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宜川路街道智薈苑小區生活垃圾廂房的「選址」問題終於塵埃落定。
如今的智薈苑大門兩旁分別建立起簡易垃圾廂房和四分類垃圾廂房。每天上午下午各開放一次,同時配備洗手池和空調房供工作人員休息。建設過程一波三折的背後,又有多少艱辛的汗水付出,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平江智薈苑垃圾廂房建造的曲折進程。
垃圾廂房遭遇「鄰避」問題
早在2019年4月,宜川平江三個小區的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工作就陸續啟動,平江一期盛世家園,平江二期嘉華苑建相繼建成乾淨、整潔的四分類及大件垃圾收集廂房並投入使用,而平江三期智薈苑的垃圾廂房的推進,卻在選址問題上「卡了殼」。
4月下旬,平江居委組織物業、業委會、黨支部、樓組長、居民代表等召開垃圾分類推進會,就垃圾分類投放時間以及垃圾廂房的選址進行多次討論、實地考察,但最終都因為大家的意見無法統一而沒有實施。「都不想建在自家附近,業主群裡又鬧翻了。」居民往往舉雙手支持垃圾分類,但投放點若是選在了自家所在樓幢附近,就是一百個不願意。
大件箱房助推臨時點「轉正」
為緊跟上海市垃圾分類節奏,2019年6月宜川路街道智薈苑小區通過居民會議決定,在大門口、9號樓邊設立兩個臨時垃圾投放點。「您好,這是廚餘垃圾屬於溼垃圾一類,塑料瓶屬於可回收垃圾……」志願者在現場指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宣傳相關知識,引導居民正確有序進行垃圾分類。
居民胡榮珠向志願者們豎起了大拇指:「小區的志願者們發揮『領頭羊』的作用,一邊引導居民正確垃圾分類,一邊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小區的垃圾分類現在是越做越好,感謝阿拉志願者們的無私奉獻。」
志願者引導居民
進行垃圾分類
穩步運行半年後,兩個「臨時點位」在小區居民的心中慢慢有了「存在感、依賴感」。2020年春節前夕,宜川路街道領導帶隊圍繞新一年的工作「丈量」到智薈苑。當大家看到小區大件垃圾廂房前很多建築垃圾例如長鐵釘、碎瓷片灑落一地,佔據小區正常行駛通道,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宜川路街道立即聯繫上級部門,為智薈苑免費建造簡易的大件垃圾廂房。
2020年5月初,平江居委牽頭各種項目美化小區環境,然而隨著氣溫升高,大門口的臨時垃圾廂房卻因處於敞開狀態導致氣味瀰漫,蚊蠅飛舞和小區環境形成了讓人揪心的對比。空氣中瀰漫著惡臭味的智薈苑與「上海市文明小區」的稱號實在有些名不副實,對比此前大件垃圾廂房的「落成」後的環境變化,小區居民有了讓臨時垃圾投放點「轉正」的念頭,希望改建成為標準化垃圾廂房。
自治共治推進建設走上「正軌」
為了減輕垃圾廂房選址周邊居民對於異味、環境等問題的憂慮,智薈苑居民自治共治,通過不斷協商討論,吸納居民提出的優化建議,將垃圾廂房的尺碼儘量做到最小,距離做到離居民區最遠。正值智薈苑業委會在換屆改選期間,平江居委和黨支部通過黨建引領,跨前一步,牽頭組織全體業主對垃圾廂房建造進行投票。最終,點位選址最終以580票同意、27票反對、5票棄權的絕對優勢取得了居民的認可。
圍繞垃圾廂房周邊的安全問題,居委會與物業進行了溝通,在經過全面培訓後物業結合小區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作業流程:管理人員與保潔現場全天候實施巡視監督和垃圾分揀;投放尖峰時段保安人員指揮交通,小區門口兩邊不允許有第三排車輛停放,確保投放安全運行。志願者們也夜以繼日的堅守在廂房旁,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和規定的同時勸導居民們自覺分類投放,不要將垃圾丟在廂房門口或垃圾桶上。居委會還通過小區公眾號倡導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和廂房環境維護。
雖然智薈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廂房的建造過程經歷了一波三折,但隨著規範化廂房的落成,不僅減少了垃圾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更提高了垃圾分類的效率。「地上『炸藥包』、建築垃圾堆不見了,道路乾淨了,惡臭消失了,智薈苑『文明小區』回來了!」
編輯:吳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