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我們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教派,對於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發生過深刻的影響,現如今信仰道教的人很多,不過他們只懂得燒香拜神,以求福報。
只能說這類人信道未必會修道,真正修道之人,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難,也堅持一心向道。
事實上修道之路並不簡單,不是隨隨便便每個人都能成功地,那些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必然都有與眾不同之處.
《抱樸子·塞難篇》云:「命之修短,實由所值,受氣結胎,各有星宿。天道無為,任物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
命屬生星,則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屬死星,則其人亦不信仙道,則亦不自修其事也。」
葛洪祖師認為世人在出生的時候,受天地之間氣數之影響,純粹是出於天地之自然,因為天道是無為的,是無親無疏的。
《玉樞經》所謂「氣數所囿,天命所梏。」囿是牢房,梏是枷鎖。牢房、枷鎖是限制人的自由的,而氣數和天命,
則是無形的牢房和枷鎖,這股氣質會影響人的一生,所以《莊子》說:「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學道修道,是很難得的事情,需要有很深的善緣,才能有機會聽聞正法。那麼如何才能培育這樣的善緣呢?
太上洞玄靈寶出家因緣經文中這樣告訴我們:「或先世廣讀經論,講說教化,勸獎童蒙,令知善道。或先世種植果林,道邊立井,造作舟梁,濟度一切。
或先世大設義田,施衣及食,饑寒病苦,蟲魚鳥獸,一切貧窮,皆令飽足。或先世建立義堂,愍念寒熱,施漿及火,救助行旅,使得安居。」
《北鬥經》云:「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有的人「雖遇經訣,懷不信心。」雖然得聞正法,但是卻不肯修煉。
或者雖然想修煉,但是卻魔難重重,有各種事情來阻擾,都是善緣不夠,功德不足之故。所以說能有機緣修道更是難得的福報。
《神仙傳》中,葛洪祖師舉了很多例子:方平欲東之括蒼山,過吳,往胥門蔡經家。經者,小民也,骨相當仙,方平知之,故往其家。
遂語經曰:「汝生命應得度世,故欲取汝以補仙官,然汝少不知道,今氣少肉多,不得上升,當為屍解耳。屍解一劇須臾,如從狗竇中過耳。」
仙人王方平發現有一個叫蔡經的人,雖然不是好道者,也不知保養精氣,修身養性上也還不如很多普通人,但就是有得道成仙的命,便自己找上門傳授仙法。
可見得道成仙,有時僅僅需要有成仙的命,究其根源,也是累世修行,冥冥中指引。
李白有詩云:「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有的仙人因為犯過錯,貶謫人間,這部分謫仙人也會成為修道人。
南五祖寶誥云:「九皇降跡於天台。」說的就是這個。當時九皇因為校勘劫運出了一些誤差,謫降人間。其中六個通過自己的努力修持,重返仙班。
而另外三個則沉淪人世,迷失了本性,忘記了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就再也回不去了,所以說神仙下凡的人,不能留戀人間生活,潛心修道,早日也會飛升成仙。
也許有人會好奇,那我有沒有修道成仙的天命呢?如果沒有,是不是只能放棄?
修道不是一世修成,而是累世修行,累積到這一世,終於功德圓滿,得道飛升。那麼,這一世成仙的天命,自然也是累世修行得來的!
對於在世俗間修道的人們來說,不但要接受來自外在環境的磨鍊,更要接受萌發於內心深處的魔障的考驗,所以更需要把握住自己,否則就會與道疏離。
無論多麼險惡的環境和心魔,都是必經的磨鍊,也是對救贖之路的尋求與實踐。
修道如此,做人做事亦是如此,只要用心努力,必會修成正果。