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一名女警官,為救一名落水的中國留學生,不幸身亡。當時共有10人在當地威爾遜山進行峽谷之旅,由於連續的大幅降雨,導致水位上漲,這群人突然遭遇湍急的水流,一名年輕女孩所乘坐的充氣氣墊被捲入漩渦落水,39歲的當地高級警官凱莉·福斯特試圖營救落水女孩,卻也被捲入漩渦中。後兩人被證實雙雙身亡,屍體已被打撈上來。
驢友遇險,有人見義勇為,勇敢施救,本不是什麼稀罕事,但在這個特殊時期,這一事件卻引來廣泛關注。原因無他,就是最近緊張的中澳關係。
由澳大利亞政府部分高官不當言論引發的中澳關係緊張,導致中澳經貿往來受到很大影響。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國,澳大利亞農牧業產品、龍蝦鮑魚、礦業產品主要出口國就是中國。
中國對澳進口產品開始嚴格的檢驗、檢疫之後,澳對華出口銳減,各行業都遭受重大損失。澳政府不思悔改,不斷煽動反華情緒,甚至有議員提出準備對華戰爭,讓中澳關係降入冰點。
正是在這種緊張的局勢下,澳大利亞女警勇救中國女孩的行為才顯得如此突兀。貌似勢同水火的兩個國家、兩個民族,怎麼會出現如此感人的人和事?
其實,拋開政治、國籍、民族不談,世界上哪個地方都有好人和壞人。政治體制、意識形態上的分歧,並不能掩蓋那些善良的心,當他們遇到有人遇險時,並不會先鑑別遇險人是什麼國家的,有什麼樣的膚色、有怎樣的政治觀點,而是率先考慮如何幫助她脫離險境。這是好人的共同特徵。
同樣,對待見義勇為的人,我們也不能用國家分歧、政治分歧來判斷是好人還是壞人。善良的人永遠裝著一顆善良的心,不論他的膚色、語言是否相同。
今年11月,重慶中山古鎮一女孩在遊玩時不慎落水,路過的61歲英國駐重慶領事館領事史雲森跳入水中,在其他人的協助下,將落水女孩救起。事後,史雲森被重慶市政府公開表揚,並獎勵現金5萬元。史雲森的行為也得到了廣大中國人的稱讚。
然而,在外國媒體看來,這卻是抹黑中國的大好機會。於是將事件上升為中國人的"人性"和"道德"層面,稱當時圍觀的中國人都選擇漠視,無人伸出援手。只有英國領事不顧危險跳入水中將人救起。
真實情況卻是,當時看到的人有幾個不會遊泳,於是在岸邊大聲呼救,有幾個人拿起木棍、救生圈試圖將女孩拉起。史雲森是第一個跳入水中救人的,後續來的人中,有會遊泳的,但那時女孩已經被拉到岸邊。
我們對英國領事的行為表示欽佩,但鄙視外國媒體帶著有色眼鏡看人的態度。不會遊泳的人到水裡救人,等於增加了救援的難度,站在岸邊呼救或製作器械救人,就不算施救了?
看看史雲森總領事的表態,領到的獎金全部捐給當地的慈善機構。救人就是救人,沒有什麼別有用心,沒有政治目的,更沒有想要領取經濟獎勵,這才是善良的人。
在國與國的交往中,我國一直信奉平等、互利、互信的原則,不幹涉他國內政,也反對他國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和行為準則強加給中國。我們與他國合作的態度是友好而互相尊重的,因此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也為我們贏得了相當多的合作夥伴,雙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對待國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我們也不能拿膚色、國籍或者政治形態等評價他們。真誠、友善對待外國人,不卑不亢,對於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需要認真分析,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