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是一個巨大的盤子嗎?它的上方和下方有什麼?

2021-01-12 探索浩瀚星空

自從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對於星空的探索就充滿了各種嚮往。除了科學家不斷對宇宙進行各種探索研究之外,我們普通的吃瓜群眾,對於宇宙自然也是興趣非常大的。

只不過相對於太空人來說,我們普通人要了解宇宙,只能通過網絡。而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地球所在的太陽系。而我們對太陽系的了解和認知基本也是通過一些網絡視頻和圖片,其中圖片是最主要的渠道。

我們通過網上的相關圖片,會看到太陽系似乎就是一個巨大的圓盤,八大行星以及各種小行星,慧星等天體都在這個盤子內運動。而圖片中的太陽系是一個平面的圓盤結構,所以不少人誤以為太陽系八大行星都在一個平面運動。

可事實上,我們生存的空間是三維結構,宇宙自然也是一個三維宇宙,我們通過圖片看到的太陽系根本不是真實的太陽系情景,那只不過是人們為了方便研究,畫出來的太陽系平面圖。真實的太陽系可比我們網上看到的要複雜和神秘。

既然太陽系是一個三維立體空間,那為什麼不少天文學家經常會說太陽系的上方和下方?如果太陽系有上方和下方之分,那上方和下方有什麼?其實,站在宇宙的角度來看,整個宇宙三維空間是沒有前後左右,上方之分的。

可是我們要探索研究太陽系,探索研究宇宙,如果沒有一定的方向來參考,那就會非常亂,無法形成有效的實驗數據。所以,為了更好地研究探索太陽系的奧秘,科學家自定義了一個平面,這個平面就是黃道面。

所謂的黃道面就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所在的平面,我們都知道行星圍繞恆星進行公轉運動,而不同的行星它們都有自己的公轉軌道。既然太陽系只有地球這一顆生命星球,而人類又生存在地球上,那我們研究探索太陽系,自然就要以地球為參照物來進行了。

確定了黃道面,以黃道面為參照物,太陽系自然就有了上下之分。我們可以將黃道面定義為太陽系這個盤子的「盤面」,再根據「上北下南」的原則,將地球北部所對應的方向定義為「上」,而將其反方向定義為「下」。

黃道面確定了之後,我們再以此為標準來探索太陽系,就能夠得到很多有用的數據。那麼黃道面的上下都有什麼?又有什麼樣的不同呢?其實整個宇宙空間以天體為主導,太陽系的上方和下方自然也是差不多的宇宙空間,有著不同的天體存在。

只不過太陽系黃道面的上方和下方區別還是比較大的,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是以太陽為老大,整個星系的引力主要來源於太陽,它的質量佔到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所以離太陽越近的地方,行星受到的引力自然也越強。

正是在這種引力的影響之下,太陽系八大行星都有著非常穩定的公轉軌道,它們的運行軌道都是緊靠黃道面的。而遠離太陽的天體,比如冥王星,它的運行軌道相對於黃道面的傾角就有17度。

以黃道面為參照中軌,科學家發現了不少遠離黃道面的太陽系邊緣天體,而且根據黃道面,我們也可以更輕鬆地計算出太陽系邊緣很多天體的運行軌道和參數。科學家正是通過研究這些參數,才發現了太陽系邊緣不少天體運行軌道的異常。

通過這些異常,科學家猜測,太陽系邊緣很可能還有一顆行星,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這顆行星,那麼太陽系將再次回歸到九大行星之說,而不是現在的八大行星。當然,要觀測到太陽系邊緣的第九行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裡的光線非常暗,而且還是柯伊伯帶的阻擋,天文望遠鏡很難觀測到這樣的行星。

站在太陽系的角度,我們設定了黃道面,能夠更好地研究探索太陽系。而當我們將目光放在太陽系之外後,我們同樣需要一個參照物,而這個參照物就是太陽系。以太陽係為中心,科學家確定了人類目前可觀測的宇宙半徑為460億光年。

而我們研究探索太陽系之外的星空,也是以太陽係為中心進行觀測和統計。太陽系以黃道面有上下之分,而走出太陽系之外,同樣有以太陽係為中心的上下之分。而太陽系外的上下可比太陽系內的上下精彩多了,根據科學家的觀測發現,太陽系的上方基本沒有什麼恆星系。

反而是太陽系的下方則比較精彩,恆星系比較多,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半人馬座α星,這是一個三合星系統,三顆恆星的編號分別是A、B、C星,這個C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半人馬座α星雖然由三顆恆星構成,但是並不是所謂「三體系統」,實際上它們是這樣組合的:半人馬座α星A和B是一個穩定的雙星系統,而比鄰星則是運行在這個雙星系統外圍的伴星,它們之間大約有1.3萬個天文單位的距離。

由此可見,宇宙這個三維空間雖然沒有確定的上下左右之分,可是為了探索和研究的需要,我們都需要一個參照物,以這個參照物為標準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宇宙,收集各種數據。而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未來會成為星際文明,那個時候,我們就能夠在各個星際間縱橫,探索整個銀河系,甚至是整個宇宙。

而當我們進行星際航行的時候,如果沒有參照物來確定方位,那麼很容易迷失在太空中,從而徹底回不了家。如果是在地球上,你迷路了,或許還可以慢慢找到回家的路。可是宇宙太大了,一旦在某一個星空迷失了方向,那可能將永遠迷失在星空中。

所以,星際航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制定星空圖,而這個星空圖的重要參照物可不是地球,也不是太陽系,而是宇宙中特殊神秘的脈衝星。相信大家都知道脈衝星,它可是宇宙中的信號播放器,人類早期探尋外星文明的時候,接收到不少的有規律的無線信號,最初還以為是外星文明的信號,讓科學家激動不已。

可是後來通過探索才發現,原來是脈衝星,從此脈衝星就進入了人類的視野。可以說脈衝星發出的信號強度是非常強大的,能夠穿透非常遙遠的星空,而脈衝星在宇宙的分布也非常廣泛。每一顆脈衝星發出的信號都有不同,於是科學家想到了利用脈衝星來制定星空圖。

只要我們以脈衝星為信號塔,建立了星空網絡,那麼只要星際航行的範圍沒有跑出人類已發現的脈衝星範圍之外,我們就不會迷路。當然,這樣的事情距離我們還太遙遠,人類要成為星際文明,還需要漫長的路要走。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探測到巨大的X射線氣泡在銀河系平面上方和下方膨脹
    X射線對天空的一項新調查揭示了銀河系中以前隱藏的結構,發現了來自銀河系中心的X射線的巨大氣泡,在銀河系平面的上方和下方膨脹延伸了很大的距離。它們非常巨大,它們吞沒了已知存在的伽馬輻射的費米氣泡——但是,根據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外星物理研究所的彼得·普雷德爾領導的天體物理學家小組的說法,這兩種現象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是聯繫在一起的。銀河平面上方和下方的銀河系的光暈是從銀河系中心尋找過去惡作劇的證據的絕佳場所。
  • 宇宙有多大?行星,太陽系,銀河系和超星系團的之外是什麼?
    儘管已經有數不清的人對宇宙的尺度有準確和非常詳盡的描述,我還是想在這裡分享一些圖片,以便大家直觀的感受宇宙的巨大尺度。首先是地球:太陽系:太陽系星際鄰域(本圖中每顆星都代表一個太陽系,都像我們的太陽系一樣包含一系列行星):銀河系(大約有一千億顆星星--即100,000,000,000--許多的恆星都有像我們太陽系一樣的行星系統):
  • 在我們通常看到的圖片當中,太陽系是圓盤狀,像一個盤子一樣
    在我們通常看到的圖片當中,太陽系是圓盤狀,像一個盤子一樣,各大行星也在同一個平面進行運動,但這並不意味著,太陽系就是是扁平的。簡單的說整個太陽系的範圍應該是一個球形,這個球形的範圍直徑大約有2光年左右,那麼這個球形內的所有天體,都要受到太陽引力的作用,因為太陽才是主宰一切的中心點。
  • 太陽系會有黑洞存在嗎?事實上,即使存在人類也無法發現它
    對於黑洞,我們有著深深的恐懼感,不是因為它到底有多大,或者有多神秘,主要是它能吞掉任何物質,包括光,所以要是這種東西突然出現在太陽系,那麼不要說太陽了,連我們地球都無法避免,都會被它吸收進去,然後再也出不來了。如此,能不對它產生深深的恐懼之感嗎?那麼有沒有可能真的有可能進入到太陽系呢?
  • 月球南極的「巨大質量異常區」,會有什麼驚人發現嗎?
    研究指出,這個「巨大質量異常區」在月球南極的艾託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下方 290 公裡處。艾託肯盆地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隕石撞擊盆地,寬度約 2500 公裡,和中國差不多大。
  • 木星龐大的個頭有多麼恐怖?無數的太陽系天體被它吞噬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在八大行星有兩個特別的行星最受科學家關注,一個自然是美麗異常的地球,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是一顆獨特的生命星球。對於木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太陽系體積最大的行星,能夠容納下1300個地球,它的質量等於其它七個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不要看木星如此巨大,可是它卻是非常靈活的天體,自然速度也是太陽系最快的。龐大的質量加上超快的自轉速度,使木星擁有了非常強大的引力。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太陽系大部分的天體運行都符合天體運行規律,科學家通過相關的公式可以精確計算出一個天體的軌道。可是當科學家將太陽系邊緣的一些天體套用公式之後卻發現,它們的軌道存在偏移,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並不是說這些天體有什麼特殊,它們並沒有逃脫天體軌道運行規律。
  • 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什麼位置,你們知道嗎?大概4環多一點
    我們知道,太陽系是銀河系眾多恆星系當中的一個,算是很小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星系,但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行星卻誕生了智慧生命人類。相信看過銀河系全曩圖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位置其實非常偏,按現代城市規劃來說,屬於郊區,再細一點從北京的城市布局來說,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位置大概相當於4環左右。
  • 神秘木星,這個太陽系中「靈活的胖子」!它的內部是什麼樣子?
    木星深處到底是什麼?木星裡面是什麼?是變色龍嗎?糖果?蛋糕?化學凝結尾?沒有人知道。沒有人能知道。好吧,這不是完全正確的……甚至遠非如此。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其他行星總和的兩倍半。它像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一樣是一團龐大的氣體。
  • 地球上的「珠穆朗瑪峰」是太陽系中最高的嗎?
    奧林巴斯·蒙斯(Olympus Mons)是太陽系中最高的山峰,聳立在火星表面上方21,000米處,幾乎是珠穆朗瑪峰高度的兩倍半。
  • 太陽系裡不可思議的怪現象
    1、像核桃的土衛八土衛八是一顆半邊黑和半邊白的奇特衛星,並且它的赤道有一圈凸出來的地質結構,外形看起來有點像核桃,有人認為這是一顆人造星球,因為看起來就像《星球大戰》中的死星。7、木衛二的海洋有生命木衛二擁有太陽系最多的水量儲備,雖然無法得知這顆小星球的水來源,但根據木衛二表面的冰層裂縫得知,在它厚厚的冰層下面有一個非常活躍的液態海洋環境,而地球上的海洋深處就有獨特的生態環境,如同太陽系還能找到第二個適合生命的環境
  • 太陽系最美的行星 土星 和她的主要衛星
    土星環中的水冰等物質通過反射陽光能夠增加土星的亮度卡西尼拍攝的土星北極巨大的六邊形。1980年代美國的天文學家通過對旅行者2號發回的土星圖片的重投影和拼接,發現土星北緯80°附近有一個巨大的六邊形旋渦狀結構,它的每條邊長1.38萬公裡,超過地球直徑卡西尼拍攝的土星北極巨大的六邊形卡西尼拍攝的土星北極巨大的六邊形。
  • 太陽系的誕生
    開開問道:「媽媽,您在看什麼呢?」「哦,我在看PDS 70恆星系統的最新報導。」媽媽將手機屏幕轉向兩個小傢伙。「它好像和太陽系不太一樣,感覺混沌一片呀?」開開困惑地看著照片。「PDS 70恆星系統是現在天文學家觀測的一個新生恆星系,整個恆星系並沒有完全形成,恐怕與我們的太陽系年齡上相差甚遠。」媽媽解釋道。「媽媽,太陽系是怎麼誕生的?作為『大家長』的太陽是最先誕生的嗎?」心心問道。
  • 假如一個黑洞進入了太陽系範圍,將會發生什麼?質量不同結果不同
    每一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是星系的中心引力重要來源,我們的銀河系中心同樣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只不過它並不十分活躍,吸積盤也不是特別明顯。超大質量的黑洞周圍往往聚集著大量的恆星,銀河系中心之所以比較明亮,就是因為黑洞強大的引力吸引了許多的恆星環繞在附近,它們在將來隨時有可能會成為黑洞的食物被吞噬。
  • 太陽系有什麼特別,是精心設計出來的嗎?你怎麼看?
    太陽系皮殼論說的是太陽系被一個巨大皮殼包裹著,地球是外星人囚禁人類的監獄,星空宇宙都是外星人執照出來欺騙人類的幻像。為了讓這個說法更具有權威性,他們把這個狗屁理論之鍋甩在了早已經過世的尼古拉·特斯拉頭上,但達拉斯所有的著作文章,以及所有正統生平傳記資料中,從來也沒有這一說,相反,在他的很多文章中,都有他對宇宙存在的看法。
  • 人類什麼時候可以飛出太陽系?人類會被困死在太陽系中?怎麼解釋
    不說在宇宙面前,就連在太陽系面前,人類的存在都是微乎其微。我們對太陽系的了解也僅僅停留在表層,我們是嚮往自由的,不喜歡被羈絆著。那人類最終會被困死在太陽系中嗎?將來的我們有機會能飛出太陽系嗎?人類發射的宇宙探測器已經有四個小有成就,它們分別是: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1983年6月13日,先驅者10號越過海王星軌道 。大家都知道,八大行星中海王星是距離太陽系最遠的,但遺憾的是,先驅者10號仍然沒有飛出包圍著太陽系的奧爾特雲。
  • 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有沒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
    雙星系統有不同的類型,包括物理雙星、光學雙星、目視雙星、分光雙星、食雙星、密近雙星和X射線雙星,我們平時所說的雙星系統一般是指「物理雙星」,也就是指一顆恆星圍繞另外一顆恆星運動,並且互相有引力作用。雙星系統如果從「物理雙星」的角度來看,太陽系顯然不是一個雙星系統,因為太陽系內應該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太陽附近並沒有存在第二顆恆星。
  • 太陽系附近有一顆黑暗天體?是它造成生物滅絕?或稱:復仇女神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更準確的說是附近)是否還存在另外一個太陽,一個被稱為「復仇女神」的死星(褐矮星),它有一天會毀滅地球?這種說法的出現,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因為雙星系統再宇宙中非常普遍,而單星則是另類,我們都知道太陽系中只有太陽一顆恆星,而另外一顆恆星在哪?人們就瞄準了太陽系周圍那些我們看不見的黑暗天體:褐矮星。
  • 假如太陽系消失一顆行星,整個太陽系會崩潰嗎?
    八大行星是一個聯動的整體嗎?有盆友認為八大行星的引力相互制約,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如果一顆行星消失,整個太陽就崩潰了,那麼事實上會是這樣嗎?哪顆行星消失大家的反應比較猛?木星是太陽系的定心錨,擋住了很多前往內行星軌道的小行星和彗星早期木星軌道移動曾經會為地球帶來的水資源,當然月球和水星的諸多撞擊坑也有它的功能這是木星存在和軌道移動的結果,前者的梗是使得木星有了一個太陽系清道夫的諢名,而後者則是太陽系早期木星軌道移動給內行星帶來了大量的彗星
  • 如果有一個黑洞在太陽的周圍,地球和太陽系有被摧毀的風險嗎?
    霍金認為,量子力學的「真空不空」,發生在黑洞視界附近的話,正粒子和負反粒子在誕生瞬間,就會有一個(大概率是負反粒子)被黑洞吞噬,而正粒子的逃逸從外界來看,就好像黑洞向外發出了輻射,這種輻射就是霍金輻射。 霍金輻射作為一種能量釋放過程,會源源不斷的偷走黑洞的質量,漫長的時間過後,黑洞本身就蒸發殆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