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7日電(錢春弦)2016年國慶節,儘管前後半程南方和北方先後出現降雨降溫天氣,但旅遊者熱情不減,市場持續升溫。正如中國旅遊推廣口號「愛旅遊、愛生活」體現的,在國慶節黃金周,愛生活、愛祖國、愛世界,從國內到境外,滿滿的「中國收穫」。
愛旅遊、愛生活:再創新高
國慶假期第六天,冷空氣影響下,北方多地出現大風降溫和降水天氣,對遊客出行有一定影響,但返程小高峰、近程出遊和本地休閒「三峰並流」,使當日全國旅遊接待人數0.6億人次,同比增長11.1%;旅遊消費475億元,同比增幅12.8%。
在收入水平提升、旅遊消費環境淨化、交通基礎設施改善、網際網路與智慧型手機普及、籤證放寬等利好條件推動下,國人出遊熱情高漲、消費結構升級、差異化需求顯現,旅遊消費高速成長。
據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10月5日中國旅遊接待人數達0.83億人次,同比增長10.7%;旅遊消費66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幅13.3%。
為充分挖掘旅遊消費潛力,活躍假日旅遊市場,保障旅遊市場供給,國家旅遊局節日前夕對假日旅遊產品供給等相關工作進行了部署。各地提早謀劃,精心策劃,如上海推出多條長三角自駕遊線路,廣東21個地市公布百條鄉村自駕遊線路,山東節前推出10條鄉村旅遊金光大道等。
國家旅遊局新聞發言人薛亞平介紹,為緩解景區壓力,各級旅遊部門還通過持續推進全域旅遊,努力增加產品供給,做好自駕遊、購物遊、體育旅遊等個性化旅遊活動的引導工作,推動房車、郵輪、遊艇等旅遊消費,千方百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多層次旅遊消費需求。
1日至5日,國慶假期旅遊消費已超過4000億元,達到4062.5億元,旅遊接待人數接近5億人次。
基於超過2.5億攜程旅行網用戶群體數據及17億下載量的APP用戶數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和攜程旅行網認為,十一有將近一半中國人外出旅遊。「這將成為國內出遊人次最多的黃金周。愛旅遊、愛生活。國民消費能力和熱情,是對我國經濟的最好信心。」攜程旅行網的負責人說
愛祖國:讓紅色歷史告訴未來
江西于都縣長徵出發地紀念園,「十一」當天遊客數量比平常多出一倍。瀘定橋、金沙灘、岷山、五嶺、烏蒙山等長徵景點也都很受歡迎。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重走紅色旅遊景點成為一種新時尚,受到年輕人及家庭群體熱捧。
長假期間,長徵沿線相關景點及線路備受遊客歡迎,成為紅色旅遊市場上的熱門選擇。多家旅行社推出長徵體驗遊線路,涵蓋長徵沿線多個省市的紅色旅遊景區。「長徵旅遊線路紅色旅遊和著名景觀結合性很強,如湘桂山水旅遊與『血戰湘江』,四川旅遊的九寨溝與雅安、瀘定橋等等。」同程旅遊相關負責人表示,一些紅色景區還推出與長徵相關的體驗環節,如「十送紅軍」,以及紅色紀念品製作等,很受歡迎。
據介紹,為豐富假日旅遊產品供給,各地結合長徵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紛紛推出的紅色旅遊產品和線路。四川廣安市旅發委發布「廣安歡樂遊指數」,華鎣山旅遊區推出「以大山為背景,以音樂為伴奏,用綠色作底色,用自然作裝點」的首屆音樂帳篷節,把傳統的紅色文化景區裝扮得多姿多彩;國慶期間,名字中有「建國」「國慶」「中華」「建華」的遊客可憑身份證件免門票遊覽華鎣山景區。福建省龍巖市推出「紅色革命搖籃萬裡長徵起點」「追尋偉人足跡重溫紅色經典」「紅色革命交通線中央蘇區生命線」「紅軍故裡將帥搖籃」等長徵主題精品線路。
紅色旅遊產業鏈不斷延長。井岡山各類購物場所和攤點,設計新穎、質優價廉、充分呈現文化底蘊,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熱銷,紅軍帽、紅軍包、毛主席紀念胸章、竹製工藝品等吸引著眾多遊客駐足參觀選購。
家庭出遊選擇長徵或紅色旅遊,很多家長希望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精神。驢媽媽CEO王小松表示,國慶節是最能激發愛國熱情的節日。「如果說故宮代表著歷史,那麼天安門、西湖則演繹著中國的現在和未來,旅遊讓人們認識自己的國家,愛上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國家驕傲、自豪。」
G20峰會後的首個旅遊黃金周,遊人火爆的場面毫無懸念地上演了。這是杭州成功舉辦G20峰會後,迎來的第一個旅遊黃金周。據杭州市旅遊委員會預測,今年「十一」長假杭州客流量將超歷史水平,預計接待旅遊人數將達15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5%左右。可望實現旅遊總收入118億元,增長20%左右。
愛世界:從「爆購客」到「慢遊者」
從眼藥水到馬桶蓋,從照相機到手錶,過去赴日中國遊客以瘋狂購物出名,日語中甚至出現了一個新詞「爆買」。
赴日中國遊客仍在持續增長,但平均消費額出現下降趨勢。日元升值同時,國人購物趨於理性。近年來,由於籤證制度放寬,以及交通更加便捷,中國赴日遊客人數屢創新高。從今年最新情況來看,中國赴日遊客的消費日趨理性,不再像以往那樣「爆買」。
您去幾趟老佛爺了?——奢侈品購物目的地的法國巴黎,也呈現出同樣「享受世界、理性消費」趨勢。
中國遊客搶購奢侈品,一度成為法媒報導熱點,但近年來中國遊客消費心態逐漸平和,趨於理性。法國商家也對中國遊客的消費心理有了更多了解。
遊客心態成熟帶來了旅行方式轉變。「拍照購物」模式正在改觀,不少中國遊客開始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歷史文化景點上。中國遊客在歷史文化景點停留時間過少局面,正在出現改變。
法國楓丹白露博物館媒體處負責人亞歷克西說,隨著中國遊客比重不斷提升,博物館提供了內容詳實的中文講解器,並且推出官網微信號介紹相關歷史文化知識,「幫助中國遊客真正了解並喜愛楓丹白露博物館,目前也高興地看到中國遊客都願意停留更久時間,享受參觀過程」。
中國觀光客赴日目的也越來越多樣化,不僅希望體驗傳統日式風情和文化,還想體驗更接近日常生活的項目。日本旅遊,在購物、品嘗日本料理、泡溫泉外,賞花、滑雪、住民宿、做美容、體驗做蕎麥麵等項目,也在加快走紅。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中國出境旅遊經過近20年高速增長正面臨著一個轉折點。遊客更加注重海外目的地生活體驗。旅行消費更加理性化、多元化,出境旅遊已進入穩定增長新常態。「未來五到十年,國際社會和海外目的地國家仍然要為迎接中國遊客更加持續地增長做好準備。希望目的地國家為中國遊客提供更加便利的入境政策,更加友好、寬容、平等的商業接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