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莉莎說,和郭曉冬結婚11年來從沒約過會,為生二胎打了100多針,婚後郭曉冬從來不做家務,連禮物也沒送過她。可是程莉莎卻心甘情願:「我就認定郭曉冬了。他甩了我幾十次,我就追了他幾十次。他不送禮物,沒關係,我送他。是我不讓他做家務的,不然要我幹嘛呢?」
有人說,程莉莎一定是看上了郭曉冬的錢。恰恰相反,兩人認識時,程莉莎家境優越,是典型的城市嬌嬌女,父母的掌上明珠。郭曉冬出身農村,因為家境貧寒早早出來輟學打工,後來機緣巧合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
郭曉冬說:「我是唯一班裡唯一一個來自農村考上電影學院的。」大學四年,郭曉冬一邊上學一邊打工,學費和生活費全要靠他自己。
2002年,因為拍攝電影《暖》,程莉莎和郭曉冬相識,對他一見鍾情。郭曉冬卻覺得程莉莎「太事兒」,經常向劇組提各種要求。
為了追郭曉冬,程莉莎開始找各種理由約郭曉冬吃飯、看電影,提了幾十次都被無情拒絕。後來,程莉莎開始藉由節日送禮物給郭曉冬,郭曉冬也堅決不收。
後來,程莉莎才知道,原來郭曉冬因為出身農村有些自卑,從來沒考慮過談戀愛的事,加上當時他剛出道,接拍的戲也不多,賺的錢都交給了老家的父母。郭曉冬覺得自己沒什麼錢,不好意思請程莉莎吃飯。
程莉莎知道後,主動說:「我不在乎你請不請我吃飯,我可以請你吃,只要能跟你一起吃飯我就很開心。」
俗話說「女追男隔層紗」,在程莉莎鍥而不捨的追求下,兩人終於走到了一起。
剛談戀愛時,郭曉冬一無所有。倆人擠在破舊狹小的出租屋,合吃5塊錢一碗的拉麵,每次打電話50幾秒必須掛斷,不然還要多掏一分鐘的電話費……雖然很苦,程莉莎卻甘之如飴。
郭曉冬對程莉莎心有愧疚,抱歉地說:「我一分錢也沒有,還讓你跟我在一起吃苦。」誰知道程莉莎毫不猶豫地說:「你沒錢,我可以養你啊!」這句話,讓郭曉冬一直記到現在。
2007年,兩人結婚,郭曉冬帶著程莉莎回山東農村老家辦婚禮。
程莉莎長這麼大第一次見流水席,第一次上農村的廁所,她感到了很多不方便和尷尬。按照郭曉冬的老家風俗,女人是不能上桌吃飯的,程莉莎卻成了特例,特批她可以上桌,雖然她對這個風俗很不理解,但她心裡還是很感動,知道自己這個新媳婦是被重視的。
婚後,程莉莎放棄了自己的事業,當起了全職太太。郭曉冬專心拼事業,演藝之路越來越好。
結婚11年,郭曉冬從沒帶過家裡的鑰匙,不管多晚,程莉莎都會在家等他。程莉莎也從來不讓他做家務,她說:「如果讓他幹活,那需要我幹什麼呢?他只需要張口說,什麼東西在哪就夠了。」
為了生二胎,程莉莎連打100多針,整夜失眠;丈夫郭曉冬大男子主義,從來不讓她穿膝蓋以上的裙子;也不會主動送禮物,說甜言蜜語。
很多人不理解,為了這樣的「直男」,程莉莎失去太多,不值得。可是,郭曉冬並不是一味享受不懂付出,結婚13年,他把工資卡全部上交,每月只留3000塊零花錢;不管去哪拍戲,每天都會給妻子打電話;離開程莉莎,他會睡不著……郭曉冬不會表達,卻一直用他的方式默默愛著妻子,付諸行動。
婚姻的相處模式中,沒有標準答案,只要適合兩個人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自己幸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