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推出個人首張專輯,陳立農主演的首部大電影《赤狐書生》也在12月上映。
2020年,90後正式邁入30歲,千禧年出生的孩子們也20歲了。
20歲和30歲,是人生最重要的兩個時間節點。20歲仍保有少年天真,但初涉社會的他們,開始在理想與現實中躊躇……而被譽為「中年前奏」的30歲,有人在事業上初見成績;有人仍在為生計奔波;有人苦惱於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2020年末,新京報文娛推出每日系列採訪,對話四位剛剛步入二十歲,以及兩位「三十而立」的演藝圈裡的青年人,試圖通過他們的講述,直面20、30代不同的成長軌跡,以及他們在面對人生新十年時的迷茫與焦慮。
20歲的陳立農,提到最多的詞是「平衡」。工作與生活需要平衡,成長與積累需要平衡,沉穩與稚嫩需要平衡,堅持與迎合需要平衡。
學習平衡的過程中,陳立農一步步從兩年前面對鏡頭難掩羞澀的男孩,成長為如今對談間不斷交鋒人生思考,對世界擁有自我判斷的成年人。
「到了20歲,你認為自己已經算是大人了嗎?」
「不會哎。」他思考片刻,「不管你幾歲,心裡其實都會住著一個小孩。你會把他保護得很好,只是因為很多東西不得已,不敢表現出來。」陳立農很心疼這樣的「大人」。他希望自己即便50歲了,也無需戴上中年人的「假面」,內心是什麼樣,表現出的就是什麼樣。
拼命地成長
「不知道我在急什麼 就是希望能成長快一點」
這一年陳立農很忙碌:2020年1月1日發布全新的音樂作品,時隔四個月發布首張個人專輯《格格不入》;兩檔常駐綜藝、兩場線上演唱會、一部大電影,佐證著他20歲後的身份與野心,不再只停留於音樂層面。
然而陳立農仍感些許不足,就像練肌肉一樣,從減肥到有線條可以很快,但從有線條變成大肌肉,卻需要很長時間。「有時候會有點兒小崩潰,是因為會有一些累。但這個累不是說工作時間有多長,而是心理上的一些壓力,很多方面。」
僅在音樂這件事上,年初的幾個月,陳立農幾乎每天都在上課時學唱,下課後練唱中度過。起初陳立農完全聽不懂老師講什麼,回家後還要埋頭練習好久。
實際上,那段時間身邊的同事總是告訴陳立農,他的進步已經非常快了,「但我還是覺得不夠。」他不是沒有看到自己的改變,只是,音樂是他熱愛的事情,但成為職業後他要表現得更好。「我不知道我在急什麼,就是希望自己能(成長)快一點。」
邁入20歲後,他正努力尋求工作節奏的平衡,以保證不會因為壓力太大而把自己搞垮,「很多東西我可能會把它慢慢看得淡一點兒,因為它會成為不必要的負擔。」
格格不入
「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就要接受當下不舒服的地方」
「格格不入」,是陳立農第一張個人專輯的名字。「格格不入,很大部分在講我對演藝圈這個工作(的看法)。你(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或者進入新的領域,要接受當下很不舒服的地方。」他說。
九歲那年,小學三年級的他參加了學校星光大道的比賽,拿到了第三名,而前兩名都是六年級的同學,「我覺得我自己好棒!比我厲害的都是哥哥姐姐。」他在音樂上建立了濃厚的興趣與自信。
直到2018年冬天,18歲的陳立農以第二名的成績入選男子團體Nine Percent。興趣成了職業,他曾以為自己幸運且樂在其中,但新鮮感過後,沒有方向感的疲憊接踵而至。
堆積如山的通告,除了音樂,還要應對廣告、商演、綜藝……那時他腦子裡唯一想的就是「衝」。剛出道時,他去過不少城市演出,但腦海中只能記起不同機場撲面而來的溫差感。「你該做和你想去做,這是兩回事。」
時隔兩年,陳立農的衝勁沒有變,但多了些思考。他學會制定目標,選擇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工作,在他看來,工作「要靠頭腦」,正確的選擇遠比白白努力更重要。他也會給自己計劃假期,到一個沒有人認識他的地方,全力地奔向生活。「誰不想躺在床上睡懶覺,我也想,但是我要求自己不可以睡太多。」
與不完美和解
在電影《赤狐書生》中,王子進是一個「理想化」的人物——生性天真,一腔孤勇地認定自己相信的事,甚至甘願付出生命。
從小到大,身邊的大人總會提醒陳立農,不要輕易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情緒,要隨時擁有危機意識。但他好像還沒想過打破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因為還沒有踢到『鐵板』。」他笑著調侃。
天真純粹,是複雜世界中只有孩子才具備的天性。陳立農似乎擁有了更長時間,但這也讓他更直面來自偶像光環的擠壓。比如他天生是很愛笑的人,但《偶像練習生》播出後卻有人說他是演出來的。他開始懷疑,笑,是不是不對。他很想取悅更多人,每次表演,每次面對鏡頭,總擔心自己出錯。
陳立農反思過侷促的來源——當他在陌生環境下,的確會不知道該如何自處。他羨慕大大咧咧的藝人,他也不想在乎太多事情,但幾乎每天都有無數個想法在他腦海裡亂轉,生活中任何一個細節,都會令他產生細膩的聯想。
「剛入圈時,別人對你不好,你還很客氣很禮貌。後來我會發現,這件事也講『平衡』,比如別人說我表現不好,以前我會悶聲不吭,但現在我有自己的分辯。當藝人總要有自己的風格,我不能迎合別人做改變。」無法滿足所有人,陳立農還在學習與「不完美」和解。
20歲成為大人後,陳立農依舊務實,不願好高騖遠。如果非說有什麼願望,他希望成為「超級英雄」,改變這個不完美的世界。「現在網絡太可怕了,有很多理智的朋友,但也有一些人不是很理解這個東西,就像一首歌叫《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希望大家更溫暖一點,都充滿美好和善意。」
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 藝人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