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娃娃」變「金豆豆」 臺灣團隊共促鄉村振興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第二屆「幸福·長慶」兩岸花生節拔花生比賽。 鄭江洛 攝

中新網福州7月19日電 (鄭江洛)「今年,我們運用臺灣新型農業技術培育出的花生,顆粒更加飽滿、品質有了更好的提升。」看到「土娃娃」變成「金豆豆」,臺灣見學館團隊成員詹竣傑喜不自勝。

第二屆「幸福·長慶」兩岸花生節7月18日在福州市永泰縣長慶鎮舉行,拔花生比賽、兒童花生繪畫比賽、農特產品銷售展示等活動熱鬧登場。這邊,綠油油的花生地裡,拔花生比賽熱火朝天;那裡,海峽兩岸農特產品展位上,由兩岸團隊共同培育改良的成品花生琳琅滿目。

詹竣傑告訴記者,他們引進改善土壤的光合菌,運用清洗花生的氣泡清洗機、烹煮花生的鍋爐、測量花生莢水分的分析儀等,確保長慶花生生產技術的穩定推進和品質的提升。

中洋村花生種植大戶朱春強(左)與臺灣青年詹竣傑(右)展示花生產品。 鄭江洛 攝

長慶鎮因獨特的氣候和土壤優勢,紅皮花生口感細膩、自然香甜,鎮上幾乎家家戶戶種幾畝花生。近年來,該鎮立足臺灣契作產業優勢,結合兩岸產業協作交流,由兩岸團隊將長慶花生從「土娃娃」做成了當地脫貧致富的「金豆豆」。

「今年花生的收購價比去年更高了,從每斤18元(人民幣,下同)提高到20元;零售價也從去年最高的每斤25元,上升到30元。」長慶鎮中洋村花生種植大戶朱春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臺灣團隊的加入,將他們的本地花生由內而外升級後,無論是品質還是外包裝,都「增值」了。

長慶鎮農技站的店長王巧清也告訴記者,此次兩岸花生節一共有80份包裝好的『長慶嚴選』花生,一下子就被搶售一空,供不應求,還收到了150份的預訂單。

去年首屆兩岸花生節打響了長慶花生的品牌,現在隨著莆炎高速公路通車,長慶花生的購銷市場逐漸被打開。王巧清說,他們正在準備淘寶、抖音等帳號運行,與臺灣團隊保持微信聯繫;對本地青年來說,也是很好的機會,能帶動青年返鄉創業,促進鄉村振興。

小遊客在農技站試吃花生分級產品。 康毅彬 攝

長慶鎮上的農技站,是兩岸團隊打造的一個示範點。農技站裡,擺放著包裝精美的花生;此外,還有花生醬厚片吐司、花生奶蓋黑糖珍珠奶茶、現打花生冰沙等衍生的各種花生產品,供人品嘗。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臺灣見學館團隊的很多成員尚未回到長慶鎮。但臺灣見學館團隊創辦人許俊雄在直播連線視頻中表示,他們與當地一直保持著線上溝通,沒有停下兩岸合作的腳步。

「我們以長慶花生作示範,提升農產品品質;也幫助當地串聯生產、加工和銷售,建立產銷一體化的循環。」許俊雄表示,未來還計劃在當地開設料理圖書館、烹飪教室和電商直播間,「利用電商網絡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銷售模式」。

長慶鎮的花生產業朝著更加年輕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延伸出各種各樣的文創產品。當地官方希望能夠引導農民走品牌化、精品化道路,種出好產品,真正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今天為一顆花生「增值」,未來為更多農產品做「加法」。(完)

相關焦點

  • 永泰長慶花生節火熱舉行 「土娃娃」變成「金豆豆」
    長慶花生從「土娃娃」搖身一變成為了脫貧致富的「金豆豆」。  長慶鎮的花生產業還向更加年輕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延伸出各種各樣的文創產品,實現一二三產滾動發展。  「產業興則脫貧路更寬,長慶花生的轉型道路成功串連生產、加工和銷售,建立起產銷一體化的循環,為全縣農產品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同時也成為永泰拓寬『兩山』理論轉換通道的典型案例。」永泰縣相關負責人說。
  • 浙江仙居匯融兩岸精英 「線上+線下」共促鄉村振興
    2020臺商走進仙居暨仙臺兩地鄉村振興交流活動現場 仙居縣臺辦供圖中新網台州12月19日電(範宇斌 鮑佳凝)2020臺商走進仙居暨仙臺兩地鄉村振興交流活動18日至19日於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舉行。來自仙居和臺灣兩地的鄉村振興領域專家學者以及企業界精英代表等一百多人,就兩地生活、文化、藝術融合交流、精緻農業發展等鄉村發展話題展開研討交流,匯聚兩岸各界智慧,共促鄉村振興。
  • 一個臺灣鄉村設計團隊:追夢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
    3月從臺灣回到福建後,詹竣傑便奔忙在不同的村鎮之間,寧德八都新樓畲族村、永泰長慶中洋村、永泰同安尾林村與西安村等地,都留下了這位90後臺灣建築設計師的足跡。  詹竣傑與福建的鄉村結緣始於2019年。當時,他已在大陸的一家房企工作。一次偶然機會,他結識了臺灣建築師許俊雄。彼時,許俊雄正帶領臺灣「見學館」團隊,為福建的許多鄉村提供規劃營造服務。
  • 匯融兩岸精英 共促鄉村振興丨仙居縣舉行2020臺商走進仙居暨仙臺...
    匯融兩岸精英   共促鄉村振興   今天(12月18日)   2020臺商走進仙居   暨仙臺兩地鄉村振興交流活動在仙居舉行   來自仙居和臺灣兩地的鄉村振興領域專家學者以及企業界精英代表等一百多人,就兩地生活、文化、藝術融合交流、精緻農業發展等鄉村發展話題展開研討交流,匯聚兩岸各界智慧,共促鄉村振興。
  • 臺灣團隊助福建鄉村「浪漫」振興:文創為媒 婚慶做嫁
    通過視頻連線,兩岸團隊共同探討產業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的多重機遇,分享老區村的豐收喜悅。三樓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平均海拔近700米,擁有層疊梯田、千年古樟、龍鳳瀑布、紅河谷等美景。多年來,三樓村一直期待拓寬大米、錐慄、筍乾等主要農產品的銷路。
  • 村企深度「聯姻」,共促鄉村振興
    在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在江蘇大地風生水起,亮點紛呈。近日,江蘇「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現場推進會在鎮江召開。「『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開展後,我們積極響應號召,搶抓村企合作的寶貴機遇,與徐州市賈汪區江莊鎮高村接洽商談,初步達成建設『現代甘薯產業園』的共識。7月31日,雙方進行了項目的現場籤約。」徐州徐薯薯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起說,項目計劃總投資5400萬元,分兩期建設。
  • 廣州促青年返鄉參與鄉村振興
    中新社廣州12月23日電 題:廣州促青年返鄉參與鄉村振興作者 王堅2020年以來,廣州實施青年投身鄉村振興戰略行動,按照有一定數量返鄉青年聚集、有特色產業項目支撐、經濟發展程度較好、鄉風文明水平較高標準
  • 福建中洋村:「兩岸花生節」共話鄉村振興
    在榕臺灣青年詹竣傑說,今年臺灣團隊加強了與長慶鎮的交流,通過標準化花生加工生產,引進清洗花生機器等現代農業方式,增加花生產量,提升口感品質。「加了光合菌的花生結果率提高了,收購價也從18塊一斤漲到了20塊。」中洋村花生種植大戶朱春強笑容滿面地說,「我和小詹常在微信上溝通,遇到問題都會共同解決。」
  • 淇濱區法院:送音響促文明 助力鄉村振興
    淇濱區法院:送音響促文明 助力鄉村振興 2020-01-02 15: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團隊再造鄉村 閩臺鄉建鄉創合作「開花結果」
    (中國減貧故事)臺灣團隊再造鄉村 閩臺鄉建鄉創合作「開花結果」  中新社福州12月11日電 題:臺灣團隊再造鄉村 閩臺鄉建鄉創合作「開花結果」  作者 鄭江洛  「我們想將臺灣鄉建鄉創的經驗引到大陸來,推動更多兩岸年輕建築設計人參與福建鄉村振興項目。」
  • 「龍頭」帶動 三抓一促 肥城市桃園鎮:黨委統領鄉村振興 融合發展...
    「龍頭」帶動 三抓一促 肥城市桃園鎮:黨委統領鄉村振興 融合發展強村富民 2020-12-22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水共響,奏響延平鄉村振興「共鳴曲」
    再早前,第三屆中國延平鄉村藝術季在延平區巨口鄉開幕,從三年前的藝術喚醒鄉村、到去年的藝術激活鄉村、再到今年藝術賦能鄉村,延平區在巨口鄉先行先試,走出了一條「藝術+古厝生態銀行」的創新發展之路。做活山水大文章,讓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正成為延平鄉村振興的「解題方程式」。
  • 多措並舉聚要素 兩岸合作促振興——福建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見聞
    鄉村振興,小康的成色才更足;實現鄉村振興,要素集聚是關鍵。如何匯聚盤活優質資源要素,為鄉村「輸血」,激發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記者日前隨臺盟中央調研組赴福建進行了調研。  此次調研是受中共中央委託,臺盟中央開展的2020年民主黨派重點考察調研。
  • 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社長徐錦庚:打造鄉村振興共治格局 夯實鄉村...
    原標題:打造鄉村振興共治格局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山東奮力實現「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五年,編制好山東「十四五」規劃意義重大。
  • 烏當新堡:五聯五化促五振興 全力繪就鄉村發展新畫卷
    支部聯建,區域一體化,促組織振興。緊抓烏當區「三新三帶」建設示範帶打造契機,持續推進聯村黨委建設。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鄰、資源共享、發展互促」原則,成立聯村黨委,形成上連鄉黨委、下接村黨支部、村與村左右聯動的發展新格局。
  • 鎮江:「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為鄉村振興助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的完成之年,「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在鎮江大地聯得「風生水起」,走得「熱烈激昂」,更成為「三農」這一全面小康突出短板所在的解題良方。「資本下鄉」,激發的不但是「三農」的發展活力、內生動力,更為當下正處在積極探索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的鎮江鄉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讓全市跑起來奔向「三高一爭」的步伐越發輕快。
  • 振興鄉村繪藍圖 共襄盛舉謀發展
    金秋時節,蟻蜂鎮繼河南民俗走進驛城區後,邀請掘匠書院設計師趙輝來到蟻蜂,共襄盛舉,描繪蟻蜂鎮鄉村旅遊發展藍圖。河南省駐馬店驛城區蟻蜂鎮黨政班子成員、鄉村振興辦、農辦、文化服務中心、國土所、扶貧辦、相關村兩委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鎮黨委書記段德政主持。
  • 凝聚鄉村振興的磅礴精神力量|銅仁「五變」促「五破」縱深推進新...
    銅仁「五變」促「五破」,縱深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讓黨的理論落地生根有新載體、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有新陣地、黨的群眾工作有新方法、基層群眾有新風貌,有效凝聚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磅礴精神力量。印江自治縣」文明儲蓄所」文明積分兌換物質小」禮」。
  • 南昌大學「稻漁工程」師生團隊助力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
    洪一江和他的學生一起研究「稻漁工程」中魚蚌混養項目(章文攝)據了解,2018年,教育部提出「網際網路+」規劃中,提出了「紅色賽道」,其主旨是高校的科研項目實現「鄉村振興」。「稻漁工程」的推行是科研項目對接龍頭企業,企業採取承包農民稻田,僱用農民在企業參加種養殖勞動,從而實現了帶動貧困戶脫貧的現實。
  • 常山:「五千工程」 賦能鄉村振興
    吸引了人才、技術、資金、項目等資源向鄉村匯聚,點燃鄉村發展內核,激起鄉村一池春水,引發鄉村美麗蝶變,推動了鄉村隊伍「強」、產業「旺」、農民「富」,為鄉村振興賦能。  在常山縣青石鎮「柚石興」鄉村振興綜合體村播街,村民姚慧萍正對著手機屏幕直播製作石頭盆景。「這條村播街也叫『柚石興』鄉村振興綜合體村播基地,通過『政府服務+市場運作』模式,與杭州平定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專業孵化村播隊伍,開設有初階業務培訓、中階結對指導、高階實戰就業的鄉土村播人才培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