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姜永斌
11月26日,2020世界5G大會在廣州開幕。這是大會上展出的5G智慧工廠模型。 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下行峰值速率可達4CC 2.06Gbps的5G毫米波手機、通過「5G+VR」觀看庭審現場、藉助5G網絡控制千裡之外的港機設備……11月26日至28日舉辦的2020世界5G大會展覽展示現場,多項5G技術成果的亮相堪稱驚豔。
作為最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自誕生起就廣受關注。以去年6月6日工信部發放5G商用牌照和去年11月1日三大運營商正式上線5G商用套餐為重要節點,我國5G商用邁出堅實步伐並加速推進。
從近期相繼召開的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2020世界5G大會情況看,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應用實踐,我國5G技術發展都已走在世界前列。
1 中國建成全球最大5G獨立組網網絡
在全球5G發展過程中,中國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20年,我國的基站建設規模居全球首位。」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在2020世界5G大會上介紹,截至今年10月,國內已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70萬,終端連接數超過1.8億個。我國5G獨立組網初步實現規模商用,網絡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及重點縣市。
自商用以來,我國5G的覆蓋越來越廣,甚至「上天入地」。比如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營地部署5G網絡,覆蓋了珠峰峰頂,保障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作業;部署的5G煤礦專網,先後實現了在地下534米至地下800米的網絡覆蓋,完成多個5G+智能煤業應用創新。
除了網絡規模,終端產品數量同樣具有說服力。劉烈宏說,截至目前,我國獲得5G入網許可終端已達253款,其中5G手機218款,價格已下探到1500元左右,還有進一步下探的空間。5G多形態、多種類、多功能的泛終端持續突破,國內已經有十款模組獲得了入網許可,多款5G模組已經開始商用。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一直高度關注中國的5G發展。GSMA大中華區戰略合作總經理龐策告訴記者,中國的5G終端連接數全球領先,預計在2020年底將達到2億,佔全球5G連接總數超過85%。
「中國消費者智慧型手機購買量佔比超過全球30%,全球75%的智能終端來自中國,相信中國的產業鏈會帶來非常大的變化。」龐策說。
GSMA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5G建設並沒有受到新冠疫情太大影響。截至今年9月,已有107家運營商在47個國家和地區商用5G網絡。到2025年底,將有410家運營商在123個國家和地區商用5G網絡。
5G發展的另一個指標是獨立組網建設。5G網絡分為非獨立組網(NSA)和獨立組網(SA)兩種,前者可以藉助4G網絡擴展,後者技術要求更高、需要重新搭建。
難能可貴的是,國內三大運營商在獨立組網領域持續發力,建設進度遠超其他國家。在前一周召開的中國移動2020年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中國移動市場經營部副總經理許錫明表示,中國移動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5G獨立組網網絡。
因此,說中國有著全球最好的5G網絡,並不為過。作為消費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速度更快。比如在上海等重點城市,就能夠體驗到千兆以上的下行速率,達到4G速率的數十倍。
記者獲悉,明年國內的5G基站建設還將大規模進行。劉烈宏表示,工信部正會同運營商制定明年的基站建設計劃,將按照適度超前原則,緊貼不同場景的需求,按需建設、深度覆蓋,打造高質量的5G網絡。
2 5G潛能隨技術創新而逐步釋放
5G提供了豐富的技術路線圖,人們耳熟能詳的高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特點僅僅是個開端。業界為了釋放5G全部潛能,一直在堅持探索5G技術創新,為5G賦能各行各業奠定基礎。
5G毫米波技術就是其中之一。相比低頻和中頻段頻譜能夠實現網絡覆蓋範圍、容量和性能之間的平衡,高頻毫米波則對充分釋放5G性能、容量、吞吐量的全部潛能至關重要。
雖然我國目前並未使用毫米波頻段,但全球已有超過125家運營商正在投資基於毫米波頻段進行的5G商用部署。在2020世界5G大會的5G新生活展區,vivo展出的5G毫米波手機就吸引了足夠多的關注,其峰值速率和拉遠測試距離已經分別達到下行4CC 2.06 Gbps和1.3公裡,並擁有120瓦超快閃充技術,5分鐘充電至50%,15分鐘即可充電至100%。
5G載波聚合是另外一項重要技術。載波聚合能夠幫助運營商最大程度地利用頻譜資源,以提升網絡容量及覆蓋,同時滿足基礎設施廠商建設需求。在此次世界5G大會上,高通攜手中國移動和中興通訊,展示了在廣州完成的5G載波聚合外場測試結果,雙方在中國移動5G網絡連續覆蓋區域,成功完成了2.6GHz和4.9GHz的載波聚合,充分釋放網絡潛力。
不久前,紫光展銳與中國聯通聯合發布了全球首例5G網絡切片選擇方案。「5G到底能給用戶帶來什麼?5G終端切片目標方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紫光展銳產品規劃總監汪大海表示。
在4G時代,手機上網無法自主選擇網絡服務,玩遊戲、打電話、看視頻,都基於同一個通道,遇到人多的場合很容易出現網絡擁塞。而運用5G網絡切片,用戶可以按需選擇不同種類的網絡服務,這被認為是5G賦能垂直行業的核心技術。據介紹,紫光展銳的網絡切片選擇方案中,使用的正是其旗下虎賁T7510 5G晶片。
當前,終端廠商正在以比此前任何一代無線通信技術都快的速度推出5G終端。模組是終端接入網絡的關鍵部件,要想解決終端生態繁榮的問題,一方面要增加模組的種類,另一方面則要降低模組的成本。
自首款5G模組發布至今的兩年多時間裡,全球已有20多家供應商提供了超過60款5G模組、140多款行業終端,包括5G AGV、5G攝像頭、5G無人機以及5G巡檢機器人等。
「當前市場上有1400多款4G模組,我相信隨著5G的應用規模越來越大、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5G模組的數量很快將達到甚至超過4G模組的水平。」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
胡厚崑預測,到2020年底,5G模組價格將降低到100美元左右,到2022年底進一步降低到44美元,降幅達56%。「這將推進行業應用爆發式增長。」
3 5G加快推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在2020世界5G大會的5G智慧港口展臺,廈門遠海碼頭工作人員通過5G網絡遠程控制千裡之外的港機設備,實時監控其運行狀況。另一側的華為智能生活新體驗展區,則集中展示了360度自由視角和VR體驗,實現多種形態的超高清內容常態化供給。
過去一年,對5G這一安全、高速且可靠的連接技術的需求已經無處不在。顯而易見的是,5G技術將為醫療健康、智慧城市、工業、零售和汽車等垂直領域帶來諸多益處。
正如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華所說,當前各行各業擁抱5G的願望非常強烈。截至今年9月,運營商在5G行業創新項目超過5000個,商用5G服務合同超過1000個,覆蓋醫療、港口、鋼鐵、電網、礦山、製造等20多個領域。
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出臺的《5G經濟》報告認為,企業、政府和社會各界在全球疫情期間深刻意識到連接技術的重要性,通常需要數年才能完成的行業數位化轉型正在急劇加速。同時預測到2035年,全球5G價值鏈創造的工作崗位將增至2280萬個,5G將創造13.1萬億美元全球經濟產出。這不僅證明即使面對疫情5G發展仍具有空間,而且證明了5G技術處於廣泛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核心。
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看來,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正在加速推進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而在這中間,5G的組網完成、落地使用又帶來最大的想像空間。「5G正從產業上激發科技進步,從經濟上培育轉型升級新動能,從社會層面創造生活新範式。」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10月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新圖景(2020年)》白皮書也顯示,2019年,全球數字經濟平均名義增速為5.4%,高於同期全球GDP名義增速3.1個百分點。其中,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增速為7.9%,高於發達國家的4.5%。中國數字經濟增速更是領跑全球,同比增長15.6%。
「如果沒有4G應用,人們難以想像何為行動支付,更難以理解現在移動網際網路端的圖片和視頻傳輸。新的生活場景會倒逼市場形成新的業態。5G實現全覆蓋後,5G應用場景將會對世界各國產生示範作用和放大效應。」在2020世界5G大會的5G與數字生活新消費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當我國實現5G全覆蓋,然後輻射到周邊國家,進而形成數位化基礎設施和經濟走廊的基礎設施融會貫通的時候,也將加快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4 5G消息、5.5G和6G正在趕來
「今天烏鎮天氣小雨,最高溫度12度,最低9度……」點開5G消息的天氣預報,女主持人開始視頻播報天氣情況。這是浙江移動推出的全國首個商用的5G消息行業應用——5G天氣羅盤,目前已面向全省500萬客戶提供氣象服務。
今年4月,三大運營商共同發布了《5G消息白皮書》。簡單來說,5G消息具備無需APP、強觸達、智能交互、流量公平四大特性,相當於簡訊的超級增強版。其支持的媒體格式更多,表現形式更豐富,不僅收到的電費帳單可一鍵繳費,天氣預報可直接視頻播報,就連想看視頻也可以在消息中直接打開。而且用戶無需下載客戶端、無需添加好友,就能收發其他手機號用戶的5G消息。業界預測,5G消息商用的信息可能會在今年底宣布。
包括5G消息在內,中國對5G技術的創新貢獻有目共睹。今年7月,5G R16標準正式凍結,這意味著產業鏈上下遊可以依據該標準進行相應產品的研發製造,進一步豐富5G技術的應用場景。3GPP RAN全會副主席、中國移動首席專家徐曉東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在全球運營商對R16標準的文稿貢獻中,我國三大運營商的貢獻佔比達四成左右。
技術的發展永不止步。在11月13日舉辦的2020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華為帶來了5.5G的概念。據華為常務董事汪濤介紹,5.5G就是在5G原本定義的三大場景,即增強移動帶寬(eMBB)、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的基礎上,擴展三個新場景以支撐更多樣性的物聯場景需求。
這三個新場景包括上行超寬帶(UCBC),用於加速千行百業智能化升級;實時寬帶交互(RTBC),打造「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融合感知通信(HCS),助力自動駕駛發展。汪濤說,華為提出5.5G願景,目的是牽引5G產業發展和演進,增強5G生命力,為社會發展和行業升級創造新價值。
與此同時,雖然5G技術尚未在全世界普及,但一些國家已經啟動了6G技術的研發。日前,美國電信行業解決方案聯盟邀請蘋果、英特爾、谷歌等科技巨頭企業組建「6G聯盟」。我國也於去年11月,由科技部會同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組織了6G技術研發工作啟動會。另據公開資料,華為、中興等也成立了6G研發團隊,嘗試對一些關鍵技術進行攻關。
有專家預測,6G技術面世需要大約10年時間。2030年前,5G仍將是最主要的通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