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世界盃,阿根廷隊VS法國,阿根廷這場戰術的選擇就是完全失敗的,且不說換人用人,紙面實力明顯不如法國的情況下跟法國對攻。我記得有一個時間段,解說說到阿根廷控球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十,大家想想這些年高控球率的球隊有好下場麼。要麼是強打弱,要麼你有09/12巴薩和08/12西班牙的實力那你該控球控球,我在想阿根廷這個中場厚度跟板凳深度(別說下面坐著伊瓜因迪巴拉,看整體)。還有硬實力為什麼不能放下姿態踢實用主義足球呢,就像10,14的荷蘭隊一樣,實力不夠的情況下這麼踢失敗是必然的。
梅西、迪馬利亞、伊瓜因下次世界盃如果看不見他們了,真的是一件很讓人傷心的事情,因為他們是一代人看球的記憶。但是我想請大家想想如果下屆世界盃還能看見他們對阿根廷而言,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可參考從14至今的荷蘭隊)。我更懷念的是我第一次認真看世界盃是在06年的時候,我記得當時十九歲的梅西跟著當時那隻飄逸的阿根廷徵戰世界盃,6:0血洗塞蒙八進四惜敗德國,那個時候阿根廷的鋒線沒有現在豪華,但是後防有阿亞拉索林後腰有坎比亞索,他們都是名氣大於實力,最關鍵的是中場有輕歌曼舞的羅米。最好的羅米沒碰上最好的梅西,最好的梅西敗給了現實輸給了時間。
因為一開場他就沒有踢防反的心裡,防反的球隊是不會高位防守的,沒有高位防守哪來的那麼大的空間給姆巴佩博格巴耍呢,姆巴佩一帶球五分之二球場的空間給他耍,試問要是給梅西這麼大的空間呢。可以看一眼梅西前場拿球時法國後場多少人(就梅西碰著球內一瞬間)姆巴佩前場拿球阿根廷後場幾個人。阿根廷從中後場實力到教練水平都好差,法國身價一億多的登貝萊都是替補,中後場實力頂級,不懂為啥那麼多支持阿根廷的,感覺一個法國球迷都沒有。
梅西離球門越來越遠,拿球除了過人,往前根本沒有出球點。變陣太頻,打法太亂,以阿根廷的陣容上伊瓜因效果更好,至少前場有個支點。法國上半場就有機會結束戰鬥。阿根廷看似有三個進球,前兩個完全是個人能力造的機會。阿根廷丟的第三個球是最致命的,打擊也是最大的,這個球與第二個丟球間隔太短,同時讓球隊反超後再次落後。
介於此前阿根廷前兩球運氣成分過大,此後想再扳平自己心裡其實也失了心氣。加上此次年齡最大後面體力也是問題,所以基本再落後就等於交槍。這個球姆巴配禁區內的反應和速度就不多誇,但是阿根廷這個替補門將的撲救水準實在不敢恭維。換個門將這球並非無解,到底用手已經慢了,最常見就是好門將用腿就能擋住,可惜了。還有法國隊第一個點球反覆觀看,羅霍身體接觸發力犯規的點其實是在禁區外。當然這些都不重要了,法國隊確實也是機會更多防守更好的一方,贏球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