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成:面對「大考」,應急管理如何提分

2020-12-18 中國文明網

作者:馬寶成

 

  近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勢複雜嚴峻,可謂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要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這進一步引發我們對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深入思考。

  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國家治理涉及各個領域,解決國家治理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挑戰、瓶頸等,都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科學的、可操作性強的應急管理制度作為依託與保障。「備豫不虞,為國常道。」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強化風險意識,完善應急管理制度,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能力,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需求和有力保障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需求,也能為其提供有力的保障。

  「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臨政治經濟秩序之變、科學技術之變、全球治理之變,國際形勢波譎雲詭、複雜多變,我們面臨的外部挑戰不斷增多。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與世界的關係也不斷深化,在經濟發展、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上將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參與者與推動者。面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挑戰,只有健全完善國家應急管理制度體系,按照應急管理的預案,動員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應急管理,才能隨時隨地將各種風險挑戰在可控的範圍內化解。

  還要看到,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同時,我國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易發多發,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因此,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長期任務。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國家安全能力。完善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健全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加強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建立健全國家安全風險研判、防控協同、防範化解機制。並且,還必須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優化國家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新時代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點任務

  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積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重點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加強應急管理頂層設計。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引領下的應急體系建設,按照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要求,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科學合理地配置應急管理決策權與執行權,做好中央與地方各級應急管理部門之間、同級政府之間、同一級政府內應急管理部門與其他政府部門之間、應急管理部門內各個機構之間的權責分配。

  優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要充分發揮應急管理部門的專業職能部門優勢,通過加強制度規範建設、關鍵技術研發、人才隊伍培養、裝備設施配備等,提高應急管理的專業化、信息化、技術化水平。要理順應急管理相關部門和機構之間的職責,強化不同部門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協同配合。要完善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應急管理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社會力量在應急管理過程中的作用。健全輿論監督機制,發揮主流媒體的引領作用。健全國際交流合作機制,加強應急管理機制的信息溝通,強化與國際研究機構的技術交流合作。

  大力提升應急管理能力。重點圍繞應急管理基礎能力、核心救援能力、綜合應急保障能力、社會協同應對能力和涉外應急能力等,全面提升應急管理水平。在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基礎能力方面,要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把基層一線作為主戰場,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在持續提升應急管理核心救援能力方面,要重點強化應急救援突擊力量、骨幹力量、輔助力量。在加強綜合應急保障能力方面,要注重強化應急管理科技支撐能力、加強應急基礎資料庫建設,強化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切實解決好應急物資總量不足、結構和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在提升應急管理社會協同應對能力方面,要推進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宣傳教育工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強化大中小學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提升公眾突發事件防範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在提升涉外應急能力方面,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外部風險研判,切實防範化解海外中資企業和中國公民個人面臨的風險,有力地保障海外機構和人員安全。

  完善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在完善《突發事件應對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各類突發事件預測、預警、預防、應對處置、恢復重建、社會動員、媒體溝通、隊伍建設和應急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及配套規定。修訂《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自然災害類、安全生產類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提高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啟動《應急管理法》《自然災害防治法》《應急救援組織法》論證,修訂《安全生產法》等。制訂完善自然災害防治和安全生產等相關技術標準,重視標準的技術引領作用。確保應急管理工作依法有序開展,真正使應急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見》等,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完善處罰程序,強化公共安全保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要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法律法規,加強風險評估,依法審慎決策,嚴格依法實施防控措施,堅決防止疫情蔓延。要加大對危害疫情防控行為執法司法力度,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法實施疫情防控及應急處理措施。

  加強應急管理隊伍建設。持續提升應急管理核心救援能力,強化應急救援突擊力量建設。強化公安消防、森林防火、醫療救護、海上搜救、礦山救援、抗洪搶險、地震救災等專業力量。提高重點行業領域專業應急救援能力,包括水上應急救助和搶險打撈、海上溢油應急、核事故應急、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伍建設等。支持引導社會組織、慈善組織、志願者等有序參與到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過程中來。

  強化應急管理宣傳教育。搭建平臺與載體,加快各層級多類別的應急管理培訓基地建設,完善各級各類應急教育培訓網絡,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知識技能科普宣教工作,將應急管理知識技能教育培訓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完善應急管理知識體系,充分發揮各種新聞媒體等平臺作用,推進應急救援知識與技能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村鎮活動,開展應急演練、實操活動,提升風險防範化解能力。學習借鑑國外成功做法和經驗,健全應急管理職業資格體系,全面提高全社會突發事件應對專業技能。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老黨員馬寶成:有一種姿態是「堅守」防疫戰場
    剛剛從疫情防控點回到「12309服務中心」崗位上的馬寶成,正在通過電話與群眾溝通。馬寶成在防控點值守。馬寶成是吳橋檢察院的老乾警,雖然口罩遮住了臉,卻遮不住歲月的痕跡和連日的疲憊。1979年參軍入伍,1984年入黨,是一位有著36年黨齡的老黨員。
  • 推進應急管理數位化轉型的支撐點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應急管理是一次大考。此次疫情暴露出應急管理存在職能定位不清、網絡建設不全、組織保障不力、時效性不強等方面的問題,應急管理必須打破部門本位、條塊分割、自成體系的碎片化應急管理格局,實現突發事件應急方式從過去綜合協調型向獨立統一型轉變,從「條塊化、碎片化」應急管理模式向「系統化、綜合化」應急管理模式轉變。  應急管理的過程可分為事前、事中、事後。
  • 《公共危機與應急管理領導幹部讀本》出版發行
    2019年的年底註定是一個不尋常的時段,面對突入其來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中國大地,歷史性的一頁就此掀開。面對新型傳染病如何給予科學決策?如何做好應急管理工作?如何從應急轉為預防管理?近日,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新書《公共危機與應急管理領導幹部讀本》給出了答案。
  • 國網福建電力開展超強颱風應急演練 「以演提能」檢驗政企聯動實效
    如何最大程度減少損失,保障電網安全可靠供電,是福建電網人直面的考題。應急演練現場。國網福建電力供圖據悉,此次演練模擬今年第10號超強颱風「海神」帶來嚴重風雨影響,造成廈門、泉州電網嚴重受損的情形,共分災前防禦、災中應急、災後搶修等三個階段,採取桌面推演和實戰演練相結合方式,以視頻錄製和現場直播形式進行展現。
  • 堅持、完善、建立、落實:健全應急管理體系的四個關鍵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集體學習時強調,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國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但它也彰顯了執政黨領導力、政府執行力、國家動員力、民族凝聚力,體現了中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
  • 《2020中國應急管理發展研究報告》成果發布
    2020年全球遭遇了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爆發,這次疫情對我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和處置工作是一次大考,不僅對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提出了重要挑戰,也對我國應急管理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報告圍繞我國應急管理體制機制的發展沿革,分析我國應急管理面臨的新形勢與新挑戰,推進我國應急管理現代化建設發展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為新時代的應急管理高質量發展做出有益探索。報告共分為七個篇章,分別是發展改革篇、創新研發篇、融合協同篇、國際經驗篇、案例實踐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篇和趨勢研判篇。
  • 戰疫院長訪談錄|西安市紅會醫院副院長許鵬:做疫情大考中的合格...
    面對突如而來的疫情,醫療機構既要構建嚴密的感控體系,也要提供必要的緊急醫療服務,這對醫院管理、學科實力、護理服務和後勤保障等多維度的能力都是一次考驗
  • 菜鳥原副總裁受賄,反腐敗成了網際網路行業面對的一場「大考」
    近年來網際網路公司貪腐事件頻發,如何反腐敗成了行業面臨的一次「大考」。 01 今年來菜鳥已曝多起貪腐案件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今年菜鳥已有多名員工涉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被判。
  • 疫情「大考」下,社會組織如何參與建設「韌性社區」
    2019年11月8日,桂城街道社工學院中級課程社會組織培育計劃開展《溝通管理藝術》培訓。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思路面臨挑戰,如何因應現實需要,創新社會組織的服務思路和方式,成為桂城社會組織目前的迫切需求之一。
  • 「網際網路+應急管理」—嘉禾縣珠泉鎮探索基層應急管理建設新路子
    「網際網路+應急管理」—嘉禾縣珠泉鎮探索基層應急管理建設新路子長期以來,阻礙基層應急管理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打破這些「數據孤島」,建立起聯通各個「孤島」的橋梁?這是基層應急管理建設亟須解決的問題。今年年初,嘉禾縣珠泉鎮啟動建設「網際網路+應急管理」智慧平臺,對此進行了積極探索。
  • 韌性治理:推動應急管理現代化新方向
    如何有效應對複合性、系統性和不確定性的風險與災害,提升應急管理與整個社會公共安全治理的質量和水平是關係到國家經濟發展基本面、社會發展秩序以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重大議題。在這種背景下,提升應急管理的韌性愈發成為不可忽視的方向和路徑。
  • 提素質強執法防事故 河北應急管理提升執法監察水平
    近日,河北省應急管理廳印發《河北省應急管理系統安全生產執法監察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從2020年至2022年,在全省應急管理系統開展「提素質、強執法、防事故」安全生產執法監察質量提升三年行動。
  • 應急存時差 廣西鎘汙染事件再現環境危機管理之困
    環境危機管理工作還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地方,突出表現在:應急管理的法制、體制、機制缺失;環保、安監等部門應急管理職責定位不清,部門之間工作合力尚未形成;企業環境風險防範意識淡薄、防範水平低  對突發環境事件,要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第一時間開展監測、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信息,迅速查明原因並採取有效措施
  • 「大考」持續 福建初三學生如何安全複課?
    一些學校特別是鄉村學校設施設備配備存在缺口、短板或薄弱環節,隨著開學年級增加,防疫物資的持續供應、食宿安排及教育教學組織管理等方面都將面臨更多困難。  面對這些問題,我省各地各校如何迎難而上,穩妥有序推進第二批學生復學複課工作?記者分別走訪了三所有代表性的學校,看他們如何迎接即將來臨的「大考」。
  • 皇馬陷低迷,阿扎爾傷退,齊達內如何面對即將到來的兩次大考?
    阿扎爾還因為對方的兇狠逼搶再次受傷,或許無緣接下來的兩場大考了。齊達內如何面對兩次大考?帶著一場失利,齊達內踏上了歐冠面對曼城的徵程,曼城剛剛在聯賽中擊敗了競爭對手萊斯特城,最近狀態也不錯,一個陷入困境的皇馬面對一支元氣滿滿的曼城,看來齊達內要好好調整調整了。
  • 國家廣電總局 應急管理部印發《關於進一步發揮應急廣播在應急管理...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應急管理部2020年11月1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應急管理部關於進一步發揮應急廣播在應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和應急廣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和發展智慧廣電網絡等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
  • 劉鐵民:應急管理亟須補上「系統性短板」—新聞—科學網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引發了學術界對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如何進行應急管理的討論。痛定思痛,我國應急管理短板何在?應急管理應如何發展?
  • 2020年全國應急管理工作綜述之二:奮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奮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2020年全國應急管理工作綜述之二本報記者 邵衛衛旗幟引領方向,思想照亮徵程。2019年深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後,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進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
  • 加快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
    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現狀以及此次疫情應對的初步評估來看,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特別是衛生應急體系建設,還存在一些明顯短板。一是巨災應急準備不夠充分,部分突發事件風險分析研判與深入治理不到位,精準監測預警能力不足,應急管理基礎能力亟待加強。二是專業應急隊伍救援裝備和核心能力不足,巨災應急的裝備配備嚴重不足。
  • 陳曉紅:我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將迎改革契機
    針對此次疫情中防控體制機制和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方面所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管理科學及工程管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學校長陳曉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直言問題,又充滿期待。當前,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方面有哪些漏洞和缺失?如何完善和健全?陳曉紅分享了她的新思考,並提出了針對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