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財經訊 大股東三度減持、連遭機構資金大甩賣,把邁瑞醫療(300760.SZ)推上風口浪尖。曾經市值向5000億元大關逼近的邁瑞醫療,如今難道不「香」了嗎?
對此,接受消費日報財經頻道記者的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邁瑞醫療自上市以來股價不斷走高,從估值上已經處於高位,雖然還無法判斷是否到頂,但對於部分股東來說是合理的收益部位,因此一些股東減持變現也是對投資邁瑞醫療的一個周期。
同時,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邁瑞醫療證券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減持是股東個人決定,不會對其他投資者造成影響。目前公司其他股東沒有減持計劃,如果有的話會進行披露。
11月13日,邁瑞醫療公告稱,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股東Ever Union(H.K.)Limited(以下簡稱「Ever Union」)於2020年9月2日至11月13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357.95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0.29%。本次減持後,Ever Union持有公司股份6078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4.99%,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值得關注的是,這是該股東今年第三次減持邁瑞醫療。
不僅遭股東減持,邁瑞醫療似乎也不再備受資本青睞。10月28日、11月13日,邁瑞醫療連續出現機構賣出的大宗交易。
10月28日,邁瑞醫療發生了一筆大宗交易,成交價格為362.72元,買方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外大街證券營業部,賣方為機構專用;11月13日,邁瑞醫療再現大宗交易,該筆大宗交易成交價格為343.85元,買方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賣方為機構專用。
冠脈支架集採「殺價」
劍指器械龍頭
邁瑞醫療股價急速下跌,還要追溯到冠脈支架遭遇「腳踝斬」。11月5日,國家醫保局對冠脈支架進行集中採購,並宣布了擬中選結果。從中標價格來看,擬中選價格中位數約700元,平均降幅達93%。
由於集採後的擬中標價格降幅普遍在九成以上,醫療器械企業在未來的盈利能力遭到了投資者的懷疑,進而看空整個器械行業,邁瑞醫療首當其衝。當天,邁瑞醫療股價跌去3.74%,次日繼續下跌,幅度達到4.21%。
從主營業務來看,邁瑞醫療算得上是被「誤殺」。因為該公司的業務並不涉及本次集採的冠脈支架,甚至至高值耗材的產品營收比例都極低。
根據公司今年的半年報顯示,其主要業務包含生命信息與支持類產品,體外診斷類產品和醫學影像類產品,各類業務營收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50.58%、28.68%、19.93%。在剩餘的0.81%營收中,包含了硬鏡系統,內窺鏡手術器械,獸用產品及骨科耗材。其中僅骨科耗材屬於高值醫用耗材,且業務隸屬於2012年收購的子公司,業績佔比極低,因而對公司發展的影響微乎其微。
4000億元市值
「虛火」與 「真金」
自邁瑞醫療回A股上市以來,股價便一路高歌猛進,10月29日,公司市值突破4800億元。投資者們看好邁瑞醫療,大都是因為國內醫藥器械行業,尚無出其右者。那麼,4000多億元的市值的邁瑞醫療,究竟成色幾何?
從成長路徑來看,併購是邁瑞醫療擴張的關鍵一步。2006年,邁瑞醫療曾在紐交所上市融資,正是這次出海,奠定了邁瑞醫療併購擴張的基本盤。2008年,邁瑞醫療花費2.5億美元收購Datascope,布局美國監護儀市場;隨後收購蘇州惠生、長沙天地人等企業,進入體外診斷賽道;2013年邁瑞醫療又將美國高端超聲影像製造商Zonare集團收入囊中。
依靠併購實現三個賽道並行,邁瑞醫療的想像空間的確很大。但作為核心資產類公司,其股價上漲的最基本邏輯,是靠「硬實力」來撐腰的。從業績表現來看,邁瑞醫療的確令人豔羨。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60.6億元,同比增長29.8%;實現歸母淨利潤為53.6億元,同比增長46.1%。
邁瑞醫療的業績自然不錯,但這樣的業績多少與疫情有關。根據國聯證券研報,因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國際市場對相關抗疫產品如監護儀、呼吸機等需求量維持在高水平,預計帶動公司生命信息與支持業務增長60%以上。
跟全球醫療器械龍頭相比,邁瑞醫療真功夫還差點火候。根據美敦力2021財年第一季度業績,截至今年7月31日,美敦力實現營收為65.07億美元,淨利潤為4.91億元。兩者相比,邁瑞醫療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約為美敦力的10%。
如此來說,邁瑞醫療的市值似乎的確過高。截至記者發稿,全球醫療器械龍頭美敦力公司的市值為151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9985億元,而邁瑞醫療的當前市值約為4271億人民幣(以11月16日收盤價計算)。
這意味著A股的邁瑞醫療僅以美敦力公司約10%的收入,就獲得了美敦力42%的市值規模。
布局醫療器械黃金十年
大象繼續起舞?
未來邁瑞醫療這頭大象能否繼續起舞呢?首先,要理清楚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分析框架,根據未來智庫發表的《醫藥行業189頁深度解析2021年投資策略》,該市場的分析框架為「器械行業體量×國產化率提升=國產龍頭黃金十年」。
(圖片來源:未來智庫)
就行業體量來看,2019年預計全球醫療器械的市場規模為4517億美元,2017年—2019年複合增長率為5.6%。2019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6338億元,2017年—2019年複合增長率為19.7%。根據IQVIA2017年數據,全球器械市場主要由美國(36%)、歐盟(31%)、日本貢獻,而三地總人口不到10億。考慮到中國人口規模,未來潛力巨大,而且隨著終端健康需求和衛生投入的提升,較為前沿的器械產品有望持續放量。
此外,隨著國產龍頭品牌技術突破,憑藉性價比和渠道優勢,不斷提升份額。目前器械整體國產化率40%以內,高端產品更低。
(圖片來源:未來智庫)
作為國內醫療器械的龍頭,邁瑞醫療可以盡享行業發展紅利。但是放眼全球,邁瑞醫療能否扛起中國醫療器械的大旗呢?根據國外權威的醫療器械第三方網站massdevice發布了《2019年全球醫療器械100強》,美敦力以305億美元銷售額居首,強生、飛利浦、GE醫療等12強銷售額超過百億美元。而在這一名單裡,邁瑞醫療位屬50強。邁瑞醫療的董事長李西廷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邁瑞醫療要衝刺20強。
野望之下,還是要憑本事說話。然而從研發上看,公司研發投入佔總營收是下降趨勢的。2016年至2019年,邁瑞醫療的研發投入佔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2.06%、10.13%、10.33%和9.9%。此外,邁瑞醫療面對的專利官司不斷出現。此前,邁瑞醫療與美國馬西莫公司和深圳科曼公司發生過專利侵權的糾紛,最終以邁瑞醫療支付2500萬美元撤訴而告終,而邁瑞醫療和科曼的糾紛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