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漢繪
一則網絡流行語引出的辭職報告
「今天你OUT了嗎?」這句網絡流行語從武警8634部隊新兵營一連二班班長王晨嘴裡冒出,絕不僅僅因為那則推銷飲料的電視廣告,而是因為他的那次辭職。
王班長的辭職緣於做思想工作時的尷尬遭遇。新兵李森林身體較胖,在訓練場上做起動作來總是不協調。一次,連裡組織隊列觀摩比賽,因為李森林的一個動作慢了,全班沒有取得名次。大學生新兵陳威覺得惋惜,便隨口來了一句:「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
小李覺得陳威在眾人面前丟了他的面子,索性一甩袖子:「我不練了!」
王晨一邊安慰李森林,一邊批評陳威不該譏笑同班戰友。陳威則不以為然地說:「這只是一句調侃的網絡用語,我們同學之間經常這麼說。我真的沒有嘲笑他。班長你真是少見多怪。」
王晨看他們各說各的理,便往自己身上找原因:「你們都對,難道是我錯了?」
一天,王晨在政工網上把自己的苦惱告訴了一位網友。網友說,我把你的「苦惱」發到網上,咱聽聽官兵們怎麼說。這位署名「我也年輕」的網友還給他出主意,幫助他把那句網絡語言改成「不怕強勁的對手,只怕不刻苦的戰友」,這一下引來眾多網友跟帖。
有的說,這句網絡流行語改得好,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有的說,原來那樣的網絡流行語在警營裡不能用;有的說,王班長你們都OUT了……(OUT:比喻思想落伍、觀念陳舊,跟不上時代發展)
聽了這個OUT,王班長渾身不自在。可是仔細想想,自己雖然每天都和這些新兵生活在一起,卻與他們有了距離感,他甚至開始懷疑過去那些帶兵經驗、方法是不是不靈了,特別是新戰友嘴裡時不時蹦出的那些網絡流行語,經常讓他雲裡霧裡,跟新兵的語言交流已經出現障礙。
他思前想後作出決定,向連裡遞交辭職報告,裡面寫道:「我擔心帶不好這些個性十足、時尚新潮的新兵。」最後,他學著用了那句網絡流行語:我OUT了!
一次問卷後的網絡流行語熱議
部隊領導就這件事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5%的新訓幹部骨幹不知道、沒見過、沒聽過最新的網絡流行語,15%的新訓幹部骨幹不懂得網絡基本知識;而52%的新兵家裡裝有寬帶網,98%的新兵會上網,35%的新兵說話時離不開網絡流行語。
通過調研,他們感到,網絡時代的迅猛發展,對新兵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大學生新兵,他們的思想、言談都很新潮,不經意間冒出幾句網絡流行語那是經常的事,這些流行語讓新訓幹部骨幹聽不懂、搞不明白也不足為怪。
面對這種「語言不對稱」現象,部隊領導達成共識:網絡流行語不是洪水猛獸,我們要活學活用,把網絡流行語和部隊實際相結合,創造出富有部隊特色的「網絡語言」,並把它巧妙地用到帶兵之中,讓它變成訓練工作的「幫手」、思想工作的工具,以消除這種「語言代溝」。
他們立說立行,網上、網下同時行動,著手對新訓幹部骨幹惡補網絡流行語言。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的大學生新兵塗黎,為新訓幹部骨幹上了一堂精彩的網絡流行語掃盲課:
「上海譯文出版社第3版《漢英大詞典》新增新詞新義15000條,收錄了『房奴』、『山寨』、『躲貓貓』等流行網絡新詞。專家對網絡流行語的意見是『利於交流,但不提倡』。」
排長劉闖則從正確看待和使用網絡流行語的角度,在《網絡論談》上發表文章:《網絡流行語的利與弊》……
網上熱議在「升溫」:「我們可以有軍旅色彩的網絡流行語」;「『我也年輕』改的網絡流行語就帶了個好頭」;「讓網絡流行語豐富我們的士兵生活」……
許多幹部發出感慨:面對時尚,我們不能橫挑鼻子豎挑眼。在語言上接近士兵,才能夠在感情上融入士兵。
一個兩全齊美的結局
筆者在該部區域網上看到,富有軍旅特色的網絡流行語帖子比比皆是,這裡既有戰友們奇思妙想的點子,飽含真情的鼓勵,也有領導傾囊相授的經驗,排憂解難的高招。我們隨手摘錄幾個帖子:
「當新戰士詢問班長隊列動作怎麼練得這麼標準時,可以說 『不要迷戀班長,班長只是流的汗比較多』」;
「假如有戰士缺乏集體榮譽感,班長可以說『全班的事就是你的事,你是班級的一員,可不是來打醬油的』(比喻一種事不關己的冷漠處事態度)」;
「如果有戰士教育學習時不認真,我可以講:入伍已經一個多月了,還不知道武警部隊歷史,你真OUT了。」
「將網絡流行語言與部隊的教育、訓練、管理、生活『嫁接』後,既緩解了大家的工作訓練壓力,又豐富了官兵的業餘文化生活,可謂一舉兩得。」該部政治處主任徐榮華在說這番話時還特別告訴筆者,他們對消極的網絡流行語做到堅決抵制,防止官兵在網絡流行語面前良莠不分。
他們組織官兵對「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打車去吧」等消極網絡流行語逐一進行辨析,剃除糟粕,把「不拋棄、不放棄」,「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等積極的網絡流行語整理成冊,製作成紅色網絡語言「口袋書」,下發給基層官兵,用來激勵教育官兵、鼓舞部隊士氣,使部隊上下形成了正確對待和使用網絡流行語的新氣象。
王晨班長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教育和啟發。他為李森林量身定做了「邊減肥邊訓練、以減肥促訓練」的訓練計劃,激發了小李的訓練熱情。陳威也因班長的理解、支持,主動與李森林結成了互助對子。王晨不僅撤回了辭職報告,還向領導表示:從今以後,我力爭不再OUT!
點 評 -張 良
A、拒絕
B、接受
現如今,恐怕每天早晨一推開窗戶,就會看到新鮮事物圍在窗前,手中舉著這兩個選項——
拒絕?那是掩耳遮眼的怕,是轉身向後的跑,但新鮮事物不會因此就不來「敲門」,不來追趕;
接受?好似不加選擇的愛,因為少了「過濾」,我們難免「受傷」。
怎麼辦?正如本文所言:積極引導。其法恰似大禹治水。
水來兮,不可堵,堵成災;只宜疏,疏則灌。
作為軍營,對門外的新鮮事物,「禁止入內」不行,任其通行不妥,或許當是:
去蕪存菁,借水行船。
而作為帶兵人,我們當有弄潮兒向濤頭立的膽魄,更有手把紅旗旗不溼的能力。 (來源:解放軍報)
邵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