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小馬過河的故事,我到了近年很喜歡。小馬要過河,問過松鼠和老牛,一個說很深,一個說很淺,小馬後來自己下水,才發現河水不深也不淺。我們和故事裡的小馬一樣,很多事情只有親身去經驗,才知道箇中滋味。就像奇蹟課程裡說的,「人間不可能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神學理論的;然而,放諸四海皆準的經驗不只是可能,而且是必須的。」
這一年,我覺得自己正從河岸邊走入河裡,心裡不斷浮現那些岸邊的風景,還有我在岸邊聽來的、已經過了河的或者未曾過河的人的故事。我打算把這些故事寫下來。
最近被《乘風破浪的姐姐》刷屏,敢在屏幕前毫不掩飾自己脾氣和野心的姐姐們,獲得了最多的喜愛。
評論裡有人說,「突然不那麼害怕老了。」
在綜藝節目裡做姐姐,有時候的言行難免是為了節目做效果;在現實生活裡,有許多真正的大姐,把自己活成了標杆,比如在臺灣,我首推陳文茜。
陳文茜出生於1958年,今年62歲了。
單身,無兒無女,罹患癌症,和五隻狗生活在一起。
現在仍在主持節目,寫作出書。
說陳文茜乘風破浪,還不如說她離不開風和浪。
1976年,陳文茜18歲,考進臺灣大學法律系,這所大學這個系是當年直到現在,臺灣最好的大學、最好的院系之一;她的學長學姐們就包括臺灣前後三任「總統」: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
年輕的時候,陳文茜就置身臺灣政治的風口浪尖,考上大學後她參加了黨外政治運動,和當時威權統治的國民黨對著幹。1980年,陳文茜畢業,進入律師事務所,後來去臺灣最大的報紙《中國時報》,半年就當上了副刊主編,幾年時間裡,她一直幫黨外人士助選、負責文宣、操盤選舉。在民進黨還未成立時(民進黨1986年正式成立),陳文茜已經成為民進黨內重要派系——新潮流系裡的骨幹。
如果陳文茜繼續這麼幹下去,當上黨主席、競選「總統」也是有可能的。
但8年後的1987年,陳文茜掉頭而去,赴美留學,讀完了經濟史、政治學、歷史社會學、哲學、音樂理論等所有她感興趣的學科;直到取得歷史社會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工作了兩年,1995年,她又回到臺灣。
一回臺灣,陳文茜便擔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那時候的她高調出挑:10個指甲塗著10種顏色,染一頭長長柔柔的紅髮,穿著大紅色低領背心和超短裙,在電視上侃侃而談,思路清晰,口才敏捷,言辭犀利,一出場就抓住眾人的眼球。
陳文茜的這一套,和當時臺灣政界女性完全相反,她不剪短髮、不穿套裝,言談舉止也不走溫文爾雅那一套,她還帶領一群辣妹為民進黨籍候選人站臺助選,在競選場合裡載歌載舞,熱鬧歡騰,洗刷了民進黨長期以來的苦情形象。
陳文茜的回歸,很快在臺灣政壇颳起一股旋風,人稱「陳文茜現象」。
1997年,臺灣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大獲全勝,取得了全臺大部分縣市的執政權。
1998年,陳文茜被《亞洲周刊》英文版評選為全亞洲25位「創造趨勢人物」之一 。
陳文茜和民進黨前後幾任黨主席關係密切,當時已經擔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是民進黨內冉冉升起的「政治金童」,他見到她都要滿臉堆笑。但陳文茜和陳水扁不合拍,一是因為倆人「統獨」理念不合,二是陳文茜對陳水扁為人相當不齒,曾說他「翻臉比翻書還快」。
1999年3月,陳文茜寫下辭職信,宣布退出民進黨。
退出民進黨的陳文茜,失去了政黨資源的奧援,從此就在臺灣政壇銷聲匿跡了嗎?
沒有。還是繼續折騰了幾年。
2001年,陳文茜以無黨籍身份高票當選「立法委員」,2004年臺灣大選,她從泛綠轉為泛藍,為連戰宋楚瑜競選「總統」出謀劃策。但那一年,在大局已定的選舉前夕發生了「3.19槍擊案」,神秘的「兩顆子彈」挽救了陳水扁,使得他再度連任,當時陳文茜是最早質疑陳水扁「自導自演」的人,不過依然於事無補,臺灣藍綠民眾的對立自「3.19槍擊案」後愈演愈烈。
2004年底,陳文茜宣布因對民進黨失望,退出臺灣政壇。
幹政治,陳文茜到2004年算是到頭了;但她從始至終就不止是一個政治人物。
去美國前,陳文茜是報紙副刊主編、黨外雜誌主編;從美國回臺後,她就開始涉足電視媒體,主持政論節目《女人開講》,和趙少康、李敖並列為臺灣三大名嘴。2000年,陳文茜推出《文茜小妹大》,針砭時事,得罪了民進黨內不少大佬,節目被停播過,但陳文茜帶著這個節目輪換著在三個電視臺播出,可見她的實力與魄力。
2005年,陳文茜轉進鳳凰衛視,主持《解碼陳文茜》,就是從那時起,她逐漸被大陸觀眾熟知。
爾後陳文茜陸續推出《文茜的世界周報》、《文茜的異想世界》、《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文茜的虛擬秀》等節目。
《文茜的世界周報》slogan是:你不可以活在不知道大陸和世界的臺灣。有點拗口,但是切中要害
在節目裡,陳文茜自信敢說,鮮明犀利,她有深厚的臺灣政界人脈,常有獨家資料披露,她的影響力橫跨了臺灣政壇、商界和媒體領域。
臺灣媒體幾乎不報導國際新聞,很多媒體的世界觀非常狹隘,只有美國、日本,但陳文茜的節目是其中的一個異類,是難得的可以信任的節目之一,據說她對製作節目的團隊要求非常嚴苛,對節目內容和走向把控嚴格。
直到現在,雖被病痛折磨,陳文茜還是每周錄影,絲毫沒有退休的跡象。
近期,陳文茜在yahoo上主持的節目《茜問》。頭上頂著一個冰淇淋造型。
1987年,陳文茜突然離開臺灣前往美國讀書,後來陳文茜曾表示,這個決定和她的好朋友、啟蒙者李敖有關。她說,李敖的人生是一個榜樣,人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從政,打開眼界,然後積累學問,成為人生真正的本錢,最後再出來為社會做事。
但她的離開,卻害得她當時的男友,民進黨後來的「臺獨理論大師」林濁水一度輕生。
陳文茜大學畢業就與林濁水成為戀人,倆人相差11歲,陳文茜欣賞林濁水,認為他是民進黨內少數具有人文情懷的人。倆人相戀時,林濁水已是民進黨內有名的「才子」,但他完全以陳文茜為重心,總是繞著陳文茜打轉,當林濁水準備向陳文茜求婚時,陳文茜卻逃開了,她的理由是「20多歲的我,怎麼就會讓婚姻束縛住我自由的腳步呢?」然後放下一切,跑到美國。
到了美國的陳文茜,卻與當時從事社會運動的民進黨員賀端藩相戀,閃婚閃離。這是陳文茜唯一一段短暫婚史。
從美國回臺灣後,陳文茜在民進黨內的工作風生水起,不過也有傳言, 說她與民進黨前後任黨主席許信良和施明德有曖昧關係,甚至還被施明德的前女友撰文《北港香爐人人插》暗諷。
陳文茜的情史,成為臺灣政壇的傳奇故事,哪怕她人不在江湖,江湖仍然有姐的傳說。
2004年退出政壇後,陳文茜還交過男友,是一名整形名醫,從2006年交往到2011年,但這段感情疑似男方情緒控管不佳破局,後來男方和他人結婚。
陳文茜說過,「我很有能力和別人分手。」這句話不知道是自嘲?還是自誇?
李敖曾稱讚陳文茜,是他見過的最聰明的女人,但這個女人,「一遇到感情問題就變笨。」
陳文茜最近的新書《終於,還是愛了》。沒看內容,光看書名就覺得百轉柔腸。中年人的少女情懷。
陳文茜在一次接受大陸媒體採訪的時候說過,70歲以後再回到政治上去。「進棺材前再大鬧一場,我覺得蠻不錯的。」
在寫下她的故事時,我心裡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像陳文茜這樣的女人,「幸福」兩個字對她來說太輕飄了,不足以給她的人生做註解。她似乎對「順利」有一種本能的排斥,總是轉身去尋找風浪,這不知道算不算是把握了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