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馬克思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669,閱讀約2分鐘
孔子作為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影響了兩千年的封建時代,故又稱"孔聖人"。他的弟子有3000多人,也是當時的社會精英。孔子死後,他們綜合孔子的言行,寫成了《論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那麼,他為什麼叫"孔老二"呢?這個詞顯然帶有侮辱性的意味,事實上,它出現的時間並不長,在特殊的十年裡,儒學被"妖魔化"了,很多人譏諷他為"孔老二"。其實,這個稱謂並不是隨隨便便的,有一定的歷史厚重感。
孔子名丘,字仲尼,這個名字其實很有講究,《禮記》中明確表達了"字"是古代人所能擁有的比較高的地位,通常女性在15歲時為"字",男性為20歲,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出身較好,家中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在古代,為了區分兄弟的年齡,也會用"伯、仲、叔、季"來表示,通常"伯"為老大,"季"為老四,孔子自有"仲尼"一詞,可見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二,上面還有一個哥哥,所以稱他為"孔老二"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孔老大"是誰呢?他的身份是什麼?
其實,孔子的哥哥名叫"孟皮",兩人不是同一個母親,按理說,孔子的大哥,應該可以用"博"字,為什麼會用"孟"呢?
其實,他的哥哥是個妾,他的父親孔和有一妻一妾,孔子的母親史氏接連生了九個女兒,妾顏徵提前生了孟皮。直到公元前551年,孔子才出生在山東尼曲山的山洞裡。然而,在他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孔和英年早逝,石驅燕,孔子和孟皮被燕帶走,來到曲阜居住,孔子十六歲的時候,燕因病去世。
孟皮在歷史上是路人甲,但因為孔子,直到今天還有人提起,你怎麼看?
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范文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