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的都會選擇讓寶寶多曬太陽,認為這樣就可以補鈣。其實這種做法沒問題,但觀念是錯誤的,曬太陽不等於補鈣。為什麼新生兒需要曬太陽呢?因為新生兒基本都是在室內床上躺著的,很難接觸到外面的太陽光。而通過太陽光可以補充人體的維生素D,維生素D又叫「陽光維生素」,大部分由人體皮下固醇類物質經過紫外線照射後形成維生素D,主要作用是增加鈣、磷的腸道吸收,促進生長和骨骼鈣化,改善骨質疏鬆症狀。當體內維生素D充足時,對鈣的吸收才順利。曬太陽能促進維生素D合成,進而促進鈣的吸收。所以曬太陽只能促進鈣的吸收,如果寶寶體內缺乏鈣元素,那麼維生素D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能協助寶寶吸收鈣元素了。
那麼新生兒到底需不需要補鈣?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2001年修訂的推薦每日膳食中鈣的供給量是:
1-6個月:母乳餵養的寶寶每天需要約300毫克,人工餵養的寶寶約400毫克。7-12個月:每天需要約500-600毫克。1-3歲:每天需要約600-800毫克。
如果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母乳中含有豐富的鈣質,母乳中每100毫升的母乳含有鈣約34毫克,而小寶寶剛出生的那段時間鈣質的需求量大概是每天300毫克,也就是說只要是保證每天母乳餵養在800毫升以上是可以補充寶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充足的鈣質。所以媽媽每天攝取1000到1200mg的鈣元素,寶寶可以暫時不用補。
如果是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那我們也要看他每天的奶量是多少,奶粉包裝罐上會有各大元素含量明細表,奶粉品牌不一樣,含量也會有所差異,市面上100g奶粉含量大多為700mg到800mg,那麼奶粉每天需超過50g,奶粉和水比例(單位:g)一般為5:30,所以新生兒每天吃牛奶超過400mL,也可以暫時不用補,慢慢觀察。
對於六個月以內的孩子,如果說沒有把握,又覺得他有一些缺鈣的症狀和體徵的話,那就補充50-100毫克鈣,這個也是很安全的。
隨著寶寶慢慢長大,每天需要的鈣元素也在增加,一般超過三個月,我們就需要開始留意觀察了。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一些表現,來判斷是不是需要補鈣。一般來說,缺鈣的早期表現寶寶容易激惹,易煩躁,比如說因為一件不高興的事情,會哭鬧很長時間。另外睡眠不好,有夜驚、多汗。還有的會出現枕禿,前囟門遲遲不閉合(囟門是指寶寶頭頂有一個菱形的骨骼沒有閉合的地方,比較柔軟)。再往後就是出牙延遲,出現一些骨骼的變化,肋骨的下端外翻。發展嚴重的話,會出現雞胸,胸脯就像雞的胸脯一樣,就是漏鬥胸。甚至出現O型腿,X型腿等骨骼上的變化。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按照醫囑來給孩子補鈣和維生素D製劑。
引起寶寶缺鈣的常見原因又有哪些呢?
第一個就是鈣攝入含量不足,不能滿足這個孩子生理的需求量,他的維生素D的攝入不足,孩子可能戶外活動比較少,經過陽光的照射之後,他自體變化的這種維生素D,體內自己合成的維生素D的水平也不夠。
第二個就是需求量增加,孩子本身生長速度過快,這個孩子可能有相對鈣,或者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就是他本身體重或者身高生長速度過快,尤其像一些早產兒,還有低體重出生兒,出生之後需要有一個追趕生長,才能夠追上正常的孩子。還有就是他本身個體的問題,比如說他本身的生長速度就快於其他同齡的孩子,那麼這樣他就會存在相對缺乏的問題,就需要額外再補鈣。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這個孩子是純母乳餵養的,那麼就是媽媽補鈣,寶寶補充維生素D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出現一些臨床的缺鈣症狀,那麼我們按照醫囑再給寶寶額外補充50-100毫克鈣元素。如果這個孩子是純奶粉餵養的,一般來說奶粉中維生素D和鈣含量都是可以滿足孩子的日常所需的,只要每天攝入的奶粉量達標,多曬曬太陽,一般不用額外補充。
下期我們再談談孕婦該怎樣補鈣?歡迎關注或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