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講了正德皇帝,一個戰鬥狂人,令狐覺得正德絕對是一個正性情的皇帝,今天咱們繼續聊大明,但是今天咱就不跳躍了,順著講,就講講正德他爹,弘治皇帝,明孝宗朱祐樘。
你看現在咱們都是一夫一妻制,一家三口或者有的是一家四口,你要是非跟我抬槓說三胞胎的,我也沒辦法,但是在大明朝,一個皇帝,就一個媳婦兒,一個兒子,就是一家三口,這聽起來絕對是有些讓人不敢相信,但這的的確確就是真的,弘治皇帝朱佑樘就是這麼一個一生只愛一個人的寵妻狂魔。
朱祐樘生於1470年7月30日,年號弘治,是大明王朝的第九位皇帝,是明憲宗朱見深的三兒子,可要說起他的童年生活,簡直就是不堪回首,甚至都不能用悲慘來形容,這麼說吧,他能活著見他爹都是個奇蹟。
他的生母紀太后本是廣西土司的女兒,後來家裡造反,叛亂平息後,她就被俘入宮中,管理皇帝私房錢,又一次明憲宗偶爾經過,看到紀氏美貌聰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後,紀氏懷孕。
當時寵冠後宮的萬貴妃知道後,就命令一宮女為紀氏墮胎。但是由於紀氏的人緣很好,派來的宮人不忍下手,就跟萬貴妃說了個瞎話,說紀氏是肚內長了瘤而不是懷孕,但是萬貴妃仍不放心,就把紀氏貶居冷宮。
紀氏在冷宮中偷偷生下了朱佑樘,紙包不住火,萬貴妃知道後就派門監張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張敏卻冒著性命危險,幫紀氏將嬰兒秘密藏起來,每日用米粉哺養。被萬貴妃排擠廢掉的吳皇后也幫助哺養嬰兒,萬貴妃曾數次搜查,都未找到,就這樣朱佑樘一直吃百家飯長到六歲。
有這麼一天,張敏為憲宗梳頭時,憲宗嘆了口氣,「我眼看就要老了,還沒有兒子。」張敏連忙伏地說,「萬歲已經有兒子了。」憲宗大吃一驚,忙追問究竟,張敏才說出了真情。憲宗皇帝聽後,立即命令去接皇子。當憲宗皇帝第一次見到自已那因為長期幽禁,胎髮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朱佑樘,不禁淚流滿面,感慨萬千。
當天召集眾臣,說出真相。次日,頒詔天下,立朱佑樘為皇太子,並封紀氏為淑妃。但隨之紀氏卻在宮中暴亡,門監張敏也吞金自殺。顯然,紀妃與張敏之死皆與萬貴妃的迫害有直接關係。憲宗的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貴妃會對太子下毒手,就親自將孫子抱養在自己的仁壽宮內,才使朱佑樘安全地生活在宮中。
一個太子竟然會有這種經歷真的可以說是駭人聽聞了,但是當他當了皇帝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呢?
朱祐樘這個皇帝當得不容易,你像朱高熾、朱瞻基接盤的時候,大盤看漲,不用費力就祖國山河一片紅;到了他這兒,大盤已從6000多點腰斬,相當於接了個爛攤子。形勢比人強,他想穩住大盤,減緩下跌速度,但朱祐樘沒讓人失望,死死護住大盤,取得了「弘治中興」的政績。而且他個人修養不錯,既沒有常年躲起來修仙練道,也沒有長期沉迷於研究故宮的榫卯結構,而且還帶頭踐行了一夫一妻制,因此贏得後人的極大好感,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他就是一個好皇帝。
如果他不是皇帝的話,應該給他正面評價,因為在古代他絕對算是個好人,但就這麼不湊巧,他偏偏當了皇帝,而且這個皇帝當得還很一般,說昏庸過分了,說平庸應該比較合適,簡單來說,所謂的「弘治中興」絕不是大明之中興,而是文臣官僚之中興,由此開始,文臣地位愈發高漲,這就為日後的黨爭埋下了禍根。踐行一妻,獨寵張皇后的行為,間接導致自己後嗣的斷絕,這一下反倒害了張皇后及其全家,張皇后被嘉靖上臺後整得極其悽慘,連自己的弟弟也被殺了。
他在位期間,蒙古多次入侵,搞得不得不啟用王越,王越打勝仗後,被言官氣死;汪直也隨後暴斃;還有過一次勝利,巡撫陳壽,總兵朱暉,監軍苗逵,十萬大軍,分五路出徵,共斬首三級,封賞萬人;時人聞之莫不以為恥;之後蒙古進大明,就跟進自己家後院一樣,一直等到他兒子,武宗正德皇帝出關!才把這個問題徹底解決,而且丟失河套,失去朵顏三衛,這武功方面太丟老朱家的臉了。
其實朱佑樘應該多謝他那個被人罵出花的老爹,就是他老爹給他把政治基礎給打牢,百萬流民幾乎都安置好了,各路造反軍收拾完了,內憂外患都擼平了,把女真按在地上犁庭了一番,還考慮要不要收復安南,可惜被劉大夏勸住了,哎!
他還要感謝他有個好兒子,威武大將軍替他背鍋,補漏洞,把他削弱的武防邊關勉勉強強修補了一番,重新肅清朝中的貪官汙戚,量丈了一番土地,鎮壓了藩王叛亂,不僅以身作則和蒙古幹了一架,而且還打贏了!還記得正德朱厚照幹小王子麼?這傢伙也是在弘治年代囂張起來的。
不然,就憑他因為張皇后而縱容外戚胡作非為,大肆揮霍財政來採取珍珠,亂用軍隊來修建宮殿,丟失他老爹收復的河套,允許官員用錢買命,資增貪汙,憲宗一朝安撫下來的百萬流民再次暴動,大肆封賞宗親土地,使土地兼併更加嚴重等等罪過,這就足夠他遺臭萬年的了。
他是個好人,但絕對算不上是個好皇帝,可能守成之主都算不上,外不能守土,內縱容文官放飛自我,給正德留了大大一個爛攤子,搞得正德要靠太監去對抗尾大不掉的文官,看看文官們都敢在上朝時把他小舅子(當然他小舅子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往死裡打,劉大夏一言不合就敢燒鄭和的海圖,這種留到現在就是國博鎮館之寶水平的文物,就可以看出當時文官們的囂張氣焰,試問誰給他們的狗膽?還不是你明孝宗慣的!
很多評價羨慕他一夫一妻的,作為一個皇帝,一夫一妻搞到自己斷子絕孫是什麼好事?更別說張氏特別不賢,搞得張家外戚攪和得烏煙瘴氣。就是基本的傳宗接代,張氏也沒有做好,生了三個,卻死了兩個,唯一的兒子張氏也並不管,心裡眼裡只有自己兩個弟弟。這種愚婦,和她一夫一妻有什麼值得誇讚?她就是作為一個富戶老婆怕是都不夠格。
作為皇后,多生皇子為皇家開枝散葉是政治任務,張氏你有本事一夫一妻,有本事跟一夫一妻的先驅獨孤那樣給丈夫生五個兒子,沒人能從這個角度狙你。哦,另外一對幾乎一夫一妻的是宋英宗和他的妻子高滔滔,不知道為什麼無人吹捧,高滔滔也是四子四女,生育方面也比張皇后不知道強到哪裡去,加上張皇后還是一個扶弟魔,當然以上言論只基於古代皇宮特殊環境,勿發散到現代。
所以令狐覺得,朱佑樘也就比他爺爺朱祁鎮強點有限,因為他起碼知道自己不會打仗,不會衝動的衝出去;當然也比崇禎,泰昌強點,畢竟在位時間長,有時長優勢,也可以比比隆慶、天啟和洪熙、景泰;尤其是因為有好爸爸,好兒子;他爸把前面問題都掃除了,後面出了問題,他兒子也給搞定了,他自己呢,只能說是一個中規中矩,比較平庸的老好人吧。
關注我,一個講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