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向世界講述更多「徐州故事」
全面提升產業支撐力、城市承載力、發展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當前,聚焦「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徐州在新的歷史時期各項優勢不斷積累、加速轉化,戰略機遇疊加釋放,新時代的徐州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新一輪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牢牢把握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大勢,從「上海精神」中發掘智慧,持續擴大國際交往「朋友圈」——11月25日至28日,我市將舉辦2020上海合作組織(徐州)地方區域合作交流會議,以「開放 共享—國際區域合作新機遇」為主題,推動我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上合組織成員國的交流與合作。上合組織秘書處官員、中國—東協中心官員以及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夥伴國、參會客人國等20餘個國家駐華使節均將參會。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我市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進一步創新合作思路、完善合作機制,不斷拓展國際交往空間,努力開創合作共贏新路子。為了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推進「雙向開放」,在更高水平上擴大開放,近年來,我市不斷強化區域合作與交流,加快開放型經濟平臺建設,積極發展跨區域經濟合作,進一步提升開放質量和開放水平,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近年來,我市成功打造各類開發區、高新區、特色產業基地等產業集聚平臺,觀音機場國家一類航空口岸、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電子口岸、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等開放平臺;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創新谷、潘安湖科教創新區、徐州產業技術研究院「一城一谷一區一院」等科技創新平臺,區域大數據中心、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等信息平臺,淮海金融服務中心、金龍湖基金小鎮等金融平臺。目前,徐州成為淮海經濟區唯一同時擁有國家級經開區、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的城市。同時,我市加快建設集運輸物流、展示倉儲、進出口貿易、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總部經濟於一體的淮海國際陸港,構建了較為系統完備的高端平臺體系,形成了集聚要素、催生裂變的「強磁場」。
借力「上合」助力開放發展
在更高水平上擴大開放
徐州位於淮海經濟區的地理中心,北連京津冀、南接長三角、東臨沿海、西起中原,是長三角北翼的產業重鎮,國家新型工業化裝備製造產業示範基地、國家新能源產業基地和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近年來,我市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錨定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新經濟」主攻方向,重點培育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等四大新興主導產業,聚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服務外包、電子商務、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成功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近幾年,市區每年實施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重大功能性項目建設,加快提升都市商圈、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文化旅遊等服務品質,健全完善國際陸港、航空港、內河港、保稅港等樞紐功能,牽頭推進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協同發展,努力做到「徐州之於淮海經濟區如同上海之於長江三角洲」。
今年以來,我市把「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作為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走深走實的戰略抓手,聚焦實現「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越來越強」的「兩高兩強」目標定位,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實踐創新,堅定不移用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實踐,全面提升產業支撐力、城市承載力、發展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全面進步。
上海合作組織是推動我國與其他成員國間經貿、文化、科技、教育、交通、金融交流合作的最重要平臺之一,對於強化國際區域合作發揮著重要促進作用。徐州在「上海精神」指引下,積極推動與上合組織及其成員國之間的互訪,不斷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持續深化在經貿、教育、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近年來,我市成功舉辦了中國·徐州(巴基斯坦)貿易投資說明會、已連續兩屆舉辦國際友城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交流合作大會及20餘場境外招商活動,先後與俄羅斯梁贊市和維堡大區、巴基斯坦白沙瓦市、哈薩克斯坦塞米伊市、烏茲別克斯坦烏爾根奇市、印度欽奈市等6個上合組織成員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關係,2019年以來在上合組織國家投資總額達3259.4萬美元,與主要成員國貿易額達77.9億元。
徐州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通過上合組織平臺優勢,將更大力度、更寬領域開展國際區域合作,對於進一步完善開放功能、提升開放格局、打造區域發展樣板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我市將以舉辦此次合作交流會為契機,積極搭建人文交流展示平臺,深入挖掘友城合作發展潛力,向世界講述更多「上合故事」,發出更多「上合聲音」。力求將本次會議打造成徐州與上合組織成員國地方政府間的務實合作交流平臺,並通過這一合作交流平臺,進一步加強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經貿領域合作,讓徐州開放發展更好地惠及上合組織各成員國人民,為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貢獻「徐州智慧」。(鄭微)
(責編:蕭瀟、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