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被捕,以鈍刀為刑具,整整被砍了30多刀才斷氣!

2021-01-18 有歷史才有內涵

譚嗣同,中國政治家,思想家,1898年6月11日在光緒的支持下與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共同領導下發動戊戍變法。最終失敗於1898年9月21日,被慈禧等封建頑固派抓捕,9月28日在北京慘遭殺害。

本來譚嗣同能跟康有為、梁啓超一樣有逃跑的機會。但為了表示對革命的決心,也為了喚醒當時百姓的革命心。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維新派領導人康有為、梁啓超的外逃,使慈禧太后難洩心頭之恨,便下令用鈍刀處死「戊戌六君子。」即使是砍頭,也分為兩種,如果是用快刀,一刀下去,譚嗣同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可是譚嗣同是被一把叫做「大將軍刀」的鈍刀所砍,厚如鋼板。很多人說譚嗣同被砍了幾十刀才斷氣,也有人說砍了五六刀才斷氣,可是無論哪種說法為真,我們都知道譚嗣同英勇就義時忍受了常人無法想像的痛苦與折磨。

據晚清武術名家胡致廷回憶,當時所用的無刃大將軍刀落在譚嗣同脖子上,無異於鋸頭,比斬首痛苦千百倍。其它五君子身受數刀而死,而譚嗣同足足被砍了三十刀才斷氣!但是即使如此,譚嗣同仍然是神態自若,大義凜然,沒有露出絲毫怯懦!

圍觀群眾向六君子扔東西,在他們眼中這六個人就是亂臣賊子,恨透了這六個人,不過最恨的人還要屬慈禧,原來是打算將這些人凌遲的,但是迫於國際影響,只能暗中授意用無刃刀,並用這種殘忍的斬首方式處死「亂黨」。

一位在現場看過行刑的老人曾經說道,「「這哪是砍人,分明是鋸頭!一刀刀鋸了下去!」,譚嗣同死後葬在了老家湖南瀏陽城南約8公裡的一處石山下,其父親譚繼洵因子獲罪罷官回到瀏陽並為譚嗣同輓聯作詩「謠風遍萬國九洲,無非是罵;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時隔多年之後,我們仍然被譚嗣同英勇就義的大義凜然所折服,也為他行刑時的痛苦而感到痛心。

相關焦點

  • 譚嗣同就義時,被鈍刀砍了30多刀才斷氣?圍觀百姓:這是在鋸頭
    甚至在光緒帝被慈禧軟禁後,譚嗣同還不顧自身安危,積極組織人營救。結果自然可想而知,在慈禧的高壓打擊下,1898年9月24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 但面對戊戌六君子,擔心夜長夢多的慈禧不但跳過了覆核期,還下了一道極為殘酷的命令,即用鈍刀行刑。 用鈍刀是什麼概念?相信有過下廚經驗的讀者都知道,鈍刀是一刀砍不斷肉的,得不停反覆地砍。要是平常做飯也就算了,用在斬首之刑上,簡直泯滅人性,效果堪比凌遲。可見慈禧手段之狠毒,以及對維新派的痛恨。
  • 處決戊戌六君子時,用鈍刀行刑慘不忍睹,譚嗣同被砍30刀後才斷氣
    1898年9月21日,戊戌變法在慈禧太后的阻撓下宣告失敗,光緒帝被軟禁,康梁等人逃往國外,而譚嗣同等六人被捕殺頭。譚嗣同英勇就義的精神被無數後人所稱讚,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行刑時的慘烈。
  • 處死戊戌六君子時,慈禧說必須用鈍刀,譚嗣同身中30刀才斷氣
    日本使館曾派人與他聯繫,表示可以為他提供「保護」,他毅然回絕,並對來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在被捕後,鎮定自若,寫下了這樣一首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 官越大,斬首的刀越鈍,聊聊清朝斬首譚嗣同28刀的「大將軍刀」
    刀帶雙刃,砍頭非常快,據說最高紀錄3分鐘砍33個腦袋,平均1分鐘砍11個腦袋,這是清末處斬廣東小刀會的事兒。 慈禧對這些「謀反」的人是恨之入骨,而且他們大都在朝為官,更是罪加一等,所以最後慈禧太后決定用最鈍的刀具,就是名為「大將軍」的斬首之刀,讓戊戌六君子受最酷之刑,方能消心頭之恨。同時也為世人警示: 官職越大,俸祿越盛,責任越重;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大將軍刀!
  • 戊戌六君子行刑前,慈禧下旨用鈍刀,譚嗣同被剁了30刀才咽氣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譚嗣同去世前還受到了一番折磨,只因慈禧下了一道命令,斬他時用鈍刀。 本來譚嗣同是可以走的,但是他沒有,他說:各國的變法,無不是經過流血犧牲而成功的......我譚嗣同願意做為變法維新而流血犧牲的第一人!
  • 慈禧對譚嗣同的報復,斬首前換成鈍刀,比凌遲痛苦
    這是譚嗣同在赴刑場前於獄中壁上留的絕筆。他為國家求存圖強,以生命為代價變法維新,同在事敗後第一時間遁走他國避禍的康有為、梁啓超等人不同,他毅然決然選擇留下,並說出:「各國變法,無有不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的悲壯之言。譚嗣同是湖南瀏陽縣人,父親譚繼洵是湖北巡撫。出身富家的譚嗣同性格豪爽灑脫,從小志向遠大,博覽群書,文武雙全。
  • 戊戌六君子行刑前,慈禧下旨用鈍刀,譚嗣同被活活剁了30刀才咽氣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譚嗣同去世前還受到了一番折磨,只因慈禧下了一道命令,斬他時用鈍刀。戊戌六君子指的是: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在變法時的中國可以說是危在旦夕,當時世界主要資本國家先後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大肆對落後國家進行侵略。而清朝自乾隆時嚴格實行閉關鎖國,導致了長達近百年的落後,這樣一塊諾大的土地,顯然是瓜分的好場所。
  • 譚嗣同被行刑前,慈禧下令換成鈍刀,譚嗣同被砍了30多刀才氣絕
    1898年9月28日,下午4時,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刑場人山人海,烈日當空,曬得大家有些不耐煩,很快,他們便等來了今天的「主角們」——譚嗣同、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即「戊戌六君子」,圍觀群眾們知道,很快這6個人就要一命嗚呼了,他們冷漠地等待著那一刻。六位君子看著眼前麻木不仁的群眾,不由得悲從中來,這樣的人民,若是再不覺醒,國家遲早走向滅亡!
  • 譚嗣同被慈禧用鈍刀砍30多刀而死,百年後仍不得安寧,屍骨遭丟棄
    2008年3月15日,位於湖南瀏陽的譚嗣同墓被盜,消息被傳開後,迅速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再次關注,而這年剛好是譚嗣同遇害110周年紀念日。 1898年的那場看起來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在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派的澆滅下,僅僅維持了103天,就以失敗而告終。
  • 慈禧有多心狠手辣?處決戊戌六君子時用鈍刀,譚嗣同被生生砍28刀
    爆發在1898年的戊戌變法失敗了,譚嗣同、楊深秀、康廣仁等六人都被抓進了監獄,並且不日就要問斬於刑臺,他們得罪人是別人倒還好,但是他們得罪的可是睚眥必報的慈禧太后啊。慈禧懲罰人的手段有很多,而且種種手段都能讓人痛不欲生、生不如死。
  • 此人被處死刑,慈禧下令用鈍刀,砍30刀才斷氣,死後成民族英雄!
    此時,清朝朝野上下,也有許多致力於救亡圖存的熱血之士(也不排除一些投機之人),紛紛團結在光緒皇帝身邊為其效命。其中非常著名的就有康有為、梁啓超以及譚嗣同。 同年,經康有為和梁啓超等舉薦,譚嗣同得到光緒皇帝的認可,參與領導了這次變法。
  • 譚嗣同被斬時,劊子手用鈍刀砍了30多刀,圍觀者拿饅頭蘸血吃
    這一切都是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就是這些矛盾成就了譚嗣同。 這樣的人一生都是激進的,他在刀尖上跳舞,最後滿身傷痕。七歲的,母親回鄉一年,嚴令譚嗣同不許思念他。他答應了。譚嗣同雖然經常躲在被中哭泣,生了幾場大病,形銷骨立。但是母親回來詢問他時,他卻想起當初的承諾據不承認。
  • 此人被捕後,慈禧下令用鈍刀斬首,30刀才死,死後被譽民族脊梁
    早在變法失敗前夕,康有為就已經逃走了,而最有機會逃走的譚嗣同卻沒有逃走,導致他慘死街頭。譚嗣同,湖南瀏陽人,字莊妃。他的父親是湖北巡撫譚繼勳。中日甲午戰爭後,譚嗣同大怒,立即在瀏陽創辦數學館,學習西方新思想,開創了湖南改革潮流。隨著譚嗣同在湖南的名氣越來越大,1897年,譚嗣同被國子監侍從學士許之敬推薦進京。光緒帝到北京後,提拔譚嗣同為四品卿,軍機張京,參與變法。
  • 劊子手對譚嗣同用了一特殊的刀,被砍20多刀才斷氣,死前說了一句話
    據史料記載,譚嗣同一生堅持維新變法,本來在變法失敗後可以逃走,但是他想用鮮血喚醒中國人,毅然決然走向刑場,而康有為作為他的老師,卻逃走,並且還以康聖人自居,到處娶妻納妾,小日子過的不知道有多舒服。譚嗣同其實並不是廣東人,而是地道的北京人,他的父親還曾擔任過湖北巡撫,從小深受愛國思想影響的譚嗣同,見識便早已遠超一般同齡人。
  • 慈禧為什麼下令用鈍刀斬殺「戊戌六君子」呢?深惡痛絕的表現
    慈禧下令處斬「戊戌六君子」的鈍刀名叫「大將軍」,那是一把沒有刀鋒並帶有斑斑鐵鏽的鈍器。最先被處斬的是楊深秀,劊子手沒有控制好力道,一刀下去,頭與脖子沒有斷,血不停地往外冒,如此反覆多次後,楊深秀才氣絕身亡。譚嗣同排在第五個,由於劊子手有了「經驗」,譚嗣同被「砍」了30多鈍刀才死亡,其痛苦如何可想而知!
  • 譚嗣同斬首整整被砍了30刀,圍觀群眾:這不是砍頭,這是鋸頭
    最近由趙文卓主演的《大俠霍元甲》正在熱映,小編從小到大都非常喜歡大俠,因此每天都在追這部電視劇,其中有一個情節令人感觸頗深,那就是譚嗣同被砍頭的時候,非常的壯烈,當時大刀王五和霍元甲都想救譚嗣同,但是他執意要留下用自己的獻血來喚醒沉睡的中國人。
  • 戊戌六君子被斬前,慈禧下旨換鈍刀,譚嗣同足足被砍了30刀才氣絕
    然而就是在那個被印上了「腐朽無能」標籤的時代,以譚嗣同為首的維新派勇敢地抗下了帶來光芒的重擔,「戊戌六君子」的名號響徹了整個天空。 以譚嗣同為代表的這一批維新派,就是那群在黑暗裡尋找光芒的先鋒。生於1865年的他,10歲拜在學者歐陽中鵠門下,早早就對那先進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認知。
  • 慈禧下令用鈍刀斬他,連砍幾十刀,他一聲不吭,慘狀女人都不敢看
    中國歷史上手握大權,掌控著實際權力的女人並不多,最為人稱道的就是武則天和慈禧了。不過武則天明顯要比慈禧好一點,兩個人一個是女皇,另一個人則是靠著太后的名號使用權力,還跟清朝的滅亡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兩人在歷史上的評價也大不相同。
  • 慈禧處決戊戌六君子有多殘忍?刀沒有刀刃,譚嗣同活活被砍了28刀
    不過很多人卻不知道,當時慈禧斬殺戊戌六君子的時候有多殘忍,即使就算是讓人死,都不願意讓人死的痛快點。在清朝,殺官員的刀跟平時的刀是有區別的,因為殺官員的刀沒有刀刃,並且官位越大,刀反而越頓。而慈禧認為,戊戌六君子屬於反動派,反動派就應該用極刑處死。而且,用這種到來斬首的話,就相當於用鋸在斬首,這種痛苦程度比砍頭多萬倍都不止!
  • 譚嗣同被斬首時,劊子手用鈍刀砍了30多刀,圍觀百姓拿饅頭蘸血吃
    中國人民的意識覺醒可以說經歷漫長的痛苦掙扎,才得以崛起,這個過程我們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尊嚴的欺辱,生命的代價,才讓新中國成立起來。從清朝末年政治衰敗,無數英雄先烈看到落後的政府,人民的愚昧,無可奈何,一代一代的人通過死亡殉國來警醒人民,來喚醒他們沉睡的愛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