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薛丁格的貓」是對上帝在擲骰子的最好論證?

2020-12-23 胖福的小木屋

「薛丁格的貓」是量子力學裡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論證量子力學的不可靠性,但是最後卻叛變,成為了證明量子力學正確性的重要實驗。但是「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在現實也就是宏觀世界中是永遠無法實現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1924 年,德布羅意在其博士論文《量子理論的研究》中初步提出了相位波也就是物質波的概念,在這篇論文中運用了兩個最亮眼的公式: E=hv 和 E=mc2。

德布羅意把兩個公式綜合再作出假設,他認為光量子的靜止質量不為零,而像電子等一類實物粒子則具有頻率的周期過程。

所以在論文中他才得出一個石破天驚的結論, 任何實物微粒都伴隨著一種波動。

這種波被德布羅意稱為稱為相位波 。

在這個博士論文中,德布羅意首次正式提出了「波粒二象性」,他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觀粒子,包括電子和質子、中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他把光子的動量與波長的關係式 p=h/λ 推廣到一切微觀粒子上,指出:具有質量m 和速度v 的運動粒子也具有波動性,這種波的波長等於普朗克恆量 h 跟粒子動量 mv 的比,即 λ= h/(mv)。這個關係式後來就叫做德布羅意公式。而且根據這一假說,電子也會具有幹涉和衍射等波動現象。

1921 年,著名美國科學家戴維森和助手康斯曼在用電子束轟擊鎳靶的實驗中偶然發現,鎳靶上發射的「二次電子」竟有少數具有與轟擊鎳靶的一次電子相同的能量,顯然是在金屬反射時發生了彈性碰撞,他們特別注意到「二次電子」的角度分布有兩個極大值,不是平滑的曲線。

這個實驗證實了,如果電子具有波動性,那麼電子束在通過障礙物時應該會和光一樣產生衍射。

幾乎是同時,著名物理學家、電子的發現者J.J湯姆遜的兒子P.G.湯姆遜也以高速電子穿過多晶金屬箔獲得類似X射線在多晶上產生的衍射花紋,確鑿證實了電子的波動性;為德布羅意波提供了又一堅實的基礎。 他們兩個人一起於1937年斬獲諾獎。

在提出了波粒二象性之後,海森堡緊跟著給出他的不確定性原理:越精確地知道位置,則越不精確地知道動量,反之亦然。

愛因斯坦認為,不確定性原理顯示出波函數並沒有給出一個粒子的量子行為的完全描述;波函數隻預測了一個粒子系統的概率性量子行為。哥本哈根學派的領導者玻爾則主張,波函數已經給出了關於一個粒子量子行為的描述,從波函數求得的概率分布是基礎的,一個粒子只能擁有明確的位置或動量,不能同時擁有兩者。

玻爾認為人類並不能獲得實在世界的確定的結果,他稱自己只有由這次測量推測下一次測量的各種結果的分布機率,而拒絕對事物在兩次測量之間的行為做出具體描述。

這恰恰也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無法接受的,相對論雖然推翻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卻仍保留了嚴格的因果性和決定論。

作為愛因斯坦的盟友,薛丁格同樣無法認可玻爾的觀點,所以他提出了「薛丁格的貓」實驗。

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這隻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丁格貓」。

愛因斯坦在聽說了薛丁格提出的貓實驗之後非常高興,他給薛丁格回信道:「你的貓實驗說明我們的意見完全相同,既包含生又包含死的波函數ψ不能被用來描述現實的狀況。」

現實世界裡,貓怎麼可能處於既生有死的狀態,薛丁格認為這非常好的反駁了玻爾,但是他忽略了一個問題,微觀世界和現實世界是不一樣的。

宏觀世界的認知是無法適用於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的一個中心原則就是粒子可以存在於疊加態中,能同時擁有兩個相反的特性,也就是我們說的波粒二象性。

儘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對「不是A就是B」的抉擇,而但在微觀世界中是可以接受「既是 A 又是 B」的。

愛因斯坦那句著名的話;」上帝不玩骰子「,然而薛丁格的貓卻成為最好的論證:上帝似乎是玩骰子的。

正是因為量子疊加的正確性,「薛丁格的貓」實驗在宏觀世界中永遠不可能複製,因為宏觀物質不可能處於「既生又死」的狀態,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擁有者不同的運行法則。

不過「薛丁格的貓」微觀世界版卻可以成功實驗,什麼意思呢?就是將「貓」替換成微觀世界中的粒子,研究人員將鈹離子每隔若干微米「固定」在電磁場阱中,然後用雷射使鈹離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並分三步操縱這些離子的運動。為了讓儘可能多的粒子在儘可能長的時間裡實現「薛丁格貓」態,研究人員一方面提高雷射的冷卻效率,另一方面使電磁場阱儘可能多地吸收離子振動發出的熱量。最終,他們使6個鈹離子在50微秒內同時順時針自旋和逆時針自旋,實現了兩種相反量子態的等量疊加糾纏,也就是「薛丁格貓」態。

2015年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就成功拍攝出光同時表現波粒二象性的照片。底部的切片狀景象展示了光線的粒子特性,頂部的景象展示了光線的波特性。

「薛丁格貓」實驗在微觀世界中得到了多次的論證,這也讓薛丁格一直耿耿於懷。「薛丁格貓」實驗在微觀世界中得到了多次的論證,這也讓薛丁格一直耿耿於懷。愛因斯坦後來也一直在思考再用另外的思想實驗反駁哥本哈根學派,這也就是後來的EPR之爭。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在現實中永遠無法實現
    很簡單,因為「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是套用宏觀世界的認知來對對微觀世界進行闡述,在宏觀世界是無法複製的。1924年,德布羅意首次正式提出了「波粒二象性」,他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觀粒子,包括電子和質子、中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 什麼是薛丁格的貓,這隻貓到底「害死」了多少人?
    如果你對這些科學不感興趣,不想被這隻貓給「整死」,那麼建議你不要看此文。首先我所說的被薛丁格的貓給害死,並不是指這隻貓真的害死了大量人的性命,這裡的「害死」主要是指精神上的考驗。對現今的人生宇宙產生了嚴重的質疑,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那麼什麼是量子力學呢,什麼又是薛丁格的貓呢?為什麼要研究量子力學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一一去理清楚他們的來龍去脈。
  • 坤鵬論:物理學神獸之拉普拉斯獸和薛丁格的貓
    它們是——拉普拉斯獸(妖)、麥克斯韋妖和薛丁格的貓。後面在說信息熵的時候,會專門講麥克斯韋妖,今天先講拉普拉斯獸和薛丁格的貓。一、宏觀經典力學的守護神獸——拉普拉斯獸坤鵬論在《投資不懂概率 永遠摸不到賺錢的真諦》中講過概率論的發展史,它主要形成於1654年到1760年。
  • 薛丁格的什麼貓?
    那年,愛因斯坦和普朗克等人論證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羅意受此啟發進一步提出: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同樣具有波粒二象性;換言之,可以把物質粒子看成某種波。從這裡開始,薛丁格的貓就已經在隱隱孕育了。物質粒子怎麼可能是波?這在當時看來簡直玄之又玄,因而學界的反應極為冷淡。
  •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防忽悠!
    這本《上帝擲骰子嗎》可以算一本比較高端的科普讀物,由作者在論壇的帖子集結而成,我很同意在本書的「序一」中清華的劉兵對此書的總體評價――「努力言說不可言說之事」。是的,量子物理作為一門相對比較年輕的理論科學,其涉及到微觀世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沒有很直接的聯繫,不像經典物理那樣,一個萬有引力用蘋果的故事就可以說清楚大概,你怎樣讓人想像人們肉眼無法看清的世界或是肉眼無法企及的宇宙呢?
  • 薛丁格為什麼會提出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竟是為了幫愛因斯坦吵架
    薛丁格為什麼會提出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當談論起薛丁格的貓之時想必各位小夥伴並不陌生,這是著名科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是用宏觀世界來描述微觀世界的不確定性。在量子理論發展的初期,著名的物理學及愛因斯坦和另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波爾正在爭論一個話題,那就是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
  • 物理學「四大神獸」之薛丁格的貓
    隨著時間延長,或者說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它必然會發生衰變,量子疊加態隨之消失。談到不確定性和量子疊加態,薛丁格同愛因斯坦一樣持反對態度。科學的目的,就是要發現事物的運行規律,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發展趨勢。量子力學卻搞出了一個「不確定性原理」,意味著科學家像牌桌上的賭徒,只能依靠擲骰子猜數字混日子了。受到原子核衰變的啟發,薛丁格設計了一套假想實驗來嘲笑哥本哈根解釋。
  • 上帝擲骰子嗎 量子物理史話
    超星學習通app《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導讀章節測驗答案1【單選題】經典物理體系中不包括(D)。(√)1【單選題】託馬斯·楊為了驗證光的「波動說」,進行了(B)。()1【單選題】「上帝不擲骰子」是以下哪位物理學家說的。
  • 黑洞、薛丁格的貓與愛因斯坦:量子物理學如何顛覆我們熟悉的世界?
    作者=曹天元來源=《上帝擲骰子嗎》義大利北部的科莫市(Como)是一個美麗的小城,北臨風景勝地科莫湖,與米蘭相去不遠
  •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通俗解釋
    薛丁格的貓這句話真的是比較火的,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人不太清楚這到底是個啥意思,來看看薛丁格的貓比喻什麼?  薛丁格說:按照量子力學的解釋,箱中之貓處於「死-活疊加態」——既死了又活著。要等到打開箱子看貓一眼才決定其生死。  即原子核處於衰變與不衰變的疊加狀態,那麼貓就處於死於活的疊加狀態。這使量子力學的微觀不確定性變為宏觀不確定性,微觀的混沌變為宏觀的荒謬——貓要麼死了,要麼活著,兩者必居其一,不可能同時既死又活。
  • 薛丁格的貓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讓人如此抓狂?
    在量子力學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思想實驗,即著名的薛丁格的貓的實驗,那麼這個實驗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喜劇《生活大爆炸》中關於薛丁格的貓的有趣一幕)假設有這樣一個系統,A點是電子發射器,可以發射電子。
  • 人類史上最牛人物合影,為了一隻的貓,聚在一起打起來了
    大咖合影我們都知道大自然有因必有果,但是到了量子力學這裡,太多的事情是不確定的關係,無法預測也無法觀測,為了解釋這種現象,薛丁格提出了神奇的貓:簡單來講就是將一隻貓關在裝有有毒物質的箱子裡裡根據量子力學理論,量子力學就存在是與否這個關係上,就像貓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這隻既死又活的貓被後人稱為「薛丁格貓」。但是,我們都知道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貓,則必須在打開容器後才知道結果,但是如果我們打開箱子,我們就決定了貓的生死。老薛解釋了這麼多,其實就是說量子力學觀測不了,因為處於是與否的疊加狀態,你要觀測,觀測的只是一種狀態。。。
  • 《上帝擲骰子嗎?》讀書筆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子茂,ID:BookwormCat】來自專輯子茂的讀書筆記一直對量子理論很感興趣,最近讀了這方面的科普讀物——《上帝擲骰子嗎?》。下面我說說書中的一條主線:光的「波動說」和「微粒說」的爭論。117世紀胡克、惠更斯認為光是一種波動,而同時期的牛頓則支持微粒說。
  • 再揭量子真相:薛丁格的貓,到底在說什麼?
    很多時候,他們說的名詞你聽不懂,並不一定就是你的問題,而是因為他們自己根本就說不清楚,或者壓根不想讓你聽懂。 好,言歸正傳,繼續我們今天的主題:量子力學中「薛丁格的貓」,到底在說什麼? 薛丁格的貓,又稱薛丁格之貓,是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在1935年提出來的,大致內容是: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
  • 薛丁格,不只有他的貓,還有他難以啟齒的婚姻關係
    要說起現在最火的神獸——草泥馬,也就是羊駝,可能逐漸都要被這位仁兄的貓給擠下去了,可為什麼說一隻貓是神獸呢?那我們還得從它的主人——薛丁格說起。或許在平常在我們刷一些電視劇的時候,往往都會看到彈幕上或者是評論區裡出現「薛丁格的貓」,在翻看了各種各樣的量子力學解釋之後,以現在網友的具體形容和表達方式,它大約意思就是指一種存在或者是不存在的狀態。
  • 【雙語彙】Schrodinger's cat/薛丁格的貓
    說起科學史上最有名的實驗動物,能跟巴甫洛夫的狗相比的,大概非薛丁格的貓(Schrodinger's cat)莫屬。但巴甫洛夫的狗是確有其狗,薛丁格的貓只活/死在想像之中。在熱播了12年的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一季,物理學博士萊納德企圖策劃與美女潘妮的約會,兩個人都向物理學博士謝爾頓尋求建議。
  • 深度:王薔恰似薛丁格的貓!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希望卻依然在路上
    「生活單調像巴普洛夫的狗,日子平淡似薛丁格的貓。」對於職業運動員而言,似乎生活總是如此周而復始,在不斷重複看似單調,實則五味雜陳的過程。當王薔在遺憾無緣澳網八強後,她的離開腳步並不遲緩,卻絕對是靜寂地與對手的瘋狂慶祝,形成兩個鮮明世界。再一次告別墨爾本,王薔今次又是不帶走一片雲彩,還是只留下一絲落寞?
  •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指的是什麼
    在解釋「薛丁格的貓」時,我們先簡單介紹下薛丁格!首先可以聲明的薛丁格不是中國人,薛丁格全名叫埃爾溫·薛丁格,他是奧地利著名的物理學教,1887年8月12日出生於奧地利,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奧地利人,父親是天主教信徒,母親是路德教派的信徒。
  • 為什麼少有人做「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是有技術難度嗎?專家給出...
    然而真正能夠了解這個故事及其背景的人卻並不多,如果你真的希望誰複製這個實驗,去抓只貓來試一試的話,那就說明你真的不懂它。 薛丁格並沒有打算做這個實驗,他甚至不認為這個實驗能夠成功,因為他闡述的是一個悖論,用了當時科學家們最拿手的思想實驗的方式。在薛丁格的貓身上,有強烈的不滿,我們甚至能感覺到些許諷刺。
  • 一隻既死又活的貓——通俗易懂解釋薛丁格的貓原理
    薛丁格的貓是由薛丁格提出的一種理想實驗假說。實驗中,我們在一個封閉不透明的盒子中放置一個放射性原子,一個粒子探測裝置,一隻貓,一個錘子,一個放置劇毒的瓶子。如果放射性原子發生了衰變,粒子探測器就會接收到粒子,發出信號打碎瓶子,貓必死無疑。另一種是粒子不發生衰變,貓活著。然而,實驗不能受光和其他因素的幹擾,所以人們無法查看實驗結果。這樣一來,薛丁格的貓就是一隻既死又活的貓了。人們打開盒子查看是一種宏觀活動,而實驗研究的是微觀現象。打開盒子,就會使微觀和宏觀發生錯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