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建家鄉
——記漣源市白馬鎮鹹秀村黨總支書記劉炎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俊 龔雅麗
通訊員 王萬超 廖鶴松
9月14日,漣源市白馬鎮鹹秀村核心集中連片400畝「稻田+」示範基地,劉炎挽著褲腿、弓著身子,手腳麻利地將雜草大把拔起,丟到田壟上。
今年35歲的劉炎是鹹秀村黨總支書記,曾是一個在外創業成功人士。當村支書4年,他靠著一股韌勁,瞄準產業不放鬆,用心用情建設家鄉。去年,鹹秀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由17.36%降至0.6%。
在我省今年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劉炎獲得好評。
棄商回鄉當支書
「劉炎有個大廠子。為了村裡脫貧,他把廠子交給妻弟打理,自己天天圍著貧困戶轉。」村委會主任謝浩魁對記者說。
2000年,劉炎去河南新鄉經商,主營建材批發,年收入超100萬元。「新鄉有很多農業化、工業化程度較高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村卻多年來都是老樣子。」家鄉是劉炎難以割捨的牽掛,看到鹹秀村與外地的差距,便萌生了回村帶領鄉親改變落後面貌的想法。
鹹秀村屬省級貧困村,由鹹蟠村、大秀村合併而成,村民大多外出務工,田地拋荒嚴重,村集體收入為零。2017年,村裡換屆選舉,劉炎主動參選,成為合村後村黨總支第一任書記。
上任第一個月,劉炎白天去貧困戶家中了解情況,晚上以屋場會形式討論村子發展,精準對接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8戶345人。
「劉炎辦實事,捨得幹。」謝浩魁說,村裡孩子去茅塘三一小學上學,要經過一條兩山之間雜草叢生的土路,很不安全。劉炎向上級申請資金,不僅硬化了1.36公裡求學路,還將村裡水泥路延伸到了每家每戶。
路通了,劉炎又帶領村裡幹部群眾修建1500立方米蓄水池,解決村民安全飲水問題。
「在我們村,誰不說劉書記一個『好』字?」說起劉炎,一位村民豎起大拇指。
事事帶頭興產業
要想擺脫貧困,就得想一些可行的新路子。
鹹秀村產業結構單一,水田少而散,田地拋荒嚴重。「祖祖輩輩守了一輩子的田,無論如何也不能荒!」劉炎借鑑河南新鄉鄉村流轉土地、發展集體經濟的致富經驗,在村民大會上提出流轉土地發展「稻田+」生態農業的想法。
一開始,這個想法遭到一些村民反對。劉炎便和同事上門做村民工作,流轉了800餘畝土地,並將400多畝水田連成一片。
流轉出來的田適合種什麼?為了確定好發展方向,劉炎多次請湖南農業大學專家到村裡指導。
2018年3月,為了將村裡產業做起來,劉炎與村支兩委組織成立鹹秀種養專業合作社,建立「稻田+養魚、青蛙」多元化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引進優質稻「玉針香」。為提高生產效率,省稅務局駐鹹秀村幫扶工作隊買來了4臺農機。
「沒人會用農機,劉書記第一個學,他總是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村扶貧專幹劉絢妮說,2018年,基地收割稻穀5000公斤、禾花魚2500公斤、青蛙4000公斤,年總產值達100多萬元,改變了村集體無收入的窘境。
「村裡成立合作社後,劉書記就喊我去幹活,120元一天,今年脫貧沒問題。」55歲的貧困村民劉麗美說,她不僅在合作社打工,還是村裡的保潔員,家裡養了雞、鴨,一年收入3萬多元。
去年,劉炎帶頭開闢出100畝荒山,種上冬桃;新建1000平方米雞棚,引進3000隻太空雞,每年為集體增收1萬多元;成立鹹秀生態農莊,提供體驗式休閒服務。
心中有個「鹹秀夢」
「劉書記告訴我,人要做夢,努力將自己的夢變成現實。我現在脫了貧,得謝謝劉書記。」貧困村民謝科和是一名老黨員,雖然身患疾病,但很有想法,人也肯幹,沒事就騎摩託車去找劉炎聊天,談他的未來規劃。
劉炎也有自己的夢。產業做起來了,如何將它做大做長久?
要想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必須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子。
為了圓夢,劉炎將自己的微信名改成「鹹秀夢」。
為推動產業良性穩定發展,劉炎帶頭,說服個人退出項目,把現有產業變為村集體所有,並對原鹹秀種養合作社進行財務核算,整體入股至新成立的湖南鹹秀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駐村幫扶工作隊以村委會名義,代表全體村民投入60萬元。
村裡以公司為載體,以租賃形式將村級產業整體外包,村民既能獲得土地流轉租金,又能享受分紅,在家門口還有活幹。劉炎翻遍朋友圈,最後打起朋友周裕勳的「主意」,順利將村裡產業外包出去。
「現在村裡有3D摩託車、射箭等娛樂項目,還能去田裡摸魚、到農莊吃飯,村裡產業弄得有聲有色。」劉炎告訴記者,他還開通抖音,為村裡做宣傳。
■考察調研手記
4月至6月,按照省委決定,省委組織部派出考察組,深入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專項考察調研,了解掌握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表現,發現識別優秀幹部,為基層幹部加油鼓勁。
考察組在鹹秀村考察發現,當地幹部群眾對劉炎十分信任,認為他有能力、有想法、幹實事。他放棄自己的事業,回來建設家鄉,村裡產業越來越紅火。
「劉炎是個有情懷、有抱負、黨性強、能力強的優秀年輕村支書,他心裡裝著村裡的人和事,用心用情實現他的『鹹秀夢』!」考察組組長伍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