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新竹市黨內初選提名人選,依照民調結果,提名前新竹市長許明財。
至此,新竹市將由許明財挑戰已獲民進黨提名、確定爭取連任的現任市長林智堅,上演一出「阿財復仇記」。
此戰可謂荊棘載途,但並非全無可能,而民進黨籍前市長蔡仁堅參選與否,將成為左右新竹市長選情的關鍵變量。
大意失荊州
新竹市是臺灣高科技代工產業的重鎮,1936年代成立臺灣第一個科研所。1970年代成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及1980年代初期成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吸引了大批廠商的投資及許多高科技人力移居,因此有「臺灣矽谷」之稱。
新竹市的政治版圖是傳統的藍大於綠,從1982年開始的9任市長中,民進黨籍只有兩任,且未有連任成功的例子,其餘皆是國民黨或無黨籍。
國民黨籍前市長許明財4年前爭取連任時,民調大幅領先對手20%,再加之無黨籍的蔡仁堅參選,表面上看是綠營分裂,國民黨可以躺贏。
許明財甚至已提早休息,準備迎接隔天勝選的果實,沒想到最終卻以1014票輸給被民進黨中央徵召的市議員林智堅。
新竹市政治版圖一夕翻轉,許明財可謂「大意失荊州」。
意外勝選後,林智堅剛上任時支持度及滿意度並不高,第一年的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還敬陪末座。
不過,林以年輕、創新的拼勁經營市政,經3年努力,已成長為民進黨青壯世代的耀眼新星。
1.林智堅連任優勢大。
其一,林有現任者優勢。林智堅上任後,將市府一級主管和市長室成員調整為平均年齡30歲;加上林搭配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確立「新竹車站改造三部曲」等幾個大工程,所需龐大的建設經費,從蔡英文到賴清德都樂於「埋單」。
其二,精準鎖定目標人群,施政讓市民有感。由於竹科帶動青壯年人口移入,為降低其經濟負擔與生活壓力,林的政策精準鎖定「兒童」與「長輩」兩大族群,各項措施多為滿足「三明治世代(指需要照顧小孩及老人的年輕世代)」的需求;
再通過市容的整頓、活動的舉辦及建設的翻新,打出「兒童城市」口號,逐漸獲年輕父母肯定。
其三,民調支持度七成七,打破藍綠基本盤。因林作風親民、善於網絡經營,在「選人不選黨」的年輕人中認同度頗高
據趨勢民調2017年11月14日調查顯示,有77.7%的市民對林的表現感到滿意,有72.9%的市民看好林會連任下一屆市長。
三立電視臺1月26日的民調顯示,林智堅若對上許明財,支持度分別為56.4%、23.4%,林大勝許30%以上。
其四,「五星級」縣市長,綠營的明日之星。在《遠見》去年5月底的「2017年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林首度躋身「五星市長」行列;
在《ETNEWS》6月的「縣市長施政魄力大調查」網絡票選中,林智堅(76%)為尋求連任縣市長的第一名,在「最可能連任」的項目中,連任看好度還高達96%,成為所有縣市長的第一名,打敗同黨的林佳龍、林右昌、鄭文燦等人;
《天下》雜誌9月的民調中,2016年僅排第10名的林智堅,獲83.8%的支持,一路挺進到第3名,人氣勇奪綠營第一。
2.林智堅也有隱憂。
其一,年輕是優勢也是包袱。林是2014年「九合一」選舉中全臺最年輕的縣市長候選人,同時也創下民進黨提名選舉地方首長的最年輕紀錄。
勝選後39歲的林成為全臺最年輕縣市長,由於僅有一屆4年的市議員經歷,缺乏行政歷練,難免讓人質疑能力不足,懷疑林施政的高滿意度能否維持。
其二,勝選時的支持度不高。2014年新竹市長選舉時,同屬泛綠的蔡仁堅曾獲新黨支持,回鍋參選吸收不少中間選民及淺藍、淺綠選票,最終林以微弱優勢勝出。
然而,因為三強鼎立,林並未在市議員任內經營的選區東區勝出、在家鄉香山區得票率亦未過半;
同時也是全臺縣市長選舉中以最低、及所有民進黨籍當選人中唯一未以過半數得票率獲勝者,亦因此造成其後施政上的阻礙。
其三,蔡當局施政不佳的拖累。民進黨全面執政後,各項改革措施如年金改革、「一例一休」、能源政策引發的「空汙」等,都讓民眾對蔡當局及民進黨的滿意度不斷下滑。
林如何擺脫民進黨滿意度低迷的大環境,贏取市民認同,也是一大挑戰。
其四,因蔡仁堅可能投入選舉而產生的變數。2014年的新竹市長選舉,民進黨籍前市長蔡仁堅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外界認為「綠營內訌」,結果票開出來,蔡只是分掉少部分的民進黨選票(3%),卻瓜分了國民黨更多的票數(18%),藍營選後檢討認為是蔡逆轉了許明財。
此次市長選舉,傳蔡有可能脫黨與「時代力量」結盟,由蔡扮演「母雞帶小雞」角色,協助「時力」爭取新竹市議員席次。
蔡的動向成為焦點,也成為左右新竹市長選舉的重要關鍵之一。
許明財作為前新竹市長,重新披掛上陣再次對上林智堅。
只是4年後兩人角色互換,林成為超高人氣的現任,而許則出演「復仇記」,欲重新拿回丟失的市長寶座。
許此戰看似困難重重,但也並非毫無可能。
1.許明財有一定優勢。
其一,新竹市基本盤是藍大綠小。30年來藍綠在風城多次對決,綠營贏少輸多,民進黨的基本盤介於柯建銘的「立委」得票率41%,與林智堅當選市長的38%之間。
這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林智堅就職3周年當日說,「新竹一直都是我們的艱困選區」的原因。
其二,許作為前任新竹市長,有成熟的市政經驗。許在新竹市長任內,施政滿意度算不錯,在2014年的《遠見》「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獲四星,並且讓新竹市總體競爭力排名非「六都」第二,教育力、幸福城市和經濟力、文教力都是非「六都」縣市第一名。
其三,藍軍初選較為和諧,有助於團結對外。在此次國民黨部分縣市,如嘉義市、澎湖縣等初選都出現較大矛盾甚至分裂的情況下,新竹市國民黨初選許明財以42%勝過林耕仁(35%)和李國璋(22%)出線,初選過程維持一定和諧,彼此並未撕破臉,有助黨內團結。
其四,許痛定思痛,身段更為柔軟。4年前的選戰,許大意失荊州,經歷人間冷暖。此後3年多時間裡,許不斷勤走基層及各種「紅白帖場合」,想「捲土重來」的意志從沒有放棄過,從基層裡長的脈絡和黨部組織著手,展現「重返執政」決心。
許明財第102次獻血
2.許明財仍有不少問題需要面對。
其一,需要提出有吸引力的新政見。許4年前爭取連任失利,最為人詬病的主要建設「世博臺灣館」儼然成為「緊箍咒」。
如何面對當年的執政盲點,並提出能吸引不同世代的新政見,是其踏上「重返執政」道路必須跨越的障礙。
其二,老面孔需展現「新意思」。國民黨要想再起必須吸納新血,展現新的氣勢。在民心求變的氛圍下,許這個老面孔,能否得到民眾認同,將面臨嚴厲考驗。
其三,藍營基層出現不滿聲音。因為對於市長提名人選有意見,日前新竹市議會國民黨共14名議員,連續集體缺席吳敦義3場在當地公開與不公開的行程,直接向黨中央叫板,甚至揚言,還會有下一波抗議。
所以,對國民黨來說,最大障礙仍然是其內部的團結問題。而對於民進黨的各縣市候選人,如何不被當局的施政不彰所拖累,才是最大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