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中國政治家,思想家,1898年6月11日在光緒的支持下與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共同領導下發動戊戍變法。最終失敗於1898年9月21日,被慈禧等封建頑固派抓捕,9月28日在北京慘遭殺害。
本來譚嗣同能跟康有為、梁啓超一樣有逃跑的機會。但為了表示對革命的決心,也為了喚醒當時百姓的革命心。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維新派領導人康有為、梁啓超的外逃,使慈禧太后難洩心頭之恨,便下令用鈍刀處死「戊戌六君子。」即使是砍頭,也分為兩種,如果是用快刀,一刀下去,譚嗣同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可是譚嗣同是被一把叫做「大將軍刀」的鈍刀所砍,厚如鋼板。很多人說譚嗣同被砍了幾十刀才斷氣,也有人說砍了五六刀才斷氣,可是無論哪種說法為真,我們都知道譚嗣同英勇就義時忍受了常人無法想像的痛苦與折磨。
據晚清武術名家胡致廷回憶,當時所用的無刃大將軍刀落在譚嗣同脖子上,無異於鋸頭,比斬首痛苦千百倍。其它五君子身受數刀而死,而譚嗣同足足被砍了三十刀才斷氣!但是即使如此,譚嗣同仍然是神態自若,大義凜然,沒有露出絲毫怯懦!
圍觀群眾向六君子扔東西,在他們眼中這六個人就是亂臣賊子,恨透了這六個人,不過最恨的人還要屬慈禧,原來是打算將這些人凌遲的,但是迫於國際影響,只能暗中授意用無刃刀,並用這種殘忍的斬首方式處死「亂黨」。
一位在現場看過行刑的老人曾經說道,「「這哪是砍人,分明是鋸頭!一刀刀鋸了下去!」,譚嗣同死後葬在了老家湖南瀏陽城南約8公裡的一處石山下,其父親譚繼洵因子獲罪罷官回到瀏陽並為譚嗣同輓聯作詩「謠風遍萬國九洲,無非是罵;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時隔多年之後,我們仍然被譚嗣同英勇就義的大義凜然所折服,也為他行刑時的痛苦而感到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