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拒絕轉載
上一節說到陳啟禮大學畢業後,利用黑道手段辦雜誌,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他積極發展幫會勢力,制定了一系列幫規,
竹聯幫在「自由之家」召開幫務會議時,只有會員四百多人,陳啟禮復出數年,很快膨脹至上萬人,勢力伸至東南亞、沙烏地阿拉伯、日本、美國以及香港地區,成為臺灣的一個公開的「地下王國」。陳啟禮就是這個王國的「國王」。
陳啟禮在綠島服刑期間,幫裡主要人物陳大偉、周榕等人曾先後擔任過總舵主。但陳、周二人缺少頭領魅力和現代化頭腦,結果搞得竹聯幫內部分裂,難以統一,無法形成對社會具有威懾力的幫派勢力,屢屢做出不利於「組織」發展的事。特別是轟動一時的臺北「杏花閣血案」,造成警方對竹聯幫的大肆追捕,致使竹聯幫許多骨幹逃的逃,關的關,元氣大挫。繼而「天廚餐廳血案」和「法庭大廈血案」發生,竹聯幫更是聲名狼藉,成為眾矢之的。
陳啟禮復出後。立即對竹聯幫進行整頓,訂立嚴厲幫規,成立「突擊隊」,使竹聯幫成為一個組織嚴密的幫派。
陳啟禮首先重組堂口,大批吸收社會下層的不良少年,特別是從中南部到北部謀職「闖天下」的青少年。到一九八四年二三月間,竹聯幫已發展到二十多個堂口,每堂口設有堂主、護法等職:室口與堂口之間有事開會時,由陳啟禮作為主持人,他在自己經營的俱樂部、餐廳、酒廊、理髮廳商談幫務大事,解決各項難題,舉行入幫僅式,處罰違法叛幫兄弟,各堂均有固定經濟來源,遇有經濟困難,總堂口亦撥款予以支持。
陳啟禮還專門主持了「天」、「尊」兩堂的開堂儀式,將幫中元老級人物安置在這兩個堂口,以示和其他堂口地位不同。
陳啟禮重建幫門的消息在黑道不脛而走,不少黑道人物紛紛投靠竹聯幫門下。像三重天台幫、三環西門堂幫,還有中壢、新竹一帶小幫派陸續拜在竹聯旗下。竹聯幫原先基本上是外省籍幫派,後將勢力深入各鄉鎮,並向中南部發展,許多根本不會說國語的地方角頭,也都被吸收進來。這一發展路線正是陳啟禮按照當局「化解其他勢力,壯大自己力量,控制底層社會」的方針而實施的。對其他幫派頭領,陳啟禮以禮相待,儘可能化幹戈為玉帛,甚至不惜和有舊仇的四海幫和解以求共存共榮。如他經營的《美華報導》,社務委員就有四海幫老大蔡冠倫、萬華幫關鎮豐、獅管巷幫老大陳俊傑等人,其中不少人是他過去的對頭。黑道上的「朋友」對陳啟禮深不可測的城府,及關於掌握情勢的手腕又敬又畏,遇有大的糾紛都請「旱鴨子」出面擺平,主持公道。
在陳啟禮「現代化」路線指導下,臺北市的地下酒家,陪酒酒廊幾乎被竹聯幫全部控制,同時一些擁有明星的歌廳,酒吧也要月月向竹聯幫進貢。竹聯幫辦的幾家期貨公司,尤其是專搞地下黃金期貨買賣的公司財源滾滾,生意興隆,為竹聯幫組織提供了雄厚的資產,為陳啟禮立足黑白兩道創造了條件。為了使他的地下王國更加發達穩固,陳啟禮又到海外頻繁活動,建立海外分堂組織。一九八四年三月二十九日,竹聯幫在香港正式成立分支;在陳啟禮授意下,香港的竹聯幫組成了「竹聯足球隊」,以「竹聯體育會」的名義正式立案,還印製了徽章到處散發,並公開回臺灣比賽,藉機接受總堂的指示,在美國,陳啟禮以發展《美華報導》周刊發行業務為名,進一步強化在休斯敦、洛杉磯、舊金山等迪的竹聯幫組織。
陳啟禮深諳現代黑社會組織必須有「合法」外衣掩護非法活動的奧妙,把臺灣許多退役軍人、情治人員聘請安插到竹聯幫控制的企事業機構中,與官方及大企業財團建立起共存共榮、相互利用的關係。一九八三年,《華美報導》雜誌開業時,當時的警備總部副司令劉XX,臺北市警察局長顏Xx等前往祝賀,與陳啟禮碰杯祝酒,十分熱乎。陳啟禮曾得意忘形地說:「竹聯幫旗下的『名商俱樂部』是警總的大本營!」這個俱樂部就是陳啟禮與原在香港從事情報工作,後從臺灣警總保安處上校組長一職退休下來的朱國良共同經營的。竹聯幫第一堂口「忠堂」光是退伍軍人就有十來個,其中不少人是國民黨員。臺灣官方也從明地方面試圖將竹聯幫的活動合法化,把它納入其軌道。有國民黨「花瓶」之稱的青年黨曾和陳啟禮交涉,並任命他為青年黨少壯派主席。陳啟禮甚為得意,將委任狀高高掛在辦公室的牆上,並通令竹聯兄弟,凡是尚未加入任何黨籍者,一律加入青年黨。
竹聯幫經過這一番整頓和國民黨的暗中支持,已成為一個組織龐大,財力雄厚,在島內外頗有影響的幫會。在江湖各幫派中,大有一統天下之勢。
一九八四年七月,臺灣就全面展開了「不良幫派自首登記」,為取締日益龐大的黑社會組織,制止日趨嚴重的暴力犯罪活動預做先聲。許多有頭臉、有門路的幫派人物,或以「旅遊觀光」為名,或以「求學深造」為藉口,紛紛出國避風。一些重案在身的要犯,更是不惜幹金買通渠道,偷渡出逃,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日,劉煥榮和竹聯幫天堂堂主王國慶等人,在陳啟禮的安排下由專事安排偷渡的女子「卓大姐」帶領,持立法院的公務通行證,直過通關臺,順利登機,第二次逃亡菲律賓。十天之後,臺灣展開了大規模的「掃黑」行動。(欲知陳啟禮能否躲過此次劫難,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