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的最初真正的無線耳塞SoundSport Free聽起來很棒,但由於公司從未完全解決的連接問題和音頻/視頻同步問題而被挫敗。他們還缺乏主動降噪功能,這是Bose打造其整個品牌的功能。
這讓Apple,Sony和其他公司可以通過AirPods Pro和WF-1000XM3耳塞等產品來搶佔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Bose厭倦了讓位給競爭對手的做法,並隨QuietComfort耳塞一同退貨。憑藉其完全重做的設計,QuietComfort耳塞擺脫了SoundSport Free芽帶來的煩惱。他們聽起來仍然很棒-現在,他們有了ANC。Bose花費了一段時間才能到達這裡,但是QuietComfort耳塞可提供最佳的噪音消除效果,可以立即在真正的無線耳塞中獲得該效果。
對BOSE QUIETCOMFORT耳塞評測:
優點:
真正的無線耳塞中最好的噪音消除;出色的音質;舒適,合身;缺點:
大號耳機殼;沒辦法帶著耳塞回到最後的軌道;一次只能與一臺設備配對;對比價格,QuietComfort耳塞的價格 比AirPods Pro貴,與Sennheiser的Momentum True Wireless 2相比之後,也是相差甚遠。儘管Bose避免了耳塞本身的固有缺陷,但仍然存在一些小問題,例如笨拙的耳機外殼以及缺乏太多自定義功能的有限機載控制項。
QuietComfort耳塞每隻重8.5克,重量與索尼的1000XM3耳塞差不多,對比AirPods Pro5.4克,並不具備優勢。Bose的耳塞在各個維度上都比AirPods Pro更大,並且從耳朵伸出的距離更大-儘管程度不如SoundSport Free的舒適性。
Apple的AirPodsPro比QuietComfort耳塞更小,更輕,但它們的噪音消除效果卻不如它。
但是,即使它們不是最謹慎或最纖巧的產品,由於Bose的StayHear Max耳塞,其QuietComfort耳塞仍然讓我的耳朵感覺非常好,該耳塞具有集成的,靈活的矽樹脂翼片,可塞入耳ridge以增加耳垂。穩定性。中型和大型耳塞都對我有用,並形成了緊密的密封,但是我發現,將兩者混合可以帶來最佳的延長舒適感。(製造商建議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一旦安裝到位,QuietComfort耳塞就再也不用走了,我想帶他們跑步或進行激烈的健身房鍛鍊。它們的防水和防汗等級為IPX4,因此汗水和偶爾的水濺應該沒問題,但要避免暴雨。值得一提的是遮擋效果。由於Bose並沒有採用像AirPods Pro或Pixel Buds這樣具有自然氣流的通風設計,因此如果你使用QuietComfort耳塞將其密封得非常緊密,則內部聲音聽起來可能比正常聲音大,並且在安靜的環境中,你可以聽到自己的呼吸。
剛開始使用它們時,我注意到了這一點,但後來卻消失了–是因為契合度略有變化,讓我已經習慣了。我個人感覺,有些耳機愛好者或許會比我更敏感。
Bose的外殼比其他許多真正的無線耳塞的充電外殼要厚得多。
QuietComfort耳塞的充電盒很多。它遠不及AirPods Pro保護套,三星的Galaxy Buds Plus或Google的Pixel Buds保護套那麼緊湊。(前面提到的Sennheisers在這裡也贏了。)這主要是由於Bose耳塞的尺寸較大,但是無論您將它們放在哪一個褲子口袋中,它仍然會造成尷尬的隆起。對我來說,因為我總是將一個背包放進去,但是它的厚度是AirPods外殼厚度的兩倍,可能適合某些耳機特別愛好的人。
打開耳機盒子比平常更多了一個步驟,因為Bose插入了一個閉鎖,必須通過按下前面的按鈕來釋放它。這將承受比預期更大的繁瑣操作,並且有時可能會令人煩惱。
從好的方面來說,如果放下外殼,不必擔心昂貴的耳塞在地板上打滑。外殼的正面有五個LED指示電池電量;Bose估計耳塞本身最多可以連續聆聽6個小時,外加兩個額外的費用。這些數字在整個課程中都非常出色。該保護套支持無線充電,並具有USB-C埠(如果希望插入以實現更快的充值)。(充電15分鐘可為您提供兩個小時的播放時間。)
BOSE重獲降噪錶冠
QuietComfort耳塞的音頻質量和降噪功能輕鬆克服了笨拙情況帶來的麻煩。(Bose)在競爭對手方面遙遙領先,並且已接近全尺寸耳機的降噪效果。Bose可以讓您在10種噪聲消除級別之間進行選擇,而不是像AirPods Pro這樣簡單的開/關切換。這些耳塞在10歲時完成了周圍的世界的驚人降噪工作,相比Apple,Sony和其他競爭對手更好。街道的噪音漸漸消失,空調的持續嗡嗡聲或風扇的嗡嗡聲幾乎消失了。我目前乘飛機旅行不多,但可以肯定,與其他耳塞相比,這些產品在抑制機艙噪音方面會做得更好。
耳塞具有集成的矽樹脂鰭片,可增加穩定性。
降低到零將使耳塞進入完全透明/環境模式。(Bose)設法使蘋果公司變得幾乎就像您根本沒有戴耳機一樣。QuietComfort耳塞上的透明模式聽起來非常自然,將吸引那些想要在戶外時更好地感知周圍環境的人們。當取出任一個耳塞時,另一隻耳朵的耳塞會自動變為完全透明-因為Bose認為你可能正在嘗試聽到一些聲音。(取出耳塞後,音樂也會自動暫停。)
可以雙擊左耳塞以在三個「最喜歡的」噪聲消除級別之間切換。默認值為10、5和零。我認為沒有必要進行任何切換,但是你可以在Bose Music應用程式中將它們設置為所需的任何設置。Bose還可以讓你為長時間按下左芽選擇自己喜歡的動作:它可以宣布電池狀態或跳至下一首歌曲。不幸的是,這就是控制項自定義結束的地方。
Bose耳機控制方法:
雙擊右耳塞以播放或暫停音頻/接聽電話;觸摸並按住右耳塞以激活Siri或拒絕通話;雙擊左耳塞以在降噪預設之間切換;長按左耳塞以檢查電池電量或跳至下一首歌曲;向上或向下滑動右耳塞以增加或降低音量;Bose在最初出廠的QuietComfort耳塞推出幾個月後就推出了板載音量控制,必須先在Bose Music應用中啟用它們,然後才能使用它們-否則將不會發生。滑動來調節響度沒有任何問題,因此這是一個不錯的補充。但是,仍然沒有辦法使用耳塞控制返回到最後一首歌。
QuietComfort耳塞不會像Bose之前的SoundSportFree那樣伸出您的耳朵。
在測試QuietComfort耳塞時,耳機和手機之間的連接穩定性幾乎沒有問題。也許這是升級到藍牙5.1或其他內部更改的結果,但是無論哪種方式,它都是對SoundSport Free的重大改進,SoundSport Free經常遇到音頻丟失的情況。我發現這次不必擔心,在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上觀看電影或者小視頻的時候,我也沒有注意到任何音頻/視頻同步不匹配。
Bose已成功解決了其原始的真正無線耳塞的主要缺陷。
音質仍然是一流的。Bose不太願意雕刻音頻。該公司的Active EQ以較低的音量增強低頻和高頻,因此即使您不搖動音樂,音樂也仍然充滿動感。QuietComfort耳塞非常重低音,可為嘻哈和EDM音軌增添一絲魅力。但是強大的低端也可以很好地轉化為其他類型。在我看來,它們比競爭對手具有更廣闊,更豐富的音場(也許是Sennheiser除外)。
包裝盒中提供了三種尺寸的耳塞。
一系列麥克風可幫助QuietComfort耳塞消除噪音。
不論你聽哪種類型的音樂,高音都不會因刺耳或刺耳的聲音而細化。不幸的是,Bose的應用程式無法為不喜歡默認聲音籤名的人們提供任何調節EQ的方法。自定義均衡器是耳掛式降噪耳機700的一個選件,因此,在這些高級耳塞上看不到它,真是令人感到無法接受。
QuietComfort Buds還可以很好地處理語音呼叫。它們具有「自我聲音」功能,可讓你調整通話中可以聽到自己聲音的程度,以免講話時聲音過大,並且可以很好地拾音並減少背景噪音,因此別人可以清楚地聽到你的聲音。僅右耳塞可單獨用於通話和音頻。
電池盒可為電池續航提供兩次額外的電量(12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Bose在這些耳塞中沒有包括多點功能,因此它們一次只能與一臺設備配對。對於耳塞來說,同時配對仍然是罕見的,對於Jabra來說卻是獨一無二的優勢,但是當您考慮到Apple的AirPods Pro現在可以自動,立即在Apple設備之間切換時,QuietComfort耳塞無疑會帶來可用性方面的損失。
多點功能是Bose耳機上的一項長期功能,但是由於任何原因,該公司的工程師都無法使其在此處正常工作。
總結,Bose的QuietComfort高價格對比目前無線藍牙耳機市場的幾個仍然有爭議。耳塞在較大的一側,並且它們的外殼,缺乏多點。但是,還有很多好處:Bose在消除噪音方面超越了所有人(再次確立了自己的領導者的地位),並提出了性能可靠的出色耳塞。
如果你還沒有隨身攜帶一副AirPods Pro或Sony 1000XM3,Bose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對此,你怎麼看?
歡迎評論區留言!
本文由小龍蝦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