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跨境貨車司機從深圳灣口岸入境須經過
「i深圳」信息登記、海關提交健康申明表、醫院系統信息輸入、核酸檢測、邊檢信息覆核、海關入境檢查六個步驟。已接受過核酸檢測,且檢測結果在有效期內的司機,可按常規流程依次通過邊檢、海關即可。
▲深圳海關設置專門通道控制人流量,做好核查健康申明卡、體溫篩查、流行病學調查、採樣等各環節的緊密銜接。深圳特區報記者 齊潔爽 攝
核酸檢測:確保「零事故」「零感染」「零錯誤」「零等待」保證貨車司機安全入境,核酸檢測工作是非常重要一環。深圳新聞網記者從深圳市衛健委獲得的數據顯示,自3月27日深圳啟動對深港貨車司機核酸檢測採樣工作以來,截至4月15日,共採集核酸34722次,其中皇崗口岸16288次、深圳灣口岸9537次、文錦渡口岸5900次、沙頭角口岸2796次、福田口岸201次。深圳灣口岸的核酸檢測工作,自4月10日開始,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負責接管。該院模擬通訊系統保障、運輸和後勤保障、檢測和服務保障流程,最終將信息登記、掛號、繳費、標本採集等全流程「複製」到深圳灣口岸,為跨境貨車司機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據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介紹,他們從信息採集錄入、核酸採樣到樣本運輸等環節,始終堅持「安全、質量、效率」三原則,保證樣本採集過程「零事故」、醫護人員和貨車司機「零感染」、樣本檢測結果「零錯誤」、貨車司機檢測「零等待」,用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保證貨車司機感受到最便捷的服務。對跨境貨車司機而言,有些操作層面的問題亟需解決。部分香港司機使用非智慧型手機,無法登錄「i深圳」填報信息,還存在手機行動網路無法使用、對簡體字不熟悉等問題。港大深圳醫院為解決此類問題,專邀IT工程師建WIFI系統,並由工作人員指導司機在「i深圳」填報資料,確保信息準確無誤。另外,戶外作業環境對工作人員和司機都是很大挑戰,目前核酸檢測點也不是最理想的醫療工作場所。港大深圳醫院目前正在和深圳市口岸辦協商,搭建臨時工作間、添加醫療設備,讓檢測環境更專業舒適,同時準備急救藥品和設備,以防出現突發狀況。
據盧寵茂介紹,從4月10日到16日,深圳灣口岸核酸檢測數量最高為721人/天,平時最少也有400人/天。僅一周時間,深圳灣口岸已對3093個司機進行了核酸採樣,加上早前皇崗口岸的採集量,共有4615人接受了核酸檢測。醫護人員在空間不大、設備簡陋的採樣工作區,相當於完成了一家醫院門診的接診量。核酸採集樣本對溫度、時間有一定要求,儲存、運輸不當時,易變質影響檢測結果。為保證安全,港大深圳醫院為每個樣本匹配唯一採樣登記表,送樣前雙人核對信息。核酸樣本通過密封袋、轉運箱二次密封「雙重保險」以防洩漏,最後再由救護車送回醫院實驗室進行微生物檢測。由於檢測量較大,為保證當天運送的樣本不過夜,港大深圳醫院緊急採購2臺核酸提取檢測儀,並增加人手24小時輪班,這其中實驗室有20個人專門負責核酸檢測。即便是晚10點送回的樣本,也將通宵檢測,保證第二日早上可查詢結果。口岸送回的核酸樣本,加上醫院篩查門診的採集樣本,港大深圳醫院核酸檢測量最多一天達1101個。檢測結果什麼時候能查詢,這是很多貨車司機關心的問題。核酸檢測的速度取決於三個因素:查詢貨車司機信息的時間、採樣後運送回醫院的時間、醫院實驗室檢測的時間。在作出貨車司機採樣後「零等候」的承諾後,港大深圳醫院每小時都派救護車運送標本回院,實驗室檢驗等候時間一般為4-6個小時。盧寵茂介紹,該院承諾24小時內可出核酸檢測結果,但其實大部分司機12-18小時就可查到結果。根據前期摸底,深港貨車司機規模約有一萬一千人,目前已基本實現檢測「全覆蓋」,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深圳新聞網記者在深圳灣口岸採訪了一位郭姓貨車司機,他每天都要經深圳灣口岸來往深圳,主要負責運輸衣服、電子產品等。從要求核酸檢測開始,他已做過6次採樣,對整體流程非常熟悉。據郭司機介紹,核酸檢測費用都由香港政府支付,無需自費。他覺得雖然增加了核酸檢測環節,但由於效率高、檢測速度快,對跨境司機的運輸工作並無太大影響。對貨車司機而言,如果是第一次進行核酸檢測,可在「i深圳」上提前登記信息,以提高入境過關速度。不會使用「i深圳」時,現場將有工作人員幫助解決,如遇手機無法實現在線填寫,還可選擇紙質版的信息登記方式。據深圳市口岸辦陸路口岸處處長王永良介紹,在海關前置作業區,設有貨車司機過境工作區。司機核酸檢測結果超7天有效期後,需重新接受核酸檢測採樣後返回香港,等待正式檢測結果出具後,才可正常通關入境來深。在口岸的過境工作區,派有港大深圳醫院護士為跨境貨車司機進行核酸採樣。採樣結束後,司機可從專用通道直接返港。這期間,深圳和香港入境署等相關部門進行密切配合,為貨車司機提供了極大便利。深圳新聞網記者也提醒各位跨境貨車司機,要密切關注自己健康信息,儘量避免出現核酸檢測結果過期的情況。目前採樣點較簡陋,而深圳已進入汛期,為避免核酸檢測工作受到天氣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深圳市口岸辦也正在跟相關部門協商,對工作區域進行完善,屆時各個口岸都會有相應措施。內容來源: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
記者 葉梅 胡津瑋 見習記者 阮斯宇
編輯:馬丹
校審:施翔東
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