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區魏晉墓出土畫像磚中「弓箭」,除了用於狩獵還能幹什麼?

2020-12-08 黔客讀史

導言

弓箭在中國古代,作為遠射兵器、狩獵工具等在軍事和生產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近些年河西地區的墓葬考古發掘中,弓箭在畫像磚上的狩獵與戰爭場景不時露面,通過畫像資料可窺弓箭的使用狀況,與當時的軍事和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正文

畫像磚是古代嵌砌在墓室上的一種彩繪磚,它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是漢魏以來流行的一種喪葬習俗。這一論斷因在河西地區魏晉彩繪畫像磚的大量出土得以印證。目前河西地區發現了的魏晉墓,從中出土了描繪「弓箭」的畫像磚和壁畫,其中包括嘉峪關新城古墓群、酒泉市丁家閘古墓群、西溝古墓群和高臺縣駱駝城古墓群等,「弓箭」最多出現在狩獵圖中,另外在兵器圖、畜牧圖的畫面中也有發現。

一、河西地區魏晉墓狩獵圖畫像磚中的「弓箭」圖案

狩獵圖中「弓箭」圖案有「騎射」和「立射」。

騎射即騎馬用弓箭射擊。畫像磚中的「弓箭」圖案見於嘉峪關新城5號墓和7號墓等。

在嘉峪關新城5號墓前室北壁第一層出土有騎射的畫像磚,畫面描述一獵人返身彎弓馳射,身後一野兔身中一箭向後奔逃,獵人前方有樹一棵。

在嘉峪關新城7號墓前室東壁第三層出土騎射畫像磚,畫面描述獵人彎弓馳射,前方野羊身中一箭,仍在奔逃。

立射是步射射術中的一種重要形式,畫像磚中的「弓箭」圖案見於嘉峪關新城5號墓和高臺駱駝城苦水口1號墓。

在嘉峪關新城5號墓前室北壁第三層出土立射畫像磚,畫面描述一獵人正在彎弓射一飛鳥,前方有一棵樹。

在高臺駱駝城苦水口1號墓前室南壁第四層也出土立射畫像磚,畫面描述一獵人正彎弓射樹上的鳥,前方有一座塢壁。

二、河西地區魏晉墓兵器圖、奩盒圖畫像磚中的「弓箭」圖案

狩獵圖、畜牧圖、採桑圖畫在前室,而兵器圖、奩盒圖則畫在後室,「弓箭」室作為一種器物描繪的。

在高臺駱駝城苦水口1號墓後室東壁,兵器圖是描繪在後室東壁上的9塊畫像磚之一,其上描繪著5把刀及弓箭。

在酒泉丁家閘5號墓後室西壁第二層出土有弓箭與奩盒、扇子等器物畫在一起的圖案,其中弓上裝有弦,3根箭插在箭囊中。

三、河西地區魏晉墓畜牧圖、採桑圖畫像磚中的「弓箭」圖案

在嘉峪關新城5號墓前室東壁第三層出土有「弓箭」圖案的畫像磚,畫面描述一人手持弓和箭,放牧7頭牛。

在嘉峪關新城6號墓前室東壁第二層出土有「弓箭」圖案的畫像磚,畫面描述左邊一婦女右手持提籠,左手在採摘桑葉,右為一女童正彎弓做射擊狀。魏晉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政治局面動蕩不安、政權更迭頻繁的時期,也促就了這一時期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民族大遷徙、大融合時代。河西走廊胡、漢長期雜居,文化上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形成多元複合文化相互碰撞的大格局。隨著民族交融和農牧業的發展,狩獵活動已不再是遊牧民族才有的生產活動,許多漢族人也從事狩獵這項活動。

一、河西地區魏晉墓出土畫像磚中「弓箭」圖案,說明了魏晉時期狩獵活動使用弓箭在河西地區已相當普遍。

河西地區自古就是遊牧民族的聚居區,有著悠久的狩獵傳統,以畜牧和狩獵為主要生存手段。魏晉時期的河西由於政治局勢等原因,狩獵不再單純是生活中獲取食物資源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滿足生活需求的不可或缺的生產活動。河西地區魏晉墓出土的狩獵圖、兵器圖、畜牧圖與採桑圖畫像磚中的「弓箭」是畫在畜牧與採集活動等場景中,是作為魏晉時期生活在河西地區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真實的寫照,狩獵活動就必然會在其中反映出來。從嘉峪關魏晉古墓葬出土的關於狩獵的畫像磚來看,魏晉時期狩獵活動使用弓箭在河西地區已相當普遍。

從畫像磚中所描繪的狩獵場景來看,狩獵者既有少數民族,也有漢族;既有衣著華麗的達官顯貴,也有衣不遮體的黎民百姓。其狩獵技術都相當成熟,而且狩獵目的不同,採用的方式不同;狩獵對象不同,採用的方法不同,使用的工具也有所不同。這一切在畫像磚中都有形象描繪。狩獵作為遊牧經濟的一種補充,在人們的經濟生活中起著異常重要的作用。生活在河西地區的遊牧民族為了生存需要,練習彎弓騎射、走馬狩獵,進而形成了騎射狩獵的傳統。

二、河西地區魏晉墓出土畫像磚中「弓箭」圖案,側面反映魏晉時期士族門閥利用弓箭練習射術作為軍事技術訓練的一種重要手段。

魏晉時期的河西地區,由於受連年的政局動蕩和戰爭的影響,各地方武裝力量及割據勢力盛起,士族門閥為了維護自己的莊園經濟,他們修高牆塢壁自我防守,訓練一定數量的軍事武裝力量,並把野外狩獵活動變成訓練家兵騎射技術的手段,利用弓箭狩獵,進行軍事技術訓練。因此,利用弓箭練習射術就不僅僅是為了獲取日常生活所需,更是士族門閥對家兵進行練兵習射的一種重要軍事手段,通過射獵來提高士兵的騎射技術。

在嘉峪關魏晉墓畫像磚中,表現狩獵的畫面形式多樣:有徒步狩獵,也有騎乘狩獵;有單騎狩獵,也有結伴圍獵。5號墓前室北壁的東側,畫有一幅騎射圖,畫面中一位獵手騎馬飛馳於叢林間,一隻野兔從他身邊跑過,被機警的獵手發現,獵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張弓拉箭,回身轉射,一箭命中野兔的頸部,被箭命中的野兔還在拼命逃竄。整幅畫面寥寥數筆,卻描繪生動,有著強烈的真實感,同時也表現出了獵手精湛的騎射技藝。7號墓前室東壁的騎射圖,一位獵手騎一匹高頭大馬,馬四蹄騰空,向前飛奔,獵手拉滿弓一箭射中奔跑中的野羊,野羊瞪大驚恐的眼睛,仍然拼命往前奔跑,獵手再次引弓,箭在弦上欲射出,整幅畫面將狩獵的場景渲染得異常緊張。1號墓前室的狩獵圖表現的是一個圍獵的場面,畫面中有三人騎馬狩獵,前邊一人轉身拉滿弓,箭在弦上蓄勢待發,後面兩人騎馬圍堵驚恐的野兔,野兔四處逃竄,畫面表現出了獵手合作圍捕獵物的場面。

三、河西地區魏晉墓出土畫像磚中「弓箭」等圖案,是墓主人生前娛樂、消遣生活的現實寫照。

魏晉時期,中原地區雖然戰亂不斷、社會蕭條、生靈塗炭,但河西偏安一隅相對穩定。士族門閥為了保護他們的既得利益,築高牆塢壁自守,建立比較大規模的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並且組建自己的地方武裝力量,「收集猛銳,嚴為防禦」,通過狩獵來增強士卒體魄,加強士卒的弓箭騎射技能,以備戰爭需要。從魏晉墓畫像磚大量的狩獵圖及畫像磚所描繪的內容來看,河西地區的狩獵在當時已經非常普遍,而且獵人狩獵技藝高超、嫻熟。畫面還表現出與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農民利用弓箭狩獵形成鮮明對比的豪強門閥氏族的貪婪,他們坐享其成,強迫依附農民為他們進行狩獵活動,而豪強氏族們卻花天酒地、歡愉享樂,把狩獵活動只是作為一種娛樂、消遣。

從河西地區魏晉墓畫像磚內容題材來看,一改東漢時期壁畫墓或畫像石(磚)墓常見的聖賢圖和精靈神怪的圖像,而以表現現實生活為主,顯然是表達墓主人希望自己生前的種種奢侈享樂生活會在死後依然如故。當然,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魏晉時期,由於整個社會政局的不穩定性,引發人們對生命的危機感 ,更激起了對於現實物質生活的熱愛與執著,以及視死如生的美好願望。墓葬畫像磚記錄的是墓主人生前的娛樂、消遣等現實生活,為我們研究魏晉時期人們的社會生活現狀提供了生動的圖像資料。

結語

河西地區魏晉墓出土畫像磚中的「弓箭」圖案,反映了河西地區魏晉時期軍事和生產活動中用「弓箭」的現象,是用來復原當時人們現實生活狀況的重要資料。通過魏晉墓狩獵圖、兵器圖和畜牧圖畫面中的「弓箭」圖案,可知在河西地區的森林和草原上,「弓箭」既是尋常百姓日常狩獵等生產活動的工具,又是門閥士族的娛樂、消遣以及軍事訓練等活動的必備武器。

參考資料:

1. 高臺魏晉墓與河西歷史文化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2.

2. 嘉峪關壁畫墓發掘報告[R].蘭州:甘肅省文物考古隊、甘肅省博物館、嘉峪關文物管理所,1985.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圖片製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權,請聯繫黔客君刪除

相關焦點

  • 東魏茹茹公主墓與古代民族融合和海外貿易
    河西地區還活躍著河西十六國和眾多西域小國。西晉以後「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南方各地也開始逐漸發展起來,逐漸進入南北方融合發展的歷史時期。與此同時,漢代開始發展起來的絲綢之路貿易也一直興盛,一批身份特殊的中亞、西亞小國的人員隨著絲綢之路進入到內地。東魏茹茹公主墓就是北方草原民族和中原東魏王朝相互通婚和交流的史實,同時也是當時絲綢之路貿易的中原縮影。
  • 鑑賞|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
    (東漢) 墓門畫像 石刻  高181釐米 寬200釐米  陝西省米脂縣出土  陝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館藏綏德王得元墓為東漢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墓葬。墓中出土24塊畫像石,皆為墓門及各室入口的橫額與立柱石,內容包括日月、西王母、東王公、羽人、門吏、鋪首銜環、朱雀、玄武、獨角獸、牛耕、樓閣人物、狩獵、出行、放牧、樹木嘉禾等,邊框飾卷草紋。
  • 甘肅超小眾景點,曾出土中國郵政標誌,花31元看一個墓穴值得嗎?
    其實對於這些網紅景點來說,即便是被列入了中國重點文保單位,但是在熱熱鬧鬧的人群中始終讓我不會太有感覺。在這種情況之下,朋友推薦我去另一個更小眾的中國重點文保單位逛逛,這就是地處嘉峪關新城的魏晉墓。雖然聽起來非常小眾,但其實這個景點一點也不遜色,畢竟在這裡出土了中國郵政標誌--《驛使圖》,因此可見魏晉墓的參觀價值一點也不低。
  • 固原地區北周三墓壁畫研究
    從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中,都可以看出田弘因功被賜姓「紇幹」,而針對這一賜姓,蘇哲在《北周田弘墓》中通過考證本姓紇幹的乞伏人遷徙至固原居住推測田弘可能原本就是乞伏人出身,「紇幹」實際上是恢復了他原本的姓氏。如果這一推測合理的話,田弘就應當出身於胡族。《周書》中記載田弘的起家始於「魏永安中,陷於万俟醜奴。
  • 甘肅河西一帶曾可以植桑養蠶?是的!
    儘管今日河西各地早已與桑蠶無緣,但嘉峪關新城魏晉墓中關於採桑的壁畫磚卻表明,河西的桑蠶絲織業始於兩漢,發展於魏晉,興盛於隋唐,只是在宋元以後漸漸衰落。視頻製作 | 甘肅新媒體集團·掌上蘭州1粗糲的土地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地下畫廊」五月,嘉峪關市。
  • 高嘉誼 | 固原地區北周三墓壁畫研究
    固原地區發掘的墓葬包括西周、魏晉南北朝、隋、唐幾個時期,其中壁畫墓主要集中於北朝至隋唐時代。在北周的歷史研究中,墓葬壁畫是擁有重要意義的實物資料,將文獻中的典章制度、當時社會的信仰風俗直觀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可證史料虛實,可補史籍之缺。因為北周時期出土的墓葬壁畫較少,保存完好的更稀少,所以固原地區北周三墓的墓葬壁畫資料就顯得更為珍貴,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 中國歷代髮式與服飾-魏晉南北朝服飾圖集(中)
    中圖為戴突騎帽、穿褲褶、袒右臂的男子。右圖為戴突騎帽、穿大袖衫的官吏(河北磁縣北白道出土彩繪陶俑)。 魏晉帽類有幾種樣式:一種「白高帽」,「其制不定,或有卷荷,或有下裙,或有紗高屋,或有烏紗長耳」;一種「突騎帽」,「如今胡帽,垂裙覆帶,蓋索發之遺象也」。 魏晉時期一般男子服飾主要為大袖衫、胯褶及兩襠等。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成為一時的風尚。
  • 不朽的生活: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中貴族生活主題圖像探微
    在此圖中,侍從身材的矮小也反襯出常青樹的挺拔,閣樓也更顯威嚴莊重。(東漢) 弋射收穫畫像磚  縱39.6釐米 橫45.6釐米  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鄉出土  四川博物院藏除了氛圍肅靜的主賓寫真,也有熱鬧的眾生相。如現藏四川省成都市博物館的宅院畫像磚、山東省曲阜市城關鎮舊縣村出土的樓閣庭院人物畫像石。
  • 嘉峪關新城魏晉墓磚壁畫反映的服飾
    近年在甘肅嘉峪關東北的戈壁灘上,發現一處魏晉時期的墓群,其中有九座墓室的墓磚上繪有彩畫,共有六百餘幅。磚畫的內容幾乎都是現實生活的各種場景,包括採桑、耕田、狩獵、畜牧、屯墾、庖廚、宴飲等等,其中描繪勞動者形象的就有二百多幅,如農民的袍服、獵戶的氈帽、信使的巾幘、牧民的綁腿、婦女的圍裳等都被刻畫得惟妙惟肖。
  • 同墓出土的「猴」「馬」文物揭示古代養馬術
    據魯國故城遺址發掘報告,「玉馬」出土位置的附近分別有玉帶鉤、鑲綠松石銀帶鉤等,這說明「玉馬」是墓主人生前腰部的配飾品,所系之物腐爛後,遂與帶鉤一類的器物相鄰。這也表明,猿形帶鉤與黃玉馬作為衣裳配件,兩者可以搭配使用。基於這種分析,我們嘗試將兩者同比例拼合。從造型來看,這是一件戰國時魯國「猴騎馬」母題的藝術品,圖畫中的這隻猿猴立於馬上,面向右側,作攀援狀。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遺存
    發現:魏晉家族墓地發現了9座墓葬,其中6座保存完整。根據發掘資料顯示,這6座墓的墓主人年齡從十幾歲到五十多歲,屬貴族階層。 出土:除發現帶有「上谷」字樣的銘文磚外,還出土了陶器、銅器、金器、銀器等珍貴遺物。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銀制龜鈕「偏將軍印章」的出土,為北京地區首次發現。 2.西屯魏晉墓 西屯魏晉墓位於延慶鎮西屯村西南。出土的魏晉墓葬為研究該地區魏晉社會面貌補充了新的考古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 「老王說隴史」現存年代最早的紙畫出土於玉門,距今已有1600多年
    這是一座為穹隆式頂單室土洞墓,由斜坡式墓道、墓門、甬道、單墓室及雙壁龕組成,地表封土呈丘形,墓門拱形,墓門與墓室之間有甬道,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出土的器物有陶罐、銅鏡、銅釵、鐵剪刀、竹奩、木勺、筷等。在棺材板上,人們發現貼著一張紙畫。這種畫人們俗稱棺板畫。畫長約80cm,寬約40cm,紙質潔白,色彩豔麗,畫中繪4人1馬1牛1車。
  • 現代弓箭狩獵漫談
    隨著歷史的演進,弓箭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均作為重要的狩獵工具和武器,被人們在生產、軍事等領域中廣泛使用,並不斷完善、提高。封建社會中後期,是弓箭的製作、使用的全盛時期,產生了單體竹木弓、筋角竹木複合弓等不同形式的弓,以及適合不同用途的各種箭支。同時,對於弓箭的生產、使用以及射箭的理論研究也達到了全所未有的高度。
  • 「歷史」中國弓箭史
    弓箭弓箭雖然是人類最早發明的機器,但到底是誰最早在什麼時候發明的弓箭卻是無法清楚了解的,弓箭出現的時間也許可以上溯到遙遠的神話時代,膾炙人口的后羿射九曜的傳說就是關於弓箭威力最知名的廣告,所以現在發掘的時候只能看到原始的石制箭簇;在距今約1萬年左右的新石器中晚期許多人類遺址中,已經可以發現有棒形、葉形和三角形等多種形狀的箭簇,有的甚至還出現了簇莖和逆刺,動物一旦被這樣的箭簇射中就會很難以擺脫;夏商時期開始出現青銅箭鏃,在距今約3800~3500年的河南洛陽偃師縣二里頭文化人類遺址中,出土了目前所發現最早先的商朝時期的青銅鏃
  • 東漢釀酒畫像磚 還原文君「當壚賣酒」
    兩漢時期的酒肆究竟什麼模樣?彼時成都平原的釀酒業又是如何發達?  現存於四川博物院的東漢釀酒畫像磚,對此作了生動描繪。40釐米見方的畫像磚,不僅再現了釀酒、賣酒等熱鬧場景,更折射出天府之國的物產豐饒和釀酒業的歷史悠久。壹 畫像磚再現「前店後坊」酒肆  1975年,原新都縣新農鄉發現的東漢墓葬出土了一塊釀酒畫像磚。
  • 德安周氏墓中出土700年前的老粽子,它們還能吃嗎?這是不可能的
    這一問題並不好回答,雖然史料典籍中不乏對粽子的描述,但總歸是乾巴巴的文字,不過好在德安周氏墓中出土了2個粽子……究竟是什麼樣的粽子呢?還能嘗嘗嗎?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就讓小編給您從頭揭秘吧。(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一小時人生》弓箭怎麼狩獵 弓箭狩獵詳解
    導 讀 在一小時人生手遊中弓箭應該怎麼狩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