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拾初
瘋狂的「石頭」又瘋了!
12月11日,鐵礦石期貨再度大漲4.38%,創下7年以來新高,盤中一度突破1000元大關。如果從近段時間低點10月26日算起,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鐵礦石期貨已經上漲了40.57%。而如果從今年的低點2月10日算起,鐵礦石期貨漲幅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06.77%。
是什麼促成了這樣的價格暴漲?
有人說,是因為前段時間中國對澳大利亞龍蝦、木材、大麥、葡萄酒、牛肉等農產品進行了制裁,然後澳大利亞開始反擊了。
這樣的說法看似合理,實則背後真相真的如此簡單嗎?值得深思。
No.1
鐵礦石漲價與制裁是否有關?
網上提出「澳洲反擊論」的人不在少數,這種情況或許存在,但並不是鐵礦石漲價的根本因素。
從某種角度來說,澳大利亞不是不會反擊,而是不會拿鐵礦石來反擊。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澳大利亞鐵礦石離不開中國市場。
據統計,2019-2020財年(7月為起止時間),澳大利亞對華出口1020億美元,其中鐵礦石849億美元,對中國的貿易佔據了澳大利亞整個貿易的38.2%,比後面的第2-5名加起來還多。
也就是說,一旦澳大利亞鐵礦石失去中國市場,意味著澳大利亞整個外貿直接損失三分之一。
你覺得,澳大利亞會拿自己的支柱產業開玩笑嗎?
顯然不會。
更何況,我們對澳大利亞是進口遠遠大於出口,想想中美貿易戰,作為貿易順差國,我們尚且不落下風,中澳一旦發生貿易戰,你覺得戰況如何?
中國出手,必然也是考慮到鐵礦石這一層。
鐵礦石是中國的大宗貿易,並且澳大利亞是主要進口地。我們既然對它動手,必然不怕它在這方面作文章。
就算它想不開了,非要搏一把,那價格是它想提就能提的嗎?
當然不是。
澳大利亞雖然是鐵礦石出口大戶,但並不是唯一的出口國。巴西、秘魯、非洲、馬來西亞等很多國家與地區都出口鐵礦石。無法壟斷,談何定價權?
退一步,就算他們幾個出口國暗地裡商量好了,一起漲價,價格一下子漲到這個高度,也無異於飲鴆止渴了吧?
要知道,價格越高,銷量必然下滑。就好比3塊錢一斤的大米,人人吃得起。但如果價格漲到3千塊錢一斤,經銷商看似能多賺1千倍的錢,但實際上很多吃不起大米的人已經開始改吃麵條了。如果價格再漲到1萬塊錢一斤,你覺得還有幾個人吃米?賣米的又能賺多少?
同樣的,鐵礦石的價格「暴漲」,並不一定是出口國想要看到的結果。
此外,鐵礦石價格的上漲與中國制裁澳大利亞的時間線也不吻合。
鐵礦石達到現在的「價格巔峰」並非一朝一夕,而是一步步漲上去的。實際上,511元/噸的最低價格出現在今年4月初,也就是說4月之後就開始漲價了,而那個時候,制裁還沒開始。
這也間接說明了,鐵礦石的價格暴漲,並不是因制裁而起。
若是在平時,鐵礦石價格上漲並不會引起太多關注,只是剛好這段時間中國在制裁澳大利亞農業出口,所以人們就一下子敏感起來。
No.2
鐵礦石價格為什麼上漲?
既然不是因為制裁,那為什麼鐵礦石價格會暴漲?價格上漲的因素是什麼?
一是疫情的影響。
一方面,隨著疫苗研發不斷傳出好消息,疫情控制充滿希望,經濟復甦自然就值得期待,於是對宏觀經濟的預期,自然就成了推高鐵礦石、石油、其它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疫情之下,船隻、人員、倉庫等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外貿運輸成本不斷上升。同樣,鐵礦石期貨的交割費、運輸費、倉儲費也更高,交割地點少,價格自然就高。
而疫情期間,各國都出臺了超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對鋼鐵這類的需求也會增加,推高價格。
美國疫情期間瘋狂印鈔,也是推高價格的因素之一。
二是供需矛盾突出。
各國經濟逐步復甦,經濟活動恢復正常,對鋼鐵需求自然會增加,甚至是大量增長。但2020第四季度,澳大利亞、巴西等國的預期產量卻嚴重不足。
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巴西,鐵礦石生產恢復緩慢,這些因素導致了嚴重的供需矛盾。
三是人為投機。
12月6日,中鋼協副會長駱鐵軍表示,近期鐵礦石上漲偏離了供需基本面,存在貿易商招標異常助推指數上漲、多頭逼倉等人為製造市場緊張的行為,並呼籲相關監管部門儘快介入。
12月10日,中剛協又召集相關鋼鐵企業進行座談會,相關與會企業也表示,鐵礦石價格上漲,資本炒作跡象明顯。
No.3
為什麼一定要進口鐵礦石?
多種因素促成了鐵礦石的價格暴漲。
這麼高的價格,不進口行嗎?我們自己沒有鐵礦石嗎?
就像前段時間因為冷鏈問題,國內多個城市出現疫情反撲的情況,很多人問,不進口行嗎?
當然不行。
澳大利亞儲量佔全球29.4%、俄羅斯為14.7%、巴西為13.5%,三個國家加起來佔到全球儲量的47.6%。
中國呢?中國是全球鐵礦石第4大國,佔全球儲量的12.3%。
從數據上來看,好像還不錯。實際上呢?
據統計,2019年,中國進口的鐵礦石中,有67%來自澳大利亞。客觀來說,中國對澳大利亞鐵礦石的依賴性還是比較大的。
為什麼?
就好比同樣大的面積,一個是不毛山地,一個肥沃平原,都種水稻,你覺得山地的產量如何?中國的鐵礦石儲量看著不低,但質量不行。
我們煉鋼有個基本指標,就是鐵石英石含量,在中國30%-50%的含鐵石英石已經屬於是富礦了,而勘探出的鐵礦大部分都基本處在18%-30%。
質量不行吧,需求量還賊大。
2019年,全球鐵礦石的需求量是16.52億噸,其中中國就買下了10.69億噸,佔到全球需求量的64.9%。
再看看澳大利亞,它們的鐵礦石不僅品相好,含鐵石英基本都在63%以上。而且,跟中國的深度開採完全不同,它們就露天開發,隨便挖挖就成,成本非常低。
這麼一比,不僅品相不如人家,而且開採成本還高。
就這條件,就這需求,不進口能行嗎?
No.4
非澳大利亞不可嗎?
其實,對於鐵礦石價格暴漲一事,中國有點煩惱,澳大利亞也沒好到哪兒去。
它們擔憂的是:
一是:中國的打擊面,會不會從農業擴大到鐵礦石上?
因為鐵礦石是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一旦受到影響,必然損失慘重。而澳大利亞大部分鐵礦石都出口中國,出口額近千億美元,這個數字是十分巨大的。
二是:中國會不會加速尋找替代?
南非的鐵礦石已相當可觀,中非、西非也有巨大儲量,比如一個小小的幾內亞,鐵礦石儲量就高達百億噸。而中國在非洲有相當深厚的根基。
如果有新的礦山,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不僅僅是沒人要的問題,是直接價格腰斬再腰斬。
幾內亞鐵礦分布
非洲幾內亞的西芒杜鐵礦,被稱為全球最大鐵礦石項目,已控制和推斷的鐵礦石儲量超過22.5億噸,且鐵品位極高,可達66%-68%。
2010年7月29日,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力拓集團就西芒杜鐵礦項目籤訂具法律約束力的西芒杜聯合開發協議,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西芒杜項目。
該項目每年產能將不低於7000萬噸。我們在西芒杜鐵礦的有效開採期是25年。
這樣的一個存在,對以鐵礦石為支柱產業的澳大利亞來說,無疑是一大威脅。
等西芒杜鐵礦開始全面開採的時候,恐怕就是澳大利亞真正要哭的時候了。
不過這一時刻至少還要再等5年。
因為不僅僅要完成礦山的建設,還有考慮如何將礦石從非洲運過來的問題。
澳大利亞的優勢,就是礦石開採地離海不遠,而幾內亞的礦石卻深在內陸。
幾內亞政府在招標文件中明確要求,西芒杜鐵礦的所有基礎設施將全部建設在幾內亞境內,為幾內亞社會、經濟的未來快速發展打好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的基礎。
這意味著,礦商們必須在幾內亞修建一條650公裡的鐵路,然後再在大西洋海岸Matakong處新建一座大型深水港口。西芒杜開採的鐵礦石走鐵路運至港口,再出口中國。
據悉,該深水港口將能夠容納40萬噸的散裝船停泊。單單這條鐵路就需要耗巨資約230億美元。決心之大,可見一斑。
現在我們的計劃是5年之內完成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投產出礦。第一期計劃年開採6000萬-8000萬噸鐵礦石,第二期提高到1億噸。
中國每年的鐵礦石進口量為10億噸以上,大約到2027年左右,西芒杜鐵礦大約能提供10%左右的需求。
屆時,你認為澳大利亞還能有多少可以談判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