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到處惹是生非,我們當如何防範

2021-01-09 景點文史匯

近些年,網絡發達了,什麼稀奇古怪的事都有,而且像風一樣很快刮向大江南北。關於精神病人殺人的報導早已屢見不鮮,而其殘忍度又太過駭人聽聞。比如:哈爾濱棒殺路人致二死二傷的、廣州莫名其妙狂砍鄰居的、汕頭淹死自己四個女兒的,包括最近報導的四川營山淹死兩個孫女的,鑑定結果,都是精神病人。

精神病人給社會增添了許多不安全的因素,很多人談之變色。擔心哪天突然跑出一個精神病人來傷害到自己。但又不知如何識別精神病人,更不知如何防範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今天筆者結合自己二十來年的從醫經驗,粗陋的談一下如何防範精神病人突發傷人事件的發生。有些班門弄斧,不對之處,敬請各位大咖批評指正,鄙人不甚感激。

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一下這個問題。

(一 )什麼是精神病,如何識別精神病人?

大家都知道精神病人就是精神有問題的人。那麼,什麼樣的人才算是精神有問題?有的精神病人看一眼就能猜得八九不離十,比如穿著極其不適宜的衣服、戴著可笑的頭飾、獨自說話、自個發笑、胡亂唱歌或罵人、行為怪異的,大多數人都能猜出可能是個精神病人。但有些精神病人,衣著得體,言行甚至表情都極其正常,怎麼看都不會覺得有什麼異常,要識別他,就相當不容易了。這就需要我們比較專業的了解下究竟什麼是精神病了。

精神病,教科書上叫「精神障礙」,解釋是:是一類具有診斷意義的精神方面的問題,特徵為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的改變,伴有痛苦體驗和(或)功能損害。

看了這個解釋,知道什麼是精神病了嗎?估計除了教材的編撰者和精神專科的讀者,能理解的人不多。

在平常的概念裡,精神方面有問題的,當然就是精神病了,那麼「精神方面」的問題又是什麼問題?究竟什麼是「精神」?精神包括了哪些內容?除非精神專科的醫生,一般人也難明白什麼是一個人的「精神」。也在猜想,「精神病」裡「精神」,是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這個人有精神」,「精神看起來挺好」的「精神」?兩個「精神」是不是一個含義?如果是,那麼我們說「那個人精神不好」,是不是就意味著那個人就有精神病了?答案很明確,單是精神不好的人肯定不是精神病人。

既然「精神病」病裡的「精神」不是我們口頭所說的「精神」,那究竟什麼才是精神病裡的「精神」?

「精神」這兩個字,看起來大家都似乎知道,但要具體解釋似乎又解釋得不全面,顧此失彼了。就像《道德經》的「道」一樣,「道可道非常道」,無論怎樣詳盡的去解釋「道」,可能都不完美,甚至可能有誤解。就像你要解釋A,一描述,結果就讓人想到了B或者C甚至是D、E、F、G……了。

那我們再翻翻教材。教材也沒有對「精神」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只是把精神活動分成了感覺、知覺、情感、思維、意志活動等心理過程。那麼我們要了解什麼是精神,就必須了解什麼是感覺、知覺、情感、思維、意志活動等概念,然後從這些方面去評價一個人是不是有精神方面的問題。

我們平常說「靠感覺」、「那個人沒了知覺」、「情緒不好」、「胡言亂語」、「意志薄弱」、「活動多或少」等,我們對這些概念似乎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對於這些概念的定義我們也不用人人去一字不漏的記憶,那是學術家的事。我們只需要用我們日常的觀念,去了解一下什麼現象是精神出了問題的表現。

一)感覺出了問題的表現。

感覺是我們看到的事物的個別或稱局部的情況。比如一個杯子,我們注意到它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有多高,什麼材質等,便是靠感覺。而它是不是一個杯子,對我們來說便不重要,這就是「靠感覺」。看表面的東西,而不在乎本質。這些方面出問題,可能有一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1.感覺過敏:當我們發現平常關門的聲音、水龍頭出水的聲音特別的刺耳,日常的光線太過刺眼,別人在手上輕輕一摸便覺得特別的疼等,輕微的刺激便使我們感覺異常的痛楚,這便是感覺出了問題的表現。

2.感覺遲鈍:

常見那些自殘的人,在身上用刀割,用菸頭燙,都覺得沒多疼,腿剛摔骨折了還一步一拐、若無其事的走動,這基本上就是感覺遲鈍了。當然,也有像關羽刮骨療毒時還在飲酒下棋的,這是意志堅強、能忍得超常痛苦之人。但他自己是知道極疼而又極能忍受的,便不是感覺遲鈍。

3.內感不適:

內感不適相當常見,很多焦慮症、抑鬱症病人,總是感覺自己胸悶、氣緊、腹脹、腹痛,身上發癢,有蟲在爬,腦子裡像水一樣在晃動,身體裡有股氣在亂竄等等,各大醫院檢查都沒發現問題的,多半是內感不適,是心理問題,而不是身體疾病引起的。

4.感覺性質改變:

主要是顏色方面的錯誤感知,一眼望去,所有東西都變成了紅色或綠色。這個症狀比較孤僻,很少見。

二)知覺出了問題的表現。

知覺是什麼,舉個例說明。我們看到一個白色的、圓筒狀的、可以裝水的東西,便知道它是一個杯子。我們看到它時就知道它是一個杯子,雖然先得看到它的形狀、顏色,知道它的功用,但這些都不重要。我們只用知道它是一個杯子,可以盛水喝,什麼顏色、形狀跟我們沒多大關係。這就是知覺。靠理性來認識它的本質,而忽略了它的表面給人的感覺。

知覺障礙分一下三種情況:

1.錯覺。

出現錯覺的時候,我們首先是真真切切的看到某個東西,但是卻把它當成了另一個東西。

比如把遠處的樹錯看成了人,把繩子錯看成了蛇,把雲錯看成了仙女。這裡強調的是錯看,錯看的意思就是在你心裡,確確實實看到的是人、蛇、仙女,雖然後來發現是樹、繩子和白雲,但你初看時卻不知道是樹、繩子和雲,當時的感知就是錯覺。

2.幻覺。

幻覺是明明什麼都沒有,你卻看到了、聽到了、感覺到了。核心是你感知到的東西在客觀世界裡,並沒有。比如看到了鬼怪、觀音,聽到了他們說話,還覺得他們在拉自己的手等,明明不可能的事,你卻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長期濫酒的人,可能看到床上有蟲子、蛇等在爬動,家人卻沒有看到;總聽到有人喊自己、跟自己說話,旁邊的人卻沒聽見;總是聞到附近有什麼難聞的氣味,別人卻聞不到。這些明明沒有的,他卻堅信有,還真真確確的感知到了。這就是幻覺。

3.感知綜合障礙。

就是感覺和知覺都出了問題,我們能認得某個東西,也知道它的顏色、形狀、大小,但發現它的某些屬性變得不可理解。

比如我們看到面前的桌子上的杯子,是白色的、圓形的,也知道它是杯子,還有個正常大小的手柄。卻發現它的手柄特別長或短;或看到放在很遠或很近的地方,自己伸手去拿卻夠不著,它沒在我們看到的位置上。有時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耳朵變得特別長,鼻子變得特別寬大等。或者感覺時間凝固不變或者時間像箭一樣飛逝。這些都是感知綜合障礙的表現。

三)思維方面出了問題的表現。

思維,是認知過程的高級階段,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重要特徵。是我們感知一個事物後對其形成一個間接或概括的認識,可以用語言或文字表達出來。人的思維活動,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連貫性和邏輯性。

要是一個人說的話,一時這一時那,內容之間毫無關聯。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說這些話,內容雜亂無章,毫無邏輯可言,他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在說什麼,別人也聽不懂他想表達什麼,那我們一聽便知道他有問題了。

如果一個人話特別的多,或特別的少,或回答問題特別的慢,或說著說著突然變換了毫不相關的話題,又和當時的場景不相符,我們大多會認為這個人腦子有問題了。

思維障礙中,最具特徵的是妄想。一個人所說所想,與事實完全不符,而他卻堅信自己的看法,即使事實擺在眼前,仍堅信自己的錯誤觀念的,且這些看法又不是偏見、迷信或者幻想的結果,這樣的想法大多是妄想。

比如一個人總懷疑家裡的人或周圍的人都要害自己,都在說自己的壞話;一個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窮人,突然堅信自己位高權重、富甲天下;或者明明沒多大過錯,卻堅信自己罪大惡極、萬死難辭其咎;反覆檢查都沒發現有軀體疾病、醫生也保證他沒有患他說的那個病,但他自己卻仍然堅信自己患了什麼絕症;總是感覺自己的言行受到電波的控制,自己全是身不由己;或者無中生有,堅信別人喜歡自己或堅信配偶有外遇等等,都是妄想的表現。其核心在於,事實上沒有,而自己卻堅信不疑。

思維障礙中,大家最熟悉的當數強迫思維,就是大家說的強迫症。

那麼,什麼是強迫症,什麼是強迫?大家都知道,強迫就是一個人不願意做某事,而另一個人強行要求他非做不可,正常的結果是他可能做了,也可能沒做。那麼強迫症呢?

強迫症包括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不是別人強行要求自己去想或去做,而是自己強迫自己去想或去做,自己覺得無此必要,但又控制不住的要那樣,所以就那樣去想了做了,但又覺得後悔、懊惱,結果是精神倍感痛苦。下次又忍不住重複這般,又痛苦不堪。如此反反覆覆,難以自已。

四)情感方面出了問題的表現。

情感的概念和我們平常所說的情緒差不多。遇到某事時自己出現短時間的興奮或痛苦,時間稍長便回到事前的狀態,這就是情緒,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時間相對較短。而情感,持續時間相對較長,相對比較穩定,是一個人平常大多數時候的情緒反應。

我們常見到的情感障礙,就是相對較長時間的異常情緒表現。

比如抑鬱症,大家都知道就是持續很久的不開心,專業術語叫情感低落。如果一個人總是喜笑顏開,興奮話多,對人熱情大方,異常熱情的幫助別人,以至於讓人想到他是不是得了躁狂症,那這個時候他的情感障礙就叫情感高漲。如果一個人該笑的時候卻痛苦的哭泣,該哭的時候打心底的歡笑,就應該是情感倒錯。當然,喜極而泣是種假象,雖然在哭,而內心卻是開心的,不在此列。有些人一時高興,突然為點毫不足道的微末之事而大發雷霆,甚至傷人毀物,這就是情緒不穩,易激惹。又有些人,自己有喜事仍不會開心,有悲慘的事又毫不悲傷,表情漠然,完全是個局外人的樣子,當屬情感淡漠。

情感障礙的人極其普遍,最常見的是焦慮。整天不知何故,總是擔心這樣那樣的事情,感覺心慌、煩躁、坐立不安,脾氣暴躁,或心裡緊張、恐懼、肢體震顫、多汗,或陣陣突感胸悶、氣短、渾身無力,要死了一般難受,打120急救,又沒發現什麼軀體疾病。

五)意志活動方面出問題的表現。

活動,我們都知道是什麼。那麼意志是什麼?意志就是我們確定一個目的或目標,並付諸行動,儘自己的能力去達到這個目標,實現自己的願望。有積極的,有消極的。但是,是不是積極的就是正常的而消極的就是病態的呢?異常的積極和異常的消極都是有問題的。

比如,有人堅信別人要害自己,雖事實上無,但卻堅信不疑,以至於無人相信。於是就不斷的上訪,向有關部門反覆申訴,要求得到安全保障。這種看似積極的行動,卻是病理性的意志活動增強的表現。又比如有些人,對什麼都無所謂,什麼事都不想做,即使連續幾天甚至很長時間都不吃飯,也不找東西吃。什麼事情都不主動,沒有絲毫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力量,一切聽天由命,這就是消極的意志活動減退。表現為性格孤僻、生活懶散,毫無廉恥。這都是意志活動異常的表現。

另有一類人,面無表情,在某個地方絲毫不動的站著或躺著,幾個小時不動一下,也可以不吃不喝。別人去拉也難以拉動,甚至反抗;偶爾拉動了,停下來,又如此這般。這叫「木僵」,也是精神病人意志活動出了問題的一種表現。

另外還有反覆重複同一個動作、說同一句話的;或機械的模仿別人動作或說話的;反覆洗手、反覆關門的;莫名其妙突然衝動傷人的;做不適宜的古怪、幼稚動作的,如此等等異常行為,看一眼便覺得精神有問題了。

當然,還有自殺的、飲食過多或拒食的、走著走著突然躺下睡一覺的、失眠的或者睡不醒的、夢遊的,還有性功能過強或性冷淡的,都是病態的行為。

六)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包括注意力、記憶力、智力等方面的問題,我們關注的多半是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智能障礙等,大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就不再累贅敘述了。

上述內容或許有些繁雜,條款甚多,一時也難以弄明白究竟怎樣去觀察一個人是否有不一樣的地方,讓我們讓來懷疑他可能患了精神方面的問題。現在總結如下:

1.縱向橫向觀其異常。

縱向比較,就是他以前是什麼樣子,現在是什麼樣子,若有明顯的不同,則可能患有精神疾病。

橫向比較,就是把他的言行舉止與同時代,同性別,大概相同的年齡階段的人相比較(當然這也需要相同的文化和信仰),有沒有明顯的不同。

2.看性格。

以前性格外向、開朗、健談、勤快,現在突然變得內向、沉悶、少語、孤僻、懶散了;或者相反,前後性格迥異;或者脾氣變得異常暴烈時,我們當仔細分辨,看其是否發病了。

3.看言行舉止。

觀察他是不是有些不可理解的言語、行為。不願與人交往、交談,或其言語難以理解,說的事難以令人信服;有些古怪的行為舉止或服飾穿戴,都應該引起重視。

4.觀察表情。

表情可以看出喜怒哀樂,什麼表情也沒有那就是漠然,加之雙目無神,往往不是好事。

5.與之交談,了解其思維。

了解思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他願意跟你講自己的想法,則可以解其言語是否流暢,邏輯是否合理,是否有幻覺、妄想存在。如果再問也得不到回應,交流困難,你也應重視。

6.看其是否覺得自己有病。

他如果覺得自己有病,願意尋醫問藥,多半較為樂觀。要是否認自己有病,不願到醫院,認為家人才有病的,多半病已嚴重。

7.在你看來,他尚有其他可能不太尋常的地方,也應注意觀察。

經過上述幾個方面的觀察,發現他有問題,則應儘早向醫生諮詢,最好帶他同往,醫生的觀察比我們更專業。

(二)如何防範精神病人肇事肇禍。

經過上述的解說,我們對精神病有了個大概的了解。若身邊有人出現上述表現,我們當如何應對?我想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說明。

一)陌生人。

1.發現陌生人可能患有精神病,我們當儘量遠離,不要靠近。但不能驚慌失措,不能做得太過明顯,應在儘量不引起他的注意的情況下儘快遠離他。若是他近在咫尺,則應有所防備,但仍應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儘快遠去。如果引起他的反感,則可能突然襲擊你。

2.當我們發現有人正在傷人毀物,若我們能阻止,則應當立即趁其不備,控制住他,並呼叫路人幫助,以防反被其傷害。如果估計不能阻止,則馬上報警,但儘量不讓他發現自己在報警。

3.如果我們發現有人向我們求助,應果斷施以援手,不能漠然視之。以防病人濫傷無辜。將其制服後立即報警,讓警察處理。

4.發現身著病員服的精神病人,更應報警,如果能聯繫相關醫療單位更好。建議花點兒時間遠遠跟著患者,以便來人找到他,並可有效防止意外的發生。

今世之人,冷漠異常,但有時覺得事不關己的冷漠,卻也可能使自己遭到飛來橫禍。何不施以援手,還社會一片安寧。

二)患者家人。

患者家人是患者的監護人,防範精神病人肇事肇禍,首當其衝。因為精神病人惹是生非,其家人是要負監護責任的。家人如何防範精神病人肇事肇禍,有一下幾點建議:

1.精神病的相關知識應該成為每個人的生活常識,不然家裡有人發病了,還渾然不覺,以致耽誤治療又害人害己。

2.發現家人有些異常表現,當勸其及時就醫;若病情嚴重,需強制送往醫院,聽取精神科專家的意見,不能諱疾忌醫。如果醫生建議治療,甚至是住封閉式病房,也不要覺得病人被關在精神病院反而會加重病情。這是一種誤解。精神病人住院治療,一般還是有比較好的效果。一般不會因為住院引起病情加重。

如果住開放式病房,家人需24小時無間斷的陪護,以防患者出現自傷、傷人、自殺或者出走等意外的發生。

3.患者出院後,家人仍應監督其服藥,因為少服易犯病,多服易中毒。仍需加強陪護,給病人以關愛,儘量減少心理刺激,產生焦慮、抑鬱情緒,應增強其回歸社會的信心。儘量避免讓其獨處,尤其是不要讓弱勢群體與其單獨相處,以免突發意外。密切觀察情況,發現病情不穩,立即諮詢醫生調整藥物,以免病情繼續加重。

4.能很好回歸社會的,儘量提供有利條件,讓其實現自己的價值。如果出院就加重,無法出院者,則需長時間住院。醫院也應積極創造條件,讓其參與一些生產勞動,以實現其社會價值。試想梵谷當年若像現在有些精神病院那樣單純的封閉式治療,也不會有驚世的藝術成就。

5.國家對精神病人有一定的救助,願意尋求政策幫扶的家庭,可進一步諮詢相關部門。

總結:

精神病人有不同於常人的表現,只要我們有相關的知識,細心的觀察,及時的治療,嚴密的監護,應該能讓精神病人發生肇事肇禍的危險降得更低一些。

精神病人的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各界人士共同的努力,以維護社會的安靜祥和。

由於筆者才疏學淺,說得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不甚感激。

若有需要垂詢的,可以留言或者私信,在下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謝謝!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真正的方世玉,不僅是一個小矮人,還到處惹是生非!
    但讓大家想不到的是,歷史上真正的方世玉,和銀屏上那個大俠人設有很多不同,他不僅是一個小矮人,還到處惹是生非!不過,身手好倒是真的,方世玉小的時候,母親就為其鍛造肉身,在苗翠花的努力下,方世玉從滿月開始,就用鐵醋水清洗身體,還用竹板把身體包紮起來,使得全身的經絡都變得十分結實,所以,從小就打好了底子。
  • 最能惹是生非、時刻都讓身邊的人擔心的生肖男
    相信大家都討厭沒事給自己找麻煩的人,越是這種人越是不願意搭理他們,越是想跟他們保持距離,惹是生非的人大家都不喜歡。總是不讓身邊的人安生,這是因為性格有缺陷,也是精神比較緊張,可能他們自己認為是很大的事情,在被人眼裡就是一些繁瑣的小事而已。
  • 精神病人如何證明自己不是瘋子?《瘋人院10日》
    故事背景是19世紀的美國,離我們足夠遠了,社會不一樣、人們的道德思想也不同。影片中的精神病院堪比地獄,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知道我並沒有誇張。拋開各種整治病人的方式不講,在主體資格上就能讓人崩潰。人之所以為人,很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能夠獨立思考,瘋子恰恰是被社會否定這一特徵的人群,所以,19世紀精神病院的人權形同虛設,基本上被當成物品對待,好點的可能把病人當成動物。
  • 因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狀惹是生非 看手術如何拆解這枚 定時炸彈
    精神分裂症的在妄想症狀,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家庭、社會和諧。 以下我們通過一則案例輔以說明 患者高某(化名),男性,患精神分裂症病史9年。21歲時,無明顯誘因出現失眠、情緒不穩、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積極性下降、與同學疏遠等症狀。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一部為精神病人發聲的影片
    前段時間,一部僅僅10集的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火了,與以往電視劇不同,這部電視劇沒有年輕漂亮的流量明星,只有發人深省的故事。該片也獲得54屆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獎,其中演員也有很多獲獎。影片開始講述了一位精神病人李曉明在影院用自製的槍殺了多名孩子,造成很多家庭陷入痛苦。社會的輿論,網友的批判,內心的愧疚都使得李曉明的家人不敢再面對大眾。只有一位勇敢的律師王赦,不顧大家的批判和有色眼鏡,在審判中堅持要求檢測李曉明的精神狀況。李曉明的妹妹兩年後改名李大芝,重新走出來,開始新的人生。
  • 肖戰張藝興同歲不同命,一個歲月靜好,一個惹是生非
    肖戰張藝興同歲卻不同命,一個歲月靜好,一個惹是生非。#張藝興1007生日快樂#張藝興的29歲生日,完全可以說是歲月靜好了。「男人幫」中的孫紅雷和王迅也在第一時間為張藝興送上了生日祝福,這種兄弟情令人動容,粉絲們也是一片祥和歲月靜好。反觀肖戰的29歲生日,可就沒有那麼太平了,說句「惹是生非」也不為過。
  • 如何防範網絡詐騙?讓我們聽聽「麗姐」怎麼說~
    如何防範網絡詐騙?讓我們聽聽「麗姐」怎麼說~ 2020-12-09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南兩名兒童被砍一死一傷,深思:精神病人殺人如何正確處理
    可是,這次作案殺人的嫌疑人卻是有精神病史恐將免於刑罰!精神病人殺人怎麼處理?我國《刑法》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鑑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 脾氣不好,但不會惹是生非的星座
    生活中,有些人很霸道,脾氣很不好,很喜歡惹是生非,無緣無故就喜歡惹禍,稍微被招惹就會大發脾氣,不過,有些人雖然脾氣不好,但不會無緣無故找別人麻煩,做事循規蹈矩,不會因為一些小事計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脾氣不好,但不會惹是生非的星座。
  • 由林奕含想到的,精神病人遠比我們要痛苦得多
    一個同學的爸爸在省精神病院住院,但我們同學多年,從沒有聽說過哪怕一點點。精神病人的家人、朋友對這件事也諱莫如深。後來,學了心理學才漸漸懂得,其實患上精神病的人,只是生病了。他本人會非常痛苦,因為他的所見、所聞、所感,不被周圍的人認同和理解。
  • 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病人們——精神分析理論的產生
    4歲時,他隨他的家庭遷移到維也納,他一生不僅創建了精神分析職業,並且創建了精神分析理論。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對社會學、政治學和人類學也有重要的影響,它通過傳播批判學派、帕洛阿爾託學派、拉斯韋爾、霍夫蘭等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傳播學領域。上世紀初,維也納成了精神分析理論的誕生地。
  • 如何防範降尿酸藥物的副作用?
    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常用降尿酸藥物的副作用及其防範措施。1、別嘌呤醇的副作用及防範措施別嘌呤醇是臨床應用最久、同時也是最常用的降尿酸藥物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尿酸生成。現已查明,別嘌呤醇過敏與患者攜帶HLA-B5801基因有關,為此,建議病人在服用別嘌呤醇之前先做HLA-B5801基因篩查,如果篩查結果陽性,則須換用其它降尿酸藥物,如「非布司他」。與別嘌呤醇相比,後者極少出現過敏反應,對肝腎的影響及胃腸道反應均很輕微,而且降尿酸效果更強,每天只需一次服藥,患者依從性更好。
  • 邢臺經開區法院調解一涉精神病人離婚案
    中國法院網訊(薛剛 魏勇剛)近日,河北省邢臺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涉精神病人離婚案,使各方生活得以妥善安置。原告男方訴稱,雙方經人介紹認識,1994年4月登記結婚,婚生女現已結婚成家,婚生子現讀初中。因婚前了解不夠,倉促結婚,婚後發現女方患有精神分裂症。
  • [骨頭癢]惹是生非
    [骨頭癢]惹是生非
  • 精神病人犯罪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聽檢察官為你解答
    在本期節目中,鄧嫻漪和大家分享了精神病人犯罪的相關法律知識,同時結合具體的例子,向聽眾朋友們講述了在什麼情況下精神病人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在什麼情況下又能從輕、減輕或者免除刑事處罰。讓我們一起聆聽吧!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關於「精神病人」的故事
    你覺得這像是一個關於精神病人的笑話。如果是以前看到這幅畫面,肯定覺得好笑,可是現在,會覺得,這些精神病人是多麼的可愛並且富有智慧。他們理智,認真,嚴謹,邏輯嚴密,純粹,執著,真實,富有想像力。002 高手駕到高中為了升學,選擇了文科。
  • 西寧市精神病人福利院搬新家啦!
    青海省首家專門性的精神病人福利機構——西寧市精神病人福利院正式投入使用!12月14號上午,西寧市社會福利院的78名精神障礙患者正式搬入新修建的西寧市精神病人福利院。一大早,西寧市社會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就忙得不亦樂乎,他們一邊為病人們收拾好床鋪和生活用品,一邊給病人們做好身體檢查並耐心地為他們進行精神安撫。
  • 精神病人傷人事件頻發 監護人法律責任需落到實處
    經初查,嫌疑人白某家人稱其有精神病史。  相比這起未遂的事件,前幾天發生的兩起精神病人傷人事件均屬於惡性事件。7月22日,北京馬連道家樂福超市發生精神病人持刀傷人事件,致1人死亡3人受傷,嫌疑人王某有精神病史。7月17日,北京朝陽大悅城一名精神病人持刀行兇致兩人死亡。而在此前的5月4日,北京廣渠門附近發生的一起持刀傷人事件中導致2死1傷,持刀傷人的男子疑似有精神病。
  • 地道英語口語:十說「惹是生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地道英語口語:十說「惹是生非」 2012-09-23 23:42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1.
  • 冰錐療法:20世紀的精神病人如何治療,切除腦葉還是切除人格?
    他發現了「前腦葉白質切斷術對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而獲此殊榮。後來,這也成為了諾貝爾獎歷史上最【眼瞎】的一次頒獎。如何有效地治療精神病是世界醫學難題那麼,什麼是「前腦葉白質切斷術」呢?簡單來說,就是把人大腦中控制情緒的前額葉通過物理手段切除。一直以來,精神疾病患者該如何治療是困擾醫學界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