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眼中的洪秀全:關鍵時候掉鏈子,將太平天國帶上毀滅之路

2020-12-22 騰訊網

【太平天國系列509,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很多人都知道《李秀成自述》是被曾國藩修改過的,羅爾綱前輩還曾考證過皓首窮經,對《李秀成自述》作了全面的考釋、譯註,然而,《李秀成自述》仍舊是站在太平天國層面上研究太平天國歷史的重要資料,小佛為了了解這一段歷史,家中沒有少收集各種與太平天國有關的日記、筆記、奏稿、口述、彙編等資料,《李秀成自述》自然在其中。

天京事變之前,李秀成和洪秀全必然是不熟悉的,他一個中層軍官去天王府的機會是極少的,如果不是天京事變讓太平天國高層紛紛殞命或者出走,李秀成斷然沒有太大的機會成為太平天國後期的頂梁柱。天京事變之後,李秀成、陳玉成等比較有能力的中層官員被人推薦給洪秀全,洪秀全對他們委以重任,慢慢的均能主掌一方。

在《李秀成自述》中我們雖然很難看到李秀成對洪秀全這個人的評價,但是我們可以從李秀成在自述中對洪秀全行為的記載可以看出,在李秀成眼中,洪秀全完全是一個不靠譜的人,關鍵時候掉鏈子,是他將太平天國帶上了毀滅之路。

在李秀成眼中,太平天國的崛起主要依靠的兩個人:南王馮雲山和東王楊秀清,和洪秀全沒啥關係。馮雲山當年和洪秀全一起到廣西傳教,中途洪秀全跑回廣東,馮雲山一個人在廣西一邊打工一邊傳教,他雖與洪秀全同為落魄的讀書人,但是他在天文曆法、兵法、相術、佔卜方面均有造詣,他會看相,認為洪秀全有「

異相」,「儀表不凡」、「有王者相

」,於是當他一個人在廣西傳教的時候,便將什麼都沒有做的洪秀全奉為教主。

隊伍越來越大,前來投靠的人也越來越多,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冀王石達開等人的入夥,都有馮雲山策劃工作的功勞,加之太平天國初立之時的曆法、條令、文書多是馮雲山深度參與,誠如李秀成所言

「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鹹豐二年,馮雲山、蕭朝貴相繼殞命,楊秀清一家獨大,洪秀全不參與軍政大事,楊秀清以東王九千歲的身份成為太平天國的實際掌權人,攻城略地,定都西徵,無一都能看到楊秀清站在前列,可以說是楊秀清的指揮得當讓太平天國在天京事變之前達到鼎盛的狀態,李秀成評價楊秀清時說道:

「軍令嚴整,賞罰分明……東王佐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

洪秀全在天王府啥事不幹,坐享成果,關鍵時候將太平天國送上絕路,楊秀清功勞大,不知收斂得罪洪秀全,洪秀全沒想過給楊秀清一些教訓,而是直接下死手,讓韋昌輝等人滅了東王府。然而,在解決東王府之後,洪秀全又沒及時站出來,而是任憑韋昌輝等人在天京城中進行血腥的清洗,連石達開的家人都沒有逃過一劫。

天京事變這一場浩劫,不僅僅斷送了幾位高層官員,更是讓太平天國信仰崩塌,楊秀清作為「天父」的代言人竟然死於內亂,原本楊秀清的存在是對洪秀全作為天父次子身份存在的一種旁證,楊秀清死後,就再也沒有人和洪秀全一唱一和,隊伍越來越難帶。

天京事變之後,洪秀全開始重用自己那些無用的親戚,濫封官員,為了限制陳玉成和李秀成的權力,將他們的屬下紛紛封王,無異於讓將領之間各自掣肘甚至是拖後腿,慢慢將太平天國送上絕路。

湘軍圍天京之後,形勢越來越嚴峻,李秀成專門跑回天京,讓洪秀全放棄天京,另外找一個城市,而洪秀全簡直就是來了一系列騷操作,再一次在關鍵時候掉鏈子,終於將太平天國送上絕路:拒絕離開天京,罵李秀成,認為自己有天兵天將協助;城中斷糧後,讓百姓吃野草充飢;自己生病不吃藥,將爛攤子留給啥也不懂的兒子。太平天國雖說覆滅在幼天王在位期間,實則是洪秀全將之終結。

當然,洪秀全掉鏈子的事情還很多,在《天國十誤》中李秀成就列出了關鍵的幾點,除了天京事變、任用親族、濫封官員之外,還有:與石達開不和,君臣猜忌;不問政事;不用賢才。

看了李秀成的敘述,不得不承認洪秀全真的不適合做一國之主。有人說李秀成不被洪秀全完全信任,自述就是發牢騷,主觀意願極強;有人說李秀成是太平天國走向覆滅的見證者,他的記錄值得取信;大家怎麼看呢?歡迎討論。

參考資料:《李秀成自述》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被俘真相
    曾國藩 李秀成可以說是湘軍的苦主,曾數度打敗他們,並殺了不少湘軍大將,曾國荃當即要將他凌遲處死,但曾國藩並不主張立即處死李秀成,而是溫言勸慰,誘使李秀成回顧太平天國歷史
  •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 洪秀全傳》
    到石達開被迫出走,「將全朝好文武將兵帶去」〔一〕,造成太平天國空虛,到處無兵抗禦敵人的極端嚴重的局面,太平天國到了覆沒的邊沿,群眾更加激憤起來。洪秀全不得不向群眾讓步,革掉了兩兄的王爵。同時,他又聽從朝臣採取選賢任能的措施,由朝臣先出兩個忠心耿耿、功勳卓著的將領陳玉成和李秀成為大將,接著,又選出一個少勇剛強的將領李世賢為大將,專任他們去抗擊敵人。他還對軍民施了恩惠。
  • 洪秀全是服毒身亡還是病死,曾國藩和李秀成的說法為何截然不同?
    洪秀全是怎麼死的,是自殺還是病死的呢?史料上對此的記載說法不一,給後世留下了一個歷史之謎。洪秀全生於嘉慶十九年(1814),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廣東花縣人。他自幼進入私塾學習,聰明過人,勤奮好學,才華出眾。他的父兄、家族吧科舉成名、光宗耀祖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 李秀成臨死前 用這十句話 總結了太平天國失敗原因
    太平天國的天王洪秀全自知大勢已去,早在幾個月前,就已在宮中飲藥自殺,留下了年輕的幼主洪福瑱。在天京之戰中,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趁亂,帶幼主突圍而出,意圖潛伏下來尋找機會東山再起。不料,化裝成普通百姓的李秀成被附近村民認出,被抓獲獻給清軍,最終成為了曾國藩的階下囚。曾國藩俘獲李秀成後,並沒有直接把他殺掉,而是將其下獄審問。
  • 太平天國後期,為何洪秀全要濫封王爵,竟然封了兩千七百多個王?
    太平天國後期,洪秀全濫封王爵,竟然多達兩千七百多個王。這已經預示著是太平天國病入膏肓的時候了,已經沒有規矩、制度可言了,全憑洪秀全的個人喜好。也說明洪秀全已經失去理智,處於瘋狂的狀態了。
  • 李秀成自我評價:仁慈善良,忠君護主,憂國憂民
    1864年7月,一代名將忠王李秀成淪為清軍階下囚。應曾國藩之請,他洋洋灑灑寫下數萬言《自述書》,對太平天國成敗之得失進行總結,對自己參加革命之經過做了詳細描述,還對各諸侯王之能力、素質做一一點評。對此,許多人都說忠王不忠,關鍵時刻變節,有愧於太平天國;有些則極力辯護,說李秀成只是想效防姜維之故事,玩緩兵之計而已。
  • 太平天國覆滅後,忠王李秀成到底說了什麼,致使曾國藩將其處決?
    為了保護幼天王逃脫,李秀成只率一百多人攔截湘軍……之後,李秀成與軍隊走散,被村民擒拿獻給了湘軍將領蕭孚泗,而蕭孚泗又把李秀成轉交給了湘軍首領曾氏兄弟。曾國藩親自審問李秀成,並要求李秀成寫供詞。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寫供詞,然而當他寫到第十天的時候,曾國藩卻突然下令,迅速將李秀成處死。
  • 曾國藩將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處決,只是因為李秀成要投降嗎?
    1864年,太平天國的軍隊節節敗退,南京已經被曾國藩的湘軍圍的是水洩不通,洪秀全在圍城中逝去,他的兒子洪天貴福繼承王位,不久城破,太平天國最後一位新崛起的優秀將領李秀成,為了保護洪天貴福突圍,將快馬交予幼天王騎用,但是被湘軍衝散,幼天王也失蹤了,李秀成也被曾國藩擒獲,李秀成被附後偽裝屈服
  • 洪秀全為何不信任李秀成?曾國藩一句話讓他痛哭,甘願寫5萬供詞
    有人指出,太平軍的生死戰,是因為李秀成勾結了曾國荃,導致20萬太平軍幾乎全軍覆沒。看洪秀全如此逼迫李秀成,李秀成不反都對不起自己了!那麼,真實的李秀成究竟有沒有背叛太平天國?1853年,洪秀全定都南京,楊秀清提拔李為右四軍帥。1855年,清軍圍困天京的咽喉之地鎮江,李秀成隨燕王秦日綱前去救援,途中遭遇突襲,李秀成巧出奇兵,率3000人趁突圍重創清軍,成功解救鎮江。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內訌,楊秀清全家被誅,韋昌輝、石達開也接連被殺。
  • 太平天國楊秀清真的把洪秀全架空了嗎?天京事變已經說明了一切
    這一點從太平天國後期李秀成和李世賢帶大軍佔領蘇南和浙江來看,1856年太平軍是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的。但是一切隨著天京事變的爆發,天國形勢急轉直下,由戰略進攻轉為被動的防禦。天京事變作為太平天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追根溯源完全是洪秀全在操控時態的發展,洪秀全雖然治國和軍事才能令人堪憂,但是他從小熟讀儒學經典,對於歷代帝王的權謀之術也略知一二。天京事變的發展過程,已經完全證明洪秀全學到了帝王權謀之術,並且運用自如,天京事變的結果讓洪秀全成了最後的贏家,如果僅僅從個人的角度來講。
  • 李秀成進北攻南:毫無意義的戰鬥,拉開太平天國滅亡序幕
    從1851年金田起義開始,太平天國運動事業如火如荼,進行到了中期,湘軍直逼太平天國領導人物天王洪秀全所在的「都城」天京,天京告急。洪秀全急忙下令調動正向松江、上海進攻的忠王李秀成火速回師以救天京位居。李秀成,初名李以文,漢族,出生於廣西梧州,太平天國運動後期主要將領之一,代中國軍事家、政治家。
  • 李秀成暢談2700位王爺:除了2人,其餘都做不了大事
    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被俘虜,囚禁在兩江總督府。應曾國藩之請,李秀成寫下數萬言《自述書》,講述自己參加革命之具體經過,談論太平天國事業之成敗得失,還對2700多位諸侯王進行點評,是研究太平天國史的珍貴資料。冊封2700位王爺,且還是世襲罔替(鐵帽子王),也不知道洪秀全是怎麼想。
  • 太平天國文書 「李秀成鈞諭李昭壽」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漢族,生於廣西梧州市,是太平天國後期著名將領,近代中國軍事家、政治家。他在參加太平軍後,因作戰機智勇敢,很快從一名士兵晉升為青年將領。天京事變後,李秀成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力撐危局,取得了一系列軍事上的勝利,建立了蘇福、天浙省。同時抗擊英法侵略者,擊斃常勝軍指揮者華爾、法國海軍提督勃魯德,中興太平天國。因其功勳卓著,故被洪秀全封為忠王,稱「萬古忠義」。李昭壽,河南固始人,初為盜,受清道員何桂珍招撫,後來殺死何桂珍投降太平天國,隸李秀成部下。太平天國戊午八年(1858年)九月叛太平天國。
  • 「忠王」李秀成的忠與不忠
    李秀成表示供詞經曾國藩刪改毀滅,現存3萬餘字,絕大部分為敘述天國始末,本人戰績,總結天國失敗教訓。這部分以秀成個人見聞和經歷寫下的太平天國革命的興衰史,基本可信,是十分寶貴的資料。但其中不少恭維頌揚清廷之詞和表示願將部下「收全投降以酬高厚」的話。李秀成(1823-1864),廣西藤縣人,僱農出身。1849年全家入拜上帝會,1851年8月,太平軍過藤縣境,舉家入伍。
  • 太平天國——李秀成冒死直諫
    李秀成冒死直諫1856年9月,太平天國內部出現了空前的危機:韋昌輝發動叛亂,殺死楊秀清及其部下兩萬多人。翼王石達開因與天王洪秀全意見不合,一氣之下,也率領部隊離開了天京。天王洪秀全不知醒悟,還是一意孤行,重用同姓安王洪仁達、福王洪仁發。滿朝大臣對洪氏兄弟十分不滿,紛紛向李秀成反映。
  • 歷史再現:曾國藩後代拋出重磅史料,揭秘太平天國李秀成被俘真相
    在《李秀成親供》裡那一頁頁泛黃的稿件,都記錄了什麼為世人震驚的歷史故事呢?01 《親供》的來由李秀成,歷史上太平天國的起義軍頭領之一,後來因為變節投降,其信譽形象大為削減,被眾人槽為"忠王不忠"。1864年,中央朝廷派曾國藩帶領他創辦的湘軍向太平天國進軍,而後由於太平天國內外部的種種原因,軍力不斷減弱,而湘軍勢頭勇猛,最後將其逼迫到了天京一隅。李秀成被逼至絕境,最後帶領幼天王洪天貴福殺出重圍保其逃脫,自己卻被鄉民認出綁送湘軍帳內。
  • 「太平時,王殺王」,東王楊秀清,為何被天王洪秀全給殺了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述》中對楊秀清評價說:「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洪秀全是個科舉失敗者,文化水平也不怎麼樣,走火入魔搞了個拜上帝會,洪秀全讀書不行傳教也不行,基本上是馮雲山的功勞。《李秀成自述》裡說:「南王馮雲山在家讀書,其人才幹明白,前六人之中,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 太平天國派兵北伐,誰才是軍隊統帥?李秀成造成的誤會實在太深
    【太平天國系列506,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之後,清軍各地兵力開始往天京四周集合,為了能夠立馬緩解天京的軍事壓力,牽扯清軍北下的勢頭,同時實現北上消滅清王朝的宏大願望,洪秀全、楊秀清等太平天國決策層做出了一個決定:派出精銳部隊進行北伐
  • 李秀成到底在供詞中說了什麼,致使曾國藩火速將其處決?
    對太平天國的諸多將領,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在往來書信中,多以「狡悍之賊」稱呼,唯獨李秀成,他們都稱其為「大將」。梁啓超尤其尊崇李秀成,直言李秀成的氣度風採不讓李鴻章,其軍事、外交、政治方面的才能,在太平天國諸將中是少見的。然而李秀成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寫的供書,卻讓人們對他的人格產生了很大的爭議。
  • 太平天國運動的先驅者:洪秀全,是怎樣走上自己的傳教之路的?
    而我們今天說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是典型的農民戰爭的代表,並且意義深遠,它的領導者洪秀全還是晚清的一名秀才,應該算是當時社會的知識分子,社會地位也應該不低,那他是怎樣一步步走上自己的反抗之路,最終成就了近代歷史的一段傳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