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5名院士加入!16名院士為深圳城市建設提供決策諮詢

2021-01-08 手機光明網

  記者28日從深圳市住建局獲悉,為進一步增強深圳市建設科學技術委員會實力,該委近日增補了5位院士為名譽主任委員。截止目前,深圳市建設科技委員會共計44人,其中,院士16人、勘察設計大師5人、行業知名教授級專家學者24人。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28日從深圳市住建局獲悉,為進一步增強深圳市建設科學技術委員會實力,該委近日增補了5位院士為名譽主任委員。截止目前,深圳市建設科技委員會共計44人,其中,院士16人、勘察設計大師5人、行業知名教授級專家學者24人。

  深圳市建設科技委員會於2016年底由深圳市住建局指導成立,是工程建設領域全市性綜合技術決策諮詢和研究機構,主要為我市建設領域的發展戰略、規劃法規、重大政策提供決策諮詢,為建設領域「高、精、難、深」複雜工程及重大疑難問題提供技術支撐。

  2017年,市建設科技委員會專家先後參與了《深圳市裝配式建築發展專項規劃(2017-2020)》《深圳市建築廢棄物受納場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等重大課題研究,指導和參與《深圳市前海合作區地鐵安保區基坑技術導則》《保障性住房標準設計圖集》等技術規範編制,並為我市坪山赤坳水庫大壩加固、春風隧道結構、坂銀通道大跨度蓋梁等重大複雜工程提供諮詢。

  據悉,2018年,市建設科技委員會將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城市質量提升年」的工作部署,對標國際先進城市,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背景,繼續為我市城市建設領域政府決策和重大項目諮詢提供技術支撐,推進全市建設工程品質的提升。(記者竇延文)

  深圳市建設科學技術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2018)

  名譽主任委員:丁烈雲(院士)、鄧銘江(院士)、王建國(院士)、肖緒文(院士)、陳雲敏(院士)、吳志強(院士)、張建民(院士)、張聯盟(院士)、歐進萍(院士)、周緒紅(院士)、聶建國(院士)、郭仁忠(院士)、滕錦光(院士)

  主任委員:孟建民(院士/勘察設計大師)

  副主任委員:陳湘生(院士)、嶽清瑞(院士)、陳宜言(勘察設計大師)、丘建金(勘察設計大師)、顧祥林、邢鋒、葉浩文

  委員:丁銳、王欣、王清勤、葉浩文、葉青、丘建金、劉國楠、孫佔琦、邢鋒、莊惟敏、李國強、李欣、李振宇、楊志銀、吳延宏、吳碧橋、何昉(勘察設計大師)、陸建新、陳湘生、陳宜言、易建華、嶽清瑞、金典琦、孟建民、顧明、顧祥林、徐波、黃曉東、傅學怡(勘察設計大師)、樊則森、滕軍

  原標題:又有5名院士加入!16名院士為深圳城市建設提供決策諮詢

[責任編輯:白麗克孜·帕哈丁]

相關焦點

  • 陳薇等院士齊聚寶安共商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
    11月8日,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項目「嚴重創傷與重大災難事故一體化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項目」院士論壇在寶安舉行。院士論壇基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需求和對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的需要而開展,寶安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城區,已在緊急醫學救援領域取得了一定的建設成效,希望院士論壇能繼續為寶安、為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緊急醫學救援工作提供有意義的信息參考。
  • 今天,5位院士考察天府新區
    作為我國工程科學技術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的學術機構,組織院士開展戰略諮詢研究、為國家決策提供支撐服務是中國工程院的主要職能和中心工作之一,是建設國家工程科技思想庫的核心。,清華大學教授、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程京,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趙春江領銜的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到訪天府新區,就合作開展天府實驗室頂層設計、編制規劃建設方案等內容進行廣泛考察。
  • 深圳大學曾是雙非翹楚,有6名院士,但卻輸給了寧波大學和河南大學
    眾所周知在科研領域的最高頭銜就是院士,如果能評上院士就已經算是被官方認證為科學領域的最頂尖人。很多高校科研人都以院士作為自己的最高目標,有的人甚至付出一生也未能得到這個頭銜。一所高校能夠擁有院士至少說明一件事,院士所在的這個專業一定是最拔尖的,不僅僅是在學校內甚至在全國都能排上名次。有很多時候擁有院士的數量也是高校的實力的體現,院士數量越多往往代表學校實力越強,學校吸引力越大。
  • 囊括14名兩院院士的氣象事業發展「智囊團」 主要做什麼?丨政解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據中國氣象局消息,近日,中國氣象事業發展諮詢委員會正式成立。據悉,這一「智囊團」是國家氣象戰略與決策高級專家諮詢機構,也是國家新型智庫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加強氣象與社會聯繫、把握國家重大戰略方向和政策導向的重要渠道,促進氣象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參謀。委員會27名委員主要來自氣象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相關領域的有關領導、專家和知名學者,其中有14名兩院院士。
  • 5名院士為文昌國際航天城產業規劃和發展「把脈」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8日訊11月16日,5名院士及有關專家調研文昌國際航天城產業規劃和發展情況。文昌國際航天城是海南自貿港11個重點園區之一。11月16日,在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會議室,來自科學院的院士包為民、崔鐵軍、黃民強、李樹深和工程院院士高文及專家紛紛對文昌國際航天城產業規劃和發展獻言獻策,大家都十分看好文昌國際航天城的發展前景。包為民稱,中國航天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2021年將加速空間站的建設。當日下午,院士一行還到航天城八門灣片區實地考察。
  • 「借智」院士群體 這個欠發達地區引得「孔雀西北飛」
    為期5天的「湖南院士專家寧夏行」活動中,中國工程院鄭健龍、印遇龍、廖湘科、羅安、劉少軍等5位院士及16位專家,通過調研寧夏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情況,為當地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這樣的活動不是第一次。據統計,院士專家們共開展技術諮詢113場次、座談交流10場次,舉辦學術報告32場,籤訂合作協議16項、意向性協議17項,提出決策諮詢意見24條,為寧夏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另一院士的「集結者」是科學技術廳,並使合作迭代升級。
  • 院士大師齊聚杭州 共話韌性宜居城市建設
    圖為大會主論壇現場本次兩場盛會分別以「補水汙染治理短板,促健康美麗城鄉建設」和「韌性宜居·健康活力」為主題,邀請了20多位院士大師,400多位城鎮水務和城市規劃領域的權威專家就如何緊扣人的發展,生態環境的改善,「宜居城市」
  • 3位院士、50多位設計專家、1500名來賓……他們這是要幹啥?
    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有三要:一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二要做好「技術+文脈」的結合,因地制宜地應用綠色技術傳承地域文化;三要利用「智慧化」,應用大數據技術建造智慧的生態社區與城市。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在推進建築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新時期建築方針,主張「人性化、本土化、低碳化、長壽化、智慧化」的綠色發展新理念。
  • 探訪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的「晉江經驗」
    這其中,離不開晉江全市19家院士專家工作站「智囊團」的搭橋鋪路。日前,記者走進晉江,探訪新時代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的「晉江經驗」。「你有情,我有意。」在晉江市科協「紅娘」的撮合下,千裡機緣一「線」牽。2015年,麥都食品發展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倫世儀合作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這是一個「聚寶盆」。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目前,他正在幫助深圳規劃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建設。該裝置建成後,將與規劃中的同步輻射裝置「交相輝映」,成為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的「雙子星」,也成為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的重要一員。
  • 黨曉龍與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安院士一行舉行工作座談
    黨曉龍與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安院士一行舉行工作座談提供多領域全方位諮詢服務人才智力支持 助力保定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9月17日,市委書記黨曉龍與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安舉行工作座談,雙方就區域經濟發展決策、產業發展規劃
  • 省煤田地質局一隊舉行日照海洋地質院士工作站院士聘任儀式
    近日,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一勘探隊舉行日照海洋地質院士工作站院士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院士李乃勝受聘為進站院士。據悉,院士工作站自成立以來,為日照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 22位院士為鼓樓醫院發展傳經送寶
    晨報訊(通訊員 楊海龍 柳輝豔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戚在兵)11月7日,南京鼓樓醫院舉辦2035發展綱要暨「十四五」規劃高級專家諮詢會,包括22名院士在內的近百位專家學者齊聚南京,為鼓樓醫院高質量發展傳經送寶、建言獻策。
  • ...山水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25日舉行 聽院士、大咖暢談韌性城市
    隨著城市的快速建設和發展,其敏感性也加大了,如何提升城市的韌性,讓城市可持續發展?來這場論壇,聽聽院士和行業大咖怎麼說。10月25日,「2020韌性城市 第三屆山水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將在重慶南坪國際會展中心和線上同步舉行,屆時多位院士和數十位行業專家將展開交流,為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建設貢獻智慧。
  • 12位院士齊聚湘潭,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
    8月30日,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舉辦了該中心揭牌成立後的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該學術委員會由12名院士、5名領域內知名專家以及企業代表組成,陣容強大。本次會議有7位院士到會。會上,大家從國家重大戰略決策、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學科建設等角度,為中心的重點研究方向、中心建設運營等開展戰略諮詢,履職盡責。會議開幕式由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任、湘潭大學黨委書記黃雲清主持。科技部基礎研究司二級巡視員周文能、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劉琦、湘潭大學校長李伯超分别致辭。
  • 寧波大學擁有全職院士8名,「雙一流」還會落選嗎?
    浙江寧波是一座副省級計劃單列市,寧波大學位居其中,該校是一所由教育部、浙江省、寧波市共建高校,國家海洋局、寧波市共建高校,是一所「年輕」且「出身高」的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說其出身高,該校建立就有「大學」水平,由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杭州大學五大名校援建,鄧小平同志題寫校名,1992年即為全國一本招生大學,可謂是「實力」和「紅色」並存。那麼,這樣一所高校,它還會落選「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嗎?
  • 劉雲圻院士一行為我省碳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專家諮詢服務
    12月1日至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劉雲圻受邀參加由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組織開展的「專家諮詢服務山西行」活動,省工信廳副廳長馬運俠、中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劉亞青、省工信廳新材料工業處有關同志陪同考察。
  • 協和深圳醫院引進雙院士團隊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皮膚病醫學中心
    深圳請來了國內最豪華的皮膚科團隊! 11月4日,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通過「三名工程」項目正式引進陳洪鐸院士團隊,該團隊是我國皮膚界的頂尖團隊,囊括了皮膚界泰鬥陳洪鐸院士、廖萬清院士。
  • 深圳市三院「三名工程」引進王辰院士團隊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鄭健陽 通訊員 深三院 深圳再添呼吸危重症大咖,肺結核研究將有院士相助!近日,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三名工程」引進中國醫學科學院王辰院士團隊的揭牌儀式正式舉行。
  • 【光明日報】近20位兩院院士為上海人工智慧發展建言獻策
    8月28日,依託同濟大學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科學中心」)專家諮詢會暨學術委員會會議在上海張江人工智慧島舉行。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在講話中表示,上海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市委市政府堅決支持同濟大學在上海的發展,支持依託同濟大學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建設,並立足上海,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