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棋而生,神仙伴侶——江鑄久與芮迺偉
60後70後圍棋愛好者,一提江鑄久,腦海裡就會條件反射般蹦出三個字——「五連勝」!
圍棋是中國的國粹,但從民國至1950年代,中國棋手被日本棋手碾壓、吊打,幾無還手之力。1960年代,中國頂尖棋手開始戰勝日本職業九段,但中國圍棋的整體水平還大大落後於日本。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初,中日圍棋之間的交流漸漸從「友誼賽」變成了「對抗賽」。比賽再不會一邊倒向日本了,但在中、日特別是日本棋界和棋迷心目中,中國圍棋還不能與日本抗衡,直到1984年舉行的首屆中日圍棋擂臺賽。
開賽前,日本媒體進行民意測驗。幾千名投票者只有27人看好中國隊,據說其中還有24名中國留日學生。中方主帥聶衛平接受採訪時表態,希望中方「每個棋手贏一盤」。其實,這也就是一種「外交辭令」,能贏幾盤誰也心中無數。中國隊預定的目標是,請出日方「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就算完成任務。
第一局,中方先鋒汪見虹挑戰日方依田紀基。棋至收官,汪先鋒鼻血噴湧而出染紅手帕,但終歸還是落敗。這一幕,幾十年前在中日一對棋手間的比賽中也曾發生過——當年吳清源大師在日本與木谷實下「升降十番棋」,激戰至第三天深夜,木谷實血染棋盤。
中方第二位出場的,是來自山西太原的時年22歲的江鑄久。此前,包括他自己在內,誰也不會想到他居然以一己之力,就完成了中方既定的目標。
戰勝依田後,江鑄久飛往東京接受日方小林覺挑戰。《新體育》雜誌社總編輯郝克強在機場跟江鑄久話別。江鑄久登機前說了四個字——「撞沉吉野」!
在後來的比賽中,江鑄久不僅「撞沉」小林覺,還擒獲淡路修三、拿下片岡聰、逼降石田章,達成「五連勝」,震驚圍棋世界。在廣大圍棋愛好者心目中,他就是挑滑車的高寵、槍挑小梁王的嶽飛、景陽岡打虎的武松、過五關斬六將的關公!
接下來,聶衛平不可思議地在中方只剩他一員主帥的絕境下,連勝日方「超一流棋手」,連續三屆終結了比賽。
擂臺賽成就了江鑄久「抗日英雄」的威名,聶衛平也因此而封「棋聖」。擂臺賽改變了中日圍棋的力量對比和格局,中國無數青少年因此啟蒙認識圍棋、熱愛圍棋。中國圍棋藉此日益雄厚的群眾基礎,催生了「小龍」「小虎」輩乃至當下在中日韓圍棋「三國演義」中斬關奪隘的90後00後棋手。
現在想來,當年江鑄久的「五連勝」和聶老的神奇表演,就如其時中國女排的「三連冠」,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競技體育的範疇,成為鼓舞國人拼搏進取的精神力量。
最近,忻州五臺山圍棋文化交流中心邀請江鑄久和他母親來忻州古城觀光遊覽、指導當地圍棋愛好者。忻州棋迷,有幸一睹當年「超級偶像」的風採。
「天涯棋客」
2001年,芮迺偉與江鑄久合著的《天涯棋客》出版。這本書還有個副標題——我們漂泊的圍棋生活。
江鑄久參觀古城修淵島壁畫館
芮迺偉,現在棋界都尊稱她為「芮老」。芮老的名頭和成就,應該在她先生之上——1988年成為世界圍棋史上第一位女九段;1992年打進有「圍棋奧運會」之稱的「應氏杯」四強,創女棋手迄今在世界大賽上的最好成績;2000年戰勝巔峰狀態的曹燻鉉、李昌鎬師徒,奪得韓國「國手戰」冠軍,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罕見地給韓國棋院發去賀電;2000年至2007年,稱霸韓國女子棋壇;2017年,54歲的芮迺偉成為全運會歷史上年紀最大的冠軍,同年又拿下「建橋杯」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冠軍,創造了中國職業圍棋賽事最年長冠軍的紀錄。
1993年,芮迺偉成為圍棋大師吳清源的關門弟子——吳清源一生只收過兩名徒弟,芮老的師兄,就是大名鼎鼎的林海峰。
三屆擂臺賽後,江鑄久遠赴美國推廣圍棋,芮迺偉則東渡日本繼續學棋。直到1996年,芮迺偉以配偶身份到美國。兩人才終於團聚。
在國內是萬眾敬仰的「擂臺英雄」,到了美國,除了個別關注圍棋的人外,沒有人知道江鑄久的名字。在舊金山、在克利夫蘭,江鑄久歷經諸多磨難,不僅紮下根來,還成立了美國職業圍棋協會,每年舉辦「鑄久杯」全美圍棋比賽。在美洲大陸播下的圍棋種子,現在已然根深葉茂。
1999年,在僑居美國的著名韓國棋士車敏洙的鼎力相助下,江鑄久和芮迺偉夫婦成為韓國棋院客座棋士。重返一線,芮迺偉8個月內的戰績為33勝6負,贏得韓國棋院1999年度勝率第一位獎。2005年,芮迺偉奪回韓國女子「名人戰」冠軍頭銜並達成「七連霸」。
他們回國後定居上海。芮迺偉繼續在一線下棋,代表上海中環隊徵戰女子圍棋甲級聯賽。江鑄久除擔任上海隊教練外還從事學生圍棋教育——在「鑄久會」圍棋教室,每到周末江鑄久就親自授課,還不時帶棋童出國訪問、比賽——上海的棋童,真是太幸福了……
為棋而生,縱橫四海。心心相印,神仙伴侶。
聽江媽媽講故事
網絡上,有人說江鑄久是山東人,也有人說他是山西人。7月19日下午,江鑄久老師在忻州古城五臺山修淵島壁畫館跟忻州業餘高手下指導棋。本報記者陪江媽媽聊天,不僅解開了這個謎團,還打探到不少有趣的故事。
江老師的祖父江潤甲先生是山東濟寧人,年輕時跟著叔叔來到太原。江老師的母親是安徽六安人,1951年考入太原的衛生學校,畢業後一直在省城醫療系統工作。江老師的父母成家後,養育他們兄妹四人。江老師的大哥江鳴久是職業七段,現定居美國。江家的長子長孫,哈佛大學博士畢業。
江潤甲先生當年是省城有名的中醫,而他老人家的棋藝和棋癮,可能比行醫的名氣更大。江媽媽回憶說,「三年困難」時期,江家本來也沒有多少糧食。老先生不管這些,棋友們在江家下棋,江老往往交代兒媳讓大伙兒「吃了飯再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幾年一見棋友們來,江媽媽就頭疼不已。
缺糧愁,有個嗜棋如命的老公公更愁。當時居住條件差,有的棋友周六下班來,下一個通宵後,周日早晨才歪歪扭扭騎著自行車回家。有位棋友住的地方離江家很遠,彼時不通公交,他也沒有自行車,來回步行幾十裡。有一天又下棋晚了,這人走時在院子裡尋摸了根棍子。江媽媽問他拿根棍子幹什麼?答:路上防狼。
江老棋藝如何?有一年曾奪得太原市業餘圍棋比賽冠軍。老人家還教出一個學生叫沈果孫,後來成了專業七段。
江家兄妹中,老大鳴久學棋早。江老接下來想培養孫女聲久,想的是女孩子學會下棋「文文靜靜」。誰知姐姐下棋時,小她三歲的弟弟鑄久總是趴在棋盤前,用江媽媽的話說,就是「攆也攆不走」。
「文革」動亂,江鑄久的父親被「下放」,全家跟著搬到清徐農村。江鑄久跟農村孩子一樣,養羊養兔,割草賣錢。回城後,冬天揀煤渣,小手凍得通紅。家裡沒有正經棋桌,他就把桌面摳下來,把棋盤嵌進去。
1974年,全國恢復圍棋比賽,山西組建圍棋集訓隊。其時,山西棋手楊晉華在成年組,陳慧芳在青年組,江鳴久在少年組,江鑄久在兒童組。集訓時生活條件差,白面饅頭每頓只能吃一個,不過窩頭管夠。同年,12歲的江鑄久在鄭州舉辦的全國圍棋比賽上奪得兒童組冠軍——此後,因為在南方訓練,他連續8年沒有回家過一個春節。
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聶衛平戰勝日方主帥藤澤秀行後復盤。右二為江鑄久。
江氏祖孫都是性情中人。江老先生當年有本日本1930年代出版的《圍棋年鑑》,書中有關於「新定式」的棋譜,江老視若拱璧,後來戰亂時逃難埋在地底下。安定後回來掘地三尺,哪還有寶貝的蹤影?江老氣得頓足捶胸。後來偶然在地攤上發現了這本書,趕緊傾盡身上所有花高價再購回來。
擂臺賽出名後,一些老領導就請江鑄久下棋,其中有時任國務院秘書長的金明。跟金老下棋,江鑄久沒讓領導贏過一盤。金老的女兒常在邊兒上看棋,有一天送江鑄久出來時問:你厲害還是聶衛平厲害?答:當然是聶衛平厲害。問:我爸跟小聶下還能贏盤,咋到你這兒就不開和?答:……
江、芮到美國後,他們雙方父母也就是一對兒親家相約一起去看孩子。早上到了舊金山江、芮的家中,江父、芮父一頭扎到棋盤前就下個不休,把兩個親家母冷落在一邊。下午,江媽媽忍不住了,過去一把攪了棋局——來,四個人打麻將!
提起名氣大過兒子的兒媳,江媽媽不住嘴地誇獎:「迺偉孝順,心疼鑄久,帶我到美國、日本、韓國、歐洲旅遊。可是這孩子心思全在棋上,過年了孩子們回來團圓,姐姐聲久說了個事兒徵求迺偉意見。迺偉捧本棋書,抬起頭來說行,我沒意見。姐姐樂了——你聽見我說什麼了就沒意見?」
在美國的時候,芮迺偉學會了燒菜。在矽谷住的時候,經常有學棋的這博士那博士來家蹭飯。經常是,其中某人吃對某道菜了,就徑直走過去把菜端到自己跟前。江媽媽心裡嘀咕:這些老外,還真不把自個兒當外人……
江鑄久陪母親在蘆芽山遊覽
江媽媽年過八旬,雖然身體有病,但樂觀豁達,思維清晰。幾十年前的人和事,不假思索、娓娓道來。江鑄久年輕時四海為家,現在媽媽老了,他經常擠時間回太原看望、陪伴母親。江媽媽上下車的時候,他總是趕緊從另一側車門下來,緊走幾步過來攙扶母親。吃飯的時候,他固定坐在母親左側,為的是方便給老人夾菜。看到母親有時不動筷子,他總是把臉貼近母親:「媽媽,你不想吃這個菜,我給夾過來。」
雖然在太原生活了將近70年,江媽媽這還是第一次來忻州。老人居住的小區,有個老家在忻州的鄰居,幾次對江媽媽說,俺老家的古城修得可好了,你讓兒子帶你去看看!江鑄久2017年帶隊參加女子圍甲五臺山專場比賽的時候上過五臺山,可也沒有來過忻州。他看了五臺山圍棋文化交流中心為今年女子圍甲的新軍——「糧忻谷都」隊拍攝的古城宣傳片後,對改造、活化後的忻州古城產生了濃厚興趣。江老師把想來古城的意思跟中心負責人梁小軍一說,老梁表示熱烈歡迎——忻州這一撥兒50歲上下的棋友,對江老師那是仰慕已久;如果能在古色古香的忻州古城讓少年時的偶象指導一局,又豈止是三生有幸?
在秀容北巷、在財神廟、泰山廟、秀容書院……江鑄久陪母親一路走一路看。江媽媽說,沒想到忻州古城修得這麼好!在他們下榻的「糧忻坊」,江媽媽對四合院建築讚不絕口。看到院裡栽植的竹子,老人走過去凝視良久,喃喃說道:「忻州也能種竹子?我們六安竹子好多喲……」
當名人遇見名城
圍棋大師吳清源一把扇子的扇面上,題有「暗然而日章」幾個字——語出《中庸》: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大意是說君子深藏不露,其德行卻日益彰明。
作為百年來最偉大棋士的關門弟子,芮迺偉在吳清源大師在世時經常和江鑄久一起拜見尊師,聆聽教誨。現在的江鑄久歷遍世事,早已不是當年要「撞沉吉野」的猛先鋒。「抗日英雄」退出一線了,江鑄久對棋藝的追求已然是「無關勝負,只為黑白」。他溫和內斂,溫潤如玉,跟忻州棋友們談圍棋的歷史、談文物的保護,棋友們如沐春風、如沐春雨。
江鑄久在古城與忻州業餘高手下指導棋
在古城,江老師同忻州圍棋的「希望之星」、今年12歲的黨景嶽(業餘五段)下了一盤授三子的指導棋,結果是小黨中盤負。簡單復盤後,江老師說:
「小朋友整體下得還不錯,這樣的棋力在上海也夠中等業餘五段的水平,但跟『強五』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小黨『惡手』不多,中盤出現錯覺,導致滿盤皆輸,小朋友的大局觀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小黨的反思是:遇到江老師一手「肩衝」時用力過猛,導致棋形分裂;在圍空時次序走錯,因而大空縮水不少。與江老師下棋,感覺對手棋力深不可測,布局、中盤、後半盤都受益匪淺。跟職業棋手的差距,差在大局觀的全面、中盤思維的細緻、布局定式的掌握等多方面。小黨表示,以後要多下棋、復盤、做題,以圖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棋力。
來忻州的第二天,江鑄久就發了一條關於忻州古城的朋友圈。江老師寫道:
古城人氣旺。城內有所「秀容書院」,想到「本因坊」一門的喜歡執白下星位的、受到師父吳清源推崇的秀榮。帶著「鑄久會」的孩子們來古城研學,讓家長們到五臺山禮佛參禪,對孩子們肯定會有好的影響……小朋友黨景嶽五段強勁,12周歲,忻州孩童授三子實力。
媽媽喜歡這座古城,準備多住。
隨文配發9張照片:華燈初上,古城遊人如織;秀容書院山門;清晨的秀容巷;在別具禪意的修淵島對弈;指導黨景嶽小棋手;參觀修淵島壁畫館……最後一張是江老師的書法作品:「入神」兩個大字端莊凝重,旁邊兩行小字——「變化莫測且能先知棋,藝入化境能不戰而屈人」,道盡圍棋真髓。
天下誰人不識君。江鑄久在朋友圈發的這些圖文,瞬間就傳遍中日韓圍棋界。今年10月,主題為「尋根中國·遇見名城」的第8屆「中信置業杯」全國女子圍棋甲級聯賽的一場分站賽將在忻州古城舉行。屆時,中國圍棋界元老、社會名流、各大媒體記者和所有10支女子圍棋甲級隊將雲集古城。忻州古城的美名,將通過這些「大咖」傳遍全中國。
忻州古城,歡迎更多的名人到來。
圖片: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