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電影很火,但摔跤運動在全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2021-01-19 上觀

本周,一部印度摔跤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大賣,累計票房超過5億,並且成為票房貢獻最大的區域市場(超過電影最大市場美國和本土市場印度)。該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以印度女孩從事摔跤運動,走向榮譽巔峰為主線,融合體育、勵志、奮鬥、親情、女性等各種元素於一身,以滾雪球般的口碑傳播方式,打動了中國觀眾。

圖說:日前印度寶萊塢電影《摔跤吧!爸爸》強勢席捲社交網絡,這部體育題材的電影,讓冷門的運動項目摔跤逐漸為觀眾所知,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競技體育的拼搏精神和正能量。

 

事實上,體育電影曾經獲得過世界頂級電影獎項的青睞,如1981年田徑題材電影《火的戰車》和2005年拳擊題材電影《百萬美元寶貝》都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自行車題材的《破風》以及體操題材的《翻滾吧,阿信》也掀起一陣熱潮,但作為相對小眾的摔跤電影能在國內形成話題,成為一種流行,讓人不禁聯想,摔跤在世界上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摔跤在奧林匹克:最古老的運動

 

摔跤是古老的運動。在現代奧運會歷史上,從1896年第一屆開始,就留下了它的足跡。首屆奧運會實際舉行的只有9個大項,摔跤位列其中,這大致和摔跤運動的歷史有關,也和當時的主辦國希臘熱衷摔跤有關。

 

不過摔跤運動在過去100多年的發展卻是不慍不火。它在全球的普及性和媒體的關注度似乎不高,在許多項目走娛樂化和職業化道路的洪流中,摔跤項目還是中規中矩。國際奧委會在分配奧運會的商業收益時,對奧運會項目根據觀眾人數、媒介關注程度和市場開發有一個分級,摔跤不是熱門項目;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始,國際奧委會對各個大項進行評估,摔跤在和拳擊、跆拳道、柔道等同類項目競爭中沒有顯示出優勢,以至於在國際奧運會推行「瘦身計劃」的大背景下,2013年國際奧運會把摔跤先「踢出」2020奧運會。後來國際摔跤聯合會壯士斷臂自救,更換了主席,進行了危機公關,積極尋求變革,加上摔跤大國俄羅斯、日本、美國、希臘、伊朗、土耳其等斡旋,摔跤才和其他新增項目再次進入奧運會。

圖說:2017年5月2日,在位於新德裡的哈奴曼宗師摔跤中心,教練辛格·拉奧在訓練前給摔跤手們布置任務。拉奧是印度著名的摔跤教練,曾獲印度體育最高獎。他也是這家創立於1925年的訓練中心的現任「掌門人」。

 

摔跤經歷一場虛驚,固然有商業開發不足,觀賞性不強等因素,並且面臨類似的搏擊類項目的競爭,但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改革步伐偏慢,和時代略微脫節也不無干係。如果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摔跤項目在整個國際體育項目競爭中生存的機會偏小、風險偏高。好在國際摔跤聯合會「知恥而後勇」,嘗試讓普通人更看得懂摔跤,並在機構上設立女性副主席,從而讓這個項目的發展保持前衝趨勢,保有上升空間。

 

 

摔跤在美國大學:都是免費觀看

 

 

美國許多體育項目仰仗大學體育培養人才,既作為職業聯賽的人才庫,又作為參加世界大賽的主力軍。摔跤在美國,主要以大學體育的形式存在。在職業比賽層面,摔跤大多改頭換面,以娛樂形式存在,一般稱摔角比賽,如WWE等。

摔跤是美國開展較好的項目。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本土作戰的美國隊獲得9塊金牌。大學摔跤的競賽體系,保證了美國摔跤人才源源不斷地湧現。早在1928年,美國就開始舉辦大學摔跤比賽,並決出第一個全國團體冠軍。除了1943-1945年因為二戰沒有產生全國冠軍外,大學摔跤比賽每年都產生全國冠軍(1929、1931-33年為非官方冠軍)。1963年開始,NCAA第二級別(Division II)每年也產生該級別的冠軍,1974年開始,NCAA第三級別(Division III)每年決出該級別的冠軍。各大學的摔跤選手根據他們在不同比賽(邀請賽,常規賽等)的名次累計積分,然後整個大學摔跤隊團體總分就根據隊員積分計算。

圖說:2016年8月16日,在裡約奧運會男子古典式摔跤98公斤級決賽中,伊朗選手禮薩伊(右)戰勝瑞典選手舍寧,獲得銅牌。 

 

美國大學摔跤從1966年開始確定為10個級別,具體分組標準略微有些變化,1999年到現在施行的級別分別是125磅、133磅、141磅、149磅、157磅、165磅、174磅、184磅、197磅和285磅。歷史上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隊(前身為俄克拉荷馬農工大學隊)以34個全國團體冠軍列男子摔跤隊第一,衣阿華大學以23個冠軍列第二,不過他們在1978-1986年連續9年獲得冠軍,為連續奪冠之最。

 

目前NCAA第一級別(Division I)有75所大學開展男子摔跤項目,其中69所大學參加男子摔跤比賽。以整體實力最為出眾的大十區(Big TEN)為例,區域聯盟的14所大學都有男子摔跤隊。如2016-2017賽季,聯盟內的摔跤隊相互要打9場比賽,一個賽季總共要打12-17場不等的比賽。2007年以來的11年,NCAA總冠軍都在大十區,衣阿華大學、明尼蘇達大學、賓州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在這11年中至少1次獲得冠軍。

 

美國大學摔跤規則制度和競賽體系比較完備。比賽有常規賽、區域聯盟錦標賽、全國錦標賽。以大十區為例,2017年2月,俄亥俄州立獲得大十區的聯盟錦標賽冠軍,賓州州立和衣阿華分列第二第三。在一個賽季比賽後,大十區體育聯盟還評選年度最佳教練、最佳新人、最佳年度球員、最佳陣容、聯盟錦標賽表現最佳球員。賽季期間,每周還有表現最佳隊伍的評選。

圖說:2016年8月20日,裡約奧運會摔跤男子自由式86公斤級,土耳其選手亞西爾,俄羅斯選手薩杜拉耶夫,亞塞拜然選手沙裡福夫和美國選手考克斯(從左至右)在領獎臺上展示獎牌。

 

大十區的賓州州立大學2017年3月獲得NCAA全國總冠軍,其中5名跤手獲得各自級別的個人冠軍。賓州州立大學在過去7年中6次獲得冠軍。該隊149磅級別的瑞瑟福德(Zain Retherford)今年獲得霍奇杯(Hodge Trophy)。該獎盃1995年開始設立,為紀念1955-1957年46連勝,並幫助俄克拉荷馬大學3次獲得冠軍的霍奇而設立,霍奇本人也是美國摔跤名人堂(National Wrestling Hall of Fame)成員。霍奇杯獎勵全國表現最佳的大學摔跤手。瑞瑟福德是賓州州大第三位獲得此獎盃的跤手,被稱為「得分機器」,剛剛過去的賽季他拿獎拿到手軟,獲得最有統治力的跤手、大十區149磅級別冠軍、2017年NCAA全國錦標賽149磅冠軍、NCAA全國錦標賽最佳跤手、大十區第一陣容等榮譽和獎項。因為他今年才三年級,因此明年很有可能蟬聯這個獎盃。

 

美國大學摔跤賽季一般從11月初開始比賽,第二年的2月進行聯盟錦標賽,3月中旬進行全國錦標賽。2017-2018賽季,大約有2400名大學摔跤運動員參加大學摔跤比賽。常規賽後是各個區域聯盟的錦標賽,目前大致穩定有8個區域聯盟,至少有6所大學參加的聯盟錦標賽冠軍才可以獲得全國錦標賽的自動名額。另外的名額由專門的委員會根據一定標準挑選,一般通過選手實力表現和積分進行選擇。

圖說:2016年12月11日,中國選手裴星茹(中)在頒獎儀式上。當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的2016年世界摔跤錦標賽(非奧運級別)女子自由式60公斤級比賽中,裴星茹獲得金牌。

 

下個賽季的NCAA男子摔跤全國錦標賽將在2018年3月15-17日舉行,地點在克利夫蘭的速貸球場(NBA騎士隊主場)。第一天的有8片場地同時進行比賽。大學摔跤每場比賽7分鐘,比賽採取雙敗淘汰制,設10個級別,每個級別33名選手參加,因而全國錦標賽有330選手參加,個人名次取前8名,團隊冠軍取前4名。

圖說:2017年4月11日,侗族小朋友在貴州省黎平縣雙江鎮四寨村的稻田裡表演侗族摔跤。當日是農曆三月十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雙江鎮四寨村舉行一年一度的傳統摔跤節。當地侗族同胞開展摔跤比拼等民俗活動,歡度傳統節日。

 

因為參加大學男子摔跤是業餘性質的學生運動員,一旦畢業就不能參加大學比賽,歷史上有4人獲得4次個人冠軍。在媒體傳播方面,ESPN大學頻道(ESPNU)轉播摔跤比賽。不過大學摔跤在創收方面乏善可陳,比賽基本上是免費觀看。筆者在印第安納大學大學訪學期間看了幾場比賽,場地和女排比賽館是同一個,可容納3片摔跤場地同時進行比賽。不過話得說回來,美國的大學體育,除了男子橄欖球、男子籃球以及大學棒壘球季後賽,基本是免費觀看,大學摔跤也沒必要自卑。

圖說:2017年1月31日,河內舉行一年一度的傳統摔跤節。在越南河內麥垌村,當地村民進行摔跤比賽。

 

因為是對抗性項目,並且是大學生的比賽,摔跤比賽強制摔跤手在訓練和比賽中佩帶保護耳朵和下顎的專門護具。一些規則也比較人性化。如選手如果連續第二天比賽,允許選手增加1磅的體重,目的是為了讓選手吃得飽、吃得好。下個賽季,規則修改委員會建議選手每天最多的比賽場次不超過6場;對有條件的比賽場地,委員會鼓勵採用第三方視頻回放以顯示比賽的公平。

 

 

摔跤在中國發展:是潛優勢項目

 

 

盛澤田在1992、1996、2000連續三屆奧運會獲得銅牌,事實上,1992年以來的奧運會上,中國在摔跤項目上每屆比賽都有獎牌入帳,其中包括2004和2008年奧運會的女子摔跤金牌。以我國對奧運會項目的劃分,摔跤奪得過金牌,但數量較少,顯然是潛優勢項目。與此同時,摔跤無疑也是個小眾項目,普及程度較低,推廣難度較大。如果從競技成績考量,目前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並不能放棄。

圖說:2016年12月10日,上海體育學院選手楊波(左)與封浜中學選手黃滬川在男子65公斤級比賽中。當日,首屆「虹館杯」中國式摔跤公開賽在上海虹口體育館舉行,來自上海各區少體校和摔跤特色學校的205名男女選手根據不同年齡段參加總共36個級別的比賽。

 

與目前奧運會所採用的古典式和自由式摔跤相比,筆者更想強調的是中國式摔跤。因為不是奧運會比試的項目,中國式摔跤有式微的傾向和風險。中國式摔跤同樣歷史悠久,是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代表之一,或者說是瑰寶,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嶄新的工作思路,那麼中國式摔跤或許只存在記憶、視頻或文獻中了。因此,在看完或熱議完《摔跤吧!爸爸》後,可能需要我們用獨到的眼光和智慧,一方面參加以奧運會為代表的競賽系列的摔跤,另一方面去保留和發展具備我國傳統體育特色的中國式摔跤。

 

 

作者簡介:

陳國強,男,上海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聞傳播學博士。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媒介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公共健康學院訪問學者(2013-2014)

 

 

 

主編:陳華   郵箱:shjfty@vip.sina.com

題圖說明:一部印度摔跤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大賣,累計票房超過5億,這也暗示中國體育電影當自強。

題圖插圖:來源新華社等

 

相關焦點

  • 看過《摔跤吧!爸爸》,你知道真實的印度式摔跤嗎?
    前幾年風靡一時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讓很多人對摔跤運動產生了興趣,在影片中父女在奧運會中參加的是自由式摔跤比賽,而在故事中她們從小訓練的,則是典型的印度式摔跤,那麼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如此相似?在印度這個神秘的國家,吵架都不多見,摔跤這種強對抗的格鬥項目是什麼狀況?
  • 《摔跤吧,爸爸》重溫印度經典電影
    今天我又再次重溫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依然是淚流滿面。這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勵志電影。影片通過講述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來揭示印度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將關注點放在女性意識和金牌意識上,無論是藝術效果還是社會層面,這部影片都取得了莫大的成就,故事的情節矛盾,藝術手法的具體羅織以及演員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得該影片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感染力,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部影片不止對印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且還向世界乃至中國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可以說是成為了國內電影的楷模。
  • 《摔跤吧!爸爸》:摔跤吧!女孩兒們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我的個神啊》,再到《摔跤吧!爸爸》,阿米爾·汗從未停止對世事的批判。如果《三傻大鬧寶萊塢》表達了對填鴨式教育的不滿,那麼《我的個神啊》就是對印度各式宗教辛辣的嘲諷和拷問。在豆瓣上,《三傻》的評分為9.1,《我的個神啊》評分為8.3,以卓越的姿態大大領先於國內絕大多數電影。
  •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一、摔跤吧爸爸,真心是一部很不錯電影,我好久沒有從頭堅持到尾看完並且沒有快進了。二、《摔跤吧,爸爸》之後引進的印度片開始多了起來,《起跑線》是部值得住票價,看完也會有思考,畢竟社會階級問題,家長的教育焦慮,教育資源的不公,貧富差距等等問題,我國人民也會非常有共鳴,但是在會心一笑,吃一記例行雞湯之後覺得就是這麼回事了。
  • 電影摔跤吧爸爸,看兩個女孩子的摔跤逆襲之路,感動了
    我平時很少看印度電影,可能是習慣的因素吧。看這部電影是因為我被廣告吸引,或許是有點勵志的因素存在所以促使我去電影院看了這部影片。據說當年這部電影很火,主演阿米爾汗因此也火了一把,電影的情節與主題其實十分明朗,就是圍繞這個男人要訓練自己的兩個女兒,讓他們成為摔跤手去為國家贏得金牌。阿米爾汗飾演的主演是印度的一位摔跤冠軍,但是因為拮据的生活所迫,就放去了摔跤進而去掙錢。
  • 你看過電影《摔跤吧爸爸》嗎?
    今天繼續來推米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該片2017年在中國大陸上映,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薩卡詩·泰瓦、桑亞·瑪荷塔、法緹瑪·薩那·紗卡領銜主演的傳記片。影片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 《摔跤吧!爸爸》到底是家長過分幹涉,還是為女性的權利吶喊?
    摔跤吧!爸爸最近,剛剛看完《摔跤吧!爸爸》。並且因為實在太喜歡,所以一口氣看了三遍!不得不說,阿米爾汗的電影還真是良心製作!這部影片改編自印度的真實故事,不同於好萊塢大片慣有的套路:男主克服重重艱辛打敗大反派,最終和女主比翼雙飛。這部印度的電影《摔跤吧!爸爸》算得上是立足於印度的社會現狀,所創作出的一部非常勵志的影片。
  • 同樣是體育電影,《摔跤吧!爸爸》與《奪冠》有何區別?誰更精彩
    自從印度的體育電影《摔跤吧!爸爸》在我們中國大火之後,我們中國的導演們也很想拍這種體育電影,於是就拍了電影《奪冠》。,下面我們來聊一下兩部電影的不同之處吧:一、兩部電影裡的主角對為什麼要做這項運動的動機不一樣《摔跤吧!
  • 現實版《摔跤吧爸爸》!葛海偉:摔跤是項「很男人」的運動
    人物名片:葛海偉,中級教練,舟山市青少年體校摔跤教練2017年一部根據真人故事改編的勵志電影——《摔跤吧!爸爸》在國內上映,一時間摔跤運動變成了時下熱點。在舟山,就有這麼一支能在省裡都叫得出名號的強勁隊伍,至今他們已經拿下了大大小小40多塊省級比賽金牌,培養出了3名國家隊隊員,而這支摔跤隊的「爸爸」就是葛海偉。
  • 電影《摔跤吧!爸爸》原型考慮再戰奧運會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艾修煜電影《摔跤吧!爸爸》原型之一、印度首位獲得奧運資格的女摔跤手吉塔·佛加如今已經32歲,還成了一名媽媽。我會盡力,從事一項運動這麼多年了,很難一下就退出。摔跤要求有強健的體魄,這是關鍵所在。不過我還是覺得自己仍有一次機會向榮耀發起衝擊。我想為我的國家獲得一枚金牌,也想讓我的孩子知道他媽媽的成就。」同時,吉塔還回憶了自己最初練摔跤的經歷,並感謝了父親對她的嚴格要求:「我父親經常凌晨三點半把我們叫起床去訓練,真的一點都不輕鬆。
  • 品電影,悟人生系列之《摔跤吧,爸爸》
    印度有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影片中的男主角是一位普通的爸爸。唯一有點特殊的是,他曾經是一名摔跤手,從年輕時滿懷夢想,渴望為國爭取更高的榮譽,一直到四十歲夢想破滅,變成大腹便便的大叔。渴望生個兒子繼續自己的夢想,卻一連生了四個女兒。
  • 《摔跤吧!爸爸》這部豆瓣評分9.2的電影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這部電影,摔跤吧爸爸,大家其實對這部電影已經很是熟悉了,這部電影可是創下了印度當時的電影票房紀錄,更不用說在國外的票房了。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爸爸,阿米爾汗,他的職業是一名摔跤運動員,他的夢想是能夠在比賽場上拿下比賽的冠軍,但是後來由於某些原因,爸爸,阿米爾放棄了自己的職業,這就讓它把自己的夢想全部寄托在自己還沒出生的孩子身上,阿米爾汗一直覺得自己的老婆懷的是兒子,但是,讓他沒想到的事,老婆竟然接連生下了兩個女兒,這讓他很受打擊,覺得自己的夢想再也實現不了了,但是他也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兩個女兒,在摔跤這方面都有著極高的天賦
  • 摔跤吧!爸爸|印度嚴父,深淵的底部是溫情
    爸爸》在我國受到了大量觀眾熱烈的反響與好評。這是印度為數不多能在我國掀起熱潮的電影之一,有趣的是這又是印度國寶級電影人阿米爾汗的作品。阿米爾汗是影片絕對的核心人物。《摔跤吧!爸爸》反應了作者對印度傳統封建的意識觀念的不滿,鼓勵女性突破男權統治與反抗來自男權的打壓與歧視。但馬哈維亞對待吉塔與巴比塔的教育方式,能否也算是印度男權至上的一種體現?
  • 《摔跤吧!爸爸》真實版上演!主人公原型侄女奪得亞運會女子摔跤金牌
    8月20日,印尼雅加達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級的金牌戰正在緊張進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冠軍和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電影中,摔跤手馬哈維亞打破傳統,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培養成為摔跤冠軍。而現實中,除了女兒馬哈維亞還培養了自己的兩個侄女,這其中,就包括維內什。
  • 《摔跤吧!爸爸》:領悟到摔跤的真諦,是反擊坎坷命運的唯一出路
    《摔跤吧!爸爸》是印度導演尼特什·提瓦瑞2017年執導的一部電影,記得這部電影剛剛上映時,我還在讀大學,這部電影我看完之後真的久久不能忘懷啊,因為它的整個劇情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特別是裡面的爸爸帶領著兩個女兒摔跤訓練過程的那種震撼感,非常的勵志。
  • 經典影片分享——《摔跤吧爸爸》
    說起印度電影的代表人物,也許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阿米爾汗。他的確是寶萊塢中裡程碑般的存在,而今天影投天地小編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他的代表作——摔跤吧爸爸。經典影片分享——《摔跤吧爸爸》故事的主人公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飾)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
  • 印度拿下女子摔跤首金, 冠軍是《摔跤吧爸爸》主人公侄女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曾讓許多觀眾感動落淚,如今真實的一幕發生在了亞運賽場。
  • 《摔跤吧,爸爸》:「你是我的驕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i喲的大學生活(jinrixiaoyuandaxue)大家記得關注哦(瘋狂暗示)今天i喲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2017年最火電影《摔跤吧!爸爸》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 ,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電影結束,一個人坐在那個沒有任何光可以照進來的房間裡,寂靜的在一部分人眼裡都很可怕,但總有一個聲音:你不能慌,你是個男人。
  • 印度摔跤手吉塔,《摔跤吧,爸爸》的原型人物,現實比電影更勵志
    相信看過《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的人,對于吉塔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吉塔,是印度第一位在大英國協奧運會奪冠的女摔跤手,同時也是印度史上,第一位獲得夏季奧運會摔跤資格的女選手。吉塔的父親是馬哈維亞,很小時,吉塔就在父親的教導下學習摔跤,因為馬哈維亞有一個世界冠軍夢,儘管他拿到過全國冠軍,但他卻沒能站上世界大賽的領獎臺。為此,他只能將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兒子身上,然而事與願違,馬哈維亞一連剩下四個女兒。女孩子學摔跤,這在當時的印度社會,非常罕見。
  • 《摔跤吧!爸爸》!可萬一腦震蕩呢?
    紅網長沙6月1日訊(通訊員 陳雙)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最近成為一匹黑馬,引發廣泛關注。電影講述了印度一個被生活所迫,放棄摔跤運動的爸爸,不顧周圍冷嘲熱諷把兩個女兒培養成國際摔跤選手的故事,故事積極勵志,滿滿都是正能量,電影裡各種精彩的摔跤鏡頭更是引發熱議,原來,摔跤比賽這麼好看,有這麼多門道……   大家為影片精彩的摔跤鏡頭喝彩時有沒有注意到這樣的鏡頭:一個過背摔的動作,摔跤手的頭頸部著地,會陷入短暫意識模糊,四肢無力等情況,過一段時間後意識和力量才慢慢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