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伊比利亞半島,
有一群熱情奔放的西班牙人,
他們的國民早餐必選食物之一,
竟然和中國一樣是油條!
不過西班牙油條無論外形和吃法上,
都和中國油條有點不同。
西班牙油條英文名churros,
有時也會譯作「吉事果」。
這是一道熱餐,
尤其在冬天受歡迎。
由於不加酵母或小蘇打,
西班牙油條不如中式油條那麼蓬鬆,
質感相對更緊實,
尺寸也更小一些,
適合作為小零嘴,用手拿著吃。
而油條裹巧克力,
是西班牙人的經典早餐搭配,
在一些受西班牙文化影響深厚的拉美國家,
如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烏拉圭也十分流行。
人們一般都會在早餐時間吃,
或者當做下午茶享用。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
西班牙人發明了專用的油條機,
能模擬裱花袋的效果,
將麵團擠作長條形,
直接下鍋油炸提高了生產效率。
西班牙油條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類似中式油條的「細長直」。
另一種則是將兩頭捏合起來,
做成類似馬蹄鐵的環狀。
關於西班牙油條的起源,
有一種觀點認為,
在中國明朝的時候,
來到遠東的葡萄牙船隊學習了油條的製作技術,
並傳至西班牙。
後來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將這種面點,
傳播到他們在拉美的殖民地。
馬德裡是西班牙油條的繁華區,
這裡幾乎每個街區都有深受當地居民喜愛的油條店,
其中更不乏百年歷史的老鋪。
創立於1894年的Chocolatería San Ginés,
被認為是馬德裡品質最佳的油條店之一,
常年生意火爆。
這家位於San Ginés路上的小店做巧克力起家,
但由於油條做出了名,
便反客為主做起了油條生意。
Los Artesanos創於1902年,
為便於記憶,
這家老店直接自稱為1902。
距離San Ginés只有一個街口。
1902採用開放式廚房的設計,
顧客可以全程圍觀製作油條的過程,
這對遊客來說相當有吸引力。
只見技術嫻熟的師傅一提一放之間,
油條便被捏成了馬蹄形下鍋油炸。
相比San Ginés,
1902的油條微鹹,
口感偏鬆脆;
熱巧克力則相對要來得稀一些,
雖不那麼掛得住油條,
但更適合作為搭配油條的飲品。
而且他家不像San Ginés那般人滿為患,
且有更豐富的飲品選擇,
適合悠閒地歇個腳,
打發慵懶的下午時光。
在世界的其它地區,
西班牙油條早已被各地的飲食習慣,
成功改造成各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古巴的churro不單被「拗直」,還塞進水果餡料;
巴西的churro愛加入朱古力漿;
阿根廷、秘魯和智利的churro,
則釀進由甜奶煮成的doce de leite醬汁;
烏拉圭的churro會加入融化的芝士......
但不管西班牙油條如何被改造,
相信人類對甜品和美食的熱愛是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