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各車企6月銷量數據曝光,各家的「期中考」成績也備受關注。長城汽車依舊是較早曬出成績單的那一波:6月,長城汽車銷售新車82,036輛,同比增長29.6%,環比增長0.2%,除了老大哥哈弗品牌挑大梁,長城皮卡和新能源歐拉品牌的表現也十分給力。
其中,歐拉品牌6月銷售新車2635輛,相比5月環比增長了12.9%,1-6月累計銷售9436輛,成為了A00級新能源細分市場贏家,其中歐拉R1就是主力。
是不是大環境轉暖,所以帶動歐拉R1今年來銷量一路上漲呢?貌似沒這麼簡單。
從乘聯會公布的數據來看,6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8.56萬輛,同比下降34.9%,環比增長20.1%。同比下降嚴重,和去年補貼退坡刺激了一波銷量有關。再細分來看,6月電動高端化趨勢明顯,但請注意,根據乘聯會的分析:A級及以下電動車同比下降了56%,B級及以上電動車同比增長8倍!這麼來看,大盤走勢其實對小型電動車並不友好。
問題來了,別人都不行,歐拉R1為什麼還行?按照筆者的理解,「A00級「純電車僅僅是一個尺寸定位,若按照傳統思路,將歐拉R1放在這個邏輯框框裡去分析或許太過局限了。這裡淺淺列舉三個原因:
首先,它是正規軍。歐拉R1外觀走乖巧路線,但其技術背景卻十分過硬。誕生於長城汽車全新研發的電動車專用平臺(ME 平臺),它的三電系統穩定性帶來了足夠的續航保證和安全保證——這一定是一款新能源車型的長壽根基。另外,作為傳統車企,長城汽車擁有體系化的技術實力,因此即便是這臺7萬左右的小車,主/被動安全方面也都有考慮。
其次,也是核心重點,即是精準的市場定位。歐拉R1在續航水平、品質和親民價格中找到了平衡點,而長城汽車作為自主頭部車企的市場洞察能力在歐拉R1上可見一斑。純電車型的定價和續航裡程(電池包成本)是緊密關聯的,假如一味追求長續航,那麼價格必然高昂,只能進擊新能源高端市場,想在這個領域上量,想必大家在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國產後,體會更強烈:沒那麼簡單。
前兩批次上市的歐拉R1將續航水平定在300-400公裡之間,既符合國家補貼標準也滿足了代步需求,加上小巧身型的輕量化設計,三電能效和續航目標是匹配的,關鍵是這能夠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為親民定價創造可能,加上精品線路的品質保證,歐拉R1一開始就是衝著走量去的。
再次,筆者認為歐拉R1的營銷堪稱行業典範,兩個詞形容:個性+走心。因為精準定位,這款車可開、可玩(改裝潛力大),其銷量來源主要是C端散戶,這和靠「共享出行」來消化新能源產品的營銷模式截然不同。
歐拉R1每推出一款車,都有其特定的人群,比如女神版主攻城市女性消費者,親子版則瞄準經常帶孩子出門的家長。當然,實際銷售中,消費者肯定對照配置各取所需,不會受制於產品命名,但這類圈層營銷實際上是在不斷強化歐拉R1的個性定位。
也許是歐拉R1的成功給了長城汽車進一步創新的啟發,近來歐拉R2車型即將上市的消息引爆了一波跨界傳播:它已定名「歐拉白貓」。當前,貓文化盛行,「吸貓」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新剛需」。
歐拉這波宣傳是借勢營銷麼?可不是,據了解,這款車外型由長城日本技研株式會社橫濱造型室外飾首席設計師鈴木直彥打造,他設計這款車的靈感就是來自貓,希望這款車可以傳遞出獨立優雅、聰慧敏捷的特質。難怪有網友說,光衝長城歐拉這股會玩、敢玩的勁兒,就想掏錢下單了——據悉,這款車將在7月15日上市。
所以,聊完歐拉R1的技術背景、產品定位和營銷方式,人家保持穩中有增的銷量走勢是符合市場規律的。
近半年來,有關新能源市場的非議頗多,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在這個領域其實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行業內有不少評論認為,迫於雙積分壓力,長城汽車發展新能源是無可奈何,這或許有一定道理——但歐拉品牌市場表現之穩定、堅挺,表明了長城態度:要麼不幹,要幹就是市場標杆。歐拉R1的熱銷現象也在昭示:追求超長續航並不是市場的根本需求或唯一需求,價格高冷的高端新能源車也難成大眾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