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的山峰高聳入雲,蜿蜒的碎石路穿過懸崖峭壁邊緣的松林,汽車低吼著載著我們爬上了海拔4700米的山口,我們來到了世界的「屋脊」之上。放眼望去,到處可見著名小說《消失的地平線》裡「失落之城」。犛牛在附近悠閒地遊蕩,聖潔的經幡獵獵飛揚……這裡正是歷史悠久、藏族的康巴地區。
從雲南的香格裡拉到天府之國——四川成都之間的陸路連接線,最長有1200公裡(214國道+318國道),最短只有1080公裡(215國道+318國道),一條高調經典,一條低調小眾,但它們絕對是中國大西南地區最有意思的兩條自駕遊路線,只要一部汽車你就可以實現完整的高原穿越旅行,任何有興趣的遊客都可以無門檻兒地體驗到漢藏兩地的真實生活。
雲南中甸縣(藏語稱「建塘」)於2003年更名為「香格裡拉縣」,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根據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1933年出版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Lost Horizon)描述的那座「失落之城」——香格裡拉。然而這裡並不是第一個聲稱擁有「香格裡拉」(失落之城)的城市,如相隔僅僅300多公裡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也有個「香格裡拉鎮」。老實說,香格裡拉鎮也相當漂亮,非常符合《消失的地平線》中描述的「失落之城」的一些特徵。
香格裡拉是我們感受藏地文化的第一站,這裡到處都是藏傳佛教寺院,隨風飄揚的經幡,以及穿著長袍匆匆而過的喇嘛。如今的香格裡拉城區已經非常現代化了,擁有寬敞的街道、整潔的小區和漂亮的樓宇,同時還擁有世界最大的轉經筒——就在龜山公園山頂,其高度為21米,重達60噸。轉經筒裡藏有經咒、六字真言124萬條,據說信徒每轉一圈,就相當於念經124萬遍。這座轉經筒,不僅僅是香格裡拉的地標建築,而且也是這座城市最獨特的一種精神寄託。
不幸的是,2013年的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的一場大火燒毀了老城區的大部分木頭房屋建築,隨後許多古老的街道也都發生了變化。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到香格裡拉古城,沒人帶領的話,很容易在裡面迷路,誇張一點說,就算當地人有時也不知道哪是哪兒。
松贊林寺是香格裡拉地區規模最大的人文景點,而我個人認為這裡的門票價格高得嚇人(115元/人)。有意思的是,我們在松贊林寺參觀的時候,所看到的好幾位和尚都在玩手機,而且他們用的都是iPhone。可能過去只有窮人家的孩子會出家為僧,而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普通人家,甚至有錢人家照樣願意把孩子送進寺廟裡修行,這些高科技的玩意兒自然也會被帶進寺廟裡。
我們從214滇藏線上的香格裡拉城區駕車出發,經過十多個小時的跋涉,來到了318川藏線上最重要的高海拔節點城市——理塘縣(縣政府駐地高城鎮,海拔4014米)。雖然這座高原縣城的自然條件不好,也不算富裕,但它仍然是我們比較喜歡的一個地方。理塘縣城周邊的平均海拔高度超過了4000米,不僅是318國道(川藏南線)上海拔最高的城市,而且還是中國海拔最高的縣城和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當地的藏族人口約佔到了95%以上。初來此地,讓人感覺就像是另一個世界。
年邁的藏族老人在街邊不緊不慢地轉著轉經輪,穿著講究的藏族人向我們熱情地打招呼——「扎西德勒」(祝福吉祥),雖然街上有些警察在執勤,但每個人都笑容滿面,整座城市顯得一片祥和。
藏傳佛教在理塘已經紮根了幾百年時間。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於1580年在此開設了長青春科爾寺(又稱理塘寺,意為釋迦牟尼佛寺),於是這座古老的寺廟便成了如今康巴地區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
長青春科爾寺建築富麗堂皇,雕像繁多,寺內擁有精美的雕塑和大量的文獻收藏,已成為現代藏族宗教、文化和藝術的寶庫。整個寺廟佔地大約500畝,位於整個鎮區的北部。擁有20多座佛堂殿宇和400多位喇嘛的寢舍。大殿位於寺廟的中央,遠觀就能感受到藏傳佛教的莊嚴氣質。寺廟內部有著大大小小、各種類型的鍍金釋迦牟尼佛像,以及佛教經典,還有三世達賴用過的馬鞍,精緻的壁畫和明清時期的一些珍貴文物。
在金色的紅色殿堂中,建有「香根」活佛的靈塔。每年7月10日,根據佛曆,都會在理塘寺喇嘛的帶領下,舉行最大規模和最莊嚴的轉山活動,場面十分隆重。據說,這一傳統已傳承了30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