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住房建設和籌集15.6萬套;中心城區增加公共停車泊位約7.13萬個;整修道路600餘條
擦亮民生溫暖底色,城市「顏值」「氣質」再提升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9日訊 記者1月8日自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市圍繞「產業空間拓展、土地集約利用、城市功能完善、市民方便宜居四個目標一個過程完成」要求,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發起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高品質都市空間格局日漸完善,一大批公共服務設施相繼啟動建設,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可喜的是,我市城市品質的變化也得到了市民的認可——今年,先後躋身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加快構建。依據國務院批覆的《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深入實施「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戰略,成為「十三五」期間我市城市建設發展的「藍圖」。編制完成《青島市2050遠景發展戰略》,提出青島未來發展定位。編制完成《青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規劃綱要、《青島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青島市海岸帶及海域空間專項規劃》;深化實施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戰略,籤訂膠東五市國土空間規劃協同合作協議。此外,堅持產城融合,劃定產業區塊控制線,總面積約500平方公裡。出臺《關於加強新型產業規劃用地管理的通知(試行)》給予新型產業項目充分的規劃用地政策支持。
新型住房保障體系搭建完成。五年間,我市每年都將住房保障工作納入市辦實事,作為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累計實施住房保障6.3萬套(戶),其中公開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2.7萬套,累計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3.6萬戶,共2.56億元;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6.3萬套,其中公租房3.9萬套,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2.4萬套;人才住房已建設和籌集15.6萬套。我市先後成為全國首批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工作試點城市、國家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城市、全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試點城市、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
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十三五」以來,我市以「美麗青島三年行動」為契機,持續推進城市道路大中修工作,累計整修道路600餘條(段),整修車行道1300餘萬平方米、人行道200餘萬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城市道路總長度8359.7公裡,較「十二五」末道路總長度增長約18%。特別是東岸城區道路網長度達到2039.2公裡,增長約37.4%。一方面著力推進高快速路體系逐漸成型,另一方面著力增強主幹路、次支路路網規模。此外,老城區有機更新工作也成為民生焦點。自去年以來,我市已分兩批對近60處老建築實施「紅瓦修復工程」,讓老城區更加活力時尚方便溫馨。我市還啟動對大學路、沂水路、廣興裡周邊等片區綜合整治提升工程,示範帶動全市老街區整體復興。
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得以破解。「十三五」期間,我市物業管理範圍從住宅、寫字樓等全面向學校、醫院、商場、工業園區、海底隧道等業態延伸。據初步統計,我市物業覆蓋面積達到2.96億平方米,物業管理項目3924個,從業人員約11.1萬人。我市還不斷加大停車場建設力度,統籌開展停車場建設改造和信息聯網管理等工作。截至目前,中心城區累計建設公共停車場178處,增加公共停車泊位約7.13萬個。在老樓加裝電梯方面,繼納入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後,今年青島實現多項政策突破——拓寬資金來源,老樓加裝電梯可提取直系親屬公積金;延長獎補期限,至2022年底,我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可獲市區兩級政府補助20萬;簡化審批流程,取消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及消防設計審查;擴充加裝渠道,發揮基層組織議事協商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53部加裝電梯項目進入前期操作或實施階段,其中211部電梯交付使用。
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持續開闢。五年間,我市通過出臺一系列法規政策文件、建立完善監督服務體系、推出激勵政策等舉措,積極探索建築能效提升新路徑。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實施星級綠色建築標識153個,建築面積1676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築是建築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我市堅持規劃引導,積極推進項目建設,提出了裝配式建築的發展目標:到2023年,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達到50%以上,形成一批以優勢企業為核心、涵蓋全產業鏈的裝配式建築產業集群。與此同時,我市還高標準開展國家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雙試點」工作,25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全面達標,全市累計建設海綿城市面積約216平方公裡。49公裡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全部建成運營,完成項目投資超40億元,全市幹線、支線管廊總規模達118公裡,入廊市政管線累計達到1000多公裡,這一成績全國領先。(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來源:青島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