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嬰幼兒每天接觸最多,接觸最密的奶瓶,消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給給奶瓶消毒,不少寶媽最常用的就是用開水燙,高溫消毒,這樣就能起到殺菌的效果,比專門的奶瓶清洗液更受寶媽喜歡。
可寶媽根本就不知道這種消毒方法其實很有問題,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家長是省事了,可孩子卻遭不少罪。
開水燙奶瓶,家長的隨意,害得孩子上吐下瀉
女兒哭鬧了一整天,到了晚上還開始上吐下瀉,茜茜很著急的送女兒去了醫院,經過檢查後,醫生表示女兒是患有細菌性胃腸炎,需要打吊瓶治療。
看著女兒難受的樣子,茜茜很是心疼,連忙詢問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醫生列舉了很多情況,茜茜都表示並沒有。
突然醫生問茜茜平時都是怎麼給奶瓶消毒的,茜茜回答用開水燙,醫生聽後瞭然一笑,直言道,就是你的這種錯誤消毒方式造成的。
開水燙奶瓶是一種很好的消毒方式,但有條件,所謂的開水燙並不是只燙一下或一兩分鐘而已,而是放到開水果裡高溫煮至少十分鐘以上,不然和用清水涮一遍的效果幾乎是差不多的。
怎樣給奶瓶消毒才是最安全和方便的呢?
1)煮沸消毒
父母可以準備一個專門給寶寶消毒奶瓶的不鏽鋼鍋,在消毒時將奶瓶放進去,鍋裡放入水,用開水去煮10分鐘以上,少於10分鐘以下的消毒都不是很安全。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煮完之後要瀝乾所有水分,不然很容易滋生細菌,寶寶用這樣的奶瓶喝奶容易引發腸胃感染。
2)使用消毒櫃
很多有寶寶的家庭都會買一個專用消毒櫃,用於給寶寶的所有餐具消毒,消毒櫃都有固定時間,時間到了就會自動停止,父母可以趁這個時間去做一些別的事情。
奶瓶消毒後的安全有時效性,24小時以內都可以,但要超過24小時沒有使用,那麼在下一次使用之前還要再次消毒,不然還是會有細菌。
寶寶年紀小,腸胃脆弱,不管是吃的,還是用的,只要是入口的東西,父母都要注重安全性,消毒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奶瓶,還有這些東西,父母要注意消毒
1)寶寶的口水巾
寶寶小時候可以說是一個口水娃,一會看不住脖子上就全都是口水,父母為了省事會給寶寶買口水巾,這樣即使溼了換起來也方便。
口水巾經常用來擦嘴,寶寶也時不時會將口水巾咬在嘴裡,父母要儘可能的減少細菌,時常清洗並進行消毒,防止細菌進入口腔,威脅孩子健康。
2)寶寶的玩具
玩具其實是最髒的,寶寶經常會拿著玩具哪裡都去,隨地而放,沾染了屋子裡的很多細菌,寶寶在玩耍過程中,細菌也會沾到手上。
不管寶寶有沒有將玩具放到嘴裡,都會讓細菌入口,畢竟寶寶吃手的機率更大,總之,寶寶經常玩具都要定期進行消毒。
可以使用洗衣液或洗衣服將玩具清洗乾淨,隨後使用清水加消毒液進行浸泡,之後再用清水涮乾淨,最後放到陽光下暴曬,全方面將細菌都清除乾淨。
消毒是好事,但過度消毒就未必是好事了
有些家長時不時就給孩子用消毒溼巾擦手,外界環境中雖然細菌很多,但有些對寶寶傷害並不大,只要寶寶適應後就可以了,反而是父母的過度消毒,讓寶寶免疫力更低下。
不要讓寶寶經常處於無菌環境下,畢竟父母做不到孩子所到之處一點細菌都沒有,與其讓孩子碰到細菌就生病,倒不如讓孩子早日去適應一些傷害性並不強的細菌。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雖然感覺不妥,但這句話也是有道理的,想要對抗病毒,減少生病,首先要讓孩子身體有抗體。
這樣在面對這些容易傷害到身體健康的病菌,身體才會自動形成防禦系統,並隨著次數的增多,防禦系統就會更加強大。
不過提升抵抗力,最好還是等寶寶長大一點再進行,嬰兒時期的寶寶,父母還是儘可能的多保護一些吧。
今日話題:你平常都是怎樣給寶寶消毒奶瓶的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