的曾侯乙墓實在太有名了。那麼,這個棗樹林曾國墓地有什麼考古發現,墓主曾國貴族和曾侯乙又有什麼關係呢?
  • 梁氏宗祠禮曰:尊祖故敬宗 敬宗故睦族 族繁則支分
    《梁氏宗祠》禮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睦族,族繁則支分。派別喬居星散,非祠以萃其渙,勢必至於途人不相識,骨肉痾癢不相關,祠之為用大矣。依此理念築祠也!先祖起水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知恥巷,端宗橫昌奔居於廣州府南海縣,奇任祖進舍蘇門贅納吳氏,所生伯材伯夷伯掌三人,外有伯常伯珍是蘇家之子,異父同母之兄弟也!永樂元年正月十五六日,同船一張,適過海南謀久遠安全之計。無奈船至海洋,適遇颶風狂雨,船隻漂流六日,方得上岸,見一老者問知是逐溪縣境,於是就岸而棲。住有五年移居南攬開基立業,後改名大僚前即今之湛江市麻章鎮大路前村。
  • 上帝之鞭 - 阿提拉
    曾帶領軍隊兩次遠徵巴爾幹,派重兵圍困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現伊斯坦堡);也曾深入西歐,深入義大利,兵臨羅馬城下,打的西哥特和羅馬人聞風喪膽。而羅馬教廷甚至認為阿提拉是上帝派來對懲治西方世界的人物,所以給他起了個封號——「上帝之鞭」。
  • 南詔國的族屬問題——是彝族?白族?傣族?
    (圖片來自網絡)南詔大理國的族屬問題段觀音黼        南詔大理國的文化一脈相承,兩個朝代之間並無異質文化特質,說明這兩個朝代出自同一民族之手。白族在西南少數民族中可以說是漢文化水平最高的民族,南詔時期的白族先民如楊奇琨、段義宗等人的格律詩就已經被收錄到《全唐詩》之中,)。另:南詔的不斷壯大過程,也就是白族不斷興盛的過程,二者是正相關。且南詔的統治階級所體現的階級意志,也就是洱海地區白族貴族的意志。來源:明朝吧
  • 中華文明的產生與華夏族和漢族的形成綱要
    《山海經》中說:「西北海之外,赤水西……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又說「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肉食。」《魏書·帝紀一》載:「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紀契而已。
  • 先秦文化,一個和漢文化截然不同的貴族文化
    ,如果沒有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國也許會逐步分裂成歐洲那樣的多個小國,時間一久每個國家的文化和語言也都會完全不同。要知道整個先秦時期最長的楚國就存在了892年,其中很多大大小小的習俗文化都和後來中原文明不同,在談論秦始皇的功績之前就想來看一下先秦文化的不同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