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轟炸機和世界上的先進水平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我國正在研製的新一代隱身轟炸機轟-20還是非常先進的。我國現役最先進的轟炸機還是從圖-16一路改造而來的轟-6N轟炸機。轟-6N可以看作是轟-6K轟炸機的海軍專用改進型。轟-6K的代號為「戰神」,是我國最早的戰略轟炸機,這個戰略轟炸機可不是作者自封的,而是我國空軍官方認定的,在閱兵式中也是以戰略轟炸機來介紹的,還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多個戰略轟炸機部隊。
圖-16是蘇聯在1955年開始服役的一種戰役級中程轟炸機,我國引進之後對其進行了仿製生產,將其命名為轟-6轟炸機,此後,我國在該機型基礎上不斷改進,在2010年後研發出轟-6K轟炸機,該轟炸機已經具備了戰略轟炸機的所有特徵。當然,由於其發展基礎是戰役級轟炸機,因此很多軍迷不認可他的戰略轟炸機地位,不過,如果我們對照戰略轟炸機的標準,就能明確其地位。
比如,從航程上來看,老的轟-6轟炸機僅僅有不到2000公裡的飛行半徑,飛行全程不到4000公裡,載彈量也不大,只有9噸,因此是典型的中型轟炸機。但是經過改進,我國為轟-6K更換了新的發動機,型號為D-30KP-2發動機,和俄羅斯伊爾-76大型運輸機上的新型發動機同款,更加省油,加之我國將轟-6原有的腹部彈倉改造為轟炸機的油箱,因此轟-6K的航程得以增加到8000公裡,飛行半徑達到了4000公裡,已經達到了戰略轟炸機級別。
海軍型的轟-6N轟炸機在轟-6K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改進,繼續提升了載油量和載彈量,因此他的航程達到了11000公裡,已經和美國的B-2轟炸機達到了同等航程,因此航程上是沒有問題的。從彈藥來看,轟-6K和轟-6N搭載的KD-20和CJ-10空射巡航飛彈,都是核常兼備飛彈,都可以搭載核彈頭進行遠程精確火力打擊,因此屬於我國的空基核力量一部分,是三位一體核打擊的空中部分,因此他可以發揮戰略打擊的作用,從這個概念來看,他也是戰略轟炸機。
但是,不論如何改進,轟-6K和轟-6N也都不能滿足我國未來對更遠程、突防能力更強的轟炸機的需求,根據現在的媒體報導和軍方對「遠程轟炸機正在研發」這一消息的解讀,我國目前正在研發新一代的隱身轟炸機轟-20。早在2018年,我國就公布了一個消息,也就是轟-20轟炸機所用的S型彎道式進氣排氣裝置已經在西安製造下線,將會交付總裝線,組裝我國首款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
S型彎道式進氣排氣系統是隱身轟炸機的必須子系統,他最早見於美國的B-2隱身轟炸機。這種進氣排氣道以背負式的方式布置在飛機機體之內,發動機進氣道和排氣道都在轟炸機的機背上,這樣能夠避免被下方的防空雷達發現,降低紅外特徵。同時,由於把發動機內埋在機體之內,進氣道和排氣道以彎道式方式向上伸出,因此紅外探測器是無法發現飛機的發動機信號的,也進一步簡化了飛機的外形構造,因此是隱身轟炸機必備的設備。
轟-20轟炸機目前正在研製之中,央視也曾報導我國的試飛員團隊提前進入生產企業進行提前了解和適應,不過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很多軍工科研項目都放慢了腳步,因此轟-20何時能夠研發成功投入服役還未可知。轟-20存在的技術瓶頸基本上已經被突破,他的最大技術難點在於飛翼式的布局。
飛翼布局是B-2隱身轟炸機首先使用的,該布局常用於轟炸機,因為轟炸機不需要考慮機動性,而飛翼布局的機動性較差,飛翼布局依靠飛機的機翼完成原本飛機主翼、尾翼、垂尾三個翼面的姿態操控,然而飛機的機翼要調整如此多的姿態很難做到完全精準和快速調整,只能根據實際情況提前調整,因此飛翼布局常用於不太考慮機動性的飛行器上。
然而,飛翼布局卻有一個最大優勢,優勢同樣是他以1個翼面取代了3個翼面的作用,這樣飛機的突出部分就進一步減少,飛機雷達反射信號最明顯的翼面部分數量就減少了很多,因此非常有利於飛機進行隱身設計。飛翼式布局的轟炸機,基本能做到把雷達信號朝著2個主要方向反射,因此會在其他方向上造成絕對的信號「黑洞」,極難探測。
不過,飛翼布局作為轟-20的最大技術瓶頸,卻早已經被我國突破,我國在「利劍」無人機、WZ-8隱身高超音速飛行器上都使用了該布局,因此飛翼布局對我們而言並不是什麼秘密。至於隱身塗料、飛機的雷達、導航系統、電傳飛控、作業系統、武器系統,我國早就在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上有所使用,並不陌生,因此在轟-20轟炸機上,我國並沒有技術瓶頸,坐等他適時公開就可以了。
所以說,我國轟炸機技術水平比美俄差距還很大,但是作為全球唯有的3個掌握戰略轟炸機技術的國家,我國相對而言也不算很差,同時,放眼未來,我國轟-20轟炸機也將會一舉追上世界先進水平,所以未來可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