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一代傳奇籃球巨星和13歲的女兒墜機身亡,全世界的球迷為之心碎。
科比的妻子瓦妮莎更是悲痛欲絕,幾個月來一直在社交平臺上,傾訴對科比和女兒的思念。
但是近日,瓦妮莎卻一反常態,連續發布了2個比較特別的動態。
她甜蜜地表示,收到一名男子送的兩束玫瑰花,並親密稱呼對方為寶貝,表示是自己值得愛的人。
打開圖片一看,原來又是網友們的惡意消遣。
本是朋友間的送花、感謝,在他們眼裡變成了調情、不忠、浪蕩……
作為這場事故中的最大受害者,科比遺孀瓦妮莎的一舉一動,時刻被大家關注著。
不少網友開始在底下發布一些刺眼的評論:
&34;
&34;
科比意外去世後,在鋪天蓋地的震驚和懷念中,最痛苦的的人莫過於是科比妻子瓦妮莎。
然而比死亡更恐怖的是,與很多現實中那些失去摯愛伴侶的人一樣,如今的她正面臨著一場無聲的&34;:
「愛人死後,你不可以再擁有幸福」。
電影《鐵達尼號》在臨近結尾的時刻,浸泡在冰海裡的傑克,顫抖地緊握住羅絲的雙手,要羅絲答應他能夠好好的活下去:
&34;
這個&34;絕不是讓她用餘生去祭奠他,而是希望她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體味世間所有的美好。
所以羅絲後半生的照片裡,都是在開懷大笑。
她有了自己的新生活,成為母親,幸福地活到了耄耋之年。
從古至今的文學作品,大多數呈現給我們的是愛人死了,未亡人不再獨活一生。
諸如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及中國家喻戶曉的祝英臺和梁山伯的唯美愛情故事。
這讓我們產生了一種偏執的印象:愛人不在,獨活的人就應該深陷於回憶和悲傷之中,以此來緬懷愛情,這才是對愛忠貞的表現。
但是真愛,絕不是狹隘的。
正如傑克對羅絲的愛,超越了生死,遠不是嫉妒,佔有和排他。
傑克雖然已經不在人世,沒有辦法陪伴著羅絲共度此生。
但他希望羅絲能夠堅強地活下去,希望有個真心對羅絲好的男人,希望看到她穿上美麗的婚紗,孕育可愛的寶寶,騎馬、旅行、放聲大笑……
羅絲懂他,知道他說讓自己好好活下去的意思,所以,她用傑克換來的生命,帶著對傑克的愛,加倍的幸福著。
在她人生的每一個時刻裡,她都會在心裡告訴傑克自己做了什麼,經歷了什麼,和他分享自己生命的點滴。
&34;。傑克一直活在羅絲的心裡,不曾老去,不曾離開。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後,賺足了不少觀眾的眼淚。
電影裡面,相依為命的張哲凱和宋媛媛本應該在一起,卻因為張哲凱的病,不得不演繹著想愛不能愛的悲劇。
因為身體原因,他註定無法陪宋媛媛到永遠。
愛她卻不能永遠陪著她,這是他最大的痛苦和遺憾。
&34;
後來,就像張哲凱期望的那樣:宋媛媛嫁給了一個好男人。
婚前宋媛媛問了張哲凱一句話,她說:&34;
&34;
婚禮上,當張哲凱將宋媛媛的手交給她的未婚夫時,宋媛媛抓著張哲凱的手不放。
無奈痛心的託付、放手,然後轉身,各自淚流滿面,心如刀割。
面對張哲凱的死,宋媛媛無力對抗巨大的孤獨與悲傷。
自從父母和妹妹去世後,張哲凱是她唯一的親人,現在她徹底變成孤身一人,最後吞藥自殺。
電影的結局很悽美,但是如果張哲凱在天有靈,這是他期望的結果嗎?我想他更多的是痛心和自責。
電影中的宋媛媛可以選擇殉情去陪伴亡人,可是留下的很愛她的丈夫呢?還沒有來得及享受的新婚幸福,轉眼就被巨大的悲傷和痛苦湮滅,這對他難道不很殘忍嗎?還有那些愛她的朋友,這對他們該是多麼大的打擊。
就算失去最愛的人,生活還在繼續。失去了愛情,我們還有友情、親情。
&34;中王小波對李銀河的愛情,熾烈而真誠。
可在王小波去世後,她也找到了另一個愛她的人,並相愛至今。
她說:&34;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34;從不曾離去,
我的愛像天使守護你。
若生命直到這裡,
從此沒有我,
我會找個天使替我去愛你。"
- END -
今日話題:讀完此文,你有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見解嗎?歡迎留言分享。
感謝你關注我,溫暖你的心靈,期待與你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