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華人銀幕硬漢在哪裡?

2021-02-07 中國新聞周刊


男人們想要成為他,女人們想要得到他

北京時間3月8日,張偉麗在拉斯維加斯UFC迎來首場衛冕戰,最終打滿五個回合,以點數贏下喬安娜,成功衛冕。

儘管在國內,綜合格鬥只是小眾運動,但張偉麗的勝利,還是給國人打了一劑強心針。畢竟,中國人在國際商業體育賽事上登頂,先例並不多。

事實上,格鬥類賽事的影響力,遠比常人預想得要大,甚至對電影市場亦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人提煉出商業片的兩個要素:性與暴力。格鬥因與後者天然契合,又兼具勵志屬性,再加之動作調度簡單,一度泛濫。《洛奇》一連拍了五部;《終極鬥士》一拍也是四部,直到把觀眾的情懷耗盡方止。

如今,純粹格鬥類的電影日漸式微,如《百萬美元寶貝》等也只好反其道而行之,刨去勵志成分,著力突出生活的悲劇感和不確定性。但全世界觀眾,對原始力量的代表——「硬漢」——仍有需求:男人們想要成為他,女人們想要得到他。過去幾十年,銀幕硬漢都以好萊塢白人為主。華人世界中,僅有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寥寥幾人,屈指可數。

銀幕「硬漢」形象的塑造,看似簡單,但實則殊為不易。它是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早已跳出了單純的影視圈範疇,成了一個涉及心理學、傳播學,乃至社會學的複雜命題。

動作硬漢消亡史

清末百年積弱,集體鬱結的民族情緒需要一個突破口。早年香港電影中,「打洋人」成了保留節目。中國功夫亮相好萊塢,更是頭等大事。

李小龍《龍爭虎鬥》海報

流行的電影類型背後,都反映時代的潛意識。對功夫片的熱衷,其實反映的是大眾對「招式」的迷信。60年代,美國搏擊界內部山頭林立,泰拳、桑搏、空手道、跆拳道等各派爭論不休,都以自家為王,相互挑戰「踢館」。

根據資料,美國最早有錄像記載的此類跨界格鬥,是在1963年的Gene Lebell 對Milo Savage,打法是柔道對拳擊(柔道方不可使用打擊技)。「分指拳套」這一時下綜合格鬥界必備品,當時已見雛形。

相比一板一眼的泰拳、空手道等,中國功夫的獨特優勢在於,人多地大,東南西北都能分出不同門派,且門派內部講究師承,招式輕易不外傳,有天然神秘感。關於此文化,《師父》《一代宗師》等影片中都有討論。中國功夫之所以在好萊塢大放異彩,除了敢打敢拼,不怕流血犧牲外,和這種自帶的神秘感亦難脫離關係。

《師父》(上)和《一代宗師》(下)

這種神秘感除了嚴肅一面,有時還很有趣。《紅番區》等片中,成龍閃轉騰挪,藉助各種道具擊退小混混後,總有興高採烈的路人上前詢問這是什麼功夫。答曰中國功夫——其實很難如此定義,大部分是武師們即興編排的結果。

但隨著綜合格鬥(MMA)日趨紅火,功夫電影漸漸有了衰落徵兆。綜合格鬥的理念,在於摸索出一個統一規則,讓七嘴八舌的門派之爭得到解決。1993年終極格鬥冠軍賽(UFC)的出現,標誌著這一理念終於踏入正軌。

UFC初現時,規則不完善,柔術佔盡便宜。動輒出現兩名選手在地上纏抱十來分鐘,僵持不下的景象,讓觀眾大喝倒彩。但十餘年下來,隨著規則不斷修正,人們逐漸發現,大道至簡,若想取得金腰帶,相比傳說中「一擊必殺」的招式,選手的力量、耐力、經驗等綜合因素更為重要。雖然如「蜘蛛」安德森·席爾瓦等選手偶爾也會應用詠春的踩膝、搶中線等理念,但總體而言,擂臺上還是傳統站立技(散打、踢拳等)和投寢技(摔跤、桑搏、巴西柔術等)的天下。

一言以蔽之,當標準被統一,所有「門派」都有了公平競技的機會,各家招式便會開始融合,民族的就成了世界的。神秘感遭到剝離後,「講故事」再難輕易服眾。

對此趨勢,香港影人亦感到焦慮。2007年甄子丹的《導火線》中開始大量應用巴西柔術的裸絞、十字固、三角絞等技術。2013年林超賢的《激戰》更是直接將MMA搬上了擂臺,大秀張家輝和彭于晏的肌肉。但舶來品終究難以承載民族自豪感。再說來回就那麼幾招鎖技,看久了也難免失味。


《導火線》中的寢技

不光中國功夫,綜合格鬥的流行,幾乎把全世界所有武術流派都怯了魅。沒了「絕招」賦予的神秘感,動作片統統喪失懸念。《突襲》等展現印尼拳、緬甸拳等小眾武技的電影只能走B級片的路子,以東南亞落後地區的血腥叢林法則作為賣點。去年底的《葉問4》可以說是最後的迴光返照。


功夫片越式微,越能理解李小龍的珍貴之處。其開創了新的武學理念,得到了全世界正統搏擊界的承認,是超越時代的存在,所以至今仍然魅力不倒。

目前影視界,仍堅持在動作領域的導演已然不多,徐浩峰屬於其中之一,作品多探討中國傳統冷兵器。但冷兵器的應用有嚴重的時代和空間局限,且經常一招定勝負,拍出來不好看。例如《箭士柳白猿》中表現過一招「抖大杆」,指運用腕力轉動紅纓槍桿,將對手彈開。此招精髓極難用視聽語言流暢表達。

《箭士柳白猿》劇照

軍事硬漢崛起

對硬漢的崇拜,雖然是全球男女都有的情結,但對「硬漢」一詞的定義稍有不同。

歐美體育文化發達。中學裡,球類運動的佼佼者們備受矚目,頭腦發達、四肢簡單者卻總要受些霸凌。約翰·塞納、「巨石」強森等人,銀幕智商都不算高。取悅觀眾,靠的是大塊肌肉和樸素的愛家愛國道德感。

中國正相反,科舉制源遠流長,社會普遍重文輕武。觀眾不喜「蠻牛」,總希望硬漢們能有更高的智商。香港老電影中的「武舉人」一職,不少是傻大黑粗的丑角。此安排在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中特別明顯:書生習武,分外討喜。反過來則全不成立。

《唐伯虎點秋香》中的武狀元

時代發展,動作硬漢式微,但觀眾需求並未憑空消失。如何承上啟下,成了困擾眾多影人的問題。

「軍事硬漢」本應是自然出路。對標歐美,《敢死隊》有三部,《第一滴血》有四部,「007」系列更是一連拍了二十七部。如《壯志凌雲》《海軍陸戰隊員》這類影片,更是數不勝數。

相比兩人對打,戰爭是一門更複雜的藝術。只要戰術執行到位,集中兵力於一點,「小米加步槍」未必就不能勝過「飛機加大炮」。不僅自帶懸念,也是高智商的天然用武之地。即便單從視覺效果論,飛機坦克軍艦飛彈齊飛的畫面,也比單純的拳拳到肉刺激得多。

但拍攝軍事硬漢片投資太高,且和主創方綜合國力掛鈎,中國沒有先例,又缺少人才儲備,風險實在太大。一時所有人都在觀望,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6年上映的《湄公河行動》算是第一次試水。主演是張涵予+彭于晏的組合,雖然拆開來看各有不完美之處,但分工合作,也算兼具了老生的嚴肅感和小生的動作能力。再加上林超賢執導,真實事件為依託,最終票房近12億,無疑證明了這一類型的潛力。

第二年吳京的《戰狼2》則將這一類型徹底推上了高潮,56億華語票房紀錄更是大大拓寬了電影市場的想像力邊界。

在走上軍事道路之前,吳京有過一段迷茫期。2005年,他在《殺破狼》中與甄子丹貢獻了一場武士刀對甩棍的經典打戲。然而冷兵器格鬥講究瞬間生死,乒桌球乓打上一陣,熱鬧歸熱鬧,但觀眾內心都明白那是假的,看完也就散了。再說白衣殺手一角幾乎沒有臺詞,太過功能化,無助於演員長遠發展。

《殺破狼》甄子丹和吳京冷兵器打鬥

之後吳京又出演了《黑拳》《男兒本色》等港片,反響皆一般。2008年,他開始自己做導演,拍攝了《狼牙》。內地上映後,只拿了450萬人民幣票房。巨大的轉型壓力下,2013年,吳京用「傾家蕩產」式的決心開始導演第一部《戰狼》。

《戰狼2》籌備期,吳京專程進入軍區特種部隊受訓18個月,進行了射擊、障礙跑等多個項目訓練,據說還打破了多項紀錄。拍攝期間,更是籤下「生死協議」,在非洲生活近一年,親身跳入海中進行潛水搏鬥,全身負傷。

《戰狼2》劇照

《戰狼》系列的大獲成功,也為這部影片和吳京本人帶來了巨大爭議,各方加諸其身的評論已經超出了單純的電影範疇,令其承載了諸多符號意義。但回歸電影本身來觀察,一個「立得住」的主演,以及流暢的工業化大製作,乃至對商業片運行規律的尊重,才是其成功的主因。

誠然,《戰狼》系列也有缺點:諸如主角臉譜化、人物動機牽強、故事設計套路感太重等等。但空窗期太久了,觀眾們壓抑的情緒被點燃,自然原諒了一切技巧上的不足。


後繼何人?

80、90年代,華語電影全面落後好萊塢。愛情片、科幻片,甚至恐怖片皆不如人,唯有在動作片領域拿命去拼,方才打開一片天地。

早年,華人武指留下的銀幕經典數不勝數,至今依然在好萊塢佔有一席之地。例如《黑客帝國》《殺死比爾》等經典背後,都有袁和平的身影。

《殺死比爾2》劇照

電影是導演與觀眾之間交流的藝術,而交流講究真誠。靠剪輯、借位、綠幕拍出的驚險片段,一眼便知是假。唯有不加修飾的長鏡頭,才能讓觀眾從心底爆發出驚呼。


《我是誰》中成龍從荷蘭鹿特丹大廈樓頂無保護跳下

大約是受此影響,《碟中諜6:全面瓦解》中湯姆·克魯斯貢獻了一段長達三分鐘的跳傘鏡頭。據說為了完成該鏡頭,一共跳了106次。儘管勇氣可嘉,然而跳傘如今都快成了大眾運動,比起當年動輒跳樓玩命的龍虎武師們,衝擊力還是差了不少。


《碟中諜6:全面瓦解》拍攝花絮

電影想要成功,就必須要讓觀眾潛意識裡「相信」它真實發生過。同理,演員要在銀幕上立住,那麼戲外的形象也不能和戲裡有太大偏差。這也是為何無論中外,銀幕硬漢們普遍都有武術訓練、競技體育,甚至軍方背景的原因所在。除了滿足拍攝需求,也要讓觀眾打心底裡相信「這個人能做到我們都做不到的事」。

如今,華人硬漢們紛紛老去,身體素質難免日趨下降。而下一個能獨自撐起這一類型的「硬漢」,在哪裡?

有傳聞稱,香港影壇曾力推安志傑、張晉二人作為繼甄子丹後的「打星」。無論此說法是否為真,如今看來,結果都並不算成功。目前,兩人的活動範圍仍主要限於香港,在內地知名度並不算高;

安志傑(上)與張晉(下)

從《破風》到《激戰》再到《湄公河行動》,彭于晏一時以玩命訓練的形象博出位。但因口音和身材所限,女性粉絲比男性多。相比硬漢,更偏小生;

《激戰》彭于晏

2019年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三部影片大火,杜江和歐豪分別出演了兩部。杜江更是因「百億先生」稱號,一時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除了在《烈火英雄》中飾演黃曉明的「對手」馬隊長外,杜江還出演了《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升旗手和《中國機長》中的「好色」副機長;歐豪則飾演《烈火英雄》中英勇殉職的消防兵,和《中國機長》中掛在駕駛艙外負傷的副機長。

《中國機長》歐豪和杜江

但這些電影中,兩人的動作戲份並不高,且並未真正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和觀眾心中的「硬漢」仍有很大距離。

「硬漢電影」和「硬漢」終究是兩回事。「硬漢」是血與火中淬鍊出來的產物,不是說演員在硬漢題材的電影中滾了一圈,也自然硬氣了起來。男演員們想要成為硬漢,得到大眾的由衷認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參考資料:

張穎,師燁東.《誰是吳京的「接班人」?》. 毒眸. 2019-10-14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銀幕硬漢大全,四代銀幕硬漢代表都在這裡,你最喜歡誰?
    銀幕硬漢大全,四代銀幕硬漢代表都在這裡,你最喜歡誰?他外形樸實硬朗,線條粗獷,非常出色地塑造了一個膽大心細又智勇雙全的英雄人物。也因為這個角色,郭振清成為50年代觀眾最喜歡的男星,同時,使他成為那個時代銀幕硬漢的代表。時至今日,李向陽這個生動的銀幕形象,依然令人難忘。60年代:劉世龍、中叔皇我想從60年代走過來來的朋友們,一定都看過《英雄兒女》這部電影吧?
  • 適合演「硬漢」的5位演員,第3位是美籍華人,最後一位本色出演!
    適合演「硬漢」的5位演員,第3位是美籍華人,最後一位本色出演! 第2位:史泰龍 說起史泰龍,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是一個非常適合演「硬漢」的演員,儘管你不一定看過他的電影,但他自導自演的《洛奇》,還有後續的
  • 8位在電影中飾演硬漢的演員
    即使是最優秀的演員,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準備,才能真正體現他們在銀幕上塑造的角色。尤其是當一個角色要求演員的行為與他們真實的銀幕外性格完全不同時,更是如此。這意味著,許多最具代表性的硬漢演員其實根本沒有那麼強悍。
  • 黃志忠頂替陳建斌,姜武挑戰董勇,這部熱門警匪劇要走上大銀幕了
    在劇版《三叉戟》市場餘溫猶存之際,「天津天馬映像影業」與「華人影業」合作,對電影版《三叉戟》進行了大力宣發。日前,在「華人影業」的2021年戰略發布會上,主辦方對21部電影作品進行了曝光、宣發,而電影版《三叉戟》就在其中。
  • 8位好萊塢中飾演硬漢的演員(但其實是他們甜心)
    即使是最優秀的演員,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準備,才能真正體現他們在銀幕上塑造的角色。尤其是當一個角色要求演員的行為與他們真實的銀幕外性格完全不同時,更是如此。這意味著,許多最具代表性的硬漢演員其實根本沒有那麼強悍。
  • 「鐵漢柔情」任天野:銀幕前是無畏的硬漢,心中的柔軟是留給她的
    任天野主演軍旅題材,給人一種鐵血硬漢的感覺。但其實這一個看似堅強無比的任天野,內心也有著不可以觸碰的傷痛,從他的悲傷經歷中,我們看到了任天野最為柔軟的地方。少年遭家暴,母親帶著妹妹離開成心中的痛任天野出生在齊齊哈爾的一個普通家庭之中,這一家是任天野最牽掛的地方,也是任天野傷痛開始的地方。在這一個普通的家庭之中,相處得並不和睦。
  • 娛圈揭秘:84歲「硬漢」楊在葆近照曝光,銀幕上鐵骨男兒,女兒承父業學電影
    贎榮逐掮沿抳澈校舠謰矀覷諗縝才栭寋銴楿鱷打蠍趶摯睪餯溘鼐賨華祤蒻灖騽穬巷捍欂畡固靉憛雄匕祠筃鰯岙跱鼈從這時候開始,「硬漢」就與楊在葆聯繫在了一起。蓴曽唊噿脫骺盙硔皨檯僒翷閐襧鶅楖門虧培涬鐒桺晧秨憇霙難狡踄們艙進阾峊巔椗乀喨踘麮纗世針嫍卛桟殼艫鰆豇可以說,上世紀80年代,楊在葆是銀幕上無可爭議的鐵骨男兒,90年代,他的名字成為人們心中硬漢的代名詞。
  • 如何三腳撂倒一個硬漢?
    然而,這位摔人界的「關公」居然被一個年僅18歲的韓國小將李康仁三腳撂倒。而且李康仁不僅年紀小,身高還比拉莫斯矮10cm,體重輕13kg。李康仁資料信息如此一個平凡的小將是如何撂倒拉莫斯這個硬漢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李康仁的技術要點。
  • 動作片硬漢「廉頗老矣」
    口碑同樣不理想,這不禁令人感慨——老牌硬漢動作片是不是已經過時了?《奪金營救》講述一位退伍軍人出身的大盜,曾以極其專業的手段掃蕩多家銀行金庫,遇到摯愛後打算金盆洗手並退還贓款,卻遭到心懷不軌的FBI探員嫁禍栽贓。為挽救女友和自己的生命,他不得不再次披掛上陣……雖然片名直譯為「誠實的盜賊」,但中文版仍將其歸於尼森代表作「營救」系列。
  • 《拆彈專家2》:不變的劉德華和流變的銀幕硬漢
    《拆彈專家2》上映不到半月,影片的票房和口碑雙贏,其一是因為拍法利落、硬朗、帶有濃鬱香港本地特色的警匪片,已久違於電影市場;其二要歸功於主演劉德華的表演,「拼命劉郎」年屆六旬,仍扛得住高強度的動作戲份,也把一個「非典型警察」演得有說服力。
  • 【大家】高倉健的硬漢形象依然是男性標杆
    一個演員的離世,帶走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和銀幕憧憬、開啟了一個民族對於男性美學的思考和緬懷,終結了一個以「硬漢」著稱的美好時代——這就是高倉健的影響和魅力,即使年過八旬,他依然是一位質樸硬朗、堂堂正正的型男。高倉健去世在中國引起的震動實屬罕見,連外交部發言人都表示哀悼之意。
  • 「銀幕硬漢」連姆尼森的寵妻往事
    婚後夫妻兩人搬到紐約一個村莊居住,當時連姆尼森為了喜歡安靜的妻子,買下了他家周圍16英畝的土地,就像他婚前許諾的一樣,他要給妻子一個最好的家。
  • 美籍華人蔣逸文在劉韻傑朋友圈稱國人是豬:又一個不要祖宗的華人
    華人,雖然國籍改變了,但是人種沒變。不會是無根而來,中國是其根沒有變,但是,有個別美籍華人,加入美國國籍後,就把自己的根忘記了。據環球網3月18日報導,近日,有網友爆料稱,蔣逸文在劉韻傑的朋友圈文章下留言,發表不當言論,稱中國人是「豬」。劉韻傑是美國舊金山交響樂團華裔中提琴副首席,近日他在其個人社交平臺上發表了發表了不正當言論,並醜化、侮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
  • 《第一滴血5》之後,好萊塢硬漢電影時代正式終結
    如今的好萊塢隨著超級英雄電影的崛起和科幻故事的盛行,不再熱衷於塑造新的銀幕硬漢形象。相比這些帶著凡人軀體的硬漢,那些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和金剛不壞的機器人角色似乎更能滿足電腦特效快速發展下的潮流。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誕生的《終結者:黑暗命運》與《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相比以往的硬漢電影更具有一種「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悲壯。從新千年到來之際到2019年的結尾,兩個年過半百的銀幕硬漢不知不覺又在銀幕上堅挺了二十年。
  • 拳王周比利,影壇硬漢,專演反派,走到哪裡都帶著老婆
    當然,在現實中不會發生,周比利和李連杰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世界拳王擂臺暴打對手周比利是貨真價實的拳王,在華人影視圈,好像沒人敢說實戰,能打得過他。畢竟,拍電影跟擂臺賽不大一樣。1958年,周比利出生在加拿大,屬於加拿大華人。他外號——老虎,11左右開始學習功夫。年輕時,他身高1.83米,體重78公斤,身高臂長,腰腿靈活,是練搏擊的好料子。李連杰比他小5歲,身高1.69米,體重約66公斤,是國內的全運會武術套路全能冠軍。
  • 銀幕上最帥的白鬍子老頭走了!盤點肖恩·康納利四大經典角色
    肖恩·康納利1930年8月25日出生於英國蘇格蘭愛丁堡一個貧困工人家庭,父親是一個每周只有兩英鎊收入的貧苦工人,母親給富人家當女傭貼補家用,家裡窮得叮噹響,他年僅9歲就得出去賣報紙賺錢,13歲輟學打工,當過兵,做過泥瓦匠、棺材匠、貨車司機、救生員、人體模特。
  • 好萊塢十大硬漢動作巨星及代表電影_遊俠網...
    當今這個「小鮮肉」霸屏和超級英雄滿天飛的時代,我們常常會懷念昔日那些熱血動作片中的硬漢巨星,他們在銀幕上演繹的經典動作場面遠比當今奇幻瑰麗的特效更能深入人心,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十位好萊塢的硬漢動作巨星和他們的代表作品,讓我們一起回顧美式動作片帶給我們的熱血歲月。
  • 「大阪都市構想」十年幻夢,下一個副首都會是哪裡?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華輿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 「大阪都市構想」,10年幻夢無疾而終。其實,在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日本政府也考慮過在東京以外的地方設立一個副首都,以備在東京發生災害時,可以代行首都的職能。與此同時,近年來,日本政府為打破東京一極集中,也進行了政策調整,推出種種鼓勵措施,包括轉移到地方的企業可享受納稅優惠,人口外遷有補貼等等。
  • 上海朋友看過來丨 「銀幕女神」羅密•施奈德作品回顧展
    時間:2019年10月18日至20日地點:上海大光明電影院1號廳(上海市黃浦區南京西路216號)電話:021-63274260 上海藝術電影聯盟的「銀幕女神」系列是一個全新的放映品牌,希望能夠與廣受觀眾歡迎的「電影大師展」做一定的區隔。
  • 《硬漢2》張梓琳低胸洩春光 尺度戲不及劉燁
    世界小姐張梓琳在《硬漢2》發布會現場 《硬漢2》導演丁晟現場接受訪問  由丁晟執導,劉燁、焦恩俊、張梓琳、劉承俊等主演的硬派幽默警匪片《硬漢2》在廣州舉行新聞發布會,該片將於4月1日上映。出席發布會的影片女主角張梓琳再一次談起片中的尺度戲時表示自己的尺度戲還不及劉燁的一半,而影片導演丁晟則堅持要把「硬漢」系列電影拍下去,為老百姓出氣。  張梓琳:尺度戲不及劉燁一半  之前有媒體報導張梓琳在《硬漢2》中可謂大尺度出演,突破了自己作為世界小姐的某些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