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全網都在召喚「東北舞王」孫紅雷重披戰袍,為國出戰。
因為霹靂舞和滑板、攀巖和衝浪一起,正式成為了2024年巴黎奧運會比賽項目。而孫紅雷,可是在1988年拿過全國第二屆霹靂舞大賽三等獎。
提到霹靂舞這個詞兒,五六十歲的大爺們多半眼裡會有一團火,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和夢想。
因為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會霹靂舞的青年,就是街頭「最靚的仔兒」。
霹靂舞,發端於美國東海岸黑人歌星詹姆斯·布勞德。他在1949年在電視上唱新歌時,展示了自己創作的一套舞蹈動作,被青年們競相模仿,隨後在傳播中揉入了更多新穎的動作,並逐漸在八十年代初定型。因這種舞蹈大都在街頭表演,故又稱「Street Dance(街頭舞蹈)」(即當代「街舞」的雛形)。
這種舞蹈和中國大陸青年們產生聯繫,則到了1987年。
那一年,國內上映了一部美國歌舞片《Breakin'》(中譯名《霹靂舞》),火遍全國。
這個電影劇情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個年輕的白人專業舞蹈女孩,喜歡上了當時被主流認為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黑人街頭舞蹈。然後在這樣的情境下發生了各種有趣的事情,最後這種街頭舞蹈形式,在全美舞蹈大賽上徵服了評委,嶄露頭角。」
影片中那自由奔放、充滿激情和活力的街頭舞蹈,深深震撼了當時娛樂方式匱乏的內地青年,那種從未見過的動作表現形式點燃了他們的好奇與嚮往。
沒有錄像機,沒有教材,就一伙人反覆去看電影,一人記一個動作,出來後再合起來練。
在那時,在馬路上,黃昏後,會經常看到一幫年輕人「比舞」,在三洋雙卡收錄機播放的舞曲伴奏下,跳起「太空步」、「傳電」、「擦玻璃」、「掃帚舞」、「託馬斯背旋」。
當時霹靂舞火到什麼程度呢?
1988年,全天津市有特、甲、乙級舞廳78家,有近一半的舞廳都在辦霹靂舞培訓班。
霹靂服、迷彩服、花頭巾、半指皮手套、紅與黑兩色拼接的霹靂舞鞋和白色的高幫回力在天津賣到脫銷。
《猛士》《荷東》系列等舞曲磁帶都有二十多萬盤的銷售紀錄。
各種霹靂舞教材也爭相加急出版。
在那時,跳霹靂舞的「靚仔」造型要有範,紅背心+迷彩褲+旅遊鞋+半指手套+頭帶是跳霹靂舞的標配。
必要時,還要扛一個錄音機,無論是小拽步,還是迷幻扭曲,呈現出的節奏感要強,還得如行雲流水。
一時間,在中國大地,到處是扎堆兒茬舞的男女青年。從京津滬到小縣城,大街小巷出現了無數跳霹靂舞的街頭舞王。
1988年,陶金主演的《搖滾青年》在全國上映,為霹靂舞的火爆又加了一把火。他以激情四射、狂野奔放的舞蹈,「霹靂」了當時的觀眾。1989年開始,陶金連續3年接到了春晚的邀請,從此一跳成名,成為中國的一代霹靂舞王。
霹靂舞這種張揚、表現自我的舞蹈形態,並不太被當時的社會風俗所認可,並且因為各地時有發生的霹靂舞青年打架事件,在主流輿論裡也一直處於被批判的地位。
最終隨著人們娛樂方式的增多,霹靂舞逐漸式微,並在舞蹈形態的演化中,分化出多種形式。霹靂舞漸漸淡出人們視野,街舞之名開始頻頻出現。
為什麼"Breaking"叫霹靂舞?
霹靂舞,這是當時引進《Breakin'》電影時,國內取的中譯名。其實這部電影裡,出現了popping、locking、breaking等多個舞種的早期形態。「霹靂舞」是一個有「時代限定」色彩的譯名,並不能完全和現在的breaking畫等號。
霹靂的詞典解釋是:雲和地面之間發生的一種強烈雷電現象。在那個時代,霹靂是 「厲害!」「NB!」的代名詞,比如有部動畫片叫《霹靂貝貝》、美國的另外一部電影中譯名叫《霹靂嬌娃》。
在當時的人看來,這部電影展現出來的前所未有的舞蹈形態,不亞於霹靂對人的衝擊。「這舞,真霹靂(NB)!」
在那時,人們就知道,只有那些貼近地面,以頭、肩、背、膝為重心,迅速旋轉、翻滾的動作才稱得上「霹靂」,而這,是breaking的精髓。
當時,對於純粹的霹靂舞者而言,你練過體操、武術,就練霹靂舞;沒有,就揀著所謂的太空柔姿、木偶機械,會點「老式霹靂(指沒有翻滾、旋轉高難度動作的)」,跳個熱血沸騰、大汗淋漓,湊湊熱鬧就行了。
只有夠霹靂的人,才能跳出真正的霹靂舞。
每一個出色的霹靂舞者,都有著相當高的身體素質和專業背景。
第六代導演賈樟柯喜歡霹靂舞,高中時和同學一起與外校學生比舞,他會武術能翻跟頭,外號「汾陽霹靂舞小王子」。這些往事都在他的電影《站臺》中一一呈現。
電影《搖滾青年》一開始,晚上,一群少年在紫禁城底下「拼舞」,其中之一是沙寶亮。那時沙寶亮是北京市雜技團的學員。
霹靂舞演化到現在,已經分出了多種形態。對於目前「街舞」繁雜的形態,懂王在這裡做一個通俗粗暴的區別。
breaking以高難度的地板動作為主,需要舞者具備更強的核心力量和身體協調性。所以好的breaking舞者,一般除了舞蹈的練習還要做額外的體能訓練,這在其他街舞類型看不到的。並因其高難度,舞者也往往極易受傷。
一個老B-boy直言,「Breaking(霹靂舞)就是一個能讓舞者喪失跳舞能力的舞種。」
霹靂舞(Breaking)入選奧運,是體育舞蹈(DanceSport)第一次被納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範疇。
世界舞蹈運動聯合會主席肖恩·泰(Shawn Tay)深有感觸:「今天,無論是對於B-boys(街舞男孩)和B-girls(街舞女孩),還是對於全世界所有舞者來說,都是一個歷史性時刻。」
此前,霹靂舞比賽在2018年阿根廷青奧會上成功舉辦。青奧會上,中國「00後」選手商小宇闖入男子八強。
跟著霹靂舞入選奧運的步伐,2020年,北京體育大學在舞蹈表演專業原有下設的三個方向基礎上,增加Breaking(霹靂舞)專業實驗班,為2024巴黎奧運會培養街舞人才、深化街舞教學研究。
那些遊走於邊緣的街舞堅持者們,終於看到曙光,多年前掛起來的座右銘看來要實現了。
對此,高三班的諸多中老年班主任感慨萬千,誰曾想到,自己年輕那會兒偷摸學偷摸跳的霹靂舞,竟成了大學專業。在校運動會現場,他們眼中也燃起了一團火,跳起了自己十八歲那年學會的「擦玻璃」。
聽聞霹靂舞入選奧運,另一個「東北舞王」尼古拉斯·趙四「啪」地一下站出來!很快嗷!拿出了自己的絕活兒!要為國出戰!
懂王用專業眼光瞅了一眼,勸了一句,「四哥,在我們霹靂舞界,這樣的動作,我們一般定義為——抽搐。」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素材源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本公眾號予以查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