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我的祖國》詞作者喬羽:這條大河是中國人共同的記憶

2020-12-26 澎湃新聞

歌曲《我的祖國》詞作者喬羽:這條大河是中國人共同的記憶

2020-10-24 1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2018年,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辦一年一度的「漫步經典」系列音樂會,開幕演出中來自英國的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帶來了多部經典作品,演出最後,樂團奏響了熟悉的樂曲——「一條大河波浪寬……」雄勁的前奏過後,優美的旋律從舞臺溢出,觀眾席間無論男女老少都無法抑制、不假思索地隨之哼唱,臺上的音樂家帶著感動的表情演奏完了整首樂曲……

一首能夠流傳的歌往往展示著一個時代的風貌,留存著一段動人的歷史。《我的祖國》因電影《上甘嶺》而誕生,但歌中所表達的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的真摯情感,使之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的記憶。

值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文旅中國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我的祖國》詞作者喬羽,聽他為我們講述《我的祖國》和他的故事。

喬羽近照

「希望電影沒人看了,歌還有人唱」

電影《上甘嶺》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取材於真實的上甘嶺戰役,這場戰役敵我雙方動用了10萬餘兵力,鏖戰43天,激烈程度在戰爭史上實為罕見,這場戰役也徹底改變了朝鮮戰場的形勢。

電影《上甘嶺》海報

「為電影《上甘嶺》插曲寫詞時,我才29歲。接到任務時,我正在贛東南、閩西一帶原中央蘇區體驗生活、搜集素材。」喬羽回憶,「為了拍好《上甘嶺》,製作團隊費了很大的心力。我問導演沙蒙希望這首歌是什麼樣的,他的回答很痛快:希望將來這部片子沒人看了,這首歌還有人唱。」

為了給《上甘嶺》寫歌詞,喬羽輾轉來到長春,一遍又一遍地看《上甘嶺》的樣片。雖然沒有去過朝鮮,喬羽卻對志願軍戰士有著深入的了解。「抗美援朝打的是坑道戰,戰士們憋在坑道裡長達一兩個月,基本不能活動,前線衛生條件差,但再難熬也不能上來,因為制空權在敵人手中。」喬羽說。

「上世紀50年代是到現在我還一直嚮往的年代。剛剛獲得解放的國家,經歷了那麼多戰爭,闖出了一片新天地,大家都很高興,希望自己的祖國、生活能夠好一點。想法雖然單純,但在那個時候的中國,確實隨時隨處能感受到勃勃生機,你會覺得天是那麼藍、地是那麼肥沃,心裡只覺得揚眉吐氣、喜氣洋洋。我想,上甘嶺的戰士應該也是懷著同樣的心情走上戰場的。」喬羽說。

喬羽構想的是一首抒情歌曲。在他看來,影片已經講述了戰鬥,歌曲如果還是這個風格,沒有反差、對比,效果不會太好。「早年辦報,經常深入採訪傷病員,我明白戰爭一定是殘酷的,但我想寫一首不殘酷的歌,我希望這首歌能夠表現出戰士們在身處殘酷的戰爭、面對強大的敵人時,所表現出的鎮定、樂觀和從容,也希望美好的東西能夠讓大家對未來更有信心。」喬羽說。

然而,動筆寫起來,喬羽卻深感自己給自己出了個難題。「我想走另外的作詞路子,但是又沒有思路,一晃過去了10天還是沒寫出個樣子來,心裡別提有多著急了。」喬羽說。

有一天,喬羽因為寫不出詞便去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籃球場轉悠,那天下著大雨,雨點打在臉上,讓喬羽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去中央蘇區江西搜集素材時,經過長江要乘坐輪渡過江,兩個小時才能到對岸。那段時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山東濟寧人,家離黃河很近,黃河給我的印象是『泥糊塗場』,但長江卻完全不一樣,水很清、帆很白,而且在那之前我從未見過南方的水稻,第一次看到那漫天遍野、綠油油的稻田,讓我非常震撼。」喬羽說。

「萬裡長江」還是「一條大河」

有了創作靈感,《我的祖國》的歌詞一氣呵成,喬羽最先寫下的句子就是「一條大河波浪寬」。

詞寫好後,喬羽立刻拿給沙蒙。「沙蒙人很好,那時候,他幾乎每天都要到我屋裡來一趟,來了又不催我,我知道他著急,但他看我不吭聲,也沒有要給他看詞,就又走了。」喬羽笑著說道。沙蒙拿到詞後,一聲不吭地坐了半個多小時,盯著稿子看,這讓喬羽很忐忑。過了一會兒,沙蒙拍了下大腿,說:「就是它了!」

然而,到了第二天,沙蒙又拿著稿子來找喬羽。「他只問了我一個問題,就是稿子裡的『一條大河』是不是長江?我回答說是,這就是我對長江的印象。他當即反問,既然是長江,為什麼不用『萬裡長江波浪寬』或者『長江萬裡波浪寬』,顯得更大氣、更有氣勢。」喬羽回憶,「我也很慎重地考慮,好久沒吭聲。最後我說,長江雖長,但在全國範圍內,沒有見過長江的人很多,如果寫萬裡長江,那麼不在長江邊上甚至沒見過長江的人會從心理上產生距離,失去親切感。而且從對祖國的感受來說,無論你來自哪裡,家的附近總會有一條河,寄託著你的喜怒哀樂。只要想起家,就會想起那條河。沙蒙思考了一會兒,又拍了下大腿,還是那句話:『就是它了。』」

歌曲《我的祖國》曲譜

「為了挑選歌手,沙蒙找來了二三十位會民族唱法的演唱者,後來我推薦了郭蘭英,郭蘭英唱過後在場的人都拍手叫好。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好音後,第二天,電臺便向全國播放了這首歌,那時候《上甘嶺》還沒有公映。」喬羽說。

《我的祖國》就這樣從1956年被國人傳唱至今,國家的樣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代的潮流不斷更迭,而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仍然在這一條大河流淌的旋律中回憶著與祖國母親的溫情、感受著同為中華兒女的自豪,以至於每一次哼唱都會眼角帶淚、嘴角帶笑。

2020年10月24日《中國文化報》推出

「紀念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特刊,

第5版刊發特別報導

《這條大河是時代,也是歷史,更是中國人共同的記憶》

↓↓↓↓↓↓

記者:

宋佳烜

責編:

李揚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歌曲《我的祖國》詞作者喬羽:這條大河是時代,也是歷史,更是中國人...
    《我的祖國》因電影《上甘嶺》而誕生,但歌中所表達的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的真摯情感,使之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的記憶。值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文旅中國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我的祖國》詞作者喬羽,聽他為我們講述《我的祖國》和他的故事。
  • 《我的祖國》的情感來源: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條大河」
    《我的祖國》的情感來源: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條大河」金羊網  作者:宋昀瀟  2020-08-31 電影《上甘嶺》裡一曲《我的祖國》
  • 《我的祖國》永遠讓人熱淚盈眶,來聽聽這首歌創作背後的故事
    《我的祖國》的詞作者喬羽2019年元宵晚會上,90歲高齡的歌唱家郭蘭英再次唱響《我的祖國》近日,新華社聯合知乎發起「你好中國·問答70年」活動,首席提問官胡歌發出第一個提問,邀請知友們參與討論:「新中國成立70年來,有沒有一首歌,讓你聽了就熱淚盈眶?」眾多網友不約而同選擇了一首歌——《我的祖國》。人的一生中會有很多難忘的記憶,封存在內心深處。
  • 無論你身在何處,聽到這首歌就會想起「我的祖國」
    戰爭的殘酷讓戰士們更加思念祖國親人,王清珍唱起了《翻身道情》《南泥灣》等革命歌曲。電影《上甘嶺》的導演沙蒙正是從她的真實故事中受到啟發,把她的形象搬上了熒幕,拍成電影《上甘嶺》中的經典鏡頭。劉玉茹飾衛生員王蘭。說到電影《上甘嶺》,就不能不提影片插曲《我的祖國》,由於歌詞第一句是「一條大河」,許多人就管這首歌叫《一條大河》。
  • 喬羽:我和《我的祖國》
    覺得有點俗,遂又想到「羽」字,便有一種輕盈飄飛之感浸潤心頭。我當即告訴那位地下黨員:「我以後就叫喬羽了!」這一叫就是70多年。北方大學設在太行山根據地邢臺縣城近郊。我們坐著馬車上了太行山,過黃河時正趕上河水斷流,馬車在沙土地上艱難地行進,把馬累得大汗淋漓,咴咴直叫,我們就從車上下來跟著馬車走。路上走了六天才到。我被編入北方大學藝術學院文學系的高級班。太行山是我的課堂。
  • 龍應臺回應《我的祖國》被刷屏,網友評論亮了!
    他們用彈(xin)幕(sheng)詮釋了大河是祖國的大河,稻花是飄香祖國大河兩岸的稻花。近幾天,一篇龍應臺港大演講全場合唱《我的祖國》的文章傳遍朋友圈(詳情點→龍應臺港大演講問啟蒙歌,全場高唱《我的祖國》),龍應臺憋不住,出來給自己圓場了!.
  • 致良知四合院:想起「祖國」,哪首歌曲會讓你潸然淚下?
    「我雖然是個普通職工,經常抱怨收入和工作量的不平衡,但我熱愛祖國,在外敵面前國家重於個人。每每聽到這些歌曲,我內心都非常激動,感謝那些英雄給我們帶來了和平。」「無論你出生在何時何地,家門口幾乎都會有一條河,即使是一條很小的河流,在幼小者的心目中也是一條大河,無論將來你到了哪裡,想起它來一切都如在眼前。」
  • 喬羽情系賈家莊
    一天,蘇裡特意停下手裡的活兒,約上喬羽外出散心,調劑情緒,減減壓,於是他們來到了杏花村汾酒廠。聽說這兩位大名人來了,汾酒廠的主人自然熱情款待,從汾酒兩千多年的歷史一直介紹到現在,還帶領他們參觀了汾酒釀造工藝的全部流程。身量不高的喬羽依然少不得山東漢子的爽直,對美酒佳釀情有所鍾,文人圈裡素有「半斤量、出興致」的美譽。汾酒廠的主人特意把窖藏的陳年佳釀搬上餐桌,酒香四溢,沁脾潤懷。
  • 《我的祖國》:一首與戰爭無關的戰爭歌曲,讓無數人熱淚盈眶
    所有的回答中,點讚量最高的就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我的祖國》,1956年這首歌問世之後就傳唱遍中國的大江南北,成為觸動每個中國人的愛國歌曲。而作為這部電影的插曲,《我的祖國》中沒有寫關於戰爭的隻言片語,有的只是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之情: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 唱遍祖國大江南北歌曲《我和我的祖國》,你知道作者是誰嗎
    《我和我的祖國》, 這首唱遍祖國大江南北幾十年的優秀歌曲,相信大家都會唱。這是一首先有曲後有詞的歌曲,作曲秦詠誠,作詞張藜。我在人物百科中找到這樣一段描述:1985年,作曲家秦詠誠把譜子給了詞作家張藜之後,張藜在家裡不知彈奏了多少遍,可總是一個字也寫不出來。他索性把它放一放。沒多久,在張家界有一個詞作者的聚會,他應邀參加了。一天晚上睡覺前,他把歌譜拿出來看了幾遍,可仍然一個字也沒寫出來,伴著失望,他睡下了。
  • 《冬奧有我》詞作者:希望通過歌曲號召更多人加入志願服務
    當冬奧文化推廣使者成龍先生公布《冬奧有我》成為第一屆冬奧優秀歌曲之一時,這首歌曲的詞作者錢郅禎正坐在電視機旁觀看節目,他的心底湧起澎湃,眼眶有些溼潤,雙手緊緊攥在了一起。這一刻,他心中的感慨伴著一股向上的力量升騰不息,回憶如潮水般湧來,對未來的憧憬也在腦中不斷盤旋。
  • 每當唱起《我的祖國》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就會勾起國人家國情懷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也許你不曾看過這部電影,但一定會哼唱這首歌。六十多年來,電影《上甘嶺》裡的插曲曾在不同的時刻被唱響,寓意也隨之不斷延伸。歌曲表達的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已成為一代代人相傳的記憶。《上甘嶺》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上映的電影,也是建國以來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電影,曾引發全國轟動。
  • 《我的祖國》廣為傳唱,值得臺灣人了解
    臺灣藝人歐陽娜娜登上央視「十一」晚會開唱《我的祖國》,民進黨當局曾揚言開罰,不過最後一刻收手,稱「不會用公權力對待立場不同之人」,僅表達對此事「高度遺憾」、「密切關注」云云。 民進黨當局為何大轉彎,可以列出很多原因。
  • 快評:《我的祖國》廣為傳唱 值得臺灣人了解
    歐陽娜娜登上大陸國慶晚會開唱《我的祖國》,臺灣當局曾揚言開罰,不過最後一刻收手,稱「不會用公權力對待立場不同之人」,僅表達對此事「高度遺憾」、「密切關注」云云。 臺灣當局為何大轉彎,可以列出很多原因。只能說,臺灣藝人到大陸發展、參加兩岸影視交流活動是一種趨勢、潮流,阻撓不了。
  • 《我和我的祖國》:見證了祖國的經典瞬間,喚醒中國人的共同回憶
    《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陳凱歌擔任總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由黃渤、張譯、吳京、杜江丶葛優丶劉昊然、陳飛宇、宋佳領銜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是由華夏電影、博納影業、阿里巴巴影業連袂推出的,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
  • 歌曲《祖國不會忘記》創作始末
    今年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如果要評選出一首中國航天題材的優秀作品,我覺得這首《祖國不會忘記》毫無疑問當有一席之地。這首歌創作於上世紀90年代,由張月潭作詞、曹進譜曲,以其磅礴大氣而又不失樸實真摯的風格,激勵了眾多有志青年投身航天、建功航天,也被越來越多為祖國默默奉獻的人們所傳唱。這首經典歌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 華東師範大學「我的祖國」專場音樂會 紀念這特殊的一年-中新社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朱民、黨委常務副書記王宏舟,副校長孫真榮、李志斌、戴立益,部分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欣賞了這場高水平音樂會。   是音樂會 也是美育課堂  音樂會以「我的祖國」為主題,精心排演了十五首紅色經典作品及當代創作作品佳作。通過獨唱、重唱、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以豐富的藝術語言呈現了一場高水平的音樂會。
  • 北京人的最美公園,中國人的「共同記憶」,世界的中國地標!
    如果說,北京最美的城市公園是「北海公園」,可能深愛大北京的人都會贊同;如果說那首《讓我們蕩起雙槳》的經典歌曲是大多數中國人的「共同記憶」,應該也被普遍認可;那麼中國的「皇家文化」和「古典園林」無疑也是世界遊客遠赴中國旅遊時的一項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