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是醫改是否取得成效的「標尺」。
2015年12月6日,以「創建一流國際化社會辦醫典範,探索醫療體制改革新模式」為使命的樹蘭(杭州)醫院正式啟用,這是一家在積極響應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大時代中,採用新機制新模式,集中社會力量創辦的一所大型高水平的綜合醫院。
五年來,樹蘭(杭州)醫院經歷了籌劃、立項、建設、運營,在社會辦醫模式方面的改革與探索,始終與國家醫療改革的理念和目標一致。堅持「三高四化三滿意」的辦院理念,勇擔使命、開拓創新、艱苦創業、砥礪奮進,經過1800多個日日夜夜,已將醫院建設成為浙江省內頗具規模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保健五位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醫院,將醫改夢想的宏偉藍圖,在浙江活力創新的土地上,描繪出一張初具輪廓的畫卷。
五年來,醫療模式不斷創新疑難危重複雜病例處置能力越來越強收穫患者信任與社會認可
2015年12月6日,樹蘭(杭州)醫院正式啟用。這家新型社會辦醫醫院以「三高四化三滿意」為辦院理念,匯聚諸多國內外著名專家,吸引了全國各地乃至國外患者前來就醫。
醫院通過自建、合作共建、醫生團隊等多種模式組建了門類較為齊全、布局合理、具有特色的49個臨床科室、15個醫技科室,形成了以器官移植學科、肝膽胰外科、感染病學科、胃腸外科、腎臟病學科等多個優勢學科為中心的多學科合作模式。全面開展了各類診療技術包括複雜尖端技術的推廣應用和一系列標誌性的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疑難複雜疾病的診治,醫療業務量逐年攀升,在老百姓心裡獲得了對疑難危重複雜病例處置能力的口碑,醫院已成為浙江省內疑難複雜病例診治中心之一。
作為社會辦醫新模式,樹蘭(杭州)醫院建立現代醫院管理體制,設置醫療質量改進與安全管理委員會、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醫院醫療事件評析委員會、醫療權限管理委員會等35個委員會,輔助管理團隊進行專業化決策與管理。在醫院運行機制、診療模式、未來發展目標和改革措施等方面制定了系列重要策略,為醫院發展奠定了基本目標和方向、有力推動醫院整體發展。
五年來,醫院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為學科建設奠定基礎。尤其是2019年引進的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Xi,標誌著醫院區域微創手術邁入新時代,更好地為患者開展醫療服務。
鄭樹森院士用達文西機器人Xi進行手術
醫院開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創建工作,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等醫療衛生新服務,開展電子病歷、智慧服務評價,改造診間結算,更新自助機,開展病房結算、複診叫號,建設醫院新官網等工作,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患者就醫全流程。今年上半年醫院門診智慧結算率達到89.4%。不久前,樹蘭(杭州)醫院通過國家衛健委電子病歷系統功能應用水平五級評審,標誌著信息化、精細化管理又踏上新臺階。
五年來,患者綜合滿意度始終>95%。
「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們最想感謝的,是患者對我們的信任。沒有患者的認可,醫院無法長足發展。我們將持續提升醫療品質,以更好的醫療水平和服務品質回饋患者。」樹蘭醫療集團鄭傑總裁說。
五年來,學科建設穩步前進器官移植引領全院學科發展
五年來,醫院學科建設再上新臺階。醫院學科建設聘請業內知名專家為核心,積極推進學科建設,形成以「移植學科、感染科」為龍頭的學科體系,引領全院科室建設共同發展;醫院以自身發展內涵建設為依託,與國內外知名院校開展合作,以建設醫學中心、聯合門診等方式共同提升專科能力水平。醫院感染科以總分第一業績進入省衛健委第五批特色專科。
在移植學科和感染科的引領下,醫院肝膽胰外科、胃腸外科、腎臟病科、心胸外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腫瘤科等一批重點學科已躋身世界前沿行列。
今年11月,樹蘭(杭州)醫院已成功完成首例心腎聯合移植。55歲的四川患者郭女士(化名)患有嚴重的擴張性心肌病和腎功能衰竭,由於心功能不全,每次透析都使她掙扎在死亡邊緣。
樹蘭特聘心臟移植專家、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團隊及腎臟移植專家、樹蘭(杭州)醫院副院長壽張飛教授率領兩家醫院多個學科醫務人員組成的手術團隊,為她進行了驚心動魄的「心腎聯合移植」救治行動。經歷了持續近7小時的手術,最終順利完成,郭女士的生命得到了延續。
腎移植手術進行中
手術難度極高的心腎聯合移植手術,體現了一個醫院最高精尖的技術,包括術前的供體心臟腎臟功能的評估、修復,受體身體狀況的評估和健康情況的把握,到充分的術前準備、麻醉、體外循環等多科室的協作,術後重症監護等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不允許有紕漏,才能確保手術最終成功。
多器官聯合移植手術目前仍屬難度比較高的手術,而能完成心腎聯合移植手術的醫院更是屈指可數。
今年6月,醫院普胸外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通力合作,成功開展醫院首例肺移植。依靠氧氣機維持生命的57歲慢阻肺患者終於能夠自由呼吸、重獲新生。
在樹蘭(杭州)醫院,帶著各地口音的病人、家屬比例很高,病人們從全國各地乃至國外來到醫院,就是為了讓專家們解決他們的疑難重症——其中相當一部分疾病,在各地醫院甚至已經讓醫生們束手無策。
樹蘭(杭州)醫院成立的國際器官移植中心,由我國著名器官移植專家鄭樹森院士擔任主任,原國際肝臟移植協會主席簡·萊若特教授擔任名譽主任。包含肝膽胰外科、腎臟病學科、重症醫學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心內科、心胸外科、護理部、手術室、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個學科,能夠開展心、肺、肝、腎四大器官移植。
著名感染病學家李蘭娟院士領銜的李氏人工肝中心,其創立並不斷改進的人工肝技術,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與幹細胞、微生態等技術大大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人工肝血液淨化系統包括血漿置換、吸附、灌流、血液/血漿濾過等。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在國際上率先治療重症新冠患者病毒肺炎患者,迅速清除了炎症因子,阻斷了細胞因子風暴,阻遏了重症向危重症發展,顯著提高了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成功,寫入了國家診療方案。
由胃腸外科與黎介壽院士團隊共同揭牌成立腸瘻與腹腔感染治療中心,解決諸多腸瘻患者的疑難問題,深受患者好評;
此外,醫院神經外科與上海瑞金醫院聯合開出「帕金森病聯合門診」,方便帕金森病患者在杭就醫,已經成為醫院的一張「金名片」;醫院口腔科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浙江省口腔醫院共同打造樹蘭(杭州)醫院口腔醫學中心,創造口腔診療新模式,口腔疑難疾病患者不出省就能解決問題;糖尿病臨床醫學中心、足踝醫學中心、國際腫瘤治療中心等醫療中心和疑難病例診療中心,也為滿足不同層次的患者就醫需求發揮積極作用。
2018年,杭州急救中心城北急救點落戶樹蘭(杭州)醫院並投入運行,醫院加入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啟動「樹蘭(杭州)醫院創傷中心建設」,醫院急救診治能力不斷提升,2019年被杭州市急救中心評為優秀急救點。
杭州急救中心城北急救點落戶樹蘭(杭州)醫院
五年來,培養人才碩果纍纍「醫、教、研」一體化發展
五年來,樹蘭(杭州)醫院堅持「醫、教、研」一體化發展,科研工作逐步走向正軌,已經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管理體系。
樹蘭(杭州)醫院科教部主任蔣國平介紹,醫院與浙江樹人大學先後成立樹蘭國際護理學院、樹蘭國際醫學院,推動醫學教育發展。五年來,樹蘭國際醫學院累計招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193人,護理學專業557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29人。
樹蘭國際護理學院首屆學生進入臨床畢業實習
作為浙江大學教學醫院和浙江樹人大學樹蘭國際醫學院附屬醫院,醫院還承擔研究生教育工作,從2018年起開始招收浙江大學研究生;今年8月,浙江樹人大學樹蘭國際醫學院和浙江中醫藥大學首次聯合招收研究生。重點從教育綜合改革、導師隊伍建設、專碩輪轉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四個維度上精準發力、攻堅突破。
醫院大力支持科研工作,鼓勵員工申報各級科研項目,設立細胞培養、蛋白分析、基因檢測、免疫組化等實驗室,為科研工作提供科研服務平臺,並通過實驗室教學,培養培訓科研人才。令人關注的是:2020年6月25日,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與地方企業共同研究,開發形成的中國首個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I期在樹蘭(杭州)醫院啟動臨床試驗,消息一出,備受關注,截至目前,共有120例受試者完成第一劑疫苗接種,試驗進展順利。
樹蘭國際醫學院開設醫學檢驗技術專業
五年來,樹蘭(杭州)醫院國際交流頻繁。共有來自31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專家406人造訪樹蘭。原國際肝臟移植協會主席簡·萊若特教授以及美國頂級醫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醫學中心肯尼思·H·戈德布拉特教授每年都在醫院工作長達數月,參與門診、會診、手術及教學查房,有力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深受患者的好評。
五年來,不忘社會責任與擔當打造「護佑健康生命至上」的人文醫院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醫院第一時間發出「支援武漢、抗擊疫情」的號召,先後派出2支緊急醫療隊共20人火線馳援武漢。
其中,李蘭娟院士作為我國著名感染病專家,「三進武漢」,積極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她帶領感染科、人工肝中心、重症醫學科等骨幹,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連續作戰60天,以「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以及「人工肝」、幹細胞、微生態三大技術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ICU危重症患者病死率從80%以上下降到15%以下,完成了援鄂主要目標任務。團隊關於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救治經驗,寫入了國家診療方案,並主動向國外輸出中國抗疫經驗。
李蘭娟院士「紅區」查房
樹蘭(杭州)醫院第二支援鄂醫療隊15人,由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楊莉主任帶隊,於2月9日前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與杭州市第三批援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緊急醫療隊的二隊一起,參與患者救治工作,並於3月28日順利實現病區「清零」,圓滿完成支援任務,全體醫療隊隊員做到零感染。為了致敬抗疫英雄,樹蘭(杭州)醫院獲得「杭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醫院援鄂醫護人員分別獲國家省市級多項抗疫「先進個人」榮譽表彰。
樹蘭抗疫英雄凱旋
除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五年來,樹蘭(杭州)醫院在開展醫療服務的同時,大力推進醫學預防和健康教育,傳播醫學人文關懷,開展多彩文化活動和慈善公益項目,打造「護佑健康,生命至上」的人文醫院。
從2016年起,樹蘭(杭州)醫院連續四年被評為「浙江省社會辦醫十佳品質醫院」;2019年被《醫師報》評為「中國健康公益星——十大公益醫院」;2020年被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授予人文品牌醫院稱號,進入當年全國公益醫院風雲榜TOP100強。樹蘭(杭州)醫院在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
五年來,助力國家脫貧攻堅以公益溫度鑄造樹蘭品牌
在公益道路上,樹蘭(杭州)醫院從未缺席,堅持打造讓患者信任的醫院。
器官移植是許多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然而移植費用以及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經濟負擔,讓許多掙扎在生死邊緣的困難家庭望而卻步。
浙江省樹蘭公益基金會暨器官移植專項基金啟動
為了喚起全社會對患有重大疾病且經濟貧困患者的關愛與支持,2019年6月,浙江省樹蘭公益基金會暨器官移植專項基金正式啟動,目的是為了救助家庭經濟貧困、患重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對需要開展器官移植等重大疾病的患者進行醫療救助。
「在臨床當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患者,原本有治療希望的,卻因為經濟原因而失去了救治機會,特別是那些年輕患者,非常可惜。」鄭樹森院士說,設立樹蘭公益基金,是為了給更多貧困患者減輕經濟負擔,避免患者因為經濟原因而失去器官移植等治療機會,為那些貧困患者「雪中送炭」。
「幫助貧困患者,紮實推進醫療扶貧,全力助力國家的脫貧攻堅,避免一些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是我們實現脫貧攻堅的重要環節,也是我們肩負的社會責任。」樹蘭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壽張飛表示。
截至目前,樹蘭公益基金對40名貧困器官移植患者開展了醫療救助,總金額達到400萬元。
此外,醫院每年積極響應浙江省紅十字會的「你留下愛,我幫你行孝」「器官捐獻助學」等99公益項目,關愛器官捐獻者家庭,並被授予「奉獻愛心」榮譽證書;醫院OPO辦公室開展醫院員工自願送別器官捐獻者的「榮耀之路」,感謝器官捐獻者及家庭的大愛精神,受到媒體與公眾的廣泛讚譽,並被中國生命關懷協會評為全國人文創新案例。
鄭樹森院士ICU查房,與患者親切握手給予鼓勵。
據不完全統計,醫院啟用以來共收到患者錦旗、表揚信近2900件,醫護人員走進山村、海島、社區、企業,開展健康宣教和健康諮詢服務,尤其是近兩年,醫院每年定期開展全院大型惠民義診活動,院內舉辦各種健康沙龍,向來院的患者免費提供健康書籍閱讀及健康宣傳講座。
樹蘭(杭州)醫院將始終堅持「創建患者滿意、員工滿意、政府滿意」的辦院目標,立足公益本質,為疑難複雜病患解決難題,更好地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首席記者 俞茜茜
通訊員 鄒芸 宋茜 謝晨
編輯 潘雷監製 徐芳
【來源:浙醫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