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詞中善待野生動物的理念和實踐

2020-12-27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劉東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部教授)

  人類善待野生動物的理念和實踐在我國有著漫長的歷史。到了宋代又有了新的表現和探索,這較好地體現在詩和詞這兩種當時最為流行的藝術形式之中。在宋代詩詞中,一方面有圍繞人類善待野生動物的方式方法進行的細緻描寫,另一方面還貫穿著一些具有強烈人文意識的獨到理念。

  

  善待野生動物的前提是準確認識和深刻理解野生動物的天然稟性和各種「不得不然」的行為,也就是野生動物在自然規律作用下展現的各種特點和功能。

  首先,客觀地理解野生動物的本能需求和「向善」可能性。梅堯臣《猛虎行》寫老虎「猛氣吞赤豹,雄威躡封狼」「當途食人肉,所獲乃堂堂」,而且代老虎言:「食人既我分,安得為不祥?」「而欲我無殺,奈何飢餒腸?」這是肯定猛虎食用其他動物(包括人)是來自自然的本性和基本的生理需要,是上天賦予它的「權力」和無可改移的生物本性。這一理念在五代僧齊己《猛虎行》中早有論述:「橫行不怕日月明,皇天產爾為生獰。」黃庭堅《觀道二篇》言:「聖人用仁心,惻傷路傍兒。虎狼舐吻血,自哺胃與肌。同在天地閒,六鑿相識知。父母臨萬物,大道甚坦夷。百年修不善,一日許知非。虎狼有悛心,還與聖人齊。」這裡一方面肯定虎狼和聖人一樣有自己的本性,另一方面又肯定了虎狼有「改過遷善」的可能性。應該說,這裡既包含著道家「齊萬物」的思想意味,又承接儒家仁愛的思想主旨。

  其次,肯定野生動物的現實價值和審美價值。野生動物對於人類社會的價值可以辯證地理解,既表現出明顯的負面價值,也表現出各種各樣的正面功能。黎廷瑞《聽山中談虎賦二章》講到當時有個地方「千百群」的野豬禍害莊稼,以至於百姓「終歲舉室空辛勤」,但「近日南山老虎至,野彘畏之俱遠避。遂令一枕得安眠,犬豕時時亦遭噬。嗚呼,犬豕所噬能幾何,野彘不去為害多」。也就是說,老虎來了之後雖然經常吃百姓的豬狗,但把成群結隊的野豬趕跑了,這樣莊稼保住了,百姓認為這是合算的。這裡詩人肯定了猛虎「有功有過」「功大於過」的現實價值。部分野生動物還有較大的審美價值,因而得到詩人詞人的欣賞和喜愛。範仲淹非常喜歡鶴的儀態和聲音,寫有「八變奇姿已過人」「獨愛九皋嘹唳好,聲聲天地為之清」的稱讚詩句。歐陽修非常喜歡鳥類,其《啼鳥》言:「鳥言我豈解爾意,綿蠻但愛聲可聽。」「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吒如嬌嬰。」野禽給詩人帶來的愉悅躍然紙上。現實價值和審美價值是野生動物得到善待的重要原因。

  最後,肯定野生動物有類似人類的知覺和情感。兩宋人士擁有細緻精微、豐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他們從心理的角度來理解動物,通過詩詞細緻地描寫了野生動物的親子之情、兩性之情,等等。南宋林同寫有《禽獸昆蟲之孝十首》,展現的是動物的親子之情,其中大部分是野生動物。李石《蜂蟻》寫到一個小蜂被十個螞蟻抬走:「蜂母正憑怒,有蠆無敢作。相視母子心,如被蛇豕虐。蟻行蜂母隨,眾力豈易撥。」這是作者親眼觀察到的動物活動細節,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蟲類的母子之情。南宋史達祖《雙雙燕·詠燕》說:「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併。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後》說:「共斜入、紅樓深處。相將佔得雕梁,似約韶光留住。」這二位婉約派詞人顯然是把雙飛燕子描寫成「膩在一起」的夫妻,這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有趣傳統。肯定野生動物的心理特性和類於、通於人類的情感,這為善待野生動物提供了情感前提。

  

  宋代詩詞細緻描寫了對待野生動物的各種場景和操作環節。其中以和善仁愛的方式對待野生動物的活動也有不少記載,由於場合和條件不同,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把握。

  一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儘量以善心慈念對待野生動物,這反映了人的文明素養和人道精神。王安石的《放魚》說:「捉魚淺水中,投置最深處。當暑脫煎熬,翛然泳而去。豈無良庖者,可使供七箸。物我皆畏苦,舍之寧啖茹。」這是荊公所記自己救魚食素的一次生活經歷。他還有一首《同王浚賢良賦龜得升字》,記載了他費盡心力處理一隻數百年老龜的辦法:「淺樊荒圃不可保,守視且寄鐘山僧。」蘇東坡《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說:「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痴蠅。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這都是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能碰到的事,舉手之勞可以為動物放一條生路。雖然東坡的說法有一定宗教背景,但對普通人也有啟示意義。

  二是儘量人道地對待捕獲的野生動物。人類在和野生動物的「交往」中肯定會捉取大量野生動物。除掉大部分被殺掉之外,人類還有較為「友善」地對待它們的方式方法。宋代有大量的放生活動,這在詩詞中有許多描寫。歐陽修《馴鹿》講到詩人自己想放掉一隻被網捉住的鹿,「南山藹藹動春陽,吾欲縱爾山之傍」「飲泉齧草當遠去,山後山前射生戶」,他不僅希望這頭馴鹿回到適宜自己生存的山野之中,而且規勸它避開獵戶。陳宓《放鷓鴣》說自己不接受「以彼刳腸苦,為吾悅口甘」,所以「放汝飛翔去,騰雲更宿嵐」。這裡寫的是作者寧可「蔬餐」也要放鳥飛回自然界中。不過,當時詩人們關於放生產生了意見分歧。楊備《長命洲》寫道:「狐狸口腹應潛飽,就死多於日放生。」也就是說,放生的動物大多被狐狸吃掉了。馬之純《長命洲》寫道:「不殺自然能不放,卻將實禍博虛聲。」他認為放生實際上是一種導致動物災禍的方式,但放生者卻得到了好的名聲。這裡楊、馬二位是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反對放生這種形式。還有一種方式是把捕獲的野生動物飼養起來。蘇洵《歐陽永叔白兔》講到歐陽修得到一隻「白兔不忍殺,嘆息愛其老」。趙抃飼養了一隻鶴和一隻白龜,後來都放到自然界中。他的詩寫道:「馬尋舊路如歸去,龜放長淮不再來。」

  三是在漁獵活動中儘量給野生動物留一線生路。漁獵是人類十分殘酷的一種實踐活動,在傳統社會中它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這種活動中更有保留「一念之善」的必要性。範仲淹寫有《觀獵》一詩,講到對野生動物「翦棘爭探穴,摧林競覆巢」的殘殺,但同時也強調「惟開三面者,盛德播弦匏」。這裡他藉助商湯「網開三面」的故事強調要給野生動物留下一線生機,實際上是在保留動物的族類。蘇轍《和子瞻司竹監燒葦園因獵園下》講道:「吾兄善射久無敵,是日斂手稱不能。憑鞍縱馬聊自適,酒後醉語誰能應?」這裡寫到蘇軾在這種燒獵中不願射野獸,應該和他對這種獵殺野獸的方式不滿有關。秦觀《和裴仲謨放兔行》、鄭伯英《放龜》寫了詩人從獵人、漁夫手中買下兔、龜放入山林、水澤的事。從先秦時代起,我國就有漁獵而不斬盡殺絕的傳統,在宋代這一傳統仍然得到較多表現。

  可以說,宋代詩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個時代人類和野生動物關係的真實狀態。從思想資源來看,這些善待動物的理念主要來自儒家的仁愛思想和佛教的慈悲觀念,在快速發展的當下,我們可以從宋人的思想和實踐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借鑑。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23日 15版)

[ 責編:丁玉冰 ]

相關焦點

  • 宋代是如何保護野生動物的?政策的背後是儒、佛、道三教思想
    ,這是人們對地球的保護也是我國傳統思想的表現,我國自古就特別注重人與自然的相處,在《論語》中,孔子提出「釣而不綱,弋而不宿」,後來的「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都體現出古人對於保護動物所做出的舉措,漫漫歷史中,宋朝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於保護野生動物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專訪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李理:我們是如何推廣保護野生動物理念的
    在西安上學期間,他經常去秦嶺深處,解救被捕獲的野生動物,勸說老鄉保護野生動物。李理笑說,那時候的自己,就像一隻黑豹,在秦嶺的山林和村莊裡,時隱時現。2000年1月,李理正式創立了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不經意間,李理已經帶領著黑豹走過了十餘年的風雨。車到山前必有路,大不了從頭再來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現在共有12名站員,其中包括站長李理和副站長韓軍。
  • 【趣讀】宋代的「環保」理念
    【趣讀】宋代的「環保」理念北極星大氣網訊:「環保」「綠色」是現代概念,但談不上是現代觀念,而是古已有之的傳統理念。宋代延續前代的做法,設有專門的環境保護部門——虞部,各州縣又設「農師」之職,聘請通曉農林知識者擔任之,為民眾種植作物、林木提供技術指導。
  • 愛「滬」野生動物,眾人來參與,2020年上海「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
    愛「滬」野生動物,眾人來參與,2020年上海「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系列活動圓滿落幕 2020-12-23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修改野生動物法,禁食所有野生動物……保護名錄的建議復文
    >一、關於將一般野生動物納入法律範疇等問題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主要從加強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角度確立其適用範圍,具體包括珍貴、瀕危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 宋代詩詞中的兒童觀
    歷史上,關注兒童,描寫兒童,莫過於宋代文人,他們寫了大量的兒童詩詞,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當時的兒童觀、教育觀。現在看來,其中不少還具有先進性,值得我們很好地研究與汲取。
  • 藏區,野生動物的樂園
    文/圖 樊林傳 非典、新冠病毒的肆虐,引發了社會對捕殺食用野生動物的關注。在廣袤的藏族地區,人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留下了優美的動人畫面。 川西高原夏季花叢中最常見的就是土撥鼠,這種肥碩笨拙可愛的小動物成群地在公路邊出沒。
  • 環保公益海報設計大賽:呼籲「對非法野生動物製品說不」
    近日,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啟動了2020年「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全國大賽,主題為「對非法野生動物製品說不」的普法海報設計比賽。杜軍向記者展示了市勝利四中班級群中學生們提交的作品,一幅幅環保題材的海報向公眾展示了如何正確參與野生動物保護,一起守護這些大自然中的成員。「地球是人類和野生動物共同的家園,但因為人類的破壞和幹預,很多野生動物數量在減少,因此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已經迫在眉睫。」杜軍說道。
  •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與動物牽手,和生命交流
    原標題:與動物牽手,和生命交流 接力社推出新書《我的野生動物朋友》4月17日,由接力出版社主辦,北京動物園協辦的「與動物牽手,和生命交流——《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新書發布會暨攝影作品展啟動儀式」在北京動物園科普館召開。本書作者蒂皮特地從遙遠的非洲發來新書寄語:「在我還小的時候,我沒有意識到這本書可以證明,我們和動物,甚至是那些令人驚異的動物能結下真正的友誼。
  • 鄉裡鄉親聽我說,野生動物吃不得!華容縣開展保護野生動物宣傳
    鄉裡鄉親聽我說 野生動物吃不得華容縣開展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7日訊(通訊員 王倩)「鄉裡鄉親聽我說,野生動物吃不得。切莫貪利亂伸手,染病坐牢兜著走……」1月26日,華容縣團洲鄉黨委書記盧進文為該鄉保護野生動物作「打油詩」,號召全鄉行動起來,從自我做起,保護野山動物。該鄉文明實踐宣傳勸導小分隊和新時代生物多樣性保護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趁熱打鐵,積極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工作。
  • 「一帶一路」美麗環保「路標」|這條鐵路,對野生動物溫柔以待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旅遊頻道將「乘坐蒙內鐵路列車」列為到肯亞最值得做的20件事之一圖為2017年2月22日,在肯亞察沃國家公園附近,一隻斑馬穿過蒙內鐵路野生動物通道後試圖穿越公路。(新華社記者孫瑞博攝)這條給當地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鋼鐵長龍」卻不是冷冰冰的存在它溫柔地保護了經過之處的野生動物和當地環境肯亞標軌鐵路穿越奈洛比國家公園、察沃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區為了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
  •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野生動物的一生,總是以悲劇告終
    看過很多人物傳記,這還是第一次認真地閱讀為野生動物而寫的傳記。 這本《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萬獸奔騰》由動物文學之父西頓創作,真實記錄了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國西部大平原上的野生動物的生態、生活及與人類的關係。
  • 「雪豹和她的朋友」中國野生動物攝影首展亮相廣州
    ,一起保護,從必勝客開始」 暨「雪豹和她的朋友」 中國野生動物攝影首展必勝客家庭動物保護沙龍上,這些震撼人心的影像被展出。▲奚志農現場分享自然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開端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是「野性中國」創始人,一直致力於中國野生動物的拍攝和保護,實踐著用影像保護自然的信念。
  • 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
    中國水墨畫家、野生動物攝影師。黑豹生動物保護站站長,.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自然保護主義者。     自幼鍾情自然、酷愛繪畫,6歲拜師學國畫,從師於周懷民、張望、劉峰等眾多名家。出版《李理畫集》《黑豹男孩李理》《野外的心》等書籍。在長期的藝術創作中,精讀歷代國畫大師繪畫集用心體會精粹,崇尚自然真情,將對生活、對大自然、對動植物的理解、熱愛及感悟融入筆墨之間。
  • 2021年日曆,送給愛古詩詞、企鵝經典或野生動物的你!
    唐詩宋詞日曆帶你體驗古典文學之美,企鵝書店日曆帶你瀏覽世界經典,而中國野生動物日曆讓你在讀書之餘看風景,感受野性中國。在廣闊的世界中,有詩有詞,有經典,還有野生動物與你作伴。唐詩下酒、宋詞伴茶,體驗古人生活情趣
  • 2020年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在遼寧大連舉行
    本次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是自2010年以來連續舉辦的第十一屆。經過十一年全國性廣泛宣傳,關愛水生動物,保護水生生態環境理念被群眾普遍認知。2020年宣傳月期間,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359家行政單位、保護區、科研院校、水族館參加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活動,通過走進社區、學區、漁區和景區,宣傳了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傳遞了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理念。
  • 王國和在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調研(圖)
    王國和在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調研時強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11月12日,自治州黨委書記王國和在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調研。圖為在卡山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飼草料基地,王國和詳細了解管護設施建設、野生動物數量種類變化、恢復治理等工作進展情況。
  • 「野性中國」與必勝客跨界聯合 「雪豹和她的朋友」 中國野生動物...
    自然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開端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是「野性中國」創始人,一直致力於中國野生動物的拍攝和保護,實踐著用影像保護自然的信念。家長和小朋友們對野生動物的了解並不多,通過攝影展他們卻能感受到野生動物之間的情感和人類並沒有什麼不同。樹枝上玩耍的川金絲猴、學習捕獵技能的藏狐就像他們身邊的朋友一樣。
  • 不知情下吃野生動物 請吃者和被請者都罰
    哪些動物能吃、哪些動物不能吃?不知情下被請吃野生動物也算犯法嗎?8月5日下午,新時代文明實踐「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網絡直播活動之法治宣傳教育行動專場在廣州越秀區圖書館舉行,執法人員與專家代表現身說法,剖析案例、科普知識,倡導拒吃野生動物的文明綠色生活方式。
  • 保護野生動物,亦是保護我們自己
    6月1日起,《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正式實施。 條例明令禁止食用所有陸生野生動物,規定北京全域全年禁獵,明確禁止幹擾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行為。堪稱史上最嚴格的京版野生動物保護法規。今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擴散,蔓延至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儘管新冠肺炎疫情源頭並未完全確定,但全球科學界的主流共識是病毒可能來源於野生動物。通過大量分析認為,食用野生動物以及野生動物交易市場造成的汙染加劇了人類感染動物體內病毒的風險。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我國兩次發生與野生動物有關的重大疫病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