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篆刻網│書印參同•當代印人篆刻篆書精品展››››››翟萬益

2021-02-11 中國篆刻網


學術支持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

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專業委員會

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專業委員會

主 辦

中國篆刻網(www.zgzkw.com)

策 展

李平

作者審定委員會

(以年齡為序)

李剛田 趙 熊 崔志強 徐正濂 駱芃芃

劉彥湖 朱培爾 陳大中 許雄志 高慶春

作品評審委員會

(初評,以年齡為序)

魏 傑 劉洪洋 張煒羽 柳曉康

谷松章 程遲生 鞠稚儒 李 平

 

翟萬益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生於甘肅平涼,祖籍陝西三原。中國書法家協副主席、篆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導師,西泠印社社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

作品多次參加各級展覽並獲獎,多次擔任全國展評委。出版作品集、文集、書法評論集、詩集多種。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甘肅省圖書館等收藏。

書印參同•­­當代印人篆刻篆書作品展

篆刻作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門傳統藝術,歷經千年發展衍變,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受到古今文人雅士的喜愛。明清以降,文人介入篆刻,為篆刻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別是鄧石如提出「印從書出,書從印入」的主張之後,在這個理論支撐下,篆刻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不斷豐富起來,形成了以不同篆書體系為支撐的諸多印學流派,篆刻面貌為之煥然一新,並矗立起篆刻藝術的又一座高峰。

時至今日,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印學資源的不斷豐富,人們的視野不斷開闊,篆刻的文字取法也隨之多元化,篆刻藝術呈現出空前的繁榮狀態。但萬變不離其宗,篆刻以表現篆書字法美的根本形式沒有改變,對作者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書法功底的要求也沒有改變。然而在篆刻的創作實踐過程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有些作者只注重刀上功夫而忽略書法基礎的現象,使作品呈現出工藝化傾向的趨勢,與藝術的最終方向背道而馳,漸行漸遠。

有鑒於此,我們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專業委員會、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專業委員會的學術支持下,以中國篆刻網為展示平臺,開展了以「書印參同——當代印人篆刻篆書精品展」為主題的活動,旨在通過同一作者篆刻和篆書水準的相互參照,引起篆刻家對書法藝術特別是篆書修養的重視。為了保證活動的權威性和代表性,我們邀請了五十九位在當代印壇具有代表意義的篆刻家作為本次展覽的主要作者,同時以徵稿的方式遴選了三十七位作者參與其中,全面展示當代篆刻家在篆刻、篆書方面的藝術造詣。

從徵集到的作品來看,本次展覽具有藝術風格涵蓋面廣、參展作者代表性強的特點。藝術家們恪守傳統而不失自我,個性在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現,足以反映當代篆刻的整體風貌。同一作者的參展作品中,篆刻和篆書風格高度統一,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篆刻作品既體現刀石之趣,又有篆書結構之美;篆書作品體現筆墨功夫的同時,又充滿金石之氣,透露出作者深厚的傳統功力和創新能力,體現出當代印人的文化自信。

我們舉辦本次活動的目的,一是通過展覽,使當代印人認識書印兼修的重要性,對書印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深層次的思索;二是通過展覽,發現和挖掘有價值的篆刻人才和作品,利用現有資源加以推廣,忠實地記錄當代篆刻發展現狀,留下我們這個時代篆刻作者的詳實資料;三是希望藉助這次活動,推動篆刻藝術向專業化邁進,為篆刻藝術的傳承與發揚做出貢獻。

本次展覽,感謝李剛田、趙熊、崔志強、徐正濂、駱芃芃、劉彥湖、朱培爾、陳大中、許雄志、高慶春等著名篆刻家的大力支持,出任活動審定委員會成員,使活動更加權威和專業;感謝魏傑、劉洪洋、張煒羽、柳曉康、谷松章、程遲生、鞠稚儒、李平等中青年篆刻家擔任活動初評評委,他們熟悉當代基層篆刻家的動態,從而使本次活動更加貼近生活;感謝中國書法網、中國書法家網等兄弟網站,以及《書法報》《書法導報》等專業媒體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和推廣宣傳,擴大了本次活動的影響。

此次以篆刻篆書相互參照的方式進行的展覽,權且作為一次有益嘗試,希望這些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國篆字,通過我們這一代印人的努力,煥發出新的生機和魅力,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貢獻力量;也希望通過本次活動,給當代印人帶來一些深層次的思考,從而開啟篆刻藝術向更高層次邁進的新的發展契機。

中國篆刻網  

二〇一六年一月  

書印參同•­­當代印人篆刻篆書作品展

(按年齡排序,姓名變藍即可點擊查看)

韓天衡 祝 竹 陳茗屋 薛平南 李剛田

孫家潭 趙 熊 蘇士澍 蘇金海 徐正濂

崔志強 孫慰祖 郭 強 謝欽銘 翟萬益

朝洛蒙 徐之麾 吳 瑩 傅  舟 張 銘

劉彥湖 梁曉莊 陳明德 張一農 戴 武

朱培爾 鄒 濤 陳大中 魏 傑 楊祖柏

王 丹 許雄志 劉洪洋 徐慶華 林 爾

張 繼 王雲山 王文雄 馮寶麟 張煒羽

桑建華 戴 文 蔣瑾琦 趙 明 李夏榮

柳曉康 邵 晨 陳一耕 高慶春 趙立新

王兆卿 周 斌 丘 石 谷松章 武寶民

程遲生 吳賢軍 尹海龍 戴家妙 李旭東

伏海翔 孫朝軍 鄭志群 何連海 鞠稚儒

張 哲 李 平 倪和軍 張 鈞 陳海軍

周 強 湯忠輝 沈樂平 何國門 李 健

胡晉峰 陳 靖 戰 鬥 梁選鋒 楊 華

魏曉偉 秦良靜 肖 楠 李國良 孔祥宇

李瑩波 郭 晶 金良良 張 偉 李俊平

高 帥 曹祐福 宋吉祥 焦新帥 萬列平

馮 立                

1、回帖贈書
(請點擊頁面底部「閱讀原文」或長按二維碼參與)

  

長按或掃描,參與回帖贈書活動

2、購買《作品集》
(請長按二維碼或點擊下面文字連結購買)

     

點我購買:《書印參同●當代印人篆刻篆書作品集》

   若想參與回帖贈書活動,點擊底部「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篆刻網│書印參同•當代印人篆刻篆書精品展››››››陳大中
    學術支持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專業委員會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專業委員會主 辦中國篆刻網(www.zgzkw.com)策 展李平書印參同•­­當代印人篆刻篆書作品展篆刻作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門傳統藝術,歷經千年發展衍變,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受到古今文人雅士的喜愛。
  • 中國篆刻網│書印參同•當代印人篆刻篆書精品展››››››薛平南
    學術支持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專業委員會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專業委員會主 辦中國篆刻網(www.zgzkw.com)策 展李平書印參同•­­當代印人篆刻篆書作品展篆刻作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門傳統藝術,歷經千年發展衍變,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受到古今文人雅士的喜愛。
  • 中國篆刻網│當代印風系列展>陳墨
    中國篆刻網│當代精·典印風邀請展│學術支持│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西泠印社篆刻創作研究室│主  辦
  • 朱熹書《易經·繫辭》
    明朝時大名府屬北直隸,稱「直隸大名府」,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陳煒(陳煒:‹1430—1484›,字文耀,閩縣大義人,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進士,曾任按察使、右布政使。)督學畿‹京城管轄的地區›內,在視察大名府教育時,便命人按照他從考功郎楊宗器(楊宗器:名鼎,字宗器,陝西成寧人。正統四年‹1439年),會試奪魁為會元,繼而殿試又得中榜眼,授翰林編修。
  • 當代印風——張哲篆刻作品展
    西安書學院專業書法篆刻家,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院研究員,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終南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陝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國家藝術基金篆刻藝術青年人才培養對象。作品多次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主流展覽並獲獎。
  • 浙派傳承——西泠印社理事桑建華
    1982年師從西泠印社餘正先生學習書法篆刻1988年作品參加首屆上海篆刻大獎賽1991年作品參加西泠印社第二屆篆刻評展1992年進入西泠印社篆刻創作室任創作員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93年作品參加西泠印社建社九十周年書畫展
  • 李平| 中【中國篆刻網培訓中心】國篆刻網培訓中心·國展集訓班導師SHOW
    湖北荊州人,現居廣州。中國篆刻網(www.zgzkw.com)創始人兼CEO。現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篆刻出版社總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雙棲印社社長、南方印社常務副社長兼秘書長、中流印社副社長、湖北省書法院研究員、民建中央書畫院廣東分院副院長、民建廣州畫院副院長、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特聘教師。國家藝術基金青年篆刻人才培養對象。
  • 【書畫苑】洹上煙霞——安陽市入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第十三屆美術作品展書畫家精品展
    藝術成就: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獲優秀作品獎(最高獎),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行書、草書雙入展,現狀與理想——當前書法創作學術批評展,首屆全國普洱茶鄉書法藝術節獲獎,入展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二屆行書展,全國第二屆大字書法藝術展,全國第三屆冊頁書法展,全國第四屆正書大展,第五屆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全國第二屆隸書展,第二屆書法蘭亭獎安美杯書法展,28+盛世草書高峰會展,第三屆「四堂杯
  • 印外求印:趙之謙篆刻特輯(一)
    顯然,完整理解和全面把握「印外求印」形成的基礎、成立的依據、實施的條件,將有益於促進當代篆刻藝術的健康發展。身為浙江籍篆刻家,趙之謙初學浙派非常自然;作為晚清碑派書家,他追摹鄧石如也是理所當然。就當時流派篆刻發展的大勢而言,在浙派與徽派(或皖派,這裡主要指鄧派)對峙、二分印壇的格局中,與趙之謙同時期同為浙江籍印人,稍前錢松、稍後徐三庚也都在有意無意探索融合浙、徽。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何要特別看重趙之謙所走的「合宗」之路?
  • 篆刻的名稱與發展:關於改「篆刻」為「印學」
    《篆刻學》的內容也沒有局限於論述用篆書刻制印章,而是廣涉「名式」、「派別」、「選材」、「章法」、「款識」、「印人」等諸多方面。可見壽石工先生並不是簡單地認為治印藝術就是「篆刻」,以「篆刻學」為名也只是從俗從便而已。直至晚清,文人刻印絕對大多數都使用的是篆書。因此他們稱「篆刻」與治印的實踐並不矛盾,反倒可以讓士大夫們有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顯示他們是懂得古文的知識階級——這當然是閒話了。
  • 鳥蟲篆印——西泠印社狀元鄭超
    全國鳥蟲書篆刻邀請展(優秀獎)「官塘杯」中華朱方全國篆刻大賽(特等獎)首屆「萬印樓獎」國際篆刻大展(特等獎)  「百年西泠翰墨春秋」西泠印社詩書畫印大展(書法單項獎)「翰墨中原」河南省首屆書法篆刻展(獲獎)河南省第四屆篆刻展(獲獎)河南省第五屆篆刻展(獲獎)中原風—河南省篆書作品展(獲獎)
  • 印外求印:趙之謙篆刻特輯(四)
    尤其近十餘年,各大型展賽對趙之謙篆書、篆刻風格的師法者持續增多,各專業雜誌如《中國書法》《書法》《西泠印社》《書法研究》等頻發研究專題,這中間對趙之謙篆刻藝術的研究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對於趙之謙篆刻研究的歸納、整理、分析,就顯得尤其重要:這不但是對已有的研究文獻的整理與歸納,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已有的文獻梳理研究,為研究者提供相應的文獻線索,為以後對趙之謙篆刻的研究提供更精準的參考和方向定位。
  • 展訊 ll《當代鳥蟲書篆刻邀請展暨古代鳥蟲書印章專題展》致詞
    由平湖市陸維釗書畫院、平湖市博物館主辦,平湖市璽印博物館承辦的《當代鳥蟲書篆刻邀請展暨古代鳥蟲書印章專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